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三)

潮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学习使人进步大小和快慢,取决于知识武装头脑多少和实用性,认知能力悟性深度和提升速度,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度和实践应用试错度。获取知识、增长知识、丰富知识,无非两种渠道,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出真才实学。长期以来,总想从读书过程中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那种学习快乐感,可惜自己读书不多,进到“黄金屋”享受读书快乐时间比酷爱读书人逊色一筹,特别是读过的文学作品(包括名著、名人传记)更是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中书房四组书柜里,文学作品或名著,几乎全是夫人和孩子的藏书。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走过的路长很长,但是读过的书却不及孩子读书十分之一。孩子的藏书占据书柜江山半壁。书柜里属于自己的只有工具书和企业管理或管理团队读本。时间和精力缘故,也许与兴趣有关,读书重点与专业相关、岗位密切。围绕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应用先进管理学科、推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向买书读书。人们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是,我的内心思量,高与不高不是首选命题,只求有进步,无愧于学习,生来无遗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是书香能致远,不止文学作品生书香,阅读走心的书均能溢出墨香。《企业领导方法与艺术》,《制度高于一切》,《情绪管理手册》,《电力博弈论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实务与成功案例》,《新常态新思维》,《企业改革思路/模式/操作/案例》。以上列举书名是自己读书的部分范本,拿起每一本书,翻开每一页,字字句句都散发着芬芳馥郁的书香气。每一股书香沁入心扉,通过充分吸收、分类整理、系统归纳、提炼升华,输出来的是知识能量、管理智慧和工作思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向基层企业管理层之前,因喜欢而系统性读了部分企业管理和管理团队书籍,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效果。走向基层企业领导岗位之后,之前所学管理知识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应用到管理中,助推自己越干担子越重、责任越大。不管是副职还是正职,根据企业现实,提出管理新理念、指出管理新思路,发出管理新模式,包括加强管理制度、强化改革方向、内容、措施、步骤等,因为符合广大职工意愿,得到职工赞成和支持,实施效果又快又好达到预期目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上半年,自己极好的一次仕途升迁机会,因某种特殊关系失之交臂。但它并不影响工作情绪,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更专注钻研企业管理劲头不放松。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学习原本追寻“书中自有颜如玉”精神归属感,却意外找到存在世界的价值感。半年之后,好运再次降临到我的身上。大家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似乎应验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著名诗句。事实再一次证明,自我加压,不断学习的努力是有回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半生工作期间读过的书,有兴趣让我反复阅读的寥寥可数。清晰记忆着阅读次数最多的是两本书,《第三次浪潮》和《山坳上的中国》。第三次浪潮是从夫人四爹手里“借”来一读的新书好书。当时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一书难求,爱不释手,读了又读。不管什么时候回想起来,还有点难以为情,一借就是四十年,估计四爹三个孩子都不知道有这本书。时至今日还收藏在自己书柜显耀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爹两年前新冠疫情中与世长辞,愿四爹天堂安息,无忧无虑。在我的认知里,四爹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与外人交往真诚厚道,和蔼可亲,兢兢业业工作;家里尊老爱幼,忍辱负重,砥砺前行。个人能力有边界,帮人无极限,有恩于家人,有恩于我们。四爹是受过正规教育的知识分子,在地方教育界小有影响,教育局做过多年领导。孩子小学转学和初中升学选校是四爹一手操办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借书,自然想起岳父赠书一事。岳父从小跟商人雇主学徒,没有正式上过什么学,靠自学读书识字成才,打算盘记账和写文书都不在话下,写得一笔好字。退休前在学校工作多年,一生喜爱听读书声、喜欢见读书人。岳父1985年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单位组织和领导遂了他个人一个喜好,赠送他一套上中下三册《辞海》。岳父膝下两儿两女,却把自己心爱的《辞海》直接转手赠于我,岳父对女婿的深情厚爱和特别期待显而易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岳父对你的爱、对你的关心、对你想说的话,闷在心里不会轻易表达出来。事后很多年才感悟到,岳父退休时的喜好是为我而起。报答老人这份恩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位爱书、惜书、书不离手的女婿。随着手机功能发展,辞海功能退化,但作为书房藏书,辞海在我心中永远是“镇馆之宝”。岳父过世二十一年,慈祥面孔经常会浮现在脑海,对老人最好的缅怀就是让书房书香日久天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坳上的中国》是何博传先生代表作。