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昭化古城

西溪人家

昭化古城地处四川省广元市境内,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昭化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四川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昭化古城是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 广元昭化古称葭萌,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全国甚为罕见,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 导游图 四川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达至顶盛,现存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br> <div>葭萌关东门——瞻凤门<br></div>公元211年,三国时,刘备抗击张鲁,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从荆州入川,驻兵于葭萌。刘备在此“厚树恩德,广收人心”,成就了蜀汉帝业,因此就有了“蜀汉兴,葭萌起”的民谣,这里是蜀汉的发祥地。 从葭萌关瞻凤门走进古城 登上昭化古城的城墙,便有了置身于古战场的感觉。从葭萌关一直延伸到了牛头山,山上鼓角相闻,山下刀光剑影,《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从城墙上看古街 小巷 昭化古城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之城,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姜维兵困牛头山,留下令人称奇的"拜水池"。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响深远。 三国名将雕塑 昭化古城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昭化古城中十字街口的葭萌亭。 昭化城隍庙 葭萌驿站 古戏楼 昭化古城留有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科举考棚,为周边县(四川昭化、广元、青川、剑阁四县)童试及府试考场。昭化考棚建于道光18年(公元1838年),考院(考棚)的条件相对较好。考院布局为南北中轴线阶梯状上升,意寓步步高升。内设主考、巡察、房考、外监考、内监考及考号。最多时设考号332个,现存12个。考生只有在昭化考中了秀才,才能去阆中参加举人的考试。考中秀才就可以办私塾教书了,一旦考中举人,就可以作县令了。 外监考室 副主考室 考室 昭化文庙 昭化文庙始建于宋,曾经历七次改建,建筑大都被毁,现在仅存的大成殿是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所建,2008年按原样修复。文庙前竖有三座牌坊,三座石牌坊和一座“万仞宫墙”照壁,围成一个方阵。 昭化文庙大成殿 昭化文庙“德配天地”牌坊 昭化县署 昭化县署始建于唐,曾多次毁于战乱,明代和清代先后两次复建,又毁于“文革”,2008年再次复建。 仪门,可以看到里面知县审案的公堂。<div>县署落址城内最高处,象征权力至高无上。县衙门外有块巨大照壁,目的是告诫官员不要贪赃枉法,要为政清廉。门口东侧立有“喊冤鼓”,西侧竖一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br></div> 古城内的贞节牌坊 葭萌关东门——瞻凤门 古时候,如果从成都到长安(西安),就必须从西门进东门出,从长安(西安)到成都,就得从东门进西门出,因此葭萌关是秦蜀古道要冲。 "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2011年四川昭化古城荣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奖 横跨嘉陵江的铁索桥 青山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