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墨书斋】《出游日记•游河北保定记》

书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出游日记•游河北保定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书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09.8.24 多云天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古城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含有保卫京都,安定天下之意。保定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立直隶总督署,一直是河北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孩子曾在保定读书四年,寒暑假也曾多次接送,但每次来去匆匆,一直未能好好游玩一番。</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一个多云天气,正是出游的好时机,立秋以后天气不再是那么的燥热,车行进在京石高速路上,风从车窗吹进来已经带有秋日的清凉,只是窗外的噪音太大也只好紧闭车窗打开空调了。</p><p class="ql-block"> 有了高速公路城市之间的距离似乎也缩短了,由于新车尚在磨合之中,不敢高速行驶,150公里的路程还是用了两个小时。从京石高速下来沿着二环路直驰向保定市中心。</p><p class="ql-block"> 保定虽然紧邻北京,但景象却已是大不相同,路窄车多,汽车喇叭声、售货吆喝声、商场音乐声交织一片,路旁摆摊,车行便道,显得嘈杂,已经全然不见十多年前的宁静与安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巍峨大慈阁,凌霄真觉寺</b></p> <p class="ql-block">  车行至裕华东路西段,北边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四周为店铺所包围,迎面是一座庙宇,红墙灰瓦,楼阁飞檐在周围低矮店铺的衬托下倒也显得巍峨,阁顶高悬“大慈阁”匾额。庙前阶下两个巨大的香鼎里香灰堆得满满的,已经溢到了地上,人未走近就感到热风扑面,尚未燃尽的香烛还在冒着缕缕青烟。“大慈阁”于1227年为元代河北东西路都元帅张柔所建,列为保定八景之一,称“市阁凌霄”。史料记载:阁高数十丈,数十里外可见,丹碧若霞。前人有诗曰:</p><p class="ql-block">燕市珠楼树梢看,只图金阁碧云端。</p><p class="ql-block">通衢谁建凌虚阁,留与居人做伟观。</p><p class="ql-block">可见当时之鼎盛。此阁清乾隆年间曾毁于雷火,后经多次修缮又恢复了昔日景观。</p> <p class="ql-block">  到得大门前,真没有想到北京的老年证在这里也能享受优惠待遇,可以免费而入。</p><p class="ql-block"> 步入山门,右侧为天王殿,殿前置石狮子一对,门楣上嵌“真觉禅寺”横额。殿内供奉着弥勒佛,佛前摆放着功德箱,殿左侧为兜率内院,门口有许多僧人出入,有时我挺佩服这些僧人的,他们舍弃凡世红尘,一生相伴于青灯古佛,是需要些勇气的。我观世间拜佛者大多是借信佛之名,固红尘之本,佛本无瞋无念,无欲无求,可尘世凡间那个人不是在祈求一己之私,满足无边贪念。</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天王殿,有钟鼓二楼对峙而立,二楼高矮造型皆同。正面为大慈阁,阁分三层,通高31米,阁前有22级石阶。沿阶而上就到大殿之中,殿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彩塑像,菩萨面相仁慈,端庄恬静,佛座两边放着许多坐垫,想是供做法事之用。</p><p class="ql-block"> 二楼供奉着释加牟尼佛,从阁上凭栏而望,寺外景色尽收眼底,沿寺庙周围全是店铺,大多是在售卖纸裱香烛等供奉之物,远处传来一片梵音之声,真是一片香火地,富贵一方人。</p> <p class="ql-block">  阁后为关帝庙,关帝庙座南朝北且建于寺院之后,实为罕见。殿中关圣帝君威风凛凛,右手关平,左手周仓,两边墙壁上画满壁画,叙述关公生平事迹,挂印封金、刀斩蔡阳、华容放曹、水淹七军皆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时过中午,我们在裕华西路的诚明酒店办好了住宿手续,就餐于酒店对门的老驴头饭馆,保定名吃驴肉火烧,油而不腻,真是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b></p> <p class="ql-block">  保定直隶总督署位于裕华路中心,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首脑机关,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启用于清雍正7年(1729年),直至清朝灭亡,历经182年,共设有直隶总督74人,99任,直录总督大权在握勘称清朝疆臣领袖,其地位和影响力可支配朝政决策,一部直隶总督署的历史就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总督署前已经辟为一宽大广场,马路穿广场而过,广场上矗立两根高大旗杆,各高33.6米,据说为全国古旗杆之最,左右各有一座紫红色的木制牌坊,上书辕门二字,署门前有两座雄伟石狮,署门为四梁八柱三开间,黑漆大门上高悬雍正手书“直隶总督部院”,封闭的格局和肃穆的气氛也彰显出几分威严。</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就是仪门了,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两边插有旌旗,显得庄严肃穆。迈过仪门,为正堂宽阔大院。迎面一座木制牌坊,名为戒石坊,上书“公生明”三个红底金字,可能在告知当政官员公正方能明察,偏颇则生晦暗。背面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总督升堂,抬头可见,告诫如徇私枉法则天理难容。实际上这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障眼法而已,常言道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p> <p class="ql-block">  大堂内立有屏风一座,上绘丹顶鹤、海潮和太阳,象征坐堂者为一品大员,大堂东西两侧为科房,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书吏办公的地方。