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23年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和著名拓扑学家杨忠道教授100周年诞辰,谨以此篇纪念这位家乡先辈。<br> 张家堡历来是个出人才的地方。1910年中仓杨霁朝留学日本归来,担任省立十中数学教员,1915年,苏步青在杨霁朝老师的影响下,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从此迷上数学,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三十年后,杨忠道在校长苏步青的影响下,勤奋自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也成了闻名中外的数学家和拓扑学家。</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求学之路</span></div> 杨忠道,谱名宪堯,1923 年古历3月21日出生于平阳县宜山张家堡(今龙港市张家堡社区)的一户乡绅家庭。祖父杨慕俦(1874-1906),字叔同,清国学生加五品衔,分发福建补用巡政厅,授奉直大夫;父亲杨篪孙(1898-1981),字仲訥,温州甲种商业学校毕业,曾任江南区田赋征收主任。<br> 1928年杨忠道发蒙于张家堡关西小学,与著名作家杨奔同学。<br> 1932年杨忠道宜山中心小学上四年级,黄仲迪老师利用逻辑方法,讨论鸡兔同笼的问题,激发起他对数学的兴趣。<br> 1934年,因为当时平阳县没有初中,杨忠道只好到离家一百四十里的温州上初中,由于家境贫困,杨忠道初中毕业后没有考高中,而是在关西小学教二年级,用自己赚来的钱给以后上高中做准备。<br> 1942年杨忠道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高中部。因为失过学,杨忠道更成熟,也更能感受到求学机会的可贵,所以在高中三年成绩总在班上前三名,因此公费完成高中学业。读高中时他的数理化都很好,尤其数学最出色。<br> 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父亲鼓励杨忠道念工科。但杨忠道很喜欢数学,于是他向数学教师陈仲武请教。陈老师毫不犹豫地说:“你当然去念数学,如果连你也不去念,还有什么人该去念呢?”<br> 那时候平阳的教育虽然落后,但是出了两位数学家。第一位是姜立夫教授,他于1919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是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第二位是苏步青教授,他于1931年获得日本东北帝大数学博士学位,是台湾大学理学院第一任院长。两人都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届的院士。杨忠道从小就听过他们的大名,但到四十年代才认识他们。高中毕业会考,杨忠道的成绩,可以保送进国立大学就读。但他决定进浙江大学,从苏步青先生学习现代数学。<br> 当时,浙大数学系在贵州省湄潭县,苏步青先生是系主任,总管系里大小事务,他对学生亲如子女,对杨忠道这位小老乡更是照顾得很周到。<br> 杨忠道大学一年级学习微积分和微分方程;二年级时学习高等微积分、级数概论、立体解析几何及选修的数论和偏微分方程;三年级时学习综合几何、近世代数和复变量函数,综合几何课是步青先生亲授。他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参考书籍,为了多读书,杨忠道义务替数学系管理图书杂志的工作;四年级时学习微分几何、实变量函数和数学研究,杨忠道自己独立完成题目论文,并且在美国发表。</h1><h1> 1942年秋,后仓大夫第因意外失火焚烧了三天三夜,杨忠道居住的北头全部烧毁,他们只好临时搬到门前岸的李家染布店居住。后来其父亲杨仲訥在原址建了5间的双层楼。新中国成立后,5间的双层楼被新成立的平等乡政府征用,一直作为乡政府的办公用房,他们又搬到门前岸染布店旁边居住,一直到1979年杨忠道院士回国探亲,该办公楼才归返于杨家。</h1><h1> 1946年杨忠道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获得了理学学士。大学四年中,杨忠道每学期的数学成绩平均分都高过90分,苏步青先生每次见到他的高分时,笑着对他说:“数学系多年来的怨气,给你一下子出光了。”<br> 1948年杨忠道担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助教,两年中,找题目做论文,除在国内发表的外,又有两篇分别在美国数学杂志和阿根廷数学杂志上发表。同年夏天,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助理员,杨忠道征得苏步青先生的同意,跟从代所长陈省身教授学习代数拓扑,目的是希望学到新知识后,再回浙大数学系。<br> 1949年春,杨忠道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台湾大学数学系兼任讲师,之后时局剧变,数学研究所的研究活动完全停顿,教育部发表历史语言研究所博斯年所长继任台湾大学校长,于是他提议将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最后决定搬迁至历史语言研究所和数学研究所,而且只准许部分人员去台湾,其中包括杨忠道。