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

黄溪诗社

<p class="ql-block">《劝酒》</p> <p class="ql-block">文/简斋</p> <p class="ql-block">但凡能端起杯子的人,或多或少地都会有过劝酒和被劝酒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我喝酒的时候应该是刚满18岁,也是进入建筑队干活不久。有一次队里搞加餐,那时候在队里干活,是要从自家带粮食到队里换取饭票的,然后吃多少给多少饭票,蔬菜是队里提供的。平时都是蔬菜,每个星期可加餐一次,有肉有酒基本上管够。所以我们都盼望着星期六的到来。晚上聚餐的时候,师兄们也给我倒了一碗。这一碗合现在没有一斤,也有八两朝上,我踅摸了半天,硬是没敢动。看着他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样子。也不禁心里面痒痒的。</p> <p class="ql-block">这时候我的一个表哥走过来了,老弟:哪有瓦匠不喝酒的嘞?干了!本来心里就痒痒的,被他这一激,我顺手端起这碗酒,干!就这样我喝了人生第一碗酒。也是人生第一次喝醉,第二天上午还晕晕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一群人在餐桌上欢聚一堂。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酒香弥漫。其中一个人手持酒杯正在讲话,话语间满是对朋友的情谊。他那真诚的态度,让在座的人心里都暖烘烘的。劝酒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你来我往,酒杯碰撞间,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场景,让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被劝酒的经历,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感觉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如今,一晃几十年过来了,大大小小的酒场经历了无数,除了我自己请客,会象征性地劝几下酒,我一般是不主动劝别人喝酒的。我自己呢?只要别人一劝就会喝。所以就经常喝醉,但我控制力很强,很少有失态的举动。</p> <p class="ql-block">古话说,没有一顿酒解决不了的事情。在中国,大多数事情都是在酒桌上完成的,劝酒就成了酒席上,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拉近关系,为了某种利益。为了面子问题,为了控制欲(以自己的酒量来压制对方,当然这是不可取的)</p> <p class="ql-block">从心理学上来讲,劝酒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表示关系密切,对对方的尊重来获取对方的认同。总之,劝酒的心态是千头万绪的,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p> <p class="ql-block">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剧中的老二两是牛犇老人家饰演的。特别有印象:他每天就二两酒,不多不少,不早不晚,到点来 到点去,从不间断。我想:这世上谁又能劝动他的酒呢?</p> <p class="ql-block">吴华喝酒基本上是不用劝的。你端起来,他就端起来,你喝多少他就喝多少,从不耍滑。还隔三差五地,把他那不咋地的江西菜做出来几个,邀我们喝酒品尝。不过,他现在的吴山菜,烧得就很地道了。</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一位书家送了他一幅字《吴华载酒》也许就是对他酒品的认可吧。可紧接着,又一位书家送他两个字《劝酒》并题小楷:吴华先生,喝酒要认真地劝,这样的酒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呵呵!同一个人喝酒,大家的感受就不大一样,只有在场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秘吧!有一次,他发朋友圈说:戒酒一万年!我回了一句:一万太久,还是只争朝夕吧!果不其然,第二天晚上又端起了酒杯。喝酒的人基本上都有这种经历,喝醉了就发誓再也不喝了。等酒意过了,这些誓言早就甩到爪哇国去了,还管它什么“断指戒酒”!</p> <p class="ql-block">苏轼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李白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可见古往今来喜酒、爱酒的人还是众多的。</p> <p class="ql-block">“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实我以为,饮酒还是以这种状态为佳。三五知己,围炉小酌,谈谈风月,谈谈彼此,喝得美了天马行空,不关乎风也不关乎情,只关乎杯中有深浅,壶中无波澜。酒喝到这个时候是不用劝的了,酒精带来的神经刺激,使这个时候的思维开始散发,最接近于诗的状态,言语愤愤而发,却又不失体面。再饮就会达到另一种哲学的境界,能够说出很多平时说不出的深刻的话语,看透人生,妙语金句频出。此时,就像一个哲学家,思考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属于自己人生的哲学。至此,比较清醒的人,就会劝不要再喝了。</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酒意朦胧,就这样停笔吧</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