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文化诸家谈

文林

<p class="ql-block">秦巴明珠 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那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引领我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那片星空,璀璨夺目,引领我们仰望星空,追求更高的理想。 </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那座连接心灵的桥梁,让我们在差异中找到共鸣和和谐。 </p><p class="ql-block"> 文化包含语言、艺术、信仰等,体现人类创造与智慧,影响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 一 题记</p><p class="ql-block"> 先简述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你知道吗?心怀“国之大者”,置身“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时空,去了解历史文化与人类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华特有文化。它包含了民俗、戏曲、棋艺、茶道、中国传统乐器、文人字画等元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不仅包括思想、文字、语言,还包括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以及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绘画、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它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是民族的生命,与民族共生共存。</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这些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中国的制度方针。中华文化的传承不仅限于中国,还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显示了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汉水文化</p><p class="ql-block"> 长江、黄河,中国的这2条大河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很多人都一直以为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其实不然,中国考古学家认为:汉水要比长江黄河出现早七亿多年。汉水即是今天的汉江,楚河汉界、大汉民族、汉语等民族词语均名自汉江。</p><p class="ql-block">  三千里汉江古老的一条江。</p><p class="ql-block"> 汉水文化源远流长,其上源玉带河出陕西省西南部宁强县,东流到勉县东和褒河汇合后称汉江,东南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入长江。</p><p class="ql-block"> 古老悠长而日新月异的汉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巴蜀(巴蜀文化由巴文化和蜀文化组成,巴文化以四川省东北部地区为中心,蜀文化则以‌德阳、‌成都地区为中心)文化、荆楚(古代的“荆楚”,其地域范围大致以今天的湖北省为主体。今天的湖北人,也常将本省称为“荆楚大地”)文化、中原文化、秦文化等多边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区域性文化特征。‌</p><p class="ql-block"> 汉水文化不仅涵盖了汉水流域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且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它沉积与辐射相统一、厚重与灵动相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相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相统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这种文化特质不仅展现了汉水流域的勃勃生机,而且从文化层面探讨了汉江南北交通、文化交融,成为盛世汉唐享誉海外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汉水流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变以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汉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大河之一,其流域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恐龙蛋化石群(‌恐龙蛋化石群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还是古人类演变完整链条化石群的所在地,这些发现为研究汉水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人类摇篮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和人类学资料。</p><p class="ql-block"> 汉水文化的具体表现‌历史事件和文化遗迹‌:</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发生在汉水流域,如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隆中等地的事迹,这些都成为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俗习惯‌:汉水流域的龙舟竞渡等风俗习惯体现了汉水文化的独特魅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汉江水文化的治水文化、管水文化和用水文化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此外,汉水文化研究基地的成立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汉水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该基地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通过出版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为汉水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通过田野调查、学术交流等活动,加深了人们对汉水流域文明和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汉水文化的活化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汉水文化以其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8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斥巨资打造的纪录片《汉江》,本片由”汉水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潘世东教授撰稿,分为“源远流长”“文明纽带”“兴国之本”“魂济中华”“灿若星河”“天下之中”六个章节,不仅讲述这条不长的河流以其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成为盛世汉唐享誉海外的标志,同时从文化层面探讨汉江南北交通、文化交融,展现汉江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这是汉水地域第一次系统地展示在公众面前。