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乌镇东栅

如壹

<p class="ql-block">乌镇,是一个人们枕水而居的江南小镇。过去的过去,百姓出行赶集船走水路,河段之间有栅栏,形成东南西北格局。他们一边临水造舍,一边临舍成街,并把街称为“栅”。久而久之,东面的街称为“东栅”,西面的街叫做“西栅”……南栅、北栅。这就是乌镇的街,也成了乌镇的名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述为一位现仍居住在北栅的老人给我介绍的。</p> <p class="ql-block">网上有人游记道:</p><p class="ql-block">东栅,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里面还住着许多当地人,比西栅更有生活气息。逛逛茅盾故居、修真观等著名景点,再体验一回乌篷船,更能体会水乡人家的恬淡生活。</p><p class="ql-block">沿着东市河两岸游览,便能走到东栅景区内主要的几个景点,除了茅盾故居、立志书院、木雕馆、钱币馆等固定场馆,东栅白天的民俗表演也值得驻足观赏:商铺区的拳船、财神湾的高竿船、古戏台上演的花鼓戏,还有翰林第中的皮影戏,都是乌镇传统民俗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因为安全因素,东栅景区内不允许开设住宿服务,但景区内仍有一些当地人开的民宿,硬件条件没有西栅好,但价格相对便宜,更容易让人感受到“水乡人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起早贪黑的(4点半)来到东栅,我们是为了拍一个景。</p><p class="ql-block">这景是前一天在餐馆看到的照片,“店小二”说就在东栅的东头,本来这里过去的马路边就能看到,现在被“开发”了的高墙挡着看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染店弄</p><p class="ql-block">从名称判断,这里以前应该有个大染坊。</p><p class="ql-block">果然,查资料得知:宏源泰染坊是一个始创于宋元年间的染坊,现已改造成为乌镇的一个旅游景点,可以看到传统工序的全过程演示,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铺中带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回家。</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宏源泰染坊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迁址于此,系蓝印花布制作基地,也是蓝印花布制品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周家弄 网上查不到一点信息。</p><p class="ql-block">从用砖铺路来看,这周家也是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在行走中,突然发现星空下透着灯光的窗户,屋里的人起床了吗?是试着与星星对话吗?</p><p class="ql-block">愿东栅人、天下人“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停停走走也就十多分钟,来到东栅景点东大街172号。一只家犬坐在那,一声不吭没事似的看着我们经过,它定是见多识广,一看就知道这几个是拍照片的,不是贼。</p> <p class="ql-block">财神湾</p><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我想拍的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东栅(街)的最东面</p><p class="ql-block">5点3刻,勤劳的人已将小商品放在自家门口,等游客光顾。</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位,木心先生的隔壁“老王”,从小跟着木心玩的小伙伴。</p><p class="ql-block">他给我们讲了木心家的一些小事~</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妻子是记者出身,每到一处总喜欢与陌生人说话(聊天)。木心的小伙伴告诉我们,木心叫“仰”(他头朝上一仰)“中”(他又在手心划了一竖)。他家过去有很多田也雇人。他出去读书时(1946)我还很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指着他身边的店铺说,这房子是你家的!现在被开征用了?他没有很快与我对话!“这个就说来话长啦”,“当年我们家被划为“工商业主”,也是~~”。我立马接口:“被没收了。我外婆家也是,开的药店铺,房子被没收了”。</p><p class="ql-block">大家都会意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天亮了。东升的太阳被云遮住,所以这个屋顶没有“阳光明媚”。内当家们已来河边洗衣。</p><p class="ql-block">财神湾边的这家“逢源酒楼”有一副门联:一杯二盏今逢渔家美食 三碗四碟渊源百年风情</p><p class="ql-block">总觉得“风情”应为“口味”。</p> <p class="ql-block">乌镇柴火羊肉馆隔壁就是木心故居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木心纪念馆是东栅最大的看点之一。