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十九回:存仁心 饿死沙丘</p><p class="ql-block"> 弃廉颇 纸上谈兵</p><p class="ql-block"> (故事梗概)</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21年,20岁,执政六年的武灵王立长子赵章为太子。曾参与了赵国伐兵备战、胡服骑射等军政事务,一度受到众卿的拥戴和好评。……公元前299年7月,因武灵王宠爱吴娃,便将太子赵章废黜(十二年太子任期)。赵何本为公子,子以母贵(吴孟姚)被任命为太子。没多久武灵王又突发奇想,于公元前298年4月7日,禅让王位于太子赵何。任命原太子赵章为安阳君。一个英武盖世的开明君王,年仅42岁便将王权禅让太子,犯了王家大忌。至此埋下了兄弟相残、饿死沙丘的祸根。</p><p class="ql-block"> 新王赵何是为赵惠文王,到太庙行完礼仪后,出来上朝。大夫都作为新王的臣子,任命肥义为相国并兼任新王的王师。武灵王自号主父。主父想让惠文王主管内政,主父自己主管军事,并设想亲率骑兵绕道云中、九原、南渡黄河,进入河南,直接向南奇袭秦国都城咸阳。于是他亲自乔装成赵国使者进入秦国。秦昭襄王在大殿上宴请赵国使团时,觉得他样子奇伟英武,不像臣下的气度,感到奇怪。宴后,秦王派人前往使馆调查,才知道那是赵国的主父赵雍,但此时赵主父已经出函谷关回赵国去了,(其英武之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得知这个消息,秦人非常震惊。赵主父之所以要进入秦国,主要目的是要亲自勘察地形,观察秦人的风貌习俗,以及秦昭襄王的为人。为研究灭秦之策创造条件。可见赵主父之雄心,不仅仅是要求赵国之强大,而是要称霸天下统一中国。</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96年,也是惠文王三年,主父攻灭中山,迁中山王到肤施(今延安市宝塔区)。归来庆功时,策封原太子赵章为安阳君,指派田不礼为相辅佐。老臣肥义认为赵章骄傲、田不礼奸作,两人在一起一定会作乱,于是对惠文王的禁卫军统领高信道:“如果有人召见大王,一定让我走在前面。〞前295年,群臣朝见惠文王,主父在一旁观看,看见赵章面对弟弟礼拜称臣,心生怜悯!想把赵国一分力二,让赵章作代王。这个决定因为召到众人非议,没有出台就被中止了。是年,主父和惠文王出游沙丘,各居一宫。赵章和田不礼密谋,诈用主父的命令召惠文王,欲谋杀夺位。肥义先去,被赵章所杀。高信带领禁卫军一方面保护惠文王、一方面同赵章作战。并传令勤王,公子成和大将李兑从国都邯郸率大军赶来平叛,击败赵章,杀田不礼。赵章逃到主父宫中,主父接纳了他,实践再次证明武灵王仅是一个军事家而非政治家。公子成和李兑率军包围了主父宫,用计杀死赵章。公子成和李兑商量:“因为赵章的缘故而围攻了主父,休兵的话,一定会被主父灭族。”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其中也有惠文王的暗许),继续围困,并对宫内喊话:“晚出来的人,灭族!”宫中的仆役、宫女都逃了出来。主父逃不出来,又找不到食物,甚至把树上的小鸟都掏出来吃了,过了三个月左右在沙丘宫中被活活饿死!而且、尸虫爬的到处都是,其状惨不忍睹!可谓:人也命也天意也!如果、如果、如果没有换太子和过早禅位,则中国历史很有可能改写。</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95年,也是惠文王三年。生于前340年的赵雍在位27年(326——299),寿46岁(340——295)。谥号武灵王,葬于蔚州灵丘(山西灵丘)东三十里。可谓是:生的辉煌、死的窝囊,壮志未捷身先死,留有遗憾照后人!</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66年,在位33年的赵惠文王赵何去世,谥号赵惠文王。赵惠文王是继赵武灵王后,又一位贤明君主,他在位期间,任用廉颇、蔺相如、赵奢、平原君赵胜等一大批贤臣名将,产生了伐齐救燕、空壁归赵、将相和等故事和典故,使赵国国力不断增强。并派兵参加了五国伐齐的战争,使齐国退出了“超极大国”的行列,而赵国成为了东方六国的头号强国,也是唯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诸侯强国。同年,其子赵丹即位,是为赵孝成王。</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60年,爆发秦赵争夺上党郡的长平之战,此战役也是赵国走向衰落的分水岭。长平之战的起因与韩国的策略和行动密切相关。当时,韩国面临秦国的强大压力,为了自保,韩国釆取了割让上党郡的策略。韩国派成阳君入秦和谈,决定割让上党郡给秦国以换取和平。然而,上党太守靳黄重拒绝割地,誓与秦国一战。韩桓惠王随后派冯亭替代靳黄重, 并对外宣称已经向秦相范雎许诺割让上党。但实际上冯亭一上任就用计谋将上党献给了赵国,赵孝成王见地眼开、不知是计,听信佞臣郭开之言,接受韩国上党郡,激怒了秦国。 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率军大举进攻上党,与赵国正面开战,赵国随即派大将廉颇带兵进驻长平支援上党,从而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赵开战后,赵国主帅廉颇面对秦军来势汹汹势气正盛,且长途奔袭想速战速决之态,采取了不战固守之策。秦将王龁见赵军固守不战,便派出间谍到赵都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军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赵国名将、曾大败秦军)之子赵括(学贯东西而无实战经验)。赵王在郭开的蛊惑下,起用赵括为帅、换下了大将廉颇。临行之际,族人都在庆贺!唯老将(括父)赵奢流泪相送,并告诫一定遵听廉将军之言,否则,怕命休矣!妄自遵大、沾沾自喜的赵括那里听得进去,假意迎合而去,面对儿子的表现,无奈地以泪相送。且说赵括到达长平,按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和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更换名将白起为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釆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陈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略。最终赵军惨败,包括主帅赵括在内,四十万赵军被坑杀(活埋)在长平。秦军最终取得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同时,也摧生了纸上谈兵成语故事的诞生。至此素国的统一只是个时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