</p><p class="ql-block"> (上述资料来源于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谢开云教授</p> <p class="ql-block">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一《汉水文化及未来发展思考》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一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谢开云</p><p class="ql-block">(重点视屏内容复制)</p><p class="ql-block">△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中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及其成果的总和。 一般可分为物质的、制度、精神和行为心 理四个层面。狭义文化专指文学艺术(意 识形态,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概念)。</p><p class="ql-block">△汉水文化是指汉水流域人民有史以来在社会 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汉水文化是融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文 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 性文化(汉水文化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尚书.禹贡》云:"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辞海》曰:"汉江,一名汉水。长江最长支流。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6.88万平方公里。"(漾水、沔水、汉水、汉江、沧浪水。汉水源头问题有争论)。</p><p class="ql-block"> 汉水流经安康市四县一市区共340公里。建有6座大型人工水库。</p><p class="ql-block">汉水河谷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的走廊,是西部高原走向东部平原的重要通道之一。两山夹一川,北秦岭,南巴山,汉水从中间流过。</p><p class="ql-block"> △秦岭是我国的国家地质公园,也叫中央公园,他仿佛是一座父亲山,有着一条长长地勇于担当的脊梁。这里是生物物种基因库,有全球灭绝的朱鹮,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稀有动物。</p><p class="ql-block">△西从陈公台东至魏家台,沿着城堤脚盖起平房和楼房,形成了一条单面的正式街道。水西门以西称上河街,小北门以西称为中和街,小北门以东称为下河街。在河街开设的商号有永义成、瑞升恒等十几家,兴安府成为汉水上游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近几年,中央决定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这几大战略的共同特点,是跨越行政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几大战略与汉水都有交集:丝绸之路,西安是起点,源头在陕南石泉,汉代鎏金蚕就是证明;一江清水供北京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联;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长江经济带照样与汉水有联系。</p><p class="ql-block">△汉江是黄河与长江的联系纽带,又是南北的结合带。北雄南秀(山势),北刚南柔(秦腔、沪剧),北马南船,北河南江,北黄南炎,北孔南庄,北风南骚,而汉水则是风骚交替地带。《诗经》代表北方,有十五国风,慷慨悲凉。楚辞代表南方,咏叹香草美人,九曲回肠。《诗经》中的"二南"(周南、召南)就是汉水流域的诗歌,是南北文化的融合。</p><p class="ql-block">△3.汉水文化的重要地位。汉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影响无比 深远。《诗经》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中指出:"水由地中行 ,江淮河汉是也。"汉水能取得如此影响,与 其特殊的文化地位有关。</p><p class="ql-block">汉水流域是汉朝的隆兴之地。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正是以汉中为基地,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项羽,建立西汉。</p><p class="ql-block">△刘秀发迹于汉水边上的枣阳。张骞从汉水边的城固县踏出了一条通向世界的丝绸之路。蔡伦封侯于汉水边的洋县龙亭,发明了造纸术。诸葛卧龙腾起于襄阳、南阳之间,鞠躬尽瘁于汉中。</p><p class="ql-block">△四、汉水文化未来发展思考</p><p class="ql-block">1.思考之一:四大战略在汉水交汇,安康要抢抓机遇。</p><p class="ql-block">国务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四个规划,都涉及汉水流域。</p><p class="ql-block">△安康市先后被确定为:</p><p class="ql-block">首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p><p class="ql-block">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市</p><p class="ql-block">国家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市</p><p class="ql-block">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p><p class="ql-block">安康的发展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这为安康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p><p class="ql-block">△这几个战略规划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2.思考之二:国家生态安全依赖汉江, 要保护好汉水水质。汉江,这条流淌在秦岭南麓的大江,即 使在工业化空前的今天,它依然如诗画般地 清澈、安宁、美丽,它是世界上同纬度自然 环境最美的区域。</p><p class="ql-block">△沿汉江而下,仍可见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对 这里生活方式的影响。虽然用现代眼光看,汉江 颇为沉寂,但正是这里过于的沉寂使得它比中国 其他许多河流更接近自然与人文的原生态。保护 好原生态也是一种发展。