<br> 到了台湾后,杨忠道与其他三位数学所单身人员,暂居杨梅镇的一所仓库里。后来他在师院附中(即后来的师大附中)执教一学期。同年夏天,杨忠道正式在台湾大学数学系兼任讲师。</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二、誉名中外</span></div> 1950年杨忠道在台湾大学教授土木系微积分和机械系的微分方程。同年获得教学奖学金和助教补助,去美国杜兰大学读博士学位,旅费由中央研究院供给。<br> 初到美国时,杨忠道英语不好,羞于开口。在十多位数学系的研究生中,他是唯一的非美国人,所以大家对他都很照顾。授课老师 A.D. Wallace教授是他博士论文的指导教授,他见到杨忠道的时候,总要提出或大或小的数学问题,嘱咐杨忠道多思考,第二个学期一开始,老师嘱咐杨忠道去读法国数学家H. Cartan 在哈佛大学教授代数拓扑的讲义。在 Wallace教授的课程中,杨忠道学到了fully normal spaces的概念。几个星期后教授们逐渐相信他的构想很可能是对的,可以作为他的博士论文。<br> 杜兰大学是美国南方一所好大学,在全美为二三流学校,数学系在杨忠道之前只出过不到十位的博士,于是Wallace教授通过系主任请研究院给他一个例外待遇。得博士学位照惯例必须修满二十个学分,但Wallace教授觉得为他,为数学系,倒不如早点给他博士学位,而且推荐他去研究活动多的地方,求进一步的发展,所以系里特许他第二学期不选课,专心书写博士论文。<br> 1952年杨忠道去了伊利诺伊大学数学系当博士后研究,每周教授三小时,同时参加系里研究活动。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得到了一个Dyson猜测的证明,Bourgin 教授知道后十分惊讶,因为Bourgin 教授自己也做得差不多了。这件事使杨忠道很尴尬,于是向陈省身先生请教。他得到的建议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两人合写一篇文章去发表,不过必须由Bourgin 教授提出来才是。如果对方不提,杨忠道应该自己发表,不过文章中应提及听说Bourgin 教授有一独立的证明。结果杨忠道的文章于1954年发表在《Annals of Math》上,Bourgin的文章于1955年发表在瑞士一数学杂志上。在伊利诺伊大学他停留了两年,当时施拱星先生正在那里读博士学位,周元燊院士去读博士学位恰在他离开之后。<br> 杨忠道在伊利诺伊大学所写的两篇文章颇引人注意,同时Wallace 教授继续努力推荐他去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br> 1954年杨忠道获得美国国科会一年的资助,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研究,主要的对象是将Dyson猜测再扩充,亦包括 Borsuk-Ulam定理。杨忠道的研究计划在半年内完成。由于顺着同样路线做下去,前途并不乐观,所以他觉得有必要另找途径。正在那时,Montgomery教授和L. Zippen教授合写了一本书《Topological Transformation Group》。前半本解答 Hilbert's Fifth Problem,拓扑变换群。因为这些是当时大家公认最重要的贡献,当然非好好读不可,于是他自荐帮忙那本书的校对工作。读完了全书,他觉得可以考虑某些问题,于是向Montgomery教授请教。因为这个偶然的机缘,杨忠道在那两年中,和他们两人合写了两篇文章。<br> 1956年杨忠道被聘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副教授。<br> 1958年杨忠道升为终身副教授;1961年被升为终身教授。<br> 1961年杨忠道升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br> 1962年杨忠道出席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数学学术讨论会。<br> 1963年杨忠道加入美国国籍。<br> 1968年杨忠道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br> 1972年杨忠道被列名于《美国名人录》。<br> 杨忠道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从教三十五年,先后被聘为终身教授和数学系主任,直至退休。他曾和世界数学会会长蒙哥马利教授合作二十多年,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建立了柘朴学中的“杨忠道定理”,证明了戴森猜测和最后解决了布拉施克猜测等,对全球数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多次帮助母校浙江大学购买了大量重要的数学书籍,为母校师生了解世界数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三、回国风波</span></div> 根据熊月之先生的《1970年代外事接待解读》全文描述:<br>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美国掀起关心中国问题、争先到中国来看看的中国热,美籍华人更是竞相争取回国探亲访问。