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故事

昊哥

作者:山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年在开封师院上学时,总是艺术激情澎湃的张豫林老师把我叫去,交给我一项任务,给修武县下乡知青的一部电视纪录片写一首主题曲。张老师说现有南京知青一首诗的两句:“我献大地满腔情,大地还我万里春”,让我起码配上两句,再让艺术系作曲的老师谱上曲子,就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一部电视片的主题曲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豫林老师上学时是学校文工团的团长兼编导,多才多艺,魅力四射,身上总有释放不完的艺术激情,讲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政治激情和艺术激情澎湃,讲得我们一个个也都热血沸腾。张老师总是不断难为我,他说,压担者疾走,不断为难才能不断进步。他大为难我是1973年初,他要参加开封市的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字十周年,要我写一首诗,给我找来了贺敬之的《放歌集》等诗集,吸取政治和艺术营养。我没有写过诗,只是古典诗词的涵养较好而已,就对张老师说,写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生气了,问我,你是回乡知青,还不了解下乡知青的生活?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艺术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真有这方面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大队6个回乡知青,有16个女下乡知青,这16个从县城来的下乡知青,分成3家,分别加入最好的3个生产队。其中一家的3个知青,常到我家里玩。她们3个人,是3种典型性格。侯姓知青,在公众场合,如果感觉到你出言不逊,会立即反击,言辞更加激烈;私下里,会对你的分析性批评“嘿嘿”应对后,仰脸赧笑报以感谢。王姓知青,当面决不出言反驳,私下里却激烈争辩。陈姓知青,当面不反驳,私下里也不反驳,会在闲谈时轻松自然地阐明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曾问她们,还到谁家去玩?她们共同的回答是,全大队能谈得来的会有几人呢?就你们6个回乡学生。去两个女生家玩,就耽误人家干家务;你们4个男生,3个都定了亲,我们去玩人家的父母都不高兴,给脸子看,干嘛惹那样的不痛快?就只有来你家了,反正你对我们也没有啥意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话题,有她们远离家的烦恼,有她们集体生活的烦恼,同伴们的不和,观念、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不一样;有她们生产队各家的纷争,有她们劳动的不适应,凡此种种,无所不有,当然更多的是她们对自己未来的茫然。女孩子心细,她们对未来会组成什么样的家庭,更加茫然,全然没有“我献大地满腔情,大地还我万里春”的觉悟和境界。是啊,她们都是县城普通家庭的女儿,原来的愿望也是普通人家女儿父辈家庭生活的重复。但下乡就把这一切都打破了。能不能回城,国家没有政策,谁也不敢奢望。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茫然,茫然中有无助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总是和理想有那么大那么远的差距,怎么能和“我献大地满腔情,大地还我万里春”联系得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就只能从《放歌集》等诗集中去汲取诗情汲取营养,在“真理的阶梯上攀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些天,我沉默了。除了上课,脑海里总是翻腾着雷锋的平凡事迹所彰显的理想的光辉,翻腾着前辈诗人激昂的革命情怀,思索着当代社会尤其是青年人所需要的理想营养和革命激情,追寻着社会发展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常常一个人在僻静处,沉醉于思索和幻想。诗稿一遍遍地改,一遍遍地被张老师打回,又一遍遍地读前辈诗人的佳作,终于不无遗憾地交稿了。张老师在开封师纪念晚会上的诗朗诵,获得了一等奖。获奖后把修改的诗稿交给我说,拿到学报去发表吧。学报发表的136行“火红的年华”,算是长篇整抒情诗了,但张老师赞赏的只有这么两句:“雷锋的热血在我们的胸膛里激荡,雷锋的旗帜在我们的队伍中飞扬”,张老师说,这两句才是诗的意境、诗的语言。我最满意的能记住的其实也就这么两句。可能就是因为写了这首诗,张老师就把为修武知青纪录片主题曲的创作任务交给了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给“我献大地满腔情,大地还我万里春”,到底配上什么样的诗句,早已忘记了。这应该是选择性的遗忘,因为我自己不满意,张老师也不很满意。至于上级领导和编导满不满意,已无暇顾及了。1974年全年,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跟着后来河大的著名教授、当时中文系的第一支笔刘增杰老师搞鲁迅后期杂文评论,评论当然要写成能发表的文章,虽有刘增杰老师做主心骨,但这样好的学习和实习机会,怎么也不能放过啊!评论文章还关系到我们毕业分配,我们到年底就要毕业走向社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没有精力写诗了,但我还是认真阅读了张豫林老师借给我的几本古典诗词文论,记住了诗词“意忌浅,脉忌露,语忌平”的基本要求。美学有联通作用,诗词的这些基本要求,无论对写什么样的文章都有具有强烈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增杰老师修改定稿的鲁迅评论文章,河南日报三版以“三四十年代批儒反孔的战斗篇章”为题,以大半个版的篇幅发表,文章署名开封师院中文系写作组,这对我们的劳动也是个完美地总结。虽然省报常常有应景的文章和报道,但具有政治和学术价值的大块文章,亦属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豫林老师在河大首倡设置“主持与播音”专业,成为继复旦之后全国第二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到我家玩的3名下乡知青,全都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成了工人,一人在鲁山军工厂,一人在洛阳矿山机器厂,一人在县印刷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代毕竟在发展,社会毕竟在进步。我也在飞逝的历史长河中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个老叟。</p> 诗里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章:山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图片:A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编辑:昊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音乐:蓬莱仙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