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游记之70一一大黑沟!

弗拉基米尔

<p class="ql-block">  大黑沟村是凌源市三家子乡青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平宣线丛杖子村与西大杖子村之间,地理标志就是村中有一座青山水库,村子位于水库大坝之外。青山村村子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现在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还在这里住的人家也就10户左右,而且都是老年人。</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见到“青山水库”4个字,大体就是这个样式)</p> <p class="ql-block">  我对大黑沟村还算比较熟悉,因为这里曾经住着我的四舅一家人,小的时候住姥姥家经常到四舅家里玩儿。</p><p class="ql-block"> 我的姥姥家在大杖子村,我的四舅也出生在那里,因为他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夫,年轻的时候常年走南闯北,最后把户口落在了大黑沟,全家人也都搬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大海沟村地方虽然不大,但是特点却明显:刚一进村左面就是小五台山,小五台山是老山座子山脉伸向东部的一条余脉的尽头,山下有一处双泉寺,寺庙在运动中早已被毁,只剩遗址,遗址内有两眼泉水常年喷涌。双泉寺的对面是一片葡萄园,从葡萄园再往里走是一片桑树园,有人在那里养蚕;再往上走,两侧的山开始收窄,那里有一个养鹿场,有人在那里饲养梅花鹿,鹿场的对面就是一处悬崖。再往上走几百米,两侧山之间的沟壑突然变窄,就像一个喇叭的收口部位,那里右边这座山叫做猪嘴巴山,就像是一头猪低下头,嘴巴伸向沟底,这里就是著名的青山水库大坝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所记忆的印象中,第1次去姥姥家的印象基本没有了,第2次去姥姥家大约是1969年的冬天,当时我7岁,虽然还没有上学但已经认识很多字了。那天我跟在母亲身后往姥姥家走,刚过丛杖子村不远,就发现前面的一座山顶上写着4个白色的大字一一“青山水库”,我把这4个字读了出来,母亲非常高兴,到了姥姥家还跟姥姥家的人说了,于是我受到大家一通夸奖:“我就看这孩子聪明!”其实那时的青山水库正在建设中,我们走在路上,拖拉机、马车、牛车、驴车、手推车络绎不绝地从厂子沟、上窝铺、小河套、坤都沟、范杖子、胡家卧铺一带村庄取土砂石方运往青山水库去堆大坝。</p><p class="ql-block"> 水库大坝就建在猪嘴巴山猪嘴的部位,当我和母亲走到猪嘴巴山时,发现那里人山人海,少说也有几百人,正在干的热火朝天。他们在两山最窄处挖了一条大沟,人们在抬着碌碡在里面砸夯,一边砸夯一边吆吆喝喝地喊着号子,还一边往上面填沙填工。在水库底部分,人们也在抬着各种重物在砸夯,同样是在喊着口号:“一二三、一二三!……”</p> <p class="ql-block">  青山水库当年是三家子乡乃至凌源县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调动了全乡的劳动力在非农忙季节集中到那里施工。工程大概干了两三年,最后大坝建成了,库区也存了一些水,但是每到干旱年头水就不翼而飞,原本想在干旱年头用于灌溉的水库成了摆设,人们调侃说:“谁说水库没有水?水库里的水多着呢!足够饮饱两头牛的!”又隔了两年,当地人们又编了一个顺口溜,说到青山去是“先看桑,后看鹿,然后再看干水库”。</p> <p class="ql-block">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来自山西五台山的大和尚云游到大黑沟一带,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呈五级断层结构,与山西的五台山十分相似,只是规模小了点,所以就把这座山称作小五台山,于是在山下选址建了寺庙,寺庙于乾隆18年建成,又因寺内有两眼泉水常年汩汩流淌,故命名为双泉寺。</p><p class="ql-block"> 由于双泉寺在运动中被毁,原址一片狼藉,而一到下午太阳就转到小五台山的后面,这里笼罩在黑影之中,从附近走过让人感觉有些惊悚。</p> <p class="ql-block">  这些都是小时候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公元2024年8月20日,我和35年没见面、经过千方百计又重逢的大哥一起打车来到了大黑沟村的表兄家。表兄是四舅的四儿子,比我大1岁,比大哥小10岁。在表兄家嘘寒问暖一阵之后,表兄领着我们沿着公路向下蹓跶,欣赏两侧的山水田园风光。表兄家就住在平宣公路在大海沟村出现的唯一岔道所指向的山脚位置,出了门十米左右就是山根儿,从这里登山十分方便。这是老山座子余脉的一个小分岔,分岔的尽头部位正处于平宣线之侧,在那里形成一处高达十几米的悬崖,往表兄家走正从悬崖下面路过,感觉悬崖马上就要坍塌下来的样子,有些恐怖。在悬崖的斜对面就是原来养鹿和养蚕的地方,现在鹿场已经没有了,桑树也不知所踪。再往下的那一大片葡萄园也早已不存在了,代之以大片大片的玉米地,玉米穗儿挂满了植株,看上去丰收在望。从这里往前看,小五台山赫然进入眼帘,山体不大,相对高度不足百米,从下往上数正好分5层(每层间都有断崖,只是夏、秋日植被过于茂盛,断崖看不太清)。小五台山下的双泉寺早已经在几十年前就得到重建,且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寺院是在原古院落原址依山就势翻新扩建而成,院落呈阶梯式建筑格局,亭、台、殿、阁错落有致,寺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三霄娘娘殿、龙王殿等,雄伟壮丽,恢弘威严。