微水墨:山崖风光

立雪听松山房

<p class="ql-block">用毛笔蘸墨刷出的山崖岩石斑驳,古木森森,左边有黄色的光芒,是阳光透过参天古树投下的光影,山崖上有紫色的花树,大片的天空,令画面显得更加明亮而充满生机。</p><p class="ql-block">这是去年的随意创作,画幅尺寸很小,但一点也不输巨幅山水的气势恢弘,景象奇特,非刻意所为,乃得天然之趣。</p><p class="ql-block">作品尺寸:纵9.0厘米,横6.8厘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水画作为呈现内在心境与外在山水交融一体的艺术审美形式,经过古代千余年哲学美学思想的长期熏染,以及文人雅士对自然山水的赏会和山水绘画创作的实践,山水绘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本体论体认,集中就体现在宗炳提出的“澄怀观道”的命题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中国绘画走出了一条笔墨心象的证道之路后,就确定了中国绘画的境界高妙与学养深厚,绘画以灵心澄彻物象而得悟天地万物本然之妙,即是“澄怀观道”之立论本意。</span></p> <p class="ql-block">“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亦即我在《本然清净》一文中谈到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如同云彩从来不能遮蔽天空,天空本然清净,云彩只是本然清净的天空上的如幻显现之装饰,你不需要扫走云彩,因为天空一直都在,云彩也无法让天空变异,你要做的全部,就是在云彩中也证知天空,在云彩中自在游戏。</p><p class="ql-block">当“澄怀观道”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立论宗旨,中国水墨中的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而是将山水赋于了主观内心的意境和情感,并且透过笔墨呈现创作者“澄怀观道”的内心与外境之融合的一体格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