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正值母校——武平一中百年校庆。半个世纪前,我们的中学时光,正处文革那特殊的年代,一场史无前例的野营拉练,给我们留下一段特别铭心的记忆,也是母校百年校史上空前独特的一笔。1970年11月24日,毛主席在北京卫戍区《关于部队进行千里战备野营拉练的总结报告》上批示:“全军是否利用冬季实行长途野营训练一次,每个军可分两批(或不分批)每批2个月,大中学校也可以利用寒假进行野营训练一个月,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武平一中高一(1)班和初二(1)班组成武平一中野营训练战斗营第一连,于1970年12月14日出发,学习解放军,重走红军路,继承革命传统,横跨闽西赣南六县,历时一个月,步行千余里。那青葱年少的激情,行军艰辛的磨炼,风餐露宿的煎熬,至今难于忘怀。</p> <p class="ql-block"><b> 毛主席雕像前宣誓出发</b></p><p class="ql-block">1970年12月14日早,冬日暖阳普照,武平一中高一(1)班和初二(1)班师生组成的野营军训战斗营第一连,集结于县城红卫广场。队伍里两届的同学年龄相差较大,小的仅13岁,大的己有17岁,参差不齐,高矮不一。校工宣队队长林永发、高一(1)班班主任王珠荣老师、初二(1)班班主任肖惠元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p><p class="ql-block">九时整,随着一声集合哨响,全连师生整装列队站在毛主席挥手的汉白玉巨型雕像前举行宣誓仪式。只见高一(1)班的一位同学手捧青年毛泽东赴安源煤矿的画像站在队首,连长张俊拥同学左手紧握队旗,举起右手领着全连师生庄严宣誓:武平一中野营训练战斗营第一连全体师生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学习人民解放军,开展冬训野营拉练,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下定决心,团结战斗,排除万难,坚决完成野营训练各项任务!</p><p class="ql-block">随着“出发”一声号令,野营一连全体师生迈开整齐的步伐,唱着解放军军歌向云梯山(石径岭)进发。</p> <p class="ql-block"><b> 攀登石径岭 听朱德故事</b></p><p class="ql-block">野营队伍步行一小时后,来到城西海拔近千米的云梯山(石径岭)下。随着连长一声“冲啊!…”同学们一鼓作气冲向近600多级如同天梯一样的石阶,直奔云雾缭绕的石径岭山顶,第一梯队的十多位身高体壮的男同学抢先登顶,站在山顶小庙前以先锋占领者的姿态激情欢呼:我们胜利了!</p><p class="ql-block">一阵欢呼后,首先登项的这些同学返回接应后面的同学,帮助弱小同学背背包,不一会,落在后面初中的同学全部顺利登上山顶。</p><p class="ql-block">乘同学们在岭上休息,肖惠元老师讲述当年石径岭上朱德率队勇战白匪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1927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南下失利后,果断地执行"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率余部1000多人离开粤东,转战闽西。10月中旬,他们击退了敌人钱大钧部两个团的进攻,又消灭了钟绍奎部一个营之后,穿越崇山峻岭,来到武平县城之西的石迳岭。石迳岭又名云梯山,地势十分险要,山前一片悬崖峭壁,只有一个隘口可通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顶何四妹子股匪占领了制高点,据险阻击,朱德见正面强攻的部队受阻,便率领警卫战士绕到侧面山崖顺藤攀上山顶,从侧面向敌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匪首何四妹子被击毙,余匪纷纷逃窜。起义军一举夺取石径岭隘口,乘胜追击西逃之敌,摆脱了国民党的追兵,保存了革命力量。</p><p class="ql-block">同学们听完故事,对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肃然起敬,随后沿着下山石阶向西北方向进发。午时全连在东留公社食堂用餐后,马不停蹄,一路往北。</p><p class="ql-block">(图为50年后同学相邀重登石径岭合影)</p> <p class="ql-block"><b> 野营第一夜 围擒“空投特务”</b></p><p class="ql-block">野营拉练第一夜,全连师生住宿苏湖村。据王廷有等同学回忆:半夜时分,王珠荣老师查房时发现对面山麓丛林中有手电筒光亮闪烁,叫起肖惠元老师和连长张俊拥同学一起观察分析,疑是美蒋空降特务。