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魂

无为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无为</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外公身旁,听他讲述那充满神秘色彩的还魂故事。</p><p class="ql-block">还得从清嘉庆年间说起,故事发生在四川潼川府中江子金镇我外公家爷爷身上。潼川府中江县上村子金桥镇,大清道光年间设镇,解放后改为乡,又名三合乡。“子金”名字来源于当地有座桥叫子金桥,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县令叫杨子金的人捐资修建的,再早这个地方是叫“三合”,“三合”名字来源是因为这个场镇是三家人一起建立的,一直就叫三合,后来有桥加上现今的名字就改名叫子金桥。那时候川渝古官道从其境内穿过到罗江进入金牛道,沿途道路平坦,商旅大多选择此道,子金镇辖区内有条小河,唤作子金河,青石板官道顺河而上,河的两岸树木茂盛。小河发源于青市乡境内,河水蜿蜒曲折,静静悠悠地流过全境。小河两岸,禾田广袤,达几万亩之多,物产极为丰富。浅丘山陵之上,茂盛的柏树郁郁葱葱。那些土坎、田坎边生长的柏树,青木村、水东瓜树大得惊人,直径两米多。几千米长的小河流水,最终在印台山脚下注入凯江河。</p><p class="ql-block">子金场镇距离县城四十二里,乃是个三曲通商的要地。商旅们到了子金桥,都会停下脚步休息打尖。满氏家族在这条街上拥有百间铺面,经营着多种商品。“农盛号”便是满氏创立的商号,主要经营满氏实业三房,即烤酒房、榨油房、染房。古时这里还设有驿站,到罗江的官道铺有青石板,而到德阳则是商旅小道,道路蜿蜒曲折,坡陡难行。</p><p class="ql-block">外公的祖先自湖广填川来到中江,就落脚在三河场镇出场口青市方向八百多米河对岸靠山的地方居住,房子背后浅丘延伸到小河边,门前200米处就是子金河。房前是一片突出的宽阔河坝地,但土地是场镇前孟姓大地主的,他家世代为佃农,依靠租种孟大地主家的土地来维持生计,到了外公爷爷那辈恰逢嘉庆年间,故事也就从那时候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嘉庆初年(1796年),爆发了波及全国的白莲教军运动。白莲教女首领王聪儿带领百莲教军从湖北到四川,和四川的百莲教军会师,组成了一只拥有十四五万人的大军。清军则采用“坚壁清野”的计策围攻农百莲教,在中江、罗江一带有多次战斗。嘉庆五年(1800年),王聪儿从潼川(今三台县)入八洞镇,经回水铺(今回龙镇),借道中江临津古道,在临津渡抢渡过河,由兴隆场(今兴隆镇)入汉州,进军成都。白莲教另一位首领王三槐率农民军从三台县千子坟转战中江县下村,当地士绅富户为避义军,雇用谭受乡百姓在延寿山上筑寨守卫,名为延寿,意在永存,还有一支白莲教从罗江沿川渝古道鄢家镇到青市一路抢劫烧杀到了子金镇,对子金街上所有商铺抢劫并纵火,整个场镇商铺住房无于幸免,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直到1804年,历时8年,白莲教运动失败,嘉庆年间白莲教对中江破坏之大,力度之深,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刚刚建立起来的康乾盛世又转入低潮,白莲教起义在清朝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清朝开始由盛转衰,盛世一去不返,纵观整个清朝,白莲教带来的破坏力之巨大可谓是清朝统治者最大的噩梦。</p><p class="ql-block"> 在白莲教攻打县城的这一年,外公爷爷家迎来了他们最小的孩子。这个新生命的降临,已是家中的第九个孩子。然而,家里人口众多,贫穷的状况让他们已无力再养活一个孩子。于是,这个刚刚出生的女儿就被无情地丢进尿桶溺亡了。</p><p class="ql-block">那时,民间战乱不断,旱灾连年肆虐。租种的田土收成微薄,交了租子后,全家已然陷入饥饿的困境。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四处寻觅野菜。</p><p class="ql-block">每天天还未亮,家中的大人就带着稍大些的孩子,拿着简陋的工具,漫山遍野地去寻找野菜。田间地头、山坡沟壑,但凡能有一丝绿色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寻觅的足迹。</p><p class="ql-block">挖回来的野菜,不管是苦涩的蒲公英,还是略带酸味的马齿苋,亦或是口感粗糙的灰灰菜,都成了全家的救命粮。他们将野菜简单清洗后,放入锅中煮熟,没有一滴油,没有一点盐,就这样艰难地吞咽下去。</p><p class="ql-block">有时候,野菜的数量实在太少,他们就把野菜和着少量的粗粮熬成稀粥,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小碗,可就算这样,也没有人会抱怨,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能够获得的全部食物。</p><p class="ql-block">日子一天天过去,全家人都因为长期食用野菜而面黄肌瘦,身体虚弱。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紧紧抓住这唯一的生存希望,顽强地与饥饿抗争,依靠野菜勉强度日。</p><p class="ql-block">那些时候,中江县境内外到处都听到有饿死人的凄惨消息。这样暗无天日、困苦煎熬的日子持续了若干年,直到外公出世。</p> <p class="ql-block">日子才逐渐好转,就在外公六岁那年,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外公的爷爷毫无征兆的骤然离世。家人赶忙请来道师做法事,那庄重肃穆的棺材被稳稳地放置在祠堂正中,散发着一股庄严肃穆又令人心生敬畏的气息,只等最后一个亲人看过之后便要封棺。</p><p class="ql-block">三天后的晚上八点多,夜色如墨,黯淡的油灯在祠堂里摇曳着昏黄的光。一家几十口人整整齐齐地跪在祠堂里,个个神色凝重,安静地听着道师念念有词地作法。就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突然间,一声长长的、仿佛饱含着无尽哀怨的叹息声从棺材里传出。