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跨越黄河,再谱秦晋之好;走进历史,细品千年古韵。9月7日,第23期滋味读书会近30名文友走进韩城,瞻仰司马迁祠,漫步韩城古城街道,拜谒三庙,探访状元府,仰望古寺塔,朝圣孔夫子,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仿佛穿越时空,探寻历史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滋味读书会根据2024年度工作计划,9月份安排文化研学活动,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指导思想,旨在拓宽读书会活动形式,开扩文友们的文化视野。活动从前期路线的选择与拟定,与旅行社对接行程,商讨确定出行方案,到文友们研学期间一路谈笑风生、互相扶持,游目骋怀,思如涌泉,总体来说,本次文化研学之旅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本期策划:高建录 米文俊 张石成</p><p class="ql-block">统筹制作:米文俊 阎江波</p><p class="ql-block">主办单位: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p> <p class="ql-block">结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 【董克勒】初秋时节,有幸参加了襄汾县"滋味读书会”组织的文化研学活动,前往素有"史圣故里,千年古城”的陕西韩城。幼时读物很少,记忆中第一次听说司马迁这个名字是毛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提到的,当时还以为可能是个乡绅或者是领导,以为《史记》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长大以后才知道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才知道记载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就是他写的。到达目的地后,当地的导游用普通话、方言双语讲解,风趣幽默,让我们在了解司马迁的坎坷经历和韩城的古往今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秦川晋南语言无障碍的亲切感。沿着石板路一路向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牌坊,上书"高山仰止"四个字。我突然感觉到了多年来对司马迁那些支离破碎的了解,在这里一下得到了总结和概括。司马迁就像高山一般巍峨耸立,令人敬仰。进入寺院,千年古树,香炉石碑,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司马迁正襟危坐,双眼凝视着远处,他的眼神透露出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执着追求,更是对正义的坚守。我仿佛看到了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刚烈秉性,也看到他忍辱负重、笔耕不辍的执着精神,更看到了他遭受奇耻大辱,没有沉沦颓废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正是他这种精神境界,鼓励他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回来两天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司马迁坚持十四年,书写三千年历史,一百三十多篇章节,五十二万多字,期间因李陵之祸惨遭酷刑,仍未因此沉沦,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坚持“不虚美`、不隐恶、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的原则,客观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直面历史真相,不畏权贵压力,这种刚正不阿的品德,更值得我们当代人效仿,正如祠内碑石上所刻"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p> <p class="ql-block"> 【刘海霞】幽幽古道,风追司马拜谒司马迁祠与墓,要经风雨剥蚀的芝秀桥,走凹凸层叠的石官道,要上九十九级台阶,过四座木牌坊。山路坡行周折,车辙勒石,如司马迁先生人生之坎坷。历史之风吹沙见金,一部《史记》震古烁今,千载风韵名垂青史。先生忍辱坚毅,他的品行与成就令人高山仰止,钦佩之至。司马迁先生治学严谨,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我想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持有这样的文学态度。特别是报告文学写作者,都应该把真实生动形象地记录历史作为底线和准则。韩城古城古韵新貌齐头并进,一头是古庙旧址,庙宇楼阁藏于深巷,不失精美绝伦。一头是农业研发,新开发的花椒产品立在店头,竟有十种之多。一座历史小城书香绵延,椒香氤氲,极尽人间烟火之美。结合本地特产特色,让旅游带活经济发展,相信我们襄汾也可以做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 【张石成】有幸与滋味读书会书友走出山西,开启韩城研学之旅,收获满满。首先是研有深度。对司马迁初知于上小学时毛著《为人民服务》。后通过《史记》,看到中华民族从五帝到西汉三千年历程。这次研学又知道了太史公许多故事,既有民间传说的司马迁墓旁徐村意为“余下的二人”,后世改司为同姓,改马为冯姓等;又有历代明贤对太史公的评价赞扬;对太史公“身体不完整”的形象变得高大挺拔,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油然而生。二是学的全面。韩城是历史文化名城,处处透露出太史公遗风,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印象深刻的史记文化雕塑群,吸人眼球祠中碑林对联,题词匾额,“高山仰止”“穆然清风”“汉太史司马迁墓”堪称精品,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旅的愉悦。天气炎热,但各位书友精神振奋,兴趣盎然,研学认真,是成功的研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赵生林】迎着金秋暑热,滋味读书会一众文友驱车驶过辽阔而奔流不息的黄河,前往陕西韩城。参观了广场高耸的司马迁造像,我们拾阶而上,来到司马迁祠。古柏参天,物华天宝。引人注目的是郭沫若先生的五律诗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是的,我们就是为拜谒史圣文宗而来!司马迁在汉武盛世,子承父志两代修史著编《史记》。