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归来谱新篇——记航中“黄鹤归来网上读书会”

ly一片云

<p class="ql-block">  2024年 9月10 日教师节之际,,一群八十上下的老人、原武汉市航空路中学1963、1964、1965、1966届高中毕业生,在我家办了一个“黄鹤归来航中网上读书会”。这场读书会缘于九零后老母武汉市的普通市民——一个中学的退休教师,疫情三年基本足不出户,收集了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关于黄鹤楼的古诗词,用小楷毛笔书法逐一进行了编、译、注。作为子女及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母亲对家乡的文化底蕴的守护和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 航中学子得到老师赠送的《选读笔记》,非常高兴,与1964届杜子鹄等同学不谋而合地策划,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在网上搞一个读书活动。这个创意很快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这个读书会有个特点,即故事发生在原武汉市航空路中学60年前后毕业的同学身上,家母周殿芳当年不到30岁,而完成这部著作时,老人家已经90高龄了。</p><p class="ql-block"> 读懂武汉,黄鹤楼的古诗词是最好的教科书之一。黄鹤楼是武汉城市地标。有一千八百年悠久的历史。老师选择了黄鹤楼,为我们写了一部文化底蕴厚重的好教材。</p><p class="ql-block">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退休)严一新同学受托主持了这埸“黄鹤归来航中网上读书会”。会上先后由六位同学作了主题讲演:</p><p class="ql-block"> 首先发言的是原武汉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高级工程师、6404班的高汉楼同学。他回顾了航空路中学短暂的历史:武汉市航空路中学在哪里?知道的人不会多,因为她太特殊。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建设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武汉地质学校暂停招收新生,新创办不久的大学专科部下马;武汉地质学校与武汉市教育局达成协议,在武汉地质学校里开办武汉市航空路中学。自1962年秋季兴办,一共培养了四届十四个班级的航空路中学高中学子。</p><p class="ql-block"> 接着高汉楼同学说:周老师是我求学生涯中所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她教学严谨,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受到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她的谆谆教诲,使我们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一晃过去了一个甲子。周老师年届九十高龄,从灿若繁星的有关黄鹤楼古诗词中挑选精萃,进行编、译、注,特别方便大家的阅读和理解。还手书完成她的佳作印制成书并无偿馈赠给我们,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古诗词的便利条件。我对周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随后,原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6403班郑亦凯同学在会上介绍了《选读笔记》的成书过程。他说:周殿芳老师,1934年9月出生于武昌,父亲每晩踱步吟诵古诗文,自幼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启蒙。195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修科,先后任职于宜昌市大公路小学、武汉地质学校、武汉市航空路中学、武汉市六十二中学(现改名为崇仁路中学)、武汉市二十九中学等学校,一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教中学语文,系武汉市中学高级教师。她由硚口区教育局选派参与汉语大字典制作文字卡片等实践工作;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和作家选集文本上发表纪实感时诗文、现当代名家名篇赏评;还曾参加古文辞书、中学文言文解析等专著编撰文稿,曾在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欣赏》撰写梁遇春、朱自清散文赏析11篇。获奖的诗文有:为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所写长诗《历史伤痕岂能抹去》(2002年由北京《新国风》杂志社刊登并获该社首届诗人节时代抒情诗一等奖)、《美国城市的‘水’饰》、《美国黑人喜爱中国文化》(《海外文摘》征文优秀奖),还有自撰《周殿芳诗文集》,收入周氏家族合集《那一缕不绝的书香》(上册)。</p><p class="ql-block"> 如今欣喜周殿芳老师,已至耄耋之年,仍思维敏捷,精神抖擞,在新冠肆虐之时,专注于黄鹤楼古诗词研读,几易其稿並亲持羊毫,手书完成了她的佳作《选读笔记》。该书第1至5编,系正文部分。从有关黄鹤楼的一千七百余首古诗词中,精选出七十首,进行编译、注,具有鲜明特点和一定的学术价值。这是一本品读黄鹤楼古诗词的研究成果;</p><p class="ql-block"> 第三位发言的是远在厦门的6302班施兆麒同学,他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究。通过网络他动情地说:《 选读笔记》是一本我最希望读的书。</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老师啊,竟在八十五岁高龄,以惊人的毅力,投入文学汪洋,翻阅古籍宝典,钩沉比对去伪存真、披沙沥金精挑细选,把艺术成就价值上具有代表性、代际传承转换时比较有特色、地貌风物变化中难得一见的,依时记载、分门别类,厘定择留七十首,并且给定范围:编、译、注。把黄鹤楼的历史源头、变革、人文故事、江河改造等一系列情事予以记载、详细考究,让我们读起来汪洋恣肆,弄清脉流。 </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老师啊,您太不易了!《选读笔记》这本著作,用情至真、用心至深,调动全副心力—手楷书成文。我认为毛笔习字本就很难,而蝇头小楷更费周章;而且连续两次对著作予以正误,对读者负责的拳拳之心,殷殷可鉴。</p><p class="ql-block"> 得到了周老师的《选读笔记》,抚卷亲切、喜不自胜。特别是我们江城儿女,不由得一遍遍回想起与黄鹤楼的种种情怀。</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发言的是66届14班的闻新同学,她是当年的语文课代表。