先是杨振宁于1971年7月回到上海探亲,然后,李政道于1972年9月访问上海,紧接着诸多美籍华裔科学家、学者、教授及各界人士相继至上海访问。<br> 杨忠道倍感振奋,努力谋求回国访问。1972年4月,他与友人到联合国常驻代表团,拜访陈楚大使等,提出回国访问之事,陈楚表示欢迎,并嘱向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申请。但是,杨忠道将申请递上去以后,没有任何回音。4月底,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纽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行招待会,杨应邀参加,见到陈楚大使,再次询问回国访问之事。陈楚告知“申请后须再三催请”。<br> 后来杨忠道遇到杨振宁,杨振宁告知,“需国内有人帮忙方可早日成行”。杨忠道遂于5月2日写信给他在浙江大学的恩师苏步青。他在信中介绍了自己在美国的研究与工作情况,请苏步青帮助促成此事,还附了自己的详细履历,包括自己单位变动、历年工作与研究的情况,介绍了自己与台湾的联系,还详细介绍了自己在平阳的父亲、弟弟等人的情况。<br> 苏步青接信以后,于5月15日给复旦大学组织组写了一份题为《汇报》的报告,以及杨忠道的生平、求学经历、学术成就,介绍了自己与杨的关系,认为杨“还是爱国的”,苏步青最后表示了自己的意见: 我个人对于杨忠道回国探亲有如下的一点意见,就是可以考虑他的申请,因为回国一次,使他亲眼看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欣欣向荣,就有可能接受到教育,改变他过去的看法时,由于我对杨忠道近二十年来的情况很不了解,所以上面的意见是否妥当,还请领导上指正苏步青将杨所寄履历也一道附在汇报后面。复旦大学组织部将苏步青的信呈了上去。此信打印稿的上引“可以考虑他的申请”那段文字边上,有铅笔打的一个钩号,估计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有关部门做的记号,突显了苏步青的意见。有了苏步青的肯定性意见,有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跟进,杨忠道的申请最后才获批准。<br> 杨忠道回国访一个主要目的地是其故乡温州平阳,但由于温州平阳不在对外宾开放范围之内,再加上其家庭出身不好,所以就没有同意他回老家的请求。浙江统战办公室表示:“经向平阳县了解,杨忠道的父亲是官僚地主,表现不太好,弟弟也是地主,表现也不好,帽子已摘掉。妹妹是小土地出租者。地方政府担心让一个美国人去访问这样一个家庭,影响不好。”所以,有关部门便拒绝了杨忠道的回乡要求,而是改让他的父亲、妹妹等到上海与他见面。对此,杨内心颇为不快,杨的父亲也颇为不悦。<br> 温州政工组反映:杨父的表现不好。他说:这次儿子主要来探亲,为什么不让他来平阳? 为什么只让四人去上海?是哪里批准的,还是我儿子提出来的?并提出要增加两个人去上海。我们劝说他从经济上节约考虑,且正值农忙期间,少去几个人为好,但他们仍坚持要孙子孙女去上海,说孙子孙女不去,我也不去。他开始要坐船去,告诉他有台风,他说等台风过后再去。经做工作后,他才决定今天上午乘火车去上海。至于扣发侨汇问题,确有其事,当时群众组织因为他是地主,又怀疑那是他的特务经费,所以扣留了下来,现在未发还。<br> 当然,有关方面拒绝杨忠道回乡,其托词还是冠冕堂皇的:“我们现在答复他们不去平阳的口径是最近温州接待任务忙,农村又是大忙期间,也无法接待。杨到农村生活不一定习惯,所以到上海会面。”<br> 其间的原因,很可能是家庭出身及亲属在家乡的表现。平阳地方政府对杨忠道父亲等人评价不好,一个被拒绝的根本原因。<br> 接待单位按照上级要求,对于来访主体的行为、言论,均注意观察、搜集,然后上报。相关简报中,对于杨忠道等人的言论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与汇报。比如,简报记述杨忠道在上海的各项活动,特别注意介绍杨忠道对中国的态度:杨忠道来沪后表示,自己虽然拿的是美籍护照,但仍不忘是中国人,这次带子女回祖国探亲也是为了要子女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在参观中一再赞扬祖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参观复旦时说:“中国教育工作有计划,联系实际做得好,比美国先进”,“现在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是重视数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参观工人新村时听老工人回忆对比,杨忠道的妻子康润芳含泪向自己的子女作了翻译,说工人生活提高得这样快,“真是不可想象”</h1><h1> 《简报》特别记述了杨忠道夫妇对于“台湾当局”与美国政府的态度:杨忠道是伪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曾三次去台湾,自称因不愿再去台湾,才入了美国籍。康润芳的父亲康瀚也是伪中央研究院院士,现在台湾。