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甘南没有不去郎木寺的,郎木寺听上去是寺庙的名字,实际却是地名,是甘肃省甘南碌曲县及四川省阿坝若尔盖县共辖的一个小镇子郎木寺镇。当地有个传说,莲花生大师曾在此地降伏恶虎,并将其化为仙女,以保护当地百姓,故事隐喻着佛的教化及神的力量。藏语“达仓”是“虎穴”的意思,“郎木”是“仙女”“天母”之意,于是这里称“达仓郎木”,郎木寺也好,郎木镇也罢,这便是由来。</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镇占地面积55公顷。海拔3480米,郎木寺镇西南是纳摩大峡谷,是白龙江的源头,源头江水溪流而下将郎木寺镇分为两部分,镇子不大隔溪流分属甘肃四川两省。这里有两座历史悠久的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隔溪流互望,一座是四川的格尔底寺,另一座是甘肃的赛赤寺。两座佛教寺院规模宏大,僧人合计有千人以上,占到郎木寺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所以郎木寺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小镇安静平和,寺院幽深神秘,天上仙气飘飘,地上是僧人民众的世俗烟火,来到这里有出世离群超越尘世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驾车进入郎木寺镇要走过一段与岩壁並行的道路,岩壁叫红石崖,是郎木寺的标志性景观,是郎木寺太阳升起的地方,当地也称“红山”。因为它的形状象装供品的盘子,又象一顶皇冠,所以藏语称其为“琼波玛”,意为供品山。也称它是“皇冠似的红山崖”。每年农历六月初十,郎木寺院的僧人会来此专门祭祀琼波玛山的山神,并祭奠各自家乡的神灵。</p> <p class="ql-block"> 赛赤寺大门口,上面书写的是“郎木寺院”。可能是由于“郎木寺”的名声在外,所以有一段时间,两个寺都自称“郎木寺”,都称郎木寺就乱了,容易混淆,也祘是约定俗成吧,现在赛赤寺称“郎木寺”,另一个就叫“格尔底寺”了。</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院前的八座白塔,是这座寺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特色之一,分别为蓬莱塔、菩提塔、吉祥多门塔、天降塔、神变塔、息诤塔、尊胜塔、涅槃塔,是为吉祥八宝塔。代表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槃一生中的重要节点,每座白塔承载着不同的祈福消灾的寓意,</span>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底蕴深厚和宗教信仰的庄严神圣,<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镇子高处远远望去,山口之处便是郎木寺大峡谷,峡谷出口处的格尔底寺,全称是“达仓纳摩格尔底寺院”,所以峡谷又被称为纳摩大峡谷,“纳摩”即“南无”,归敬、归命、信从之意。由于它是白龙江的源头,也叫白龙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纳摩大峡谷入口处,尚未壮阔的白龙江汩汩流出,欢快清凛,绕过山峡,穿过茵茵绿地,一路勃勃生机。据说,当年莲花生大师在此伏虎做法,留有金刚撅,后由第三世格尔登活佛丹巴饶杰取出,成为历代格尔登活佛使用的圣物法器。峡谷通灵,曾有诸多高僧大徳在此闭关修行,不信的话可以看看峡谷内,这个洞、那个塘、某某泉等等神留遗迹。本地人认为这里是十万空行母聚集之地,所以当地人称纳摩大峡谷为“乃朴沟”,“乃朴”藏语的意思是“神灵聚处”。</p> <p class="ql-block"> 白龙江出山囗。</p> <p class="ql-block"> 纳摩大峡谷内,由于下着雨,路不好走,脚下不是溪流中的卵石便是谷中泥泞不堪的小路,没往深处走,但沿峡谷望去峰峦叠嶂,云深不知处,定有迷人景色,可惜天公不作美。</p> <p class="ql-block"> 赛赤寺全称“达仓郎木赛赤寺”,该寺院由第一世赛赤活佛创建于1748年。赛赤寺建筑的显著特点是屋顶金瓦,阳光下金光闪耀,华贵超群。寺院建在镇子高处,居山坡之上,可以俯视全镇,要入寺参拜,步步登高,须仰视殿堂,层层殿宇辉煌雄伟,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在1958年和1969年,先后被拆毁两次。1981年5月,郎木寺被批准重新开放,得以原址复建。</p> <p class="ql-block"> 赛赤寺的宗喀巴大殿,曾随郎木寺众多建筑一同损毁,现的大殿为原址复建。</p> <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大殿重修记</p><p class="ql-block"> 达仓郎木寺化虎成仙之地;宗喀巴殿,上师供奉之所。香火盛极绵延百年,信众接踵蔚为壮观。遽遭“文革”毁于一旦,唯瓦砾荒草耳。</p><p class="ql-block"> 弘法弟子邱俊,琼岛人氏,涉京冀赴三秦,商海沉浮数十载,艰辛遍尝,繁华尽阅,终以释然之心,与佛结缘。遂发宏愿,乃重修宗喀巴殿,以了恩师五世赛赤活佛之夙愿。施以佳木良材,聘以能工巧匠,夜以继日,凡三百七十九天,大功乃成。其心也诚,其行也坚,辛苦遭逄,难以备述矣。增其旧制,融通汉藏,皇皇森然者,我佛之新道场也。</p><p class="ql-block"> 嗟乎!天理人心,圣贤之所求也。风物消长,沧海桑田。