这声音清晰可闻,分明是来自那祠堂正中棺材内部,在这寂静的空间里显得格外诡异。也不知是谁惊恐万分地喊了一声“炸尸了”,这一嗓子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平静,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吓得众人魂飞魄散,撒腿就跑。</p><p class="ql-block">道师从业几十年来,也从未见过如此骇人的阵仗,当下也慌了神,脸色煞白,脚步踉跄地跟着大家拼命往外跑。那些腿脚长的年轻人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跑得比较快,瞬间就没了踪影。而老年人和小孩可就惨了,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小孩被吓得迈不开步,只能在混乱中被推搡着、拖拽着。一时间,哭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那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p><p class="ql-block">人们跑出来后,个个惊魂未定,心脏狂跳不止,大口喘着粗气,不知所措地望着祠堂的方向。过了好一会儿,有几个胆子稍大的相互邀约着,声音颤抖着说要回去看个究竟。他们双腿发软,一步一挪地往回走。</p><p class="ql-block">当这几人战战兢兢地回到祠堂里,却惊讶地发现外公的爷爷坐起在棺材里,他的头发凌乱,脸色苍白。外公的父亲大着胆子,声音颤抖地问道:“您到底是人还是鬼呀?”这时候,外公的爷爷虚弱地说道:“我当然是人啦,快给我递口水喝。”大家这才稍稍放下心来,大着胆子过去将老太爷小心翼翼地扶出了棺材。因为老太爷三天米粒未粘,身体虚弱,众人将老太爷抬回屋里,吩咐家人熬粥待老太爷吃过后体力逐渐恢复,一家人由悲伤转喜,几天后老太爷精神状态也恢复正常了。</p><p class="ql-block">一天晚饭后,老太爷召集全家大人小孩到客厅,讲述他死里复活的离奇故事。原来几天前他在地里忙完活回到家里已是酉时,突然他自个儿觉得整人幌幌悠悠,昏昏沉沉的想睡觉,眼睛也睁不开了,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两个官差,只见那两人衣着一白一黑,他定晴一看原来是地府里传说中的黑白无常,乃是地府中令人胆寒又神秘的人物。</p><p class="ql-block">他们身形飘忽,仿佛穿梭于阴阳两界的幽灵。白无常面容惨白,头戴高高的白色帽子,上书“一见生财”,嘴角上扬,露出诡异的笑容,却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反而心生寒意。他身着白色长袍,随风飘动,手中拿着招魂幡,那幡上的布条仿佛在阴风中瑟瑟颤抖,仿佛在召唤着亡者的灵魂。</p><p class="ql-block">黑无常则面色黝黑,表情严肃而冷酷,那漆黑的脸庞仿佛能吞噬一切光明。他的帽子上写着“天下太平”,却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身着黑色长袍,犹如黑夜的化身,手持铁链,那铁链碰撞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地府中回荡,令人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们行动迅速,来去如风,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在将死之人的身旁,无情地拘走那些即将脱离尘世的灵魂。黑白无常的身影,成为了人们对死亡恐惧的象征,也是地府神秘与威严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黑衣官差来到他面前,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待他自报姓名后,那黑衣官差说,我们奉阎王爷圣旨,捉拿你到阴曹地府受审,说毕铁链顺势丢将过来就将他拿住,牵着他就往前走,白衣官差在后面跟 ,他随二差来到酆都城,这里是冥界的首府,鬼魂的聚集地,城门庄严,里面有十座城门,依次排列着一殿至十殿阎王殿,每个殿堂门口都有阴兵把守。在那幽深的地下,隐藏着一个神秘而令人敬畏的世界——阎王殿阴曹地府。</p><p class="ql-block">这阴曹地府都是阳间亡者灵魂的归宿地,是生命终结后的去处。踏入阴曹地府的大门,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人间截然不同的领域。四周弥漫着阴森的雾气,昏暗的光线让人难以看清前路。</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两旁是怪石嶙峋的山壁,仿佛是被岁月侵蚀的古老遗迹。黑色的岩石上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无数灵魂的哀怨。</p><p class="ql-block">在阴曹地府中,有一条流淌着黑色河水的冥河,河水奔腾不息,发出低沉的咆哮声。据说,这河水能洗去灵魂生前的记忆,让他们忘却尘世的种种。河面上,偶尔会飘过一艘艘破旧的小船,载着那些迷茫的灵魂前往未知的彼岸。</p><p class="ql-block">地府的宫殿高大而雄伟,却散发着冰冷的气息。黑色的石柱顶天立地,支撑着沉重的殿顶。殿内的装饰阴森恐怖,墙壁上挂着的画像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进入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判官秦广王等坐在高高的案台前,神色严肃,手中的生死簿记录着每个人生前的善恶。黑白无常穿梭于地府之间,执行着他们的使命,引领着灵魂前往该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地府中还回荡着阵阵凄惨的哭声和呼号,那是灵魂们在为生前的过错而忏悔,或是在对尘世的留恋中挣扎。</p><p class="ql-block">然而,地府并非只是一片恐怖和绝望之地。