于是叫来苏湖村支部书记和民兵营长一同分析“敌情”,并制定了由民兵营长组织全副武装的二十位武装基干民兵与野营一连的二十位同学,兵分两路围擒“特务”的行动方案,支部书记张锦联和民兵营长王福先各带领一队,南北合围,向大山深处光亮点搜山前进。</p><p class="ql-block">到达电光处,“缴枪不杀!”一位民兵飞身跃起拦腰抱住手持电光的“特务”嫌疑人,两名民兵迅速上前扭住特嫌人的双手。待民兵营长赶到上前一看,原来是东留公社的何文书,深夜来此抓山鸡。“哈哈,何文书是你啊,我们还以为是美蒋空投特务呐!还好,没开枪……,”此时张支书赶到调侃道。误会解除,同学们返回了村部。野营拉练第一夜的群擒“特务”实战演练到此结束。</p> <p class="ql-block"><b> “虔南第一镇”——筠门岭</b></p><p class="ql-block">12月15日,野营拉练的第二天,全连行至午时,在背寨大队吃过午饭,即向闽赣交界的会昌筠门岭进发。筠门岭原名为“军门岭”,因其扼三省之咽喉,周围山峦重叠,异峰突起,地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故而得名“军门岭”。至清代顺治年间因盛产筠竹而被简称为“筠岭”,1964年更名为门岭公社后又称为门岭。它是赣南四大名镇之一,史称“虔南第一镇”。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发生了著名的筠门岭保卫战,留下了光辉的革命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筠门岭是闽粤赣边三省的交通要冲。距赣州、龙岩、梅州三市等距离均为180公里,与会昌、武平、寻乌三县距离均约50多公里,故也称均岭。境内的汉仙岩4A景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进入江西的第一顿饭菜,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个字“辣”!即使再三交代:我们不吃辣!可锅底沉积辣底,炒出的包菜也让我们吃的呲牙咧嘴找水喝。筠门岭是我们进入江西的第一个夜宿点。</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周田“九二盐矿”</b></p><p class="ql-block">12月16日上午,我们来到周田,参观了国庆刚命名的“江西九二盐矿”。1970年9月2日,正在江西庐山主持召开中央第九届二中全会的毛主席接到江西省关于在周田找到大盐矿的报告后,十分高兴,欣然提笔在报告上批示“江西找到了大盐矿,储量19亿吨,可能还不止此数,印发全会各同志。这是件大好事,应该宣扬”。</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毛主席“九二批示”,江西省于10月1日在周田召开命名大会,将盐矿正式命名为“江西九二盐矿”。</p><p class="ql-block">为表彰909地质队找到大盐矿的突出贡献,《红旗》杂志发表文章《一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江西909地质队》,全国掀起学习909地质队的高潮。当年国庆节,909地质队找盐小组派出代表,应邀出席了首都国庆观光,登上了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同学们一边听介绍一边看着眼前雪白亮晶晶的矿盐,心里很是新奇和激动,第一次知晓眼前的矿盐是几十万前海水沉积地壳变动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b> 夜宿右水 遇袭小偷</b></p><p class="ql-block">野营拉练的第三晚住在会昌右水一座破陋的楼房。半夜子时,二楼打通铺的一位女同学发觉有人在拖动她枕睡的提包,忽的惊起大喊:“谁?啊!小偷”,同房打地铺的女同学们即刻惊醒起来打开手电光查看,助力大声呼喊:“抓小偷!”睡在隔壁的肖惠元老师闻声一跃而起,率先冲下楼梯,可小偷早己逃之夭夭,不见踪影了。</p><p class="ql-block">受到惊起的女同学们也没再躺下睡觉,后勤的同学也早早升火做饭,整理行装,打好背包,准备出发。这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一个重要警示:今后的宿营地要提高警惕,每入住一个地方,一定要事先察看好住地周边的环境安全,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随后全连师生吃完早饭,天还未亮,全连夜行军向江西会昌县城进发.….</p> <p class="ql-block"><b> 爬会昌山 登顶比赛</b></p><p class="ql-block">12月17日我们到达会昌县城,参观了红色历史遗址,祭奠了红军烈士纪念牌。翌日清晨,野营一连师生举旗列队来到会昌山脚下,进行登山比赛。