汉江关乎着华北人民、关中人民用水的安全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汉江的重要性又一 次在人们的视野中凸现了出来。</p><p class="ql-block">△汉江干流中下游区,是长江中游重点保护区 之一,由于河槽泄洪能力与洪水来量严重不平衡 ,历史上洪水灾害严重,也是长江支流中洪水灾 害最严重的一条。汉水流域的人民一定要保护汉 江、治理汉江、开发汉江,利用汉江。</p><p class="ql-block">△3.思考之三:汉水流域资源丰富,要很好利用。很久以前,汉江流域有了最先进的采矿冶炼 技术。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向世界昭示 了楚人采矿冶炼技术上的惊人成就。"失腊法" 等铸造工艺至今在高科技领域还有应用价值。春秋时期,楚人最早掌握冶铁技术和使用铁 器,迄今可考的世界第一炉生铁锻炼是楚人。</p><p class="ql-block">△沿江出土保存完好的绣、锦、纱、绢等图 案千姿百态,色彩如新,品种数量多,漆器数 量大,工艺精。湖北十堰郧阳区恐龙蛋化石群 影响很大。沿江矿产资源较丰富,铅、锌、铜、镍、 铁、汞、金、天然气;磷矿、石膏在全国占有 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思考之四:位置虽不占优势,但安康人民 要挺起脊梁。目前,中西部都市群合围秦巴,从地理位置 看,周边经济发展,中间塌陷。汉水处于"西三 角""(西安、成都、重庆,中国经济第四增长 极)的巨大身躯之间,安康相当于小矮人,观念 相对落后,经济不发达,由于受大城市虹吸效应 的影响,我们生活在巨人的阴影之中。</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追赶超越意识, 竞争意识,自加压力。立足安康当地实际,努 力打造中小城市的文化特色,努力建设生态高 地,文化高地,树立品牌意识,在夹缝中求生 存求发展。</p><p class="ql-block">△5. 思考之五:大力发展安康旅游业,力争 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做好城市建设及山 水旅游这篇文章(关于旅游的几个层面、关于 全域旅游)。</p><p class="ql-block">△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体 ,山是城之依,水是城之容,绿是城之装, 吃是城之忆,住是城之馈,购是城之福,娱 是城之享,人是城市之华。</p><p class="ql-block">安康地处两山夹一川,因为两山我们有了华夏大地上最优质的水,最优质的绿色,两者相加,是最优质的生态。</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巨大的生态屏幕下,有了山地经济、山地文化、山地人居和山地历史。敬仰山、崇拜山、靠山吃山是安康人的习性。两山是安康挺拔的脊梁,山是安康的骨。</p><p class="ql-block">水是安康的魂,山向上、水向东,山是绿色文明的高地,水是流动着的绿色,流动着的文明,流动着的软黄金。</p><p class="ql-block">△安康有水崇拜、拜水神、拜河神、敬龙王、谢玉皇。于是就有了龙舟竞技、舞火龙。就有了水文化、水经济、水旅游、水上乐、水上居、水体养生。安康可谓山水相依,自然与文明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一些具体构想:</p><p class="ql-block">①利用秦岭的知名度和巴山的特殊地位,打造汉水中上游区位新亮点。</p><p class="ql-block"> △古代,秦岭作为秦国领地的最高山脉而得名,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依托青山绿水资源禀赋:将安康打造成陕西的"江南"山水之城。将安康打造成中国的"绿色"中心。将安康打造成西北的"早春"之城(清嘉庆年间 曾任兴安知府的叶世倬颇爱紫阳茶,他在《春日兴 安舟中杂咏》写道:桃花未尽开菜花,夹岸黄金照落霞。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p><p class="ql-block">△②依托汉水文化,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和 谐安康"文化品牌。提升汉水文化品位;提高石泉古城、鬼谷 岭,中坝大峡谷、凤堰古梯田,天书峡,文笔 山,南宫山,天柱山及香溪洞,太极文化及蜀 河古镇,白河桥儿沟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实现"文化+旅游=N"新突破。不断促进文 化旅游与特色小城镇结合,打造出蜀河镇、后柳 镇、双河镇、龙头村等历史文化深厚、特色鲜明 的古镇及乡村,吸引人们的眼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成高新区欢乐大世界,开发建民、河西农 业大观园等集绿色蔬菜生产、高端水果种植、花 卉培育、观光旅游、文化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耕 文化体验园。推进培新街茶文化一条街、鼓楼街饮食文化 一条街、小北街药材文化一条街建设。强化茶叶、 绞股蓝等名优土特产品的升级改造和文化包装, 丰富文化旅游商品种类,带动农户参与旅游发展, 推动文化助力产业扶贫发展。</p><p class="ql-block">△以镇坪巴山盐道位依托,打造大巴山神秘 的"巴文化"。以秦岭为靠山,打造秦岭南面的安康地域 的"秦文化"。借历史文化名片"朝秦暮楚",打造秦头楚 尾交界的安康地域的"秦楚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依据移民饮食特征,构建安康特色饮食 文化荟萃地。精心运作,构建饮食文化精品拼盘,如八 大件、三点水、三转弯等。进一步重视富硒食品 ,开发绿色健康系列保健食品和饮品。</p><p class="ql-block">△在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活 动中,饮食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汉民族是一个 "无所不吃"的民族,中餐菜食的选料、烹制、 盛器等都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器皆佳, 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重视乡村旅游消费低、自由休闲、投入低、缓解心理压力 (竞争、攀比,70%亚健康群体)。看风俗、好奇心、看与众不同的东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勾得起乡愁,引出了往 昔的记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喝农家酒,行农村路, 游农家景,购农家物。</p><p class="ql-block">△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秦巴明珠、幸福安康。安康市政府已经规划:着力建设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全国富硒食品和生态旅游产业基地汉江生态经济带新型材料加工基地打造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p><p class="ql-block">△努力形成</p><p class="ql-block">秦巴生态风景区 </p><p class="ql-block">康养旅居度假区 </p><p class="ql-block">精品民宿休闲区 </p><p class="ql-block">农家民居体验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康市政府已经提出: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古遗址、会馆群、文物 保护民俗:安康农家乐未来画面 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 版画、年画、文化墙、农家书屋。 