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作者昵称:行摄八方</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美 篇 号: 31878252</i></b></p> <p class="ql-block">今年是我们复旦8020班毕业40周年,正准备写一篇小文,既表示感恩和庆贺,也抒怀回忆和怀念。恰逢游学圈开展第40个教师节征文活动,便特地再访母校,领略其当下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日月光华,旦复旦兮。</i></b>”1980年9月,3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成为了复旦8020班的学生,并于1984年7月全部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同学们即将或继续深造,或走上由学校帮助落实的工作岗位。</p> <p class="ql-block">毕业狂欢聚餐时,我们感恩复旦坚持“<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i></b>”的校训,让我们受益于其教育理念和学术追求;我们感恩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亲切关怀,让我们有了下一步学习和工作的良好起始条件。</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原名复旦公学,创建于1905年,创始人为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1917年,复旦公学正式更名为私立复旦大学。在一百多年的校史里,复旦一直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卓越的教学质量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百年名校之一。</p> <p class="ql-block">相辉堂是复旦校园内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其命名来源于马相伯和李登辉两位著名教育家的名字。马相伯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和首任校长,李登辉是复旦建校后的重要建设者。相辉堂见证了复旦在一个世纪里的风雨沧桑,也是我们当年重要校级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子彬院是复旦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掩映在绿树丛中,比相辉堂的历史还要悠久,是著名心理学家郭任远向其堂叔郭子彬募款而建,故而得名。子彬院坐落在学校大草坪北侧,整个建筑简洁明朗、雍容典雅。</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最初是当年享誉海内外的复旦心理学院所在地,后来随着院系调整成立了复旦数学系,云集了苏步青等著名教授,在2012年树立起这位老校长苏步青的纯铜质胸像,苏先生也是我们1980年入学时的校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校园漫步梦天堂,书香弥漫忘流返。</i></b>”时隔四十年,第一教学楼、图书馆基本上还是老样子。当年,我们就是在这里听教授们上公共大课,以及借阅图书和自觉自习。</p> <p class="ql-block">随着学校发展,复旦也新建了光华楼、逸夫科技楼等现代教学建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重访母校,自然会参观当年所在系的建筑,好像基本上还是当年的布局,但比当年气派得多,入口处立有著名科学家卢鹤绂院士的塑像。来到这里,看到这些课程表,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走过来上专业课和实验课的场景,杨福家院士等教授在这里诲人不倦地培养我们的专业才能。</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食堂已今非昔比,完全变了模样,但我们至今仍留着当年每天带着饭碗去打饭,带着暖水瓶去打开水的记忆。两角一分一块的大排,再加两分钱的菜底,对每月领13.5元助学金的我们来说,是奢侈的大餐。</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的2号楼男生宿舍,现在依然存在,在这里的四年大学生活至今记忆犹新。宿舍对面就是各种体育场,作为篮球爱好者的我,几乎每天下午会去打球,结交了不少其它系的校友。学校丰富的体育活动,也让我们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吴松茂老师是我们多年的班主任,吴老师的夫人任月华老师是我们电子学实验课的指导老师,一直像长辈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我们毕业前夕,吴老师还尽力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落实工作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时光荏苒思母校,故人情深望归途。</i></b>”在毕业20周年时,我们组织了第一次集体回访母校。近三分之二的同学齐聚校园,感恩母校对我们的培养,还特地走进当年上专业课的教室,重新体验曾经的学生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毕业30周年时,我们再次相聚母校,有数位同学特地从国外归来参加活动,回忆当年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感恩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育培养。</p> <p class="ql-block">吴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改进后的实验室,讲解所在专业的发展,仿佛再次给我们授课,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吴老师还亲自陪着我们前往江湾新校区参观。精美的校园建筑,如茵的碧绿操场,还有生机勃勃的学子,以及浓郁的学术气息,让我们感受百年母校的发展和壮大,为之自豪。</p> <p class="ql-block">我们假座位于崇明岛的一家度假酒店,举行了隆重的纪念茶叙会,共同回忆四年的同窗生活,互相交流毕业三十年后各自的发展。作为当年的班长,我代表全班同学向吴老师任老师赠送了寓意桃李满天下的工艺品,吴老师也向我们回赠了学校的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毕业都已40年了。现如今再走进复旦校园,一定会目睹到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母校浓郁的学术气息,8020班也一定会回忆起曾经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一朝沐杏雨, 一生念师恩。</i></b>”期待我们再次集体回访母校,再次感恩学校和老师们的悉心培养和谆谆教诲,也期待再次感受桃李满天下的百年复旦的新气象新面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