</p><p class="ql-block">会昌山属会昌县一景,是进退会昌县城的重要山头,属兵家必争之地,登会昌山比赛意义非凡。随着三颗信号弹升空,肖惠元老师紧握军旗,率领全连师生抢先冲顶,可刚到半山腰,肖老师突然腿部受伤,人旗俱倒,一班长曾庆瑞立即冲上前扶起肖老师,接过战旗,高喊:同学们跟我冲啊!…片刻之间曾庆瑞第一个登上山顶,挥着战旗,激情高呼:我们胜利了!</p> <p class="ql-block">随后,全连师生相继登上山顶,眺望远方。“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同学们站在毛主席诗词碑前,兴致勃勃地齐声朗诵《清平乐•会昌》。</p><p class="ql-block">吟咏伟人诗句,重温光辉历史,感悟初心使命。两位班主任老师分别给同学们解析伟人词意:毛主席当时在此所看到的会昌三江六岸的秀丽风光,词中蕴含的苏区南线会昌革命斗争和革命前景的大好形势,我们从诗句中可领略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今天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信念,矢志不谕,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下山后,全连师生参观了会昌县革命历史陈列馆,讲解员讲述了当年红军和会昌人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下午全连师生分班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认真写日记。</p> <p class="ql-block"><b> 走过红军长征第一桥</b></p><p class="ql-block">19日清晨,我们从会昌出发往瑞金赶,许多同学追忆道:这天赶路最轻松,午饭后,钟文玉同学带路抄近道往武阳方向走,节省了10里路,途中经过武阳桥。武阳桥属于木板桥,由13个桥墩和20余块木板建造而成的没有护栏的简易木桥,是河两岸百姓来往的重要通道。1934年10月8日红九军团在此渡河过桥开始长征,故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桥”,如今渡口立了一块当年红九军团政委杨尚昆同志题字的石碑,河边的大樟树和村中的老房屋依然在诉说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 瑞金红都的革命史迹胜景</b></p><p class="ql-block">瑞金是享誉中外的中央苏区“红色故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都曾经在瑞金这块光荣的土地上工作、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批珍贵的革命史料。</p><p class="ql-block">20日早上,全连师生前往叶坪参观游览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旧址、红军广场、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子弹头形的红军烈士纪念塔,还参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寻觅伟人足迹,切身领悟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初二(1)班的师生在毛主席的叶坪旧居前留下了珍贵的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全连师生前往沙州坝参观了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并留下唯一一张全连两班的师生集体合照。还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局、苏维埃临时政府各部委办、列宁小学旧址。特别是来到当年毛主席为了解决沙州坝军民用水问题而亲自带领红军战士们挖的红井旁时,大家争相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红井井口较大但不深,井旁立着一块石牌,刻有苏区人民感谢毛主席而题写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红色大字。大家喝着红井水,品味甘泉,切身体验到今天的甘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b> 集体聆听老红军讲长征故事</b></p><p class="ql-block">21日上午,全连师生集中端坐在八一小学的礼堂里,身着军服、胸前挂着功勋奖章的老红军,给我们讲述了他三过草地、雪山的长征故事。