感文化、观美景、品生活、做神仙。 山水养生、森林养身、宗教养心、乡村养情。</p><p class="ql-block">…(结束〉</p> <p class="ql-block">听课者大合影</p><p class="ql-block">我的三点感悟</p><p class="ql-block">一是更深刻知晓了汉水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汉水文化的自信</p><p class="ql-block">二是看到了一个文化学者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对汉水文化传承发展有了期望和寄托</p><p class="ql-block">三是打开了地域文化之窗,扩大了读书的境界,增强了读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雨后晨雾 仙境安康</p> <p class="ql-block">安康由来</p><p class="ql-block"> 一一秦惠文王(赢驷,秦始皇的高祖即赢政的爷爷的爷爷即赢稷的父亲)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即为汉中郡的治所,始称西城县,西魏时县置为金州治所;元代废西城县,降金州为散州。明万历十一年(1583)改称兴安州。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州为府,恢复县置,称安康县。</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时期,陕东南地处"秦头楚尾",安康盆地扼南北要冲,在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即为汉中郡的治所,始称西城县,此后,建置升降更迭,政区沿革多变,西魏时县置为金州治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北宋陈师道谓:金州"山林四塞,名虽为州,实不如秦下县"。到12世纪,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过20人。元代因地旷人稀,废西城县,降金州为散州。明万历十一年(1583)改称兴安州。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升州为府,恢复县置,称安康县。</p><p class="ql-block"> 本县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东汉书法家王戎,为汉中修凿褒斜道告竣书《石门颂》被书坛推崇为汉隶代表作。清乾隆硕儒董诏,一面从事著述,一面兴办教育,造就一批人才,其中张补山办学堂、印书籍、建考院,文兴一代。嘉庆地方官叶世倬等人,支持地方文化事业,建树颇多。</p><p class="ql-block"> 到咸丰、光绪年间,县五里铺、恒口镇一带,就有皮影戏班社三十多个。汉中、湖北等地二簧班社竞相来安演出。新城关南书院增修新斋,添购新书数百种,图书事业兴起。文化艺术事业在明清时期的几度繁荣,与当时的经济开发有密切关系。川、鄂、豫赣、皖等省大批贫苦农民,移居本县垦殖;闽、湘、鄂、晋、关中等地商贾来安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也推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经过漫长的岁月,本县人民博采客民之长,逐渐形成汇合东西,兼融南北,富有过渡带地方特色的安康文化。 </p><p class="ql-block"> 一自:安康县志《文化》篇</p> <p class="ql-block">‌安康的移民文化‌</p><p class="ql-block"> 体现了其作为一个历史移民城市的独特性,其文化、语言、建筑等方面都深受不同时期移民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安康的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秦惠文王曾“移秦民万家”来充实蜀郡和汉中郡的人口。随后,西汉时期、东汉末年、唐朝、北宋、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以及太平天国起义后,都有大量的移民迁入安康。这些移民主要来自山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其中北方多为山西移民,南方则多为江西移民。这些移民不仅为安康带来了新的人口,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安康独特的地域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语言方面,安康拥有多个方言片区,包括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这些方言的形成与移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建筑方面,安康的民居建筑也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与荆楚一带的建筑形态极为相似。此外,安康的饮食文化也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拥有多种美食,如紫阳蒸盆子、安康蒸面、安康羊肉泡等,这些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制作工艺也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安康的移民文化是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移民不仅改变了安康的人口结构,也为安康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今天安康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美食特色‌。</p> <p class="ql-block">‌ 陕南在太平天国时期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状况:</p><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太平军的报复性行为,导致陕南地区人口大量减少。为了恢复生产和生活,政府采取了措施鼓励移民迁入陕南。这些措施包括提供优惠政策,如拨款购买耕牛籽种,以及分发垦荒农民,以促进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移民前往陕南,从而改变了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p><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运动对陕南的影响不仅限于人口迁移,还包括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战争和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量人口死亡和迁移,为移民提供了机会,他们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技术,有助于陕南地区的重建和发展。同时,政府的移民政策也加速了陕南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联系,促进了陕南的现代化进程。