整个建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纪念馆,馆藏了部分木心先生的著作、诗词和画作,在这里了解先生的生平;另一部分是木心先生晚年的故居,于2021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个,名为“晚晴小筑”。</p> <p class="ql-block">近6点,我们开始往回走。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石板路的年龄,反正光溜溜又凹凸不平大小不一的模样很有年代感!</p><p class="ql-block">东栅也是有这样的视角去看才有味道。什么什么馆的都是商人的生意,在拍石板路时,脑子里就是人的脚,来来往往的,匆匆忙忙的,散散慢慢的,把石板路都覆盖了……</p> <p class="ql-block">再回首看了一眼那位“工商业主”的后代,他已坐下摇着手中的扇子,过往陈事都随风而去,多做点今天的生意是现实愿景。</p> <p class="ql-block">江南百床馆</p><p class="ql-block">江南百床馆又叫赵家厅,厅内收有二十来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每张床边上都有关于它的简介,它们都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等。走近细看,可以看到明清匠人们在床的制作上的巧妙设计和精雕细刻,领略江南雕刻的工艺以及其中雕刻的美好寓意。(网上介绍)</p> <p class="ql-block">光越来越好,老旧的木质墙板上有点线条出来…</p> <p class="ql-block">临河的吊脚屋、花格窗、玻璃窗、水埠头…</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黑洞”的尽头是“乌镇民俗风情馆”</p> <p class="ql-block">开着“进户门”的人家。</p><p class="ql-block">一眼望去可见临河窗户、衣架床角、电视机,基本上可想像房子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p><p class="ql-block">有人快步赶路,有人闲步而走,但古街的宁静还是没打破。</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234号</p><p class="ql-block">四腿长板凳、长柄布拖把,你能联想到什么?</p><p class="ql-block">下放农村时,村里放电影,我就会扛上二张长板凳早早地去占位。</p><p class="ql-block">三、四十年前,我把破旧衣裤剪成一条条,还得将布条分成软的硬的,自己做长柄布拖把。</p> <p class="ql-block">整理这照片时,脑子里想到一个字:谧</p> <p class="ql-block">打开二楼窗扇,那乳白色的玻窗,在深棕色的木板墙上,给人是一种爱!</p> <p class="ql-block">走过“朝宗坊”那就是“三白酒”坊。</p><p class="ql-block">前面的坊是里巷,读第一声。后面的坊的工场,读第二声。</p> <p class="ql-block">拐过弯,目光的尽头有人。其中一位上身赤膊坐着,应该是当地居民。</p> <p class="ql-block">一幅江南小镇画</p> <p class="ql-block">又长又窄的弄堂就是前面提到的“染店弄”。</p><p class="ql-block">本想走到弄的那头看看,走了十来步,前面的门洞伸出来一只手,原来是保安管着:村里人自由进出,游客只出不进。</p><p class="ql-block">作罢,那位赤膊大哥还等着我呢!</p> <p class="ql-block">赤膊大哥,坐在那话不多,但有问必答。从他的讲述里我们得知,因为开发景区,先后几位老大倒下了;东栅的居民不能自经商,使老街失去了原汁原味……</p> <p class="ql-block">“洗衣哥”听说我们是杭州来的,就问你们宁波去了吗?原来他是在宁波工作的东栅人,现在退休“解甲归田”。</p> <p class="ql-block">坐下来聊几句,不知道什么话题让大家都开心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小弄的另一端,听之任之,拍之乐之,此景像一只蝴蝶飞入我的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古樟守岁屋无声</p> <p class="ql-block">晨曦切入睡狮醒</p> <p class="ql-block">古道西风犬陪读</p> <p class="ql-block">对岸小桥留步声</p> <p class="ql-block">放轻脚步赏古栅</p> <p class="ql-block">老墙老桥冠新意</p> <p class="ql-block">不唯黑白只认行</p> <p class="ql-block">千年百岁在心田</p> <p class="ql-block">再前行数步就是茅盾故居和茅盾纪念馆</p><p class="ql-block">茅盾故居是文学家茅盾(沈雁冰)祖辈居住的老屋,为清代江南民居。</p><p class="ql-block">故居前后有两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间平房为茅盾的卧室、书房和会客室。茅盾亲自设计翻修的书斋,屋边有一小庭园内栽茅盾手植的天竹 、棕榈。 后一幢是两层小楼,用作厨房、饭堂、起居室外。在这儿可以看到大文学家茅盾的生活痕迹,感受一下这儿饱含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忽见一位身型瘦小的婆婆,一根扁担两包废品,正要起身~</p> <p class="ql-block">走不远,一只“农夫山泉”瓶掉出,她又放下担子捡回整理~</p><p class="ql-block">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过!