人心不古,难释功名利禄;追比圣贤,何妨随缘适意。渡人渡己,万众归心,我佛宏愿也。佘善其行,记以彰之。祷曰:泱泱中华,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国运永昌。</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三年秋月</p> <p class="ql-block"> 大殿里面供奉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及他最有成的两个弟子,一世达赖根敦主巴和一世班禅克主杰。</p> <p class="ql-block"> 雨中赶路的小师傅。</p> <p class="ql-block"> 回僧舍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 赛赤寺高处可以俯瞰整个镇子,鳞次栉比的房屋,连绵不断的山林绿地,云雾缭绕的群山,蓝天白云下的峰峦雪顶,美的使人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寺旁山坡上偶遇的一只小羚羊,不甚怕人,但也不由人靠近。</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和好塔,也被称为吉祥塔,塔内供奉八臂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是信徒朝拜的重要场所,也是郎木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去格尔底寺途中,这里是格尔底寺的佛学院附近,属格尔底寺范围,远处金顶是赛赤寺大殿,很明显风格各异,格尔底寺屋顶多为银色。</p> <p class="ql-block"> 格尔底寺坐落谷口,于绿草茵茵之中,白龙江于寺旁流过,自在和谐,自然亲近。</p> <p class="ql-block"> 寺前水边的小房子,里面是水动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 格尔底寺与赛赤寺的居高临下金光耀眼不同,显而易见的清幽平静,低调的多。</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下雨,格尔底寺游客甚少,进入寺院大门,迎面即是大雄宝殿,大门半开半掩,殿内昏暗无光,守塔师傅见有人来,立刻开门开灯引领入内,殿中珍宝逐一介绍。虽然我们只有四人,仍一絲不苟,使人感到佛性平等谦和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 格尔底寺大雄宝殿,是一处神奇的殿堂,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第六世至十世格尔底仁波切舍利宝塔、格尔底仁波切五十五尊转世造像,向信众讲述自佛法住世近两千六百年以来,仁波切显化诸像、随缘渡众的经历。最富传奇的是供奉于殿中的第五世格尔底仁波切真身舍利,为安多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历经两百多年岁月,依然面容如昔,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第五世格尔底仁波切真身舍利灵塔,里面是五世格尔底活佛的肉身灵体。五世活佛出生于1681年,于1775年圆寂,享年94岁。文革期间破四旧,灵体被拉到若尔盖县城,被几个虔诚教众发现后,偷出埋在县城的达龙沟山上。1981年郎木寺重新开放,灵体再挖出来时骨肉还有弹性,无丝毫损坏,请回格尔底寺。民改前肉身灵体曾自然生长头发,寺内高僧大德们为其理发一次,从此再未生长。肉体真身金粉抹面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雨,留存至今,叹为观止,实为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据守塔僧人介绍灵体请回时,由于埋在地下十几年,当时埋的仓促找不准位置,铁锹曾碰伤左臂有鲜血流出,我们对此表示质疑,但僧人信誓旦旦说是真的。应该是虔诚的体现吧。</p> <p class="ql-block"> 历代格尔底仁波切灵塔和转世造像,据守塔人介绍,除第五世活佛灵塔外,第七、第八世活佛灵塔,原来也有肉身灵体,可惜在文革中被毁。</p> <p class="ql-block"> 格尔底寺佛学院,以其丰富的佛学教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始于清乾隆时期,是藏传佛教修习者的圣地。现在的格尔底寺佛学院分有三个层次,按程度不同,等同于小学、中学和大学。</p> <p class="ql-block"> 寺外转经廊前背着书包匆匆赶路的小师傅,是去上学吗?见到我对他拍照,大喊起来表达着他的不滿。来到藏地,寺院殿内不许拍照,僧人不願被人拍照,常常是扭过头去或以手遮面而去,唯这小师傅毫不客气大喊,估计意思是不许照我。</p> <p class="ql-block"> 寺外煨桑炉祭祀诸神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烟雾,寺内氤氲的佛家香火,寺内焚香寺外人间。槛外俗人跨越门槛便是超越尘世。</span></p> <p class="ql-block"> 郎木寺镇,清幽恬静,自在平和,虽身在红尘,可心向净土,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一念放下,天地皆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