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她的烟匣子

真诚待你 10581791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满族人,娘家在辽宁本溪的大山深处。满族人习惯吸旱烟,这是满族人的烟俗。据母亲说,满族人不分男女,即使未婚的大姑娘,也吸旱烟,所以民间有“关东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十七八岁大姑娘叼个大烟袋”之说。母亲的阿玛(满语:爸爸)和额娘(满语:妈妈)都吸旱烟,母亲曾给我们说,那时候老辈人都是用一个细长的烟袋来吸烟的,是铜的烟锅,木的烟杆,玉的烟嘴,烟杆上吊着一个绣有各种图案花纹的荷包,里面装满碎烟,吸烟的时候就顺手从荷包里抓上几搓,装到烟锅里,吧嗒吧嗒抽起来。年幼的母亲总是好奇的帮姥姥姥爷装烟点火,所以天长日久也悄悄地抽上几口,慢慢就上瘾了。</p> <p class="ql-block">  打我记事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身边的那个四四方方的木头烟匣子,里面装着散发着浓浓香味的碎烟。也就是旱烟末。那时候我家兄弟三人都在上学,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所以节俭的母亲舍不得买盒装的香烟,只能抽旱烟,没有事的时候我和弟弟常常帮助母亲卷烟,那种“喇叭筒”样的旱烟我们一次就卷上几十只,使得母亲用起来更顺手。后来我和弟弟想办法用铅笔卷成纸筒再装上碎烟末,包装起来冷眼看与真正的香烟别无二致,母亲不再自己费劲儿卷烟,用起来得心应手,喜笑颜开,不知道还以为是从商店里买来的精装香烟那!我们知道母亲操持家务很辛苦,她是用吸烟来解乏的,所以她的烟匣子里除了旱烟末,总是堆满了我和弟弟为她制作的"白条烟"。母亲每当做完家务盘腿上床,总是要顺手从她的烟匣子抽出只烟来,喷云吐雾,谈天说地,缓解疲劳。小时候我们不懂这就是孝心,只是觉得母亲高兴我们就开心。</p> <p class="ql-block">  母亲体弱多病,一直没有工作,在家打理家务,只靠父亲一个人工资维系家庭生活。那个时候母亲抽旱烟就很满足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哥哥大学毕业也上班了,家里的条件改善多了,在我们的呼吁下,母亲也开始买正装香烟吸了。那时候跑腿的大都是我和弟弟,我还记得母亲开始选的都是价格比较便宜的香烟,比如一毛五的万里烟,一毛六的斑马烟,最好的顶多就是两毛的蝶花烟,每月母亲也让我们买一盒三毛三的大生产烟收藏起来,她对我们说,这好烟等来人待客时,才能拿出来抽的。</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吸烟大概每天十几只,最多不超过一盒。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父亲离家去五七干校集中学习后来又下乡插队,我和弟弟先后也都响应号召下乡务农,家里空荡荡的屋子只剩下母亲和哥哥相依为伴,哥哥告诉我们,在那个艰难的苦闷日子里,母亲有时候彻夜难眠,一天甚至要抽两盒烟!过犹不及,后来她先是患了气管炎,又发展到肺气肿哮喘,尽管大家都再三劝慰母亲忌烟,都被她固执拒绝。从此每年冬季都要发病咳嗽,也没有遏制住母亲吸烟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苦尽甜来,柳暗花明。国家落实了有关政策,父亲和我们先后都回城了,父亲又恢复了高级会计师的待遇,工资也涨了,随着家里亲人的团聚和收入的提高,母亲不再抑郁寡欢,整日笑口常开,母亲吸烟的品味随着生活的改善也提高了。开始吸两毛七的红玫瑰烟、两毛八的迎春烟,还有三毛二的恒大烟,当年的大生产烟在母亲眼里已经不稀罕了。我们哥儿三个都上班了,她喜欢哪种烟就尽可能满足她,母亲的烟匣子里面的烟总是不断捻,日日有更新。有时候哥哥出门回来还会给母亲带来几盒大辽叶和利群烟给妈妈换口味,尝新鲜。记得那个年代还有一种烟叫凉烟,里面好像有薄荷,抽起来异常凉爽可口,感觉头脑清晰,母亲喜欢抽,我们就给她买,尽可能满足她的爱好和品味。</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荡漾,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像“上楼梯嚼甘蔗,步步高,节节甜”,无论父亲还是我们兄弟收入都步步高涨,我们兄弟互相商量,母亲一辈子没有上班,专心致志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我们无以回报,母亲这辈子就这么一个爱好,必须满足她的需求,我们兄弟都争先恐后给她买烟,取悦老人家。哥哥买来五毛多的凤凰烟,牡丹烟,他说尽量让母亲少吸烟,吸就吸点好烟。我们都同意哥哥的意见,在我们的建议下,母亲晚年吸烟的品味也越来越高,她喜欢凤凰烟那种独特清香别致的香味,我们也喜欢依偎在她身边尽情品味凤凰烟的芳香。每当看到母亲吸烟时候的陶醉和满足,我们哥儿三个都觉得心里甜甜的,十分欣慰。一生清贫的母亲每当品味一种她没有抽过的好烟都会开心的说:我这辈子知足了!赶上了好时候,烟也越抽越高级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七十岁的时候突然患蛛网膜出血入院,经过多方抢救恢复出院,医生出院时候再三嘱咐,不要再吸烟了。我们都不相信有几十年烟龄的母亲能把烟忌了。正像父亲所说,那可是你妈的命根子。可是我们都低估了母亲的毅力。出院以后她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一天天康复,直到可以独立行走,甚至下楼买菜、接孩子。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母亲硬是把抽了几十年的烟忌了!也正因为老人家忌烟了,以往冬季总是发病咳嗽的老毛病大大减轻,身体甚至恢复得比发病前还要好,甚至可以去过去腿脚不便很少去的亲属和老邻居家串门。看到这一切我们全家都为母亲高兴,更为母亲的顽强毅力和可贵的自制力而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每当想起母亲,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她吸烟时的情景,母亲夹烟的动作,吐烟的自然,吸烟的神态都与众不同,那是一种潇洒自如的悠闲,一种泰然自若的从容,一种品味人生的淡然。俗话说,相由心生,习性使然,母亲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难事都能安然度过,从容不迫。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她养鸡种菜贴补我们的生活;文大中父亲由于家庭出身和所谓"臭老九"知识分子身份进了学习班,又赶上我和弟弟要下乡插队,漫漫长夜里,碾转不眠的母亲不停的吸烟,抑制自己焦虑不安的心情。可是白天,母亲还要挺起脊梁,打起精神,为我们有条不紊的准备下乡的行装和物品,用刚毅和从容为我和弟弟包饺子送行!母亲用她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楷模和做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母爱永存。母亲走了三十年,哥哥还一直保存母亲的烟匣子。每当看到超市里、烟摊上那琳琅满目的香烟,我依旧会留驻匆忙的脚步,满怀深情的看上几眼,我会想起母亲辛勤劳作之后吸烟那满意的神情和开心的笑容。母亲,不知道天堂那里有没有你喜欢吸的香烟?不知道你现在还吸烟吗?每当夜晚仰望星空,那忽闪忽闪的星光是您吸烟时的光亮在闪耀吗?</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你知道吗?每当清明时节我和哥哥弟弟给你扫墓的时候,哥哥总会为你点上几只你最喜欢抽的烟,那烟的味道环绕扑鼻,清香宜人,让我们又想起了您!而淼淼升腾的烟雾就像孩儿思念您的绵绵之情!</p><p class="ql-block"> 母亲,我们想您!</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