何教授曾执教于中山大学科学哲学室,是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组与预测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未来学首批研究者之一。书封面有我留下的购书签名:1990年8月17日在宁夏大武口区。当时是跟随电建公司领导,在宁夏“找米下锅”开拓市场。无事逛街走进新华书店时,“山坳上的中国”一书吸引了我的眼球,翻开本书内容介绍阅览,触动心弦、满心欢喜、如获至宝,反复默读,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浪潮”作者把人类科学技术的每次巨大飞跃作为一次浪潮,认为每次新的浪潮都冲击着前一次浪潮的文明,并建立起与其相应的经济类型,从而决定社会面貌。当今百年之大变局是不是第三次浪潮演变而来的第四次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到来,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发展,正在改变我们对世界的重新认识,数字经济、虚拟现实冲击着人类谋生手段、从业方向和生活方式。复读第三次浪潮,归纳和悟出来的关键词就是两个字——创新。创新是每一次浪潮引擎,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创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旋律。创新牢牢扎根于心灵深处,工作中勇于创新、热衷创新,追踪溯源,很大程度源于第三次浪潮一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坳上的中国”一书阐述了国家“问题-困境-痛苦的选择”,真实地记录改革开放初期现状及展望未来发展愿景。联系到每个人,起起落落再正常不过的人生轨迹,不经历一番问题、困境、挣扎,长痛或短痛,何谈泥槃重生?哪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领会“山坳上的中国”一书精髓,让你坚定信念,遇到再多的挫折,坚持就是最明智的选择。哪怕这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崎岖,那盏心灯不灭,路在脚下,何惧再多的绊脚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彩虹总是在暴风雨后出现,是我一路前行坚定的意念。山坳上的中国这本书,现在读一样有现实意义。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何尝不是处在新的十字路口,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转型关键期。经济发展三驾马车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新难题、新阻力、新壁垒,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解题、破题走出困境和闯出新路,需要全方位创新发展模式,需要技术革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需要建设水平更高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国是东方巨龙、火凤凰,相信有智慧、有能力、有韧性,对外突破西方小院高墙,走好一带一路;对内提升消费等级,通过扩大内需引领国内大循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读“第三次浪潮”,认识世界发展到新的社会形态,都是自然和必然。新文明代替旧文明的现象,不管你能否愿意接受,出现和存在都是合理的。学着去适应接纳是与时俱进。读书最大的益处,就是在学习中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同时去发现世界之美广阔和深远,博弈中优胜劣汰衍变。当今是把科幻变为现实的时代。两本书提示我们,引领不了时代,也有紧跟潮流,不被讥讽,不让挨打。知识提升登高望远能力,云阔天高任鸟飞,踏着坚实脚步向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美友老师说过:“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别浪费时间在世俗的死角。捧起书本,漂泊的灵魂得以安顿。操起笔墨,流浪的思想得以归依。”书没有白读的,读一页有一页的聪慧;路没有白走的,迈一步就是向前一尺。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至理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自我感悟: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一位胜过行百里路。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都属于实践范畴。行万里路是自己身体力行,阅人无数是吸纳他人实践经验。事事躬亲,不善于学习他人经验,是费力的表现和智商的束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阅人无数,犹如名人指路,少走弯路错路。和知识分子交友,两人行必有我师,既示范你如何做人,又言传你增长智慧,两全其美。他人的实践经验都是经过反复试错、再三修正、提炼出来的知识精华浓缩版;浅显易懂好学习,好理解、好掌握,唾手可得又不付时间和金钱成本,既有立竿见影效果,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乐而不为。羡慕博览群书学者和敬仰博学多才大师,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走近、向他们取经;殷切期待与他们相遇、相识、相知、知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业界内人才济济,舍近求远,岂不是缘木求鱼。尊重、敬畏他们每人一回,等于拜师多一位导师、多一次知识传授、多一份能量储备。寻找合适场合为身边推崇备至的精英学者和专业大师提供无微不至服务,与他们建立良好同事和亲密个人双重关系。包括上级机关对口专业带头人,电科院技术领头人,电力设计院专业主设人,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经理,都是自己的导师。为了向他们学习取经,营造更多的见面机会,聘用成立专家组,定期组织恳谈、餐叙等联谊活动,也会主动上门拜访请教,寄予他们给予技术上解囊相助、管理上献计献策。“皇天不负苦心人,是非成败看今朝。”二十年如一日,借用他们专业才智,提高自己学识智慧,等于免考免费在名牌大学深造,一本万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