它也是一个公正的审判之所,让善者得到应有的奖赏,恶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在这里,生命的轮回得以延续,生死的奥秘被默默守护,只见一路上阴风惨惨,周围一片灰暗,沿途除了光秃秃的山川,河流没有植物,更没有行人,约么过了两个时辰,远远看见一座灰色巍峨的城池,只见那高大城池大门上方用隶书写有“阎王殿”三个大字,城池大门紧闭,不时他们来到大门前,黑衣官差高声呼叫,那声音细而且尖厉,这声音在灰暗的地府就象阴风搬啸叫,听的人毛骨悚然,只听吱呀一声,门就被阴兵打开了。</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来到第一殿阎王殿,此殿之主乃是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广真君秉广大王,神居玄冥宫,神诞二月一日。其专司人间夭寿,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之时,接引其超升。</p><p class="ql-block">在阴曹地府的第一殿,秦广王正襟危坐于大堂之上,准备审理外公爷爷溺亡最小女儿的案件。那女儿死后,亡灵不愿超升转世,其冤魂一直在地府游荡,执意控告索命。这时,人已带到,只听刑堂两边一声声吆喝:“犯官下跪!”同时,女儿的亡灵也跪于堂下。</p><p class="ql-block">堂上气氛阴森肃穆,令人不寒而栗。女儿的冤魂悲泣不止,那哭声如泣如诉,仿佛能穿透人心。她哭诉着自己在人间遭受的不公与冤屈,声声悲切,句句断肠。秦广王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犹如两道闪电,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专注地聆听着。</p><p class="ql-block">女儿的冤魂生前本是无辜之人,刚刚出世,还未来得及见识人间的繁华烟火,便被无情地溺亡。</p><p class="ql-block">秦广王深知责任重大,他命鬼差速速传唤相关证人,一一盘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又查阅生死簿,对照人间善恶记录,还原真相</p> <p class="ql-block">在那神秘阴森的阎王殿地府,外公爷爷溺女案正在被严肃审理。经过一番详尽的调查与核实,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外公的爷爷确实是因孩子众多,生活艰难,无力抚养,才在极度无奈之下,做出了将女儿溺亡这一令人痛心的举动。</p><p class="ql-block">地府的判官们仔细审查了他过往的种种经历,发现他平素里常做好事,心地善良,并非穷凶极恶之人。尽管犯下大错,但事出有因,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最终,地府做出了裁决。鉴于他的过往善举和无奈的处境,且其阳寿原本还有 20 年,准许他返回阳间,再活 20 年。</p><p class="ql-block">这一判决,既体现了地府审判的公正,也展现了对人性复杂的考量。外公爷爷带着满心的悔恨与感恩,踏上了重返阳间的路途,他深知这 20 年是上天给予他的一次机会,他定当倍加珍惜,改过自新,努力弥补曾经的过错,后来外公的爷爷活到八十三岁寿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后感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活着需要多做善事,才能问心无愧,长命百岁。”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善事,并非一定要惊天动地,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点滴。或许是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或许是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赠一本书,又或许是在他人失落时给予一句温暖的鼓励。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能传递出无尽的温暖与善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主动帮助他人时,内心会涌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和喜悦。这种感觉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是能够给世界带来美好的。每一次的善举,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和安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且,多做善事能够让我们问心无愧。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面临各种选择和诱惑。但如果我们始终坚守善良的底线,积极去帮助他人,那么在回首往事时,我们便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不会因为曾经的过错而感到懊悔和自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多做善事的人,往往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以平和的心境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这种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从而有可能延长寿命,实现长命百岁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都怀揣一颗善良的心,在生活中多行好事。用我们的善举,为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温暖与光明,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相信在善的指引下,我们定能问心无愧地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收获福寿绵长的美好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