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剪一段过往,理一份沉思;攒一行智囊,谋一个可期。澧源中学2024年9月11日之宴,是教学研究求变之宴,细读新学期新形势下的整体规划,聆听毕业学科的中考之思,开启问题与措施的对决,静悟校级领导的高瞻远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方案解读 <p class="ql-block"> “从思变到求变 创校本新态”是教研室主任徐丹的开讲主题。她从“教学研究是时代的产物”、“教学研究是认知到实践的积累”、“教学研究是本土的产出”、“教学研究是师者的追求”四个角度解读主题,阐明2024年下学期学校教研的重点是新中考之下的新教材整体推进工作,走一条意识→行动→成效的发展之路。“五阶段六抓手”则蕴含着自9月上旬至2025年2月中旬,通过命题论坛、学科校本讲堂、集体备课、教学比武、双名示范、拓展性作业评比、成果经验交流会的方式达成学期目标的任务解读。</p> 论坛交流 <p class="ql-block"> 语文篇</p><p class="ql-block"> 熊伟老师从参考率、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与兄弟学校横向对比,分析优势和差距,明确语文学科最紧要的任务是大幅提高优秀率:一是从七年级开始加大考试频次和提高分析试卷的质量,加强指导学生考试方法、技巧等方面的集体备课;二是编制一体化复习资料,便于老师集中力量指导、督促学生复习。同时,初一强化练习正楷字,以活动促效果;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督促和检查对学生作文的写作指导和奖惩力度。</p> <p class="ql-block"> 数学篇</p><p class="ql-block"> 谷书慧老师对2024年的中考数学试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不够扎实,基本技能运用不熟练,面对应用题和综合性问题时,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欠缺。备课组拟定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行定期的课堂检测和考试以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题和综合性问题,加大跨学科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尝试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持续改进和优化数学学科教学。</p> <p class="ql-block"> 英语篇</p><p class="ql-block"> 陈琳老师在收集了2024年中考学生考试反馈的基础上,梳理了英语教学、学习小贴士:对于听力,学生聆听时捕捉关键词语,以确保准确回答,多听多练,而老师应多说英语,给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对于阅读,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测,推导出作者的隐含意义或文章未直接表述的信息。老师则应该在课堂上多分析文章结构,多分析文章逻辑关系;对于语言运用,学生熟悉和掌握高频词汇及其用法,是提高完型填空得分的关键。老师应该渗透语法教学;对于综合技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者中文翻译成英文时候,应使用地道的表达方式,注意语法、词汇和拼写的正确性,确保语言的精确和得体。</p> <p class="ql-block"> 思政篇</p><p class="ql-block"> 黄春桂老师反思中考出现的问题,认识到:九年级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忽视了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运用;课堂上拓展提升的实用性不强。针对问题,她认为思政学科努力的方向一是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留足时间复习;二是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三是充分利用课件素材,做好知识的拓展提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四是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五是夯实、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六是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思考。巩固时精心选取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p> <p class="ql-block"> 历史篇</p><p class="ql-block"> 李冬英老师全面分析了中考试卷的题型和亮点,认为中考命题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其中试题具有突出国家意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的特色。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渗透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实行整体化教学,注重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和整合化;注重情境化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发展学生学科素养。</p> <p class="ql-block"> 地理篇</p><p class="ql-block"> 陈景老师在欣慰学科进步之际,从主观、客观方面看问题。主观上,知识灌输有余,思维启迪不足;实践探索缺失,理论与实践脱节;个性化教学欠缺,难以满足多元需求。客观上,学校作为中考考点,每年生地考试前的放假,对于不自觉的学生来说影响很大;刷题量有所欠缺。思考之后,措施跟进。她提出,对于老师而言,需要集思广益,让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和科学;资源共享,提高备课效率;加强备课组成员的业务学习;团队间善于沟通与倾听,加强团队合作。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增加平时的训练题。如专题训练、单元测试卷、默写过关卷等。</p> <p class="ql-block"> 化学篇</p><p class="ql-block"> 阙健老师从学科教学说起,指出教学理念认识不足,课堂效率低下,实验难以如质如量的完成,习题和教辅与教材要求不完全一致。集备课组众人之力,解决问题需要教学思想与时俱进。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踏实贯彻课改理念;抓基础,重应用。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加强理解,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学校加强实验管理,教师提高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教学体现新理念,注意习题的选取。</p> <p class="ql-block"> 物理篇</p><p class="ql-block"> 杨政老师直击教学任务难落实,学生核心素养难落实两大教学痛点。认为教研是解决痛点措施之一。老师们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注重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要研究教材,研究真题,主题教研和专题教研相结合;要落实大单元复习,全面冲破微专题复习,重点突破易错点复习,突出思维品质的提升(过程化、可视化、规范化)。凝聚师心汇聚力量是解决痛点措施之二。智慧共筹,形成团队最大合力。加强自身解题能力,老师走进题海,指引学生走出题海。</p> 顶层指导 <p class="ql-block">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副校长佘梅丽点赞老师们敢思敢想敢为。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她希望大家看到差距,反思自己,深耕学习,有的放矢;整体规划,长远发展,相信团队,及时求变。在教与研的路途,用坚持打底,以创新开战,借实干为基,化凝聚为力,越来越好会是我们彼此不见不散的约定。</p> <p class="ql-block"> 秋起,行之有变;夏至,则变之有效。澧源,且待漫天星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