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大唐古都 寻古今奇景

呦呦鹿鸣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烟云在风起云涌间飘去,在大浪淘沙中退去它厚重的尘埃。大唐盛世在朝代更迭中远去,留下的是对那久远的繁华不尽的追思和想象。唐朝有三大都城——东都洛阳,西都西安,北都太原。曾经去洛阳领略过它的国色天香,这回一次游览了两个古都,去感怀那盛世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西安——向往许久的千年古都。它厚重的历史人文、古老的传说、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画意、独特的风味小吃……吸引着我坐上去往西安的高铁,去追寻那十三朝古都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到达的是临潼站,坐公交车一个多小时直达秦皇岛兵马俑外面,天空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在雨中走了很久的路,裤子都被雨水打湿了。虽然下着雨,人们的热情却未因此减少半分。兵马俑外面人山人海,一起涌向博物院。柿子树、盛开的花儿和嫩绿的小草都从身边匆匆而过。据说是因为人流量太大而设计了这段美景小路,这样可以缓解人流拥挤。</p><p class="ql-block"> 秦兵马俑是古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市秦始皇陵以东的兵马俑坑内,是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修筑年长38年之久。每一个兵俑的表情都不一样,从他们的穿着表情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地位和性格。兵马俑都是下身实心烧制,上半部分空心烧制,这样可以使兵马俑站着稳当,也便于长期保存。因为里面的土都被烧成熟土,所以没有植物生长。关于秦始皇兵马俑有很多谜团让人津津乐道:“这些俑用真人所制,还是用土烧制?为何他们的表情那么逼真且每个俑之间的表情都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他们原来是有颜色的,一出土就被氧化,颜色很快就脱落了。除了三号坑将领俑没被焚烧的痕迹,其它坑都有被大火烧过的遗迹。那到底是怎么被烧的呢?传说是项羽带领军队攻打到这里放火所烧。有很多残破的兵马俑,考古学家一批一批的按原状拼接修复,真是太不容易了!为了保护里面的兵马俑不被氧化,有一个坑都是被土埋着的。</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我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他们精美的雕刻功夫、对人体结构的精准把握,以及他们高超的防腐技术让世人惊叹。正是古人卓越的智慧、细致的用心、辛勤的劳作,后世才有幸一睹历史遗留下来那恢宏的场面。</p><p class="ql-block"> 从秦始皇留下的雄宏的艺术奇迹中走出来,进入了大唐芙蓉园的典雅秀丽的古典园林里,唐式的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水流潺潺、鱼儿戏水。身着唐装的男子和女子飘然而过,恍如隔世,仿佛置身于唐朝,与古人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在大型舞台情景剧《梦回大唐》里,我们沉醉在一个梦回唐朝的女孩的梦境里,看到了大唐时期的繁华盛世。气势磅礴的大型舞蹈,原汁原味的陕西小曲儿被几个陶瓷人儿演绎得古朴可爱、憨态可掬。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让人惊叹不已。美轮美奂的天女散花萦绕上空,如梦如幻。在一个个应接不暇的情景中,梦中的主人公在皇帝和皇后的主持下,和心仪的郎君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寓意天下太平、阖家团圆。</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大唐不夜城,去寻觅那“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况,灯光璀璨、流光溢彩、人潮涌动、歌舞升平。我不禁想起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p class="ql-block"> 西安的美景已渐渐远去,脑海中萦绕着大雁塔的古朴美丽,“真妃初出”的华清池,神秘古老的法门寺传说……带着对西安的意犹未尽,“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依依不舍间,我离开了西安,踏上了下一场古都游。 </p><p class="ql-block"> 大唐北都太原游</p><p class="ql-block"> 我离开了大唐的西都,去往大唐北都山西太原。傍晚抵达太原,来到了太原古城。高大的城墙,平静的护城河,朦胧的灯影,家家美食店散发出浓浓的的烟火气。信步其中,心静怡然。</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城可以追溯到晋朝,宋代被大火所毁,明朝又被重修,在明朝重建古县城之后这座古城再次被毁灭,而到了民国时期这座古城仅剩了城墙以及当时少有的建筑。直到在2003年才再次复原了明朝时期的样貌,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县城是花费300亿重建的古县城。</p><p class="ql-block"> 传说太原在明朝以前曾叫“龙城”,山西在历史上也出过皇帝,明朝朱元璋收复山西后对这个名字不满意,毕竟在封建社会,龙乃天子,龙城龙城,难不成这里出个帝王来和他平分天下吗?所以在明朝这座古城被改名为“凤凰城”,寓意这个地方只能出皇后,不能出皇帝。历史上也确实有从这里出的皇后,这是民间传说,凤凰城的得名也是因它的地形像凤凰而来。中国人喜欢凤凰,寓意吉祥,所以也有一些城别名凤凰城,这是我自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太原人杰地灵,出现过很多名人,一代名相狄仁杰就是太原人,现在太原还存有狄仁杰的故里狄村。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北宋名将杨业、北宋名将呼延赞、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傅山先生,都是太原人。</p><p class="ql-block"> 经常去太原,却从来没有去过晋祠,对这座现存最早的已有千年岁月皇家园林向往已久,只因它太近,总觉得不愁去一趟,却因此错过,这次终于奔它而来。