她说:“航中网上读书会”把我的思绪带到了2020年,周老师在微信中对我讲:准备收集誊写黄鹤楼的有关诗词,也顺便练习小楷毛笔字。后又给我发了最初的文稿。周老师还说:“何不趁此人生岁晚余暇,做一次黄鹤楼古诗词的寻根之旅。将其精品蒐集起来,加以研读,让这座江城人心目中的文化图腾——江南第一楼貯存的古诗词国粹,似琼浆玉液一样,涓涓滴滴渗进人们的心田,岂不美哉?”</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从此克服了身体、气候多方面带来的不适,耗时三年,全力收集有关黄鹤楼的文献资料,不断创作,奋笔疾书。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量繁杂的编辑、翻译、注释工作中……其书稿含“送别”、“赠酬”、“歌行”、“题留”等古诗64首;宋词6阙;编、译、注60首,编注或实录10首。周老师对有关黄鹤楼古诗词的含义也逐一翻译为现代国人一目了然、看得懂的白话文,并在相关的地方加以注解。这样在周老师的艰苦劳动后,本在高雅之堂的黃鹤楼古诗,成为了寻常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佳作;让大家在品读历史文人墨客关于黄鹤楼古诗词神奇风采的同时,又瞬间清晰领会了该诗句的美好意境。</p><p class="ql-block"> 这需要多么宏大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才会作出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这需要多么突出的才干和充沛的精力才能作出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这种奉献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赞誉。</p><p class="ql-block"> 接着原武汉市黄鹤楼中学高级教师、6404班涂道敏发言说:从高中毕业到现在,整整六十年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酸甜苦辣,真的值得珍惜!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因为我们不再年轻啦。</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我衷心的感谢周老师,她送给我们的“读黄鹤楼古诗词”一书,这将无疑在我们的晚年生活中又增添了一道新的亮点,同时会随时给我们带来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我们今后会借生活之余,认真慢慢品尝古诗词之精华,既丰富我们的大脑,也充实我们的生活,让生活丰富多彩、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围绕着《选读笔记》纷纷谈了各自心得体会,表示这次读书会后,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有时间经常选一两首读读,陶冶情操。这是老师给我们的精神食粮。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同时大家期盼:这本书能够正式发行,让更多的读者分享。</p><p class="ql-block"> 最后,主持人严一新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宣布这埸别开生面的“黄鹤归来航中网上读书会“”园滿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航中6405班学生徐昭君同学,受家母的《黄鹤楼诗词选读笔记》的启示,历时半余月用二千多块积木搭建了一座黄鹤楼模型,工艺精湛细腻!</p> <p class="ql-block">  航中6404班的王慧征同学代表徐昭君同学赠送黄鹤楼模型</p> <p class="ql-block">二十九中86级毕业生张劲松代表两届学生献花</p> <p class="ql-block">家母在读书会上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航中网上读书会”礼赞</p><p class="ql-block"> 我们,航空路中学63--66四届毕业生,从校园出发步入人生,迄今一甲子左右,白发苍苍八十上下的群体,居然在火龙伏暑,秋虎肆虐的两个月,傾情奉献,精诚合作,群策群力,于今天教师节良辰吉日,成功举办后航中年代学人们“最上心最有意义”的一次网上读书会。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一起为此盛事礼赞、喝彩! </p><p class="ql-block">作为原航中一名差强人意的语文教师被深深感动了!谨向成熟干练智慧的创意者策划者和推动者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向各司其职的执行者们、默默奉献的撰稿人、文案制作人、踊跃参与的点赞人、音乐人、总结报道人、多媒体资料采集编辑制作人等等鞠躬、顿首!</p><p class="ql-block">读书会离开任何一员的无私奉献,缺失任何一环的密切配合,都无法玉成读书会异彩纷呈的景象,也无法高扬群贤毕至亲爱精诚的航中精神,从而也不可能有这么丰硕的获得感!</p><p class="ql-block">听听同学们的肺腑之言吧!</p><p class="ql-block">读书会“打开了大家心目中的航中记忆!”</p><p class="ql-block">读书会“是我人生岁晚时分,自觉最为用心的一次最有意义的活动!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智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读书会“……一首首浸润灵魂的诗章,把我带到航空路中学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读书会“让学友们得到了一次灵魂自由释放”也“倾听各位学友真实,真情的声音,如玉盘走珠,园融流畅。”</p><p class="ql-block"> 凡此种种感触和见地,未能尽述,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再次致敬致谢航中四届学人们共同举办“航中读书会”而“不畏自然规律,永葆青春活力”,并“怀着爱”,“鼓着劲”,“挺着干”的担当和付出!</p><p class="ql-block">再次礼赞航中学人从黄鹤楼文脉“读懂武汉”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与时俱进的首创精神!</p><p class="ql-block">深深感謝“航中網上讀書會”,把拙作《“黃鶴樓古詩詞”選讀筆記》納入數字渠道極力推介廣為報道,深深感謝同學們的熱忱鼓勵支持和抬愛!</p><p class="ql-block">高度赞赏航中学人们永生永年眷恋着“心中的神圣殿堂”——业已走入历史的航空路中学母校丰沛的赤子情怀!