</p> <p class="ql-block">6点50分</p><p class="ql-block">走出东栅“完成”自定的任务,没有进入一个参观景点,只是来回走了东大街、观前街,与二位东栅人聊了聊,用手机拍了五、六十张照片,回家后觉得应该做个小结。</p><p class="ql-block">此景是没有开发的南栅(新华路180号)</p> <p class="ql-block">20240913</p> <p class="ql-block">转网上一篇关于木心的介绍(3590字)</p><p class="ql-block">木心,原名孙牧心,字仰中,1927年出生于浙江乌镇。</p><p class="ql-block">孙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二三十年代,他的家里就有钢琴和西洋画册。</p><p class="ql-block">小少爷孙牧心从小娇生惯养,长到七八岁,还需要丫鬟抱着出门,十几岁了,还没有上街买过东西。</p><p class="ql-block">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衣来伸手的世家贵公子,在命运为他写好的剧本里,要遭受无数非人的磨难。</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浙江沦陷,战火烧到了乌镇。</p><p class="ql-block">日本人在镇上到处纵火,木心母亲把棉被拿出来,用井水浸湿,有条不紊的组织家人抢救老宅,以免失去栖身之所。</p><p class="ql-block">火势被扑灭,一家人在战后的废土上继续生活。</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木心10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木心天资聪颖,12岁便写得一手好诗,13岁已通读《文学大纲》,颇得“ 词学宗师”夏承焘老先生喜爱。</p><p class="ql-block">木心不但熟读孔孟之学,还广泛接触各种外国小说,西方哲学,西洋画作等,从小便在中西文化熏陶中成长。</p><p class="ql-block">在中西文化,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自在的切换和游走,也奠定了他以后作品中独特的个人气质。</p><p class="ql-block">19岁,木心独上莫干山。一个人住在家族废弃的大房子里,专心读书、写文章。“ 白昼一窗天光,入夜燃矿烛一支”。</p><p class="ql-block">20岁那年,木心考上了上海美专,不久转到杭州国立艺专,跟随林风眠先生研习中西绘画。</p><p class="ql-block">年轻时候的木心,是个满腔热血的左翼青年。在上海美专求学期间,他参加学生运动,最后被学校勒令退学。</p><p class="ql-block">退学后,木心梦想着能去巴黎留学,学习艺术,但最终未能成行。</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上海解放,22岁的木心一度参加了军队文工团,后来又做起了中学老师,受聘于杭州第一高中。</p><p class="ql-block">做老师期间,木心很迷茫,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他自嘲道 “平日里什么乐子也没有,唯有上街吃碗馄炖;有时人生真不如波德莱尔,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馄炖。” (注: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现代派诗人。)</p><p class="ql-block">不久后,他便辞职了,带着书和画笔又上莫干山,山上条件艰苦,冬天寒风刺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木心只好披着被子读书,写作,绘画。手脚都生了冻疮,但他依然甘之如饴。</p><p class="ql-block">他的书桌上,写着福楼拜的名言:“ 艺术广大至极,足以占据一个人”</p><p class="ql-block">这种在外人看来与世隔绝,艰苦乏味,如同苦行僧般的日子,他过了整整六年。</p><p class="ql-block">在这六年里,他写了100多部中短篇小说,完成了数张山水画,为他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青年时代的木心</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有人诬告木心组建反动小集团,29岁的木心入狱了。</p><p class="ql-block">母亲心急如焚,忧思过度,在木心关押期间去世了,木心深受打击。</p><p class="ql-block">关押半年后,木心出狱。</p><p class="ql-block">自此,人生的厄运开始,在后来长达20多年的日子里,木心又历经数次关押,管制,被冠以各种罪名。</p><p class="ql-block">最初被关在防空洞,半年后转移到监牢,关他的人以为他会爬着出来,可他直挺挺地坐着,裤子还有笔直的缝。</p><p class="ql-block">在狱中,他将写检查的纸张偷偷省下来,写满了他的小说和散文。</p><p class="ql-block">他将手稿缝进棉裤,托朋友偷偷带出监狱。</p><p class="ql-block">不光为文,木心还作曲。</p><p class="ql-block">他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p><p class="ql-block">在暗夜里无声的弹奏莫扎特和肖邦</p><p class="ql-block">“ 白天我是一个奴隶,晚上我是一个王子”</p><p class="ql-block">坐牢期间,木心受尽折磨,断了两指。