</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时期的陕南经历了由人口锐减到通过政府引导的移民政策逐步恢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对陕南的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运动</p><p class="ql-block">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的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p><p class="ql-block">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起义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起义战争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安康中心城区照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汉中丶安康属汉江上游,湖北占据了汉江中丶下游。</p> <p class="ql-block">延伸阅读</p><p class="ql-block">附件:</p><p class="ql-block">中原文化</p><p class="ql-block"> 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和灵魂,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p><p class="ql-block"> 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巴蜀文明</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距今约5000年前的‌营盘山文化,经历了‌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等发展阶段,最终在秦灭巴蜀后逐渐融入‌华夏文明。巴蜀文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巴蜀文明主要包括巴文化和蜀文化两部分。巴文化以四川省东北部地区为中心,而蜀文化则以‌德阳、‌成都地区为中心。巴文化体现了“忠勇信义”的核心价值,而蜀文化则以农业为主,展现了精明和创新的特质。两种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互补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明。</p><p class="ql-block"> 巴蜀文明的代表遗址包括‌罗家坝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罗家坝遗址展示了巴文化的风貌,而三星堆遗址则揭示了古蜀文明的辉煌。这些遗址不仅展示了巴蜀先民的智慧和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们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p><p class="ql-block"> 巴蜀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对中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巴蜀文明以其开放包容的精神,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形成了多元复合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荆楚文化</p><p class="ql-block">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荆楚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如‌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等,还包括精神文化,如‌美术、‌音乐、‌文学、‌哲学等。荆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楚国的历史密切相关,楚国在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荆楚文化的特点包括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象、善歌好舞,同时也信鬼好祠、重神厚巫,原始文化的味道浓厚。荆楚文化的地域范围主要涵盖现今的湖北地区,其文化元素在长江流域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长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荆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楚国的历史紧密相连。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文化和经济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楚国的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来南迁至江汉平原,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楚文化。楚文化在汲取中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p><p class="ql-block">荆楚文化的物质文化方面,青铜冶铸和丝织刺绣是其代表。楚国的青铜冶铸技术非常先进,许多青铜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丝织刺绣方面,楚国的丝织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著称。此外,木竹漆器也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的漆器制作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在精神文化方面,荆楚文化的文学和哲学成就尤为突出。楚辞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楚国的哲学家如老子、庄子等,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此外,楚地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反映了荆楚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荆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秦文化</p><p class="ql-block">秦文化‌,又称秦氏文化,是中国地缘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根源在于嬴秦文化,即秦国及其先祖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秦文化主要来源于周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尚黑、车轨统一等文化特点。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的过程紧密相关,其基础是“明法度,定律令”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在秦国统一中国后,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p><p class="ql-block"> 秦文化的载体包括秦人及其相关族系组织,它是赢姓秦氏先祖在秦氏文化的基础上开创的人类文明成果,被视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秦文化的要素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转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秦文化的考古依据包括秦兵马俑、云梦秦简、毛家坪遗址等,这些发现不仅展示了秦文化的物质成果,也为我们理解秦社会的组织结构、思想观念等提供了直观的证据。