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0日,按照行程,今天游览悬空寺、恒山和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早7:00,旅游大巴从大同市平城区五金机电城内的云翔酒店出发,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向东南方向的浑源县行进。</p><p class="ql-block"> 约8:30许,车子开进了恒山山麓的金龙峡。两侧山峰时而被云雾笼罩、时而突兀,宛如仙境。难怪古人选择此处建立寺院。</p> <p class="ql-block"> 按照惯例,导游张先生向我们“灌输”悬空寺的知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寺庙依照力学原理,巧借岩石暗托,凿洞插梁为基,梁柱上下相嵌,廊栏左右相连,是建在半空中的一组木结构建筑。总体三部分,由禅院和南北二楼组成,大小殿阁40余间,最大的不足36平米,可谓建筑奇绝,小巧玲珑。寺内供奉“释”、“道”、“儒”,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被誉为恒山十八景中的“第一胜景”。</p> <p class="ql-block"> 从恒山主峰天峰岭脚下的停车场向南行走数百米,隐约可见一组楼宇像壁画般张贴在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上,这便是悬空寺无疑了。据景区简介:“悬空寺”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从金龙峡东侧步道继续南行,来到范曾先生题写的“悬空寺”石碑旁,从此处向对岸(西岸)望去,悬空寺尽收眼底,插在岩石上支撑着寺庙楼阁的木质立柱清晰可见,形成了惊险而壮观的景象。难怪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流传了。</p> <p class="ql-block"> 在金龙峡西侧步道悬空寺下方的一块巨石上刻有“壮观”二字,其中,“壮”字右侧多了一“点”,据说是当年李白游历到此,见到建在崖壁上的悬空寺,惊愕万分,挥笔写下了“壮观”二字,写罢意犹未尽,感觉难抒胸臆,于是又在“壮”字上重重加了一个“点”画,意为悬空寺比壮观还要多一点。据说,李白的《夜宿山寺》一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述的可能就是悬空寺。这个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 明代“旅游达人”徐霞客对悬空寺也充满了赞叹和敬畏,称其为“天下巨观”。他在《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中详细描述了悬空寺的壮观景象和独特构造。他写道:“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这段描述展现了悬空寺仿佛从悬崖峭壁上生长出来一般,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佛、道、儒三教文化和谐共融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在悬空寺对面天峰岭的峭壁上间隔刻有“禅”、“和”、“佛”三个大字。“禅”在于通过静心、冥想等修行方式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觉醒。“佛”是“佛陀”的省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徒对修行成功者的称呼。“和”为儒家倡导的思想。我的理解是:这是在向人们灌输“佛家”、“儒家”的核心思想(悬崖上是否还刻有代表“道家”思想的字?我当时没有找到)。正如景区简介中所说的: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佛教的宁静致远、道教的超脱世俗以及儒家的中庸之道,三者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悬空寺独特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悬空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