由大堂穿厅而进是为二堂,这是总督接见官员、举行礼仪、审理案件之地。东为议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西为启事厅,是书吏整理案卷之处。</p> <p class="ql-block">  由二堂向里有花墙相隔,中间有通向内宅官邸及上房的直廊及垂花门。官邸也称三堂,是总督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公文之所。上房也称四堂,是总督及其眷属生活居住的地方,平时内宅严禁外人进入,即使有客来访也要向门卫递送红包,方可进入。官邸南面垂花门后书有雍正朝总督孙家鑫的居官八约,这八约现在看来也不失为做人处事之要诀,如:“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真为至理之言。</p> <p class="ql-block">  上房院中种植了几株海棠树和石榴树,红红的石榴缀在绿叶之间倒也显得清幽典雅。</p> <p class="ql-block">  各堂东西两侧的房间都开辟了展室,展示总督们的生平、政绩以及封建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纵观下来,其中多有政绩平庸者,但也有声名显赫之人如:方观承、唐执玉、李卫、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他们对清政府施政吏治均有重大影响,仔细品评,发现皇帝有为则吏清政明,功泽于民,如康、雍、乾年间。雍正朝唐执玉以“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为座右铭,修河道、厚民生、澄吏治、减民负,为民称颂。李卫捕盗匪、兴水利、建书院、育英才,境清民安,多次受到乾隆帝的嘉奖。细观下来可以看出清王朝鼎盛时期,总督署则有富国强民之计,屡建不世之功。清王朝衰败时期那些丧权辱国,割地求和的条约也大多出自于总督署的官员们之手,清王朝每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无不在都署历史中有所反映,真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p> <p class="ql-block">  沿总督署东路走来为外签押房,钱谷幕府及东花厅。东花厅正在举办义和团运动展览,看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不禁赞叹古城保定革命历史之深远。</p> 晚上,住宿于诚明酒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尽善尽美玲珑园,古香古色莲花池</b></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8月25日),依旧是多云天气,虽然天空不怎么明朗,倒也免去了阳光暴晒之苦,早餐后去了古莲花池。</p><p class="ql-block"> 古莲花池,位于总督署之东保定市闹市区,为元代张柔所建,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一进大门,迎面便是一座假山,山上满布青藤,好似一幢屏风遮住了园内景色。绕过假山,一派古香古色立即进入眼帘,高大的四柱三开间牌坊正中矗立,上刻“古莲花池”四个金色蓝底的篆字,右书摇红,左写涤翠。</p> <p class="ql-block">  牌坊左手为欧式建筑的直隶图书馆,右手为一座飞檐古亭。走过牌坊,只见古藤缠槐,翠柏苍松,绿色掩映之中现出一座廊亭,廊亭之后山上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山顶建有观澜亭,驻亭而望,眼界豁然开朗,好大一片莲池,碧绿的荷叶高大挺拔,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红的、粉的、白色的荷花竞相开放。池中一座石桥,酷似昆明湖玉带桥,将池塘分为两半,桥前又有一亭,愈加显得莲池错落有致,别有意趣。沿阶而下,山中有一篇留洞,由块石叠垒而成,洞内壁上嵌有乾隆皇帝手书即景诗刻石。</p> <p class="ql-block">  过桥到于亭边细观,这里的荷花别具特色,一是枝茎异常茁壮,宽大的荷叶片片如锅盖一般,二是荷花开得异常鲜艳,红的绚丽,白的光洁,可谓一绝,不愧名为莲花古池。 </p> <p class="ql-block">  池塘北侧有石刻碑廊,长达30多米,嵌有几十方碑刻,碑文笔法流利,技艺高超,到是一处欣赏和学习书法的好地方。沿西路而行即为保定画院,院中虽然陈列着许多画家之作,但是鲜见传世名家之品,我们简单的浏览了一下就继续前行,见一小小院落,是为鹤柴,古时原为养鹤之地,内有一座六角攒尖亭,名鸟隅亭,院内整洁,长廊彩绘。</p> <p class="ql-block">  走过鹤柴就到了蕊幢晶舍,院内建有藏经楼,室内展览着几十位保定作家的生平著作,在长长的名单上我们找到了孙犁、刘流、阎肃、苏叔阳、铁凝等人的名字,以前真不知道保定的作家竟有如此之多,难怪保定的文化传统是如此的深厚,真可谓人杰地灵了。</p> <p class="ql-block">  池的北面是一片开阔之地,状如农圃,旁有一亭称不如亭,取孔子语“吾不如老圃”之意。沿东路而行,是一条弯曲长廊,虽不能与颐和园长廊比美,却也别具特色,长廊左边为一长渠,渠岸为怪石堆砌而成,渠中水色澄清,水中种植着一丛丛的睡莲,碧绿的莲叶静静地躺在水面上,朵朵紫红色的莲花静静地开放着。</p> <p class="ql-block">  走出长廊见一窄长院落,院中摆放着几座高大石碑和石人石兽,由于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大多已模糊不清。继续前行就到了东碑廊,廊内立有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御笔碑刻,其中两幢蘑菇形状的西夏文经幢别有特色,碑身刻满经文,我细看了许久,却一字不识,我想一个民族如果文字不能广泛传承,那么他的历史也就中断了,无怪乎西夏党项人的历史至今还是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  信步莲池,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从池北面石阶而上,登上万卷楼顶,只见松柏滴绿,杨柳垂丝,玉石堆岸,满目青翠,亭、台、楼、榭尽在眼中,楼下池边两株古槐斜向水面,好似两条巨龙在低头畅饮,园中景物浓缩,小巧玲珑,处处显优雅之态,景景现古朴之色,阵阵微风吹来,真几疑置身于画中了。</p> 注:旧作整理,便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