秦文化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精神文化遗产,如法治思想、国家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秦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文化时期,它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是两河文明</p><p class="ql-block"> 两河文明,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这个文明位于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由苏美尔人建立,因此也被称为苏美尔文明。两河流域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形成的地区,因其形似一轮弯月且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这个地区是人类最早的定居点之一,苏美尔人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以及最早的历法、数学和法典等,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p><p class="ql-block">此外,<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虽然中华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也都是非常古老的文明,但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之后,因此两河文明在时间上是最早的‌。</span></p> <p class="ql-block">两河流域示意图:见圆圈内标述○</p><p class="ql-block"> 但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却被多次侵扰(外族入侵)打断(异国统治)以致中间曾中断近千年之久!因此两河流域文明不像中国历史一样有主线可以排,两河流域历史分支众多(副本太多以致没时间打主线任务了)。</p> <p class="ql-block">△延伸阅读</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的精髓16字</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的精髓16字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16字出自《尚书·大禹谟》,历来被认为是上古时期尧舜禹汤等圣人递相授受的心法真传,简称儒家“十六字心传”,又名<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中华心法”,被誉为“中华十六字诀”,是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人生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1. 人心惟危</p><p class="ql-block">指的是人类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强调人类存在于一个时常变化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是内在的失败。</p><p class="ql-block">反映出人类存在的现实面以及内部情感的缺失,提示需要注意心理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2. 道心惟微</p><p class="ql-block">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状态,自然法则对于人们的约束和引导信仰。</p><p class="ql-block">强调道德修养和心灵追求的重要性,提示从内心出发,把握事物的深层本质和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p><p class="ql-block">3. 惟精惟一</p><p class="ql-block">反映出“专注”和“专一”在人的修炼中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提示人们不断精进、专一、专注、追求卓越,保持对自己的高度要求和期望。</p><p class="ql-block">4. 允执厥中</p><p class="ql-block">指务必坚持自己的信心和信念,紧抓核心,保持心理的坚定和强大。</p><p class="ql-block">意味着人需要在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上保持清晰和明确,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加强内在的韧性和坚信力。</p><p class="ql-block">这16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人追求内心平静、道德修养、专注追求、信念坚定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要义。</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有三个核心,</p><p class="ql-block">分别是“‌道”、“‌理”和“‌悟”。‌‌</p><p class="ql-block">‌ 道‌:在中国文化中,“道”具有特殊意义,甚至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某种意义上将之称为“道”文化也不为过。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是明道、行道、传道,其人生境界以求道、悟道、证道为根本。各种技艺也都以“载道”为内涵,以达到这种“道”作为它的最终究竟。</p><p class="ql-block">‌ 理‌:中国文化强调“理”,即事物的内在规律和逻辑。理解并遵循这些“理”,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指导原则,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悟‌:悟性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强调通过内心的领悟和理解来达到对“道”和“理”的深刻认识。悟性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方式,更是个人修养和智慧的提升途径。</p><p class="ql-block"> 这三个核心相互关联。</p><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梁晓声提出的。他认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四句话不仅是对文化的定义,更是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行为的指导原则。‌1</p> <p class="ql-block">网络资料,供收藏鉴读参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