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4:禁果效应

随风飘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4:禁果效应<br><br>01<br><br>上学期,还在老校区,孩子口中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叫做秘密通道。<br><br>直到有一天,我走在一条走廊上,班里一个孩子看到我,“你怎么会来秘密通道。”<br><br>原来啊,秘密通道就是一条离教室距离远、很少人来的走廊。或许这是孩子们玩耍的世外桃源,但是如果常常在这里玩,可能上课会迟到。所以在孩子口中,这条走廊变成秘密通道,最好越少人知道。<br><br>后来,在一次晨会上,我就孩子们说,以后大家别去秘密通道了,这样可能会导致上课迟到。<br><br>不说不要紧,一说大家全去秘密通道了,都要去看看秘密通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br><br>我越不让孩子们去,孩子们越是偷偷去。<br><br><br><br>02<br><br>这就是一种禁果心理效应。<br><br>禁果效应也是一种逆反心理。简单来讲,越是不被允许,越要去尝试。<br><br>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夏娃和潘多拉因为禁令而被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最终夏娃偷吃了禁果,潘多拉打开了盒子。<br><br>学校里面,禁果效应比比皆是,你跟学生说下课了不要奔跑,结果一下课学生一窝蜂冲出教室,估计学生都想尝试一下奔跑的滋味。<br><br>你跟说学生说上课不要说话,有的学生偏要讲话,估计他们想要知道到底讲话会带来什么后果。<br><br>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就是这个道理了。<br><br><br><br>03<br><br>禁果效应其实会有两个极端应用。<br><br>一个正如上面说的,你越禁止孩子某种行为(往往是一些不良行为),可能更会激发孩子想要尝试的欲望,这是反向应用。<br><br>另外一个则是通过设置悬念,吊足孩子胃口,点燃孩子探索的好奇心,这就是正向应用了。<br><br>比如有一点时间,我上课会评选课堂小明星,每节课两个,这个两个孩子会得到一件小礼物。于是,那一段时间,我走进教室就拎着一个装有奖品的黑色塑料袋,一进教室,我就把黑色塑料袋放在讲台,然后跟孩子们说,这是今天数学课小明星奖品,下课了谁都不能打开看。另外等到发奖的时候,我只拿出两个,其他奖品孩子还是不知道。结果人人都想得到黑色袋子里面的奖品。<br><br>我之前一直讲一件事情,低段的数学课很难上,为什么,因为孩子们都可能学过了,知识都是知道的。一节课不设置一些悬念,不来一点包袱,小朋友的好奇心根本提不起来。<br><br><br><br>04<br><br>但是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行为,我们还是要学会甄别。<br><br>不是什么事情都要禁止,有些行为可能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长大了,有自己想法了。<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