《史记》从上古黄帝至汉武盛世三千年纪传体通史,横阔越南、朝鲜、西南夷、大宛等辽阔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是一部历史的百科全书,融人物传记,天文,历法,医学,军事战争,经济贸易等等于一炉,洋洋洒洒,博大精深,叹为观止。导游给我们讲了司马迁因受李陵案的牵连,而身受腐刑。他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效法前贤,发愤著书。在《报任安书》中,“孔子厄陈蔡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著《国语》,孙子膑脚论《兵法》”………他忍辱负重地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成为他人生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后世,毛泽东把这句话引用到著作《为人民服务》里,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腐刑之后的司马迁,看清了最高统治者残忍的暴政本质,大胆批判历代统治暴政,提出“民为邦本”的朴素唯物主义历史观,完成了一百三十篇历史巨作《史记》,对后世史学,文学影响巨大!游太史公祠,读《史记》,感慨万千,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 【米文俊】</p><p class="ql-block"> 暑热渐远离,秋高天气爽。</p><p class="ql-block"> 白露来临日,龙门谒子长。</p><p class="ql-block"> 历时十六载,蒙辱著文章。</p><p class="ql-block"> 写尽三千年,《史记》大功成。</p><p class="ql-block"> 名家皆赞叹,美名后世扬。</p><p class="ql-block">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p class="ql-block"> 抬眼眺北方,祈盼匈奴亡。</p><p class="ql-block"> 徐氏继遗志,老翁喜国强。</p><p class="ql-block"> 至今千年矣,万古长流芳。</p><p class="ql-block"> 今拜太史公,心存敬畏感。</p><p class="ql-block"> 吾辈研文史,当效太史公。</p><p class="ql-block"> 再游古韩城,如回明清时。</p><p class="ql-block"> 古风绕祥云,人间烟火香。</p><p class="ql-block"> 旧有状元郞,今现新城墙。</p><p class="ql-block"> 畅游老街景,耳闻关东腔。</p><p class="ql-block"> 抚首思汾城,何日胜夏阳。</p> <p class="ql-block"> 【宋合庆】司马造祠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公元 310 年),迄今已有 1700 年悠久历史。其建筑依山而建,层层递进,共设有四个高台,每一台之间皆有石阶相连。最后一阶是司马迁祠墓,墓前矗立着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太史公”墓碑。祠内司马迁塑像栩栩如生,眼睛朝北眺望,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墓前那棵有着 1700 年历史的古柏,为环境增添了一份幽静。通过司马迁,我了解到襄汾县司马村的来历。司马村还有李陵之墓。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忍受宫刑迫害。司马夫人带着两个儿子远离京师,同时也是为了将《史记》传承下去,让两个儿子改姓“冯”“同”,以确保《史记》的完整性。后来,杨恽将《史记》献给汉宣帝,从此这部鸿篇巨作重见天日,为我国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我们前往韩城古城。古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之外,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它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古城。这让我想起了我们襄汾县“一都一城一村”的发展方向。一个黑神话悟空让山西的 27 个文旅景点走红,“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回到临汾那是回家”。我们应当如何将晋南的根祖文化打造为品牌呢?早有南高刘家、北柴王家、师庄尉家、南赵杨家等古丝绸之路的“金襄陵银太平”文化。作为滋味读书会的一员,把 尧文化和丁村文化携手共力、发扬光大,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p> <p class="ql-block"> 【张普庆】9月7日,参加了司马迁祠研学活动。活动后有几点感知和收获:一,研学活动组织成功,这是一次非常成功,非常愉快的游学旅行活动。组织严谨细致,后勤之人、车、行、餐、安全等安排得当,十分顺利,非常感谢组织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到达目的地后,首先徒步穿越雕塑群广场,聆听讲解从三皇五帝;鲤鱼跳龙门;汉武帝雄风;楚霸王一代枭雄等,很长见识。第三,收获了司马迁其人其事对后世的贡献。司马迁是西汉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第四,目睹了大文豪、大书法家郭沫若题写的碑文,很养眼!书法堪称神品。第五,漫步韩城老街,了解民风民俗,欣赏对联,品特色美食,“花椒酸奶及饼角”。第六,收获。研学活动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使步入中老年的人们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游学中的苦与乐,收获了一顿文化大餐,得到了精神食粮!最后,希望今后研学活动越办越好! </p><p class="ql-block"> 滋味读书出新招,出省研学奇思妙。</p><p class="ql-block"> 众多会员齐响应,一路风景一路歌。</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到韩城,千年古迹司马祠。</p><p class="ql-block"> 后人祭拜留墨碑,书法大家郭沫若, </p><p class="ql-block"> 陕西韩城第一宝。</p> <p class="ql-block"> 【赵庆海】这次文旅研学韩城之行意义非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欣赏了古城风貌,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精神内涵,领略了先人风范,初悟做人真谛。尤其是有幸进入状元府参观瞻仰,更觉收获颇丰。状元府前,一行大幅横标先眏入眼帘:王杰——清代西北第一名臣。何为名臣?名在那里,进入状元府内,看铭牌、观字画逐渐对状元有所了解,尤其是进入五室,一则题词映入眼帘,细观乃嘉庆皇帝所赠,“道直一身立庙朝,清风两袖返韩城”。