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荡村游记

斛山居士

<p class="ql-block">  紫荆来安顺半个月就游完了附近的景点,没几天滋味一淡又觉无聊了,于是网上搜索到了高荡村,决定要去看看。那里是安顺的“千年布依古村”,是最近十年才打造出来的旅游景区。其实高荡我几年前就去过,但只是在村口的河边烧烤,并没深入到寨中,紫荆说想去看,我也动心了。</p><p class="ql-block"> 高荡村在镇宁,从安顺东站坐15元的公交车到县车站,再坐2元的公交就可到达景点入口。到镇宁后,因为忙赶时间,等不及公交车,我们便打的过去,用了20分钟左右便到景点门口,但非旅游车不能入内,我们只好下车步行上坡。</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都是退休老人,景区给予免票,只做了一下登记就进门了。景区门口其实就是旅游点,树木葱茏,亭台楼廊,小桥流水,单是封面便惹人驻足。但中心景点却在山坳的内部,需要游人练一练脚力才能抵达。山坳上是景区服务处,这里是两山分开让出来的一个平台,长约50米,宽不过30米,好似一个关卡。关卡上初步显露出布依民族风情,两边有石块垒砌出石墙石门,门口就安置一面铜鼓和一个牛头。当然,牛头是用椿木雕刻的塑像,并非真的牛头,但铜鼓却是真的,可以敲得响。</p> <p class="ql-block">  关口平台的门口两边摆了两张桌子,桌上各摆上一壶酒,分别有两个布依族姑娘坐在那里,等着游客尝试“拦门酒”。当然尝试是需要付费的,主要是我们没有时间逗留,不想尝试,所以也没问价钱,只在门口拍了几张照就往寨内走去。</p><p class="ql-block"> 从关口往下步行没几十米便出现岔路,一条是延山脚走入寨中,一条是穿过稻田廊道进入寨脚。从左边的小路沿山脚一步步进到寨里,路边所有的房屋都独成院落,便是布依民居。这些民房的最大特点就是石屋,外墙都是石块砌成的,不夹一块砖,就连房顶的瓦也用石块代替,纯粹的石板房。有的石房是三层,楼上有走廊,廊边有栏杆,唯一与南方布依民居不同的是没有吊脚楼。</p><p class="ql-block"> 顺着村寨的石板路,弯弯拐拐进入村寨中心,看到一个宽约两个篮球场大小的院坝,应该就是平时村民聚会活动的场所。有许多布依村民摆摊展示布依蜡染,还有地方小吃。不过今天的游人很少,售卖的不过就是一些瓜果之类的零食。场中央有三个布依族少女在跳布依舞,可惜游人少,掌声自然也少。</p><p class="ql-block"> 意想不到的是场地的边缘有一口井,名曰“寻羊井”。顾名思义,估计是前人寻羊时发现的。井水清澈透明,没有杂质,估计会好喝。正好我的“娃哈哈”所剩不多了,一口喝完后就毫无顾忌的把瓶子放到井里装了一瓶,喝了一口感觉跟“娃哈哈”味道差不多,却透出几分凉爽,真是神奇了。于是我即将离开时,又在井里满满的装了一瓶带着。</p> <p class="ql-block">  这个村落不算很大,大约百来户人家,但村落中巷道密布,各家之间也紧密相通。周围全是青山密林,房屋自青山脚下一层层向上延伸,有的人家几乎就建在半山腰,但都有巷道连接出入。紫荆一看到风景就着迷,自顾自在各处拍照,制作抖音。此时已接近中午,我感觉饥饿袭来,于是就顺着一条巷道往前探。走着走着,竟然又回到原来的路口。一个老妪在门口摆售一些零食,为了找借口在老妪家门口歇歇,于是特意买了一包爆米花,也不客气地到她家堂屋拎一张椅子,在她家门口坐下吃起来。边吃边和老妪闲聊,老妪怕我听不懂方言,竟然用普通话和我对答,普通话的流利程度,让我怀疑她不是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  紫荆打着电话寻过来了,问老妪哪里有餐馆,老妪很热情地带我们到她家后面的邻居家,刚到门口就连喊几声:“阿九,阿九诶!”一个五十岁左右的汉子闻声走出门来,老妪和他叽里咕噜的说了几句。我听出那就是布依语,只不过与我家乡的略有不同。我用布衣话对那汉子说:“更熬。”意思是吃饭,那汉子也用布衣话问道:“更样模?”意思是想吃什么。我的布依话水平是“半吊子”,加上地方差别,不敢再继续卖弄,只好回归汉语道:“有什么就吃什么。”汉子把我们领进堂屋,打开冰柜让我们瞧。紫荆看了一会便点了一盘腊肉炒青椒和一个丝瓜汤,见有一些小鱼,知道肯定是原生的,于是又说要吃炸干鱼。主人说不够一盘,紫荆坚持要吃,有多少算多少。主人也不吝惜,答应再加一盘炸干鱼。</p> <p class="ql-block">  趁主人烹饪时,我注意打量他家室内装潢,质量不亚于城里住房,却透出几分古朴典雅气息。这种石板房不单牢固,且冬暖夏凉,十分宜居。他家大门对着青山,周围都是邻居,能自开一家饭馆,招待来往的游人,想必是个做生意的人。