据说这里经常有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毕山、青城山等著名佛教名山的高僧大德前来讲经说法,这里也是信众们拜佛祈福的目的地所在,常年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  从双泉寺往回走,越过通往表兄家的岔道口继续往上走,就到了青山水库大坝。上大学时学过地质课之后,我就经常注重岩石的产状及岩性,发现这里的岩石都是斜插或扭曲或者弯曲的形状,都是远古时代地质造山运动形成的。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猪嘴巴山猪拱嘴部分被人工开挖成了一条溢洪渠,当水容量达到最高警介线的时候,库里的水就会从这里自动下泄。现在溢洪渠成了一条标准公路的一部分,从这里向北可以直通凌源市区。</p> <p class="ql-block">  从双泉寺那里折返,我们去参观早已干涸的青山水库。猪嘴巴山的下面就是青山水库的拦洪大坝,现在经过多年的淤积,水库虽然没能对灌溉起到任何作用,却形成了30余亩肥沃的土地,青山村的每家每户都分到了几亩良田,今年种的全是玉米,长势良好。</p> <p class="ql-block">  在去往青山水库大坝的路上,遇见这位88岁的老先生。他把我截住搭话,表达欲望极强,不论是谁,只要进入他的视界范围,他都要远远地举手打招呼,以图让对方停下来和他聊上几句。我从他身边路过,他也不放过,他说:“你爸爸教过我。”意思是说,他是我父亲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对这个人没有什么好感,在那动荡的10年他可是个风云人物,搅得整个青山村民不聊生,很多善良的人在他们的武攻下苟延残喘。如今已接近九十岁高龄的他常年一个人孤独地在家度日。他把我拦住不停地说,无非就是歌颂某个时代,以及崇拜那个时代的主角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我对此不感兴趣,我想走又不方便走,因为他说个不停。他打开钱包拿出一张纸来叫我看:“这是我写的历史,你看看。”我以为是他写的小说或者回忆录,我接过一看,是他写的一首诗,一共有七句:</p><p class="ql-block"> 三皇五帝夏商周</p><p class="ql-block"> 战国七雄秦皇出</p><p class="ql-block"> 汉朝三国到晋朝 </p><p class="ql-block"> 两朝征战隋唐建 </p><p class="ql-block"> 宋元明清民国现</p><p class="ql-block"> 国共争战新国建</p><p class="ql-block"> 一统中华事全变</p><p class="ql-block"> 我拿着他的小纸条朗诵了一遍,他伴随着我的朗读声,自己在旁边背诵了一遍。看得出来,他很有成就感:“这是我自己写的。我这里还有好多呢!”我理解这位老人为什么总是在马路边溜达,且见了谁都要打招呼。用现在最流行的词儿说就是“刷存在感”,因为多年独居的生活,让他太缺少存在感了。</p><p class="ql-block"> 他还要从钱包里拿其他的纸条给我看,我发现他钱包里还有一沓子这样的小纸条。我对这种水平的所谓的“诗“毫无兴趣。好几次说:“你赶紧回家休息吧,我还要去看水库。”但他就是用话拉住我不放,和他告别几次都不成,你说你的他说他的,告别不了。正愁无法脱身的时候,过来一位和他认识的人跟他搭了句话,我趁机赶紧溜走。</p> <p class="ql-block">(在走到这里发现从山上滚下了几块石头,落在了马路中间,表兄和我把它们全都搬到了路边)</p> <p class="ql-block">  离开这位老人我赶往了水库大坝。一路上欣赏两侧劈山时呈现出来的地层褶皱和倒转地层的地质现象。</p> <p class="ql-block">(长在青山水库泄洪渠路边的地梢瓜)</p> <p class="ql-block">  水库大坝就在猪嘴巴山下,现在坝体已经长满了植被,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坝的存在。库区那三十几亩玉米长得非常茂盛,表兄说这里也有他的三亩多地。我们走在公路上,就听见玉米地里有哗啦哗啦的流水声,用目光却看不见水。但见在玉米地中央明显的有一处相对较低洼的条状地带,潺潺的流水声就是从这里传出的。为了保护这一片良田,水库的泄洪闸被人提起,据说闸已经损坏,再也放不下去了。水在库区内没有积存,直接穿过泄洪闸流出了大坝外面。</p><p class="ql-block"> 表兄说,水库的水之所以在干旱年头存不住,是因为在水库一侧的山体里有一座巨大的裂缝,水全都深入裂缝了,当年修水库时相关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都没有勘察地质特征及环境,没有发现。大坝的存在虽然没有拦住水,但却拦住了泥土,形成了如今的这片庄稼地。</p><p class="ql-block"> 要是在过去那种缺吃少穿的年代,这30多亩地能够养活几十人不被饿死,现在庄稼长得茂盛,这也就是这座水库仅存的为民造福的作用了一一水库总算没有白修!</p> <p class="ql-block">(库区内的玉米地)</p> <p class="ql-block">(青山水库溢洪渠)</p> <p class="ql-block">(这个位置已经属于大杖子村了)</p> <p class="ql-block">  过了水库大坝再往前走大约百米左右就到了大杖子村地界。从这里再往上走三五里,就可以到我的姥姥家,可是现在姥姥家的长辈人都已经做古,年轻人都已经搬离,因此大黑沟村表兄一家人就是我的姥姥家目前唯一的还在当地居住的人家,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了我的姥姥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