来过以后,一种不虚此行、意犹未尽之感回旋于心。   </p><p class="ql-block"> 晋祠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 最先看到的是这座挂着三晋名泉牌匾的建筑,看着它是不是感到莫名的熟悉?对了,它就是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被二郎神追赶时变成一座小庙,后面的尾巴变成旗杆,被二郎神看破的那个情节里,那座小庙就是这个建筑。看到它马上就亲切起来了,仿佛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老朋友。</p><p class="ql-block"> 水镜台是明清之际的老戏台,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台立十二根明柱支撑卷棚式屋顶,周围加各种装饰,制作工艺精细。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有两面围廊与前台连成一体。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台基高出地面1.3米,前沿排列六十公分高的石望柱,嵌入石勾栏,将前后台围一周,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p><p class="ql-block"> 晋祠的古树参天,上千年的就有30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周柏,它们是西周时期的的树,距今有三千多年,一株齐天柏,一株长龄柏,生长在晋祠圣母殿右边的苗裔堂前,人称“周柏”。原本有左右两株,一为“龙头柏”,一为“凤尾柏”,系同年栽种,所以被称作“古柏齐年”。据传,“齐年柏”为周代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惜左边的“龙头柏”在清道光年间被人砍伐,现仅存“凤尾柏”一株。 这株仅存的古柏老干虬枝、苍劲挺拔,树干无皮,树身向左,呈45°倾斜。人们在“凤尾柏”旁边,种植了一株柏树,直立伟岸,人称“撑天柏”,树龄也有1500多年。 奇特的是,倾斜的“凤尾柏”有一根粗大的树枝竟然从“撑天柏”穿过,成为晋祠一大奇观。也有人为这一景观取名“老有所依”。</p><p class="ql-block"> 在金人台的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于北宋年间铸造,其中一个是后代补铸,这几个铁人经久不锈,足以说明当时高超的铸造水平。这几尊铁人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故事:相传,这些铁人在金人台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天长日久,承日月之精华,渐渐有了灵性,它们不仅会说话,还懂得人情事故。特别是西北隅、东北隅、东南隅三尊铁人,他们都是本地户,站在“老乡”的立场上,故而情投意合,无话不谈。按照铸造年代的不同,他们分为老大、老二、老三。一天夜里他们闲聊起来,一致认为不该只防自家水患,而应替广大群众防止水灾,再加上庙里老僧对他们非常刻薄,经常苛扣他们的供品,所以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决定奔向经常发大水的黄河上游。东北隅的老二当先行军,先走一步。他刚走,守庙老僧就知晓了,悄悄拿了戒尺跑出来,把没有来得及逃跑的老大、老三痛打了一顿,造成他们头骨破裂、手臂断裂。再说老二来到黄河边,见河水滔滔,无法过河,正在犹豫之时,忽见一老船夫撑着一只小船顺水而来。便让老人帮他渡河,并问老人“你的船能载得动我吗?”老人哈哈大笑说:“你又不是晋祠的铁人,还怕载不动吗?”老人话音刚落,铁人便显出了原形,原来老人是河神爷,听说晋祠逃跑了一尊铁人,因此在黄河边等候他,点化他从此坐镇黄河水。</p><p class="ql-block"> 李世民唯一行书手迹《晋祠铭》保存在晋祠,李渊父子起兵太原,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1203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刻工洗炼,可谓行书楷模。这篇铭文提出了兴邦建国以政为德等“贞观之治”的政治思想。亭内还有诗人杜甫概括“晋祠铭”的碑刻:“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戒衣。”</p><p class="ql-block"> 唐叔虞祠,唐叔虞是周成王之弟,周成王把唐地封给叔虞,因此称他为“唐叔虞”,晋祠是为纪念唐叔虞而建,初名“唐叔虞祠”。其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之后不久因病去世,其长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成王继位之初,唐国发生叛乱,周公平叛灭掉唐国 。有一次,成王拿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拿给叔虞说:“把这个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 史官将成王的话记录下来,提醒成王“天子无戏言”,周成王便将叔虞封为唐国诸侯,人们自此称他为唐叔虞。这便是“剪桐封弟”的由来。 唐叔虞到唐国以后,组织老百姓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唐叔虞也因此在唐国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将唐国改称晋国,在晋水源头建造了祠堂纪念唐叔虞。祠堂一直名为唐叔虞祠,直至北魏改称晋王祠,简称晋祠。</p><p class="ql-block"> 晋祠里面包罗万象、它包含了精美绝伦的建筑、千年古树、如画的美景,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观物赏景听故事,让我沉浸其中、忘乎所以。晋祠是一座古老的皇家园林,也是一座亘古的历史博物馆,它容纳了不同时代的建筑,容纳了古今人文,古树丛丛,容纳了我们对古人无尽的遐想。 </p><p class="ql-block"> 不论是千年古都西安,还是大唐北都太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遥远而浪漫的故事。它们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访祖先留下的足迹。我为身在这片土地,拥有如此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而感到深深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