</p><p class="ql-block">29-52岁,是一个人最黄金,最年富力强的岁月,而木心几乎都在管制和关押中度过。</p><p class="ql-block">一个全身流淌着美学细胞的艺术家,不能从事艺术工作,而是日复一日的扫厕所,做粗活,还要经常接受各种批斗和羞辱。</p><p class="ql-block">换了谁,可能都得疯。</p><p class="ql-block">木心没疯。</p><p class="ql-block">他说: “平时只知艺术使人柔情如水,浩劫临头,才知道艺术,也使人有金刚不坏之心。是艺术让我熬过最艰难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在他写下的65万字手稿里,没有含血愤天,没有涕泪控诉,有的只是对美学和哲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很多人自杀。但木心不欣赏这样的以死殉道,而欣赏司马迁那样的以生殉道。</p><p class="ql-block">“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我以‘不死’殉道。”</p><p class="ql-block">后来,有人向木心提起这样的事,木心回答:“你要我毁灭,我不!”一个人,越没落时越见精神。</p><p class="ql-block">木心在《论命运》中写道 :“ 命运对我真是一贯仁慈,它的耐心实在太好,用漫长的悲惨安排洪福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1977年秋,50岁的木心出狱,他穿一件暗棕色大衣,戴一顶黑色礼帽,皮鞋擦得很干净。腰板坚挺,裤缝笔直,面带微笑,干净而优雅。</p><p class="ql-block">多年后,梁文道在看到木心50岁的照片时,惊叹道:</p><p class="ql-block">“ 你不觉得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文革中改造回来的很多作家艺术家,难免身子往前驼下去,有点曲髅,难免神情会有点沮丧,失落,惶恐,但木心没有,他精气神很足,好奇怪的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出狱后不久,木心拿出自己最新的50副小画,偷偷邀请上海的画家同行观看。</p><p class="ql-block">然而,画作太过超前,同行们纷纷不语,不知道这个画好在哪里,他一个人在小酒馆喝醉了,写信给好友,叹息自己的创作缺少知音。</p><p class="ql-block">“ 明月清风易共适,高山流水固难求也”。</p><p class="ql-block">5年后,这50副小画被木心带到淮海中路,交给美国领事馆的签证官过目,“ 签证官的目光由怀疑转为敬畏。”</p><p class="ql-block">1979年,木心正式平反,很快就被聘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接着,又被聘为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担任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大设计师等。</p><p class="ql-block">他的才华惊艳了世界,同时也获得了一系列耀眼的头衔。</p><p class="ql-block">委屈了一辈子,他的事业终于迎来了高峰。</p><p class="ql-block">但木心却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变得越来越忙碌,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虚荣浮华的无效社交中。</p><p class="ql-block">这对于视艺术为生命的他,是不能接受的。</p><p class="ql-block">于是木心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p><p class="ql-block">放弃安稳的生活,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只身前往美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1982年,56岁的木心远赴美国,在纽约皇后区找了一个小公寓落脚,像年轻人一样开始漂泊。</p><p class="ql-block">刚到纽约的日子一度困顿。期间他卖过画,也替犹太画商绘制过波斯细密画。</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下一顿饭菜都会没有着落,但白色衬衫、深色领带、衣领高耸、黑色风衣,是落不下的绅士打扮。</p><p class="ql-block">木心常常从极有限的生活费中省出小钱慰劳自己,买凯歌的葡萄干面包,买西海的生煎包子,咬上一口,他立马像顽童般兴高采烈。</p><p class="ql-block">纽约是艺术的天堂,在这里,木心如鱼得水。他中西合璧的美学风格,让他的画很快就被各路收藏家盯上。</p><p class="ql-block">1984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了个人画展,一举成名。</p><p class="ql-block">他的画还被英国博物馆收藏,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人。</p><p class="ql-block">同年,他的多篇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一起,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成为美国大学读物。