</p><p class="ql-block"> 周殿芳于甲辰龙年教师节</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0日</p> <p class="ql-block">航中網上讀書會觀後——</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乍看驚恐沽釣嫌,</p><p class="ql-block">讀完系列自知淺;</p><p class="ql-block">“筆記”分明是媒介,</p><p class="ql-block">群賢創意在懷念。</p><p class="ql-block">校園拆除不復見,</p><p class="ql-block">網上讀書成家園;</p><p class="ql-block">幾度夕陽春秋聚,</p><p class="ql-block">眾星拱月憶華年!</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筆記”師生合作編,</p><p class="ql-block">裝幀匠心誠驚豔。</p><p class="ql-block">去歲夏秋傾心力,</p><p class="ql-block">今荷重望譜新篇!</p><p class="ql-block">讀書會上暢所言,</p><p class="ql-block">書生頻頻抒高見;</p><p class="ql-block">眾人拾柴騰美焰,</p><p class="ql-block">詩樓詩城萬家戀。</p><p class="ql-block">白雲黃鶴煥異彩,</p><p class="ql-block">兩千積木名樓現,</p><p class="ql-block">藝術精品無價寶,</p><p class="ql-block">美術館藏值永年!</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每一位書生的精到評點,</p><p class="ql-block"> 都聆聽數遍,</p><p class="ql-block">眾口一詞,</p><p class="ql-block">高揚着,對黃鶴樓古詩詞的崇仰愛戀;</p><p class="ql-block">每一篇詩章的動情朗誦,</p><p class="ql-block"> 都撞擊心扉!</p><p class="ql-block">聲聲慰勉, </p><p class="ql-block">寄託着,尋根精神故里的綿綿思念;</p><p class="ql-block">每一首樂曲的</p><p class="ql-block">優美旋律,</p><p class="ql-block"> 都滋潤心田,</p><p class="ql-block">眾音回響,</p><p class="ql-block">飄逸着,鄉土家園的繾綣情牽……</p><p class="ql-block">何其有幸啊,</p><p class="ql-block">鮐背之年老朽,尚能和</p><p class="ql-block">八十上下的書生們</p><p class="ql-block">網絡上讀書聊天!</p><p class="ql-block">觀雲卷雲舒潮起潮落,</p><p class="ql-block">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p><p class="ql-block">聽奇聞趣事滄海桑田,</p><p class="ql-block">探宇宙奧秘量子糾纏……</p><p class="ql-block">願我們心智洞開、康泰開懷,</p><p class="ql-block">白髮童心、怡養天年!</p><p class="ql-block"> 周殿芳</p><p class="ql-block"> 2024.9.1</p> <p class="ql-block">由家母谱曲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读书会上即兴演唱</p> <p class="ql-block">  家母对参加读书会同学的发言及佳作进行点评。她特别推崇深受同学们喜爱的小诗《同学情》,直白的语言平中见奇,诗的艺术建构亦能与台湾大师级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相似。作者是6613班的刘彭年同学。</p> <p class="ql-block">严一新同学对这场别有情怀的读书会作了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郑亦凯(6403班)、杜子鹄、严一新、凃道敏、高汉楼(后四位6404班)</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张劲松(29中86级毕业生)、王慧征、家母、闻新、余海燕(29中86级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严一新、郑亦凯、高汉楼、杜子鹄、家父、家母、王慧征、凃道敏、闻新、张劲松、余海燕</p> <p class="ql-block">闻新同学是家母执教于航中时的语文课代表</p> <p class="ql-block">严一新同学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倾心投入</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诗词选读笔记》从编排、插图、印刷到成书,得益于6403班的郑亦凯同学的倾心倾力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作为家人对这帮学生的感激之情无以回报,略备家宴款待宾客。</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古诗词选读笔记》封面</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古诗词选读笔记》封底</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古诗词选读笔记》首页</p> <p class="ql-block">史上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家母伏案书写《黄鹤楼古诗词选读笔记》</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古诗词选读笔记》收入黄鹤楼管理处</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诞生的航中</p> <p class="ql-block">2015年航中联谊会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6年教师节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浓浓师生情,皎皎明月心。可谓:师以匠心,遍植桃李满天下;春风化雨,广传智慧于千秋!</p><p class="ql-block"> 值此家母耄耋之年生日来临之际,仅以此美篇献给母亲,愿家母:松鹤长青,后福无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