果然后来在话聊里得知,这汉子姓杨,餐馆开好几年了,还在外包了一项工程,正准备出门找人做工,见有客人上门,只好暂时打住,特地为我们做饭做菜。原来他就是一个老板。</p><p class="ql-block"> 不多时,杨老板做好了菜饭,热腾腾的端上桌。闻着香喷喷的味道,紫荆马上动起筷。我见主人家泡有几坛酒,其中有一坛是李子酒,红褐色的,看起来很好喝,也不客气的用一次性杯子接上一点来尝,主人知道客人要买酒,当然也乐意。尝了一口,感觉十分爽,于是不问价钱就说要买一瓶。杨老板找来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接了一瓶给我。之所以独钟李子酒,就是想回顾,毕竟以前我就喝过。我邀杨老板和我饮一杯,并开玩笑说付钱不会打折扣的。杨老板听了很抱歉,他说肠胃不好,所以一直都不喝酒。</p> <p class="ql-block">  趁着酒意边吃边和杨老板聊天,他也很健谈,说了一些地方风俗,跟所有布依族差不多。杨老板还谈了他的一些经历,我觉得他是是个豪爽之人,于是就打开手机,把我空隙之时即兴作的《游高荡村》念给他听:</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桃源自古在天涯,八月秋风吐桂花。</p><p class="ql-block">百里行程山路远,寻来高荡看桑麻。</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石板为墙石板瓦,青山作帐卧农家。</p><p class="ql-block">炊烟飘起迎宾客,烹饪未成先品茶。</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青椒腊肉更添瓜,土酒三杯己解乏。</p><p class="ql-block">只要原风生态好,何须闹市比豪华。</p><p class="ql-block"> 我是有感而发罢了,谁知杨老板听后竟动了心,靠过来看手机,还说要抄录下来。我说加微信就行了,他一听就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码让我扫。之后我把诗转发给了他,紫荆又开口说:“我也写了一首。”于是也念了出来:</p><p class="ql-block">高荡布依小农庄,石墙石瓦磊石房。</p><p class="ql-block">客来腊肉炒蕨菜,家酿品得满口香。</p> <p class="ql-block">  紫荆把她的诗发给我,我又转发给杨老板。我记了杨老板的电话,说下次要带朋友来,再品尝他做的菜。杨老板很高兴,并说来时提前给他打电话,他好作准备。临别时我与杨老板在他家门口留了一张合影,让彼此记住这次相识。</p><p class="ql-block"> 杨老板送我们到岔路口,介绍说不远处有一条梭罗河很美,值得去看。遗憾我们听说需要走半小时,觉得可能要走回头路,加上天气炎热就没有去成。不过我们在后山又看到新的风景,就是山巅上的一座古堡。古堡座落在一个独立的山峰上,从下仰望,感觉高耸古老,向往之心油然而生。可惜当我们爬到半山腰时,一块显示牌告知,登堡的路口被封了,可能是危险的缘故吧。不过看了介绍得知,这座古堡就是一个军事建筑,相当于哨兵的瞭望塔。在古堡下的平台上,终于看清了古寨的全貌,果然清一色的石板建筑,鳞次栉比,依山而建,颇具规模。寨子靠关口的那边是一坝稻田,估计数十亩不知,金黄的稻穗与翠绿的山色交相辉映,黄绿分明,十分炫丽。</p> <p class="ql-block">  回去时我们特地走田园路,感觉这坝粮田虽然肥沃,但可能不够供养这个村的人,还有否别的土地不得而知。而今稻田中间还添加了一些旅游设施,田园虽然别具风采,但在收粮上应该会捉襟见肘吧?不过既然变成了旅游景区,田园中的稻谷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好在村民们无须为温饱发愁,有了大批的游客来消费,何愁钱袋子装不满?</p><p class="ql-block"> 返程来到关口上回眸再细瞧,这座村子犹如藏在青山里的一块碧玉,若非社会进步,旅游开发,外人很难领略其风采。站在关口上俯瞰景区入口,地势要比这座村子低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不花费一定的力气是爬不上来的。这个古村就是躺在群山怀抱中的窝凼,这时我仿佛领悟出高荡村名字的由来了:高在天边,荡于山间。</p><p class="ql-block">作者 颜登荣</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7日当天于安顺书香学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