</p><p class="ql-block">是年8月,陈丹青认识了木心。“我认识的上海画家陪着他,他看人的眼神,锐利,专注。”</p><p class="ql-block">木心的才华,让陈丹青倾慕不已,从此二人结下了不解的缘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木心画作《成人的童话》</p><p class="ql-block">5</p><p class="ql-block">木心作品真正回到大陆,已是2001年。</p><p class="ql-block">那年《上海文学》刊发其《上海赋》。作家陈村一读,立马跪了:“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p><p class="ql-block">他的文字,让我们在可以想象旧时代烬余的同时,也召回了一个新的文学传统。</p><p class="ql-block">他所呈现的,并非流行色调。他的作品,你若看过,就忘不了其格调、情态、思想与睿智。</p><p class="ql-block">63岁时,陈丹青组织了许多大陆学生拜木心为师。课上,学生们穿着随意,木心却着浅色西装、鹅白衬衫,皮鞋锃亮,安静坐在沙发上。</p><p class="ql-block">没有教室,没有课本,像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木心带领学生,在文学世界里漫游徜徉。</p><p class="ql-block">“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p><p class="ql-block">这场文学远征一直讲到木心68岁才算完。</p><p class="ql-block">20年后,为了感谢木心先生,陈丹青把听课笔记整理成了《文学回忆录》。自出版后,多次入选年度十大好书。</p><p class="ql-block">课堂上的木心,活泼风趣,优雅睿智,你几乎看不到苦难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他也几乎从不主动提及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p><p class="ql-block">他在《杰克逊高地》中曾写下一句:“诚觉世事尽可原谅。”</p><p class="ql-block">每次读到这一句,都使我心中涩然。一个坐过很多年牢的人,一个被时代迫害过的人,多少该有点怨恨,有点颓废。</p><p class="ql-block">但木心不是,他高贵的像是去听了一场音乐会。</p><p class="ql-block">关押他的人,批斗他的人,查抄他家的人......他都选择原谅,虽不知该原谅什么,但他“尽可原谅”。</p><p class="ql-block">这种原谅已经脱离了个人恩怨,变成了一种艺术家眼里深切的悲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80岁之际,木心从美国回到乌镇,在老家花园的废墟上新建起一座小楼,周围绿树丛生,名曰“晚晴小筑”,是其晚年隐居之所。</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老大回”,故乡面目全非,游子霜鬓染白归来。</p><p class="ql-block">家乡人为木心建了个人美术展览馆。木心很多绝美的诗句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从前慢》</p><p class="ql-block">清早上火车站</p><p class="ql-block">长街黑暗无行人</p><p class="ql-block">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p><p class="ql-block">从前的日色变得慢</p><p class="ql-block">车 马 邮件都慢</p><p class="ql-block">一生只够爱一个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乌镇木心美术馆</p><p class="ql-block">2011年,回到家乡后的第五年,木心病逝,享年84岁。</p><p class="ql-block">葬礼上,上百名读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大声诵读着木心的诗句:“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p><p class="ql-block">他这一生,不曾婚娶,无儿无女。他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艺术。</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作家。他追求的,从来都不是鲜衣怒马,名利双收。</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艺术的殉道者,在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上,至死不渝。</p><p class="ql-block">“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p><p class="ql-block">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 ”</p><p class="ql-block">愿先生安好~</p><p class="ql-block">文/非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