是对状元王杰人品的高度概括与赞赏,并且对我们后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观后觉得意义非凡,随打油诗一首算是心得:</p><p class="ql-block"> 文旅研学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状元府里认知增,</p><p class="ql-block"> 官居宰相辅两朝,</p><p class="ql-block"> 两袖清风返家乡,</p><p class="ql-block"> 吾等若能学三分,</p><p class="ql-block"> 亦可铭世留芬芳。</p> <p class="ql-block"> 【梁文选】9月7日,第23期滋味读书会组织赴司马迁祠、韩城古城等地进行文化研学。一大早,26名会员兴致勃勃地乘坐旅游大巴前往目的地。游览韩城市,看到苍松古柏翠绿,行宫故居,庙宇楼阁众多、悠久的历史,杰出的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姿多彩的古建,让人感觉到这座县市级小城散发出了迷人的魅力!随着导游一起上山,导游边走边讲解,穿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赫然映入眼帘,上书“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使人心中充满着敬仰与感动!踩着青石板砌的进山之路,两边青松挺立,直通山顶,走近“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书友们纷纷合影拍照。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登上九十九级台阶,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每一步都仿佛踏过了千年的时光,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登上山顶,看到司马迁祠,古建宏大,雕龙画栋,古柏参天,花木竞秀,风光迷人,一片生机勃勃。来到司马迁圆形墓前,正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墓塚上一株千年古木翠柏如巨掌撑天,生机勃勃,好似太史精神不死。殿中碑石林立,每一块都镌刻着后人对司马迁的敬仰与缅怀,郭沫若先生的题词尤为引人注目:“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是后人对司马迁的深深赞扬和敬仰!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着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众多历史名人及其事迹,为研究中国历史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游览司马迁祠,我们不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更被司马迁那不屈不挠、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打动,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太史公司马迁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胡艳玲】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郭沫若五言诗高屋建瓴,气势磅礴;高度概括了司马迁宏伟悲壮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第23期滋味读书会一行人来到汉城,走过古道,登上99个台阶才到了司马迁祠。司马迁祠坐落在一座天然形成的高岗上,沿路都是陡峭的石头台阶。 </p><p class="ql-block"> 太史公祠是一个蒙古包式的衣冠冢,上面长了一颗高大的古柏树,刻有司马迁的名字和相关文字,我在墓地默默站立,对司马迁无比敬仰,深深被太史公人格与学识所折服。</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一生全部精力,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写成了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 </p><p class="ql-block"> 《史记》忠实纪录了上至三黄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历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和敢于揭露帝王过失的大胆作风值得肯定,他在给予历史正确的评价后,又充分肯定了历史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这一结论。他不畏权贵,直录无隐,辩善恶,明事非,述往事,思来者。以史为鉴,激励后人,司马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阎江波】历史就是生活本身,文化全在身边流淌。我在司马迁祠看到了国人对于文化的膜拜与热爱,更感觉不应仅仅如此;我在韩城古街看到了柴米油盐中古人的精致和讲究,这一切就在我们身边,却又仿佛在渐渐远离。内容与形式是一体的,古城承载着礼仪规矩,文化也必须依托于斑驳街巷。建筑保留着的冰冷与火热,靠了故事,或许可以鲜活,但要发扬光大,还应有生动的文化气息。提倡文化的火热,不只是抑扬顿挫的诉说,还要寄托于古朴的老街与原汁原味的民间生活。在既要和又要之间,我们应该更多思考,迈出步子。</p> <p class="ql-block"> 【高建录】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维度和文化特色。韩城最牛的文化名片,无疑就是“史圣”司马迁和千年古城了。提到“史圣”司马迁,大概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不知道的。在中国史学界,司马迁是至高无上的神一般的存在。从迈进司马迁祠景区的第一歩,我就怀着崇敬虔诚的心情,实地考察其故地,瞻仰其遗迹,感受其伟业,学习其精神,当然,也想沾点他的文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何其伟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又何其壮哉!走进韩城古城,方知自己原先的想象是多么浮浅多么不靠谱。这座古城原先的设计建造太厉害了,当代的保护成就太显著了。街巷房舍,整洁有序,原汁原味,古色古香。行走其间,犹如穿越千年,感受历史的沧桑。说句实话,我县的汾城古建够美够好的了,但韩城古城却也有另一种独特的风情与魅力,其文庙、城隍庙的规模、布局显得更胜一筹。韩城一日,感受颇深,实实在在的说:不虚此行,收获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