康润芳说,过去台湾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极为不满,对蒋帮还有幻想,但现在连出身于反动官僚家庭的子女也起来反对蒋帮,保卫钓鱼岛运动委员会五个负责人中就有一个是出身不好的人。她还说蒋帮正加紧对青少年进行毒化教育;起用台湾籍人员,这样可能增加解放台湾的阻力和搞“台独”的可能。她表示希望台湾早日解放,实现祖国统一。<br> 《1970年代外事接待解读》文章最后说:杨忠道还认为尼克松进行的侵越战争是不得人心的,说“尼克松是个十分聪明的赌棍”,美国社会是一个自私的社会,金钱万能。他怕子女受美国日益堕落腐败的社会风气影响,想把他们送回祖国来。</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报效祖国</h1><h1> 杨忠道一生虽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美国度过,但他始终不忘祖国,总想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点回馈的工作。其实早在1950年,中国在美国存款尚未被冻结前,他就受托帮助母校浙大购买重要数学杂志。</h1><h1> 1979年杨忠道院士应复旦大学邀请,回上海讲学。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远在美国的杨忠道教授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变化。改革开放初始,我国派出了许多访问学者到美国作学术交流。为使这些学者能和美国人多交流和接触,他的夫人康润芳女士通过中美友好协会举办了“英文班”,作为中美学者交流的平台,使“学员们”的交流渠道更加顺畅,取得访问圆满成功。</h1><h1>同年杨忠道院士被国家教委聘请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是陈省身教授)。1983年他卸下“宾大”数学系主任职位,趁机休假一年,先到复旦大学教学一学期,然后去了十多个省市,访问了二十多所大专院校,为选送祖国的优秀人才赴美留学做了大量搭桥牵线的实质性工作。</h1><h1> 自此以后,他多次回国到复旦大学等高校进行讲学座谈,为祖国培养现代数学人才作出贡献。同时,他也念念不忘母校的培养以及引领他走上数学之路的恩师。</h1><h1> 1979年以后,他曾八次访问母校温州中学,为了感谢陈叔平、陈仲武老师的培育,他还在母校设立“陈叔平、陈仲武数学奖学金”,作为纪念中学时代尊敬的老师。</h1><h1> 1983年杨忠道回到故乡张家堡, 黄仲迪老师得到消息后,特地到张家堡与他共聊,互谈半个世纪的演变。1991年,苍南县教育局安排杨忠道给数十位中学数学教师讲学一星期,他乘机提出想邀请黄仲迪为贵宾,一同参加讲学前的典礼。在典礼上,杨忠道向众人介绍黄仲迪是他的数学启蒙老师,希望大家以他为榜样。</h1><h1> 1989年,受聘任家乡“苍南中学”的名誉校长,并捐款设立“姜立夫数学奖学金”。</h1><h1> 1992年杨忠道在“平阳中学”捐资设立“苏步青数学奖学金”,作为送给苏步青教授九十大寿的礼物,他为培养家乡的数学优秀人才花费了不少的财力和精力。</h1><h1> 杨忠道致力于培养家乡的数学优秀人才,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杨忠道院士在自己遗嘱中注明:“在妻子去世后便将这12,000美元捐给浙江大学。”这种对母校的热爱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大家学习。</h1><h1> 谈到家乡的教育,杨忠道如数家珍,他说平阳是个出数学家的地方,近一个世纪就出了姜立夫、苏步青、李锐夫等杰出的人物,这在整个现代数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我们家乡的数学底蕴特别深厚,设立了那么多的数学奖学金,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数学人才,为祖国的建设服务。</h1><h1> 谈到家乡变化,杨忠道赞不绝口,他说每趟回家乡,一趟一个样,变化可真大,龙港原本是个小渔村,现在高楼林立,道路宽畅,是闻名全国的“农民城”,这充分证明了温州人有超前的经济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闯劲,难怪很多的外国朋友称温州人为“中国的犹太人”呢!</h1><h1> 杨忠道教授不愧是著名数学家,他思维敏捷,记忆惊人,半个多世纪的事娓娓道来,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笑容可掬的杨教授每次见到曾经的乡朋故友,都会显得格外的高兴,不时地说出“本地话”“蛮话”,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一下子拉近了乡亲们之间的距离,在他的言谈之中,流露出一位海外游子的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h1><h1> 2005年8月12日杨忠道教授因癌症治疗无效在美国逝世,享年82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就是一位海外游子对故乡的真实写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