丘荣财同学回忆道:老红军说,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边行军边打仗,战士们谁也不知道红军要去哪里。在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被调到红四方面军,历经了三过草地、雪山,九死一生才最终到达陕北。吃的第一顿饭是馒头,有几个战士吃着吃着就突然死了。首长发现后就对战士们说,慢点吃,不要吃得太快。现在长征结束了,饭有你们吃的。”</p><p class="ql-block">老红军出生入死的革命经历,他那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下午全连分班开展座谈讨论,畅谈参观红色史迹和红军长征故事感想,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红军长征精神,敬仰革命领袖的远见卓识,领略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无限风光。</p> <p class="ql-block"><b> 跨省夜行军瑞金到长汀</b></p><p class="ql-block">12月23日瑞金到长汀,我们走了120多里路,是野营拉练日行距离最长的一次。我们学习红军昼伏夜行、善打夜战的光荣传统,第一次进行紧急集合夜行军。凌晨3点,吹响集结出发的哨声,全连师生从睡梦中惊起,迅速打好背包,向着瑞金方向整装进发。今天是首次夜行军,许多同学还没适应,行军路上又严控灯火,一些同学睡眼惺忪,搭拉着脑袋,一摇三晃地跟着队伍,途中发生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尴尬趣事。有一位男同学摸黑到路边撤尿,突然碰到穿着黑雨衣到路旁弯腰系鞋带的同学,两人都吓得魂飞魄散;一些同学半闭着睡眼跟着前面同学的脚步声,一脚深一脚浅的前行,有的让前面的同学牵等一根棍子或前行;有的用竹杆当拐棍探路,活象瞎子走路;还有个别同学恶作剧,牵引着打瞌睡的同学撞上大树或带进沟里或踩到水坑。很快被老师发现并制止了这种恶作剧,并带领全连齐唱毛主席的语录歌,彻底唤醒了瞌睡的同学。一路顺达长汀。</p> <p class="ql-block"><b> 饥不择食与地瓜干的馈赠</b></p><p class="ql-block">23日凌晨,我们从瑞金出发前往长汀,行程有120多里,这是野营拉练步行最长的日行距离。野营拉练至此已有10天,伤病员徒增了不少,同学们始发时的激情与兴奋逐已消失,在那“语录”不离手,口号震天响的年代,面对现实,也难解眼前徒步赶路的艰辛和吃不饱睡不暖的“饥寒交迫”。特别是那些身高体长的男同学,每天体能消耗是小个同学的几倍,但分发的餐食是均等的。他们的肚子里总感觉没吃饱过,饥饿时常使他们感到心慌和四肢乏力。为能填饱肚子,饥不择食是常态,甚至做出偷食或乞讨的举动。如今晨每人发了早中两餐8个小馒头,有位大个子同学赶路不到一小时,就把午餐的四个馒头都吃了,午时饥饿难耐,只好砍取路边的甘蔗充饥。更令人无语的是打前站管伙食钱粮的钟元荣老师,一次早餐发现自己的三个馒头不翼而飞,急的当场哭泣。高中同学大家争着打前站搞后勤,便于上街买东西吃,吃饭先于大部队,大锅饭的锅巴可更耐饥,但这仅是煮饭强者的专利,……同学们如今回忆起当年的这些事,都毫不掩饰尽情自暴和坦然。身高体长的李焕华同学回忆说:“就在瑞金出发的那天清晨,我没吃饱想得到驻地学校厅坪凉晒的地瓜干,便向学校值班工友假借说想买一些回家种,那工友看懂我意,见我可怜巴巴的模样不收我递给的4毛钱,馈赠了2斤多地瓜干,我转眼就塞进嘴里不少,吃的饱胀肚子痛上侧所,肖老师见状叫了三位同学陪我休息一会,结果落在大部队后。幸得老天有眼,我们拦到闽牌货车搭上了一段,还赶在大部队前面,午餐我们四人就吃地瓜干过餐。”</p> <p class="ql-block"><b> “红色小上海”的汀州城</b></p><p class="ql-block">23日傍晚达长汀,我们在此停留了二天三晚,参观了当年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中央苏区第一所红色医院旧址(含毛泽东休养所)—福音医院;福建省委旧址(周恩来旧居)—基督教堂;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毛泽东、朱德旧居)—辛耕别墅;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刘少奇旧居)—张家祠;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云骧阁。</p> <p class="ql-block">长汀(汀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长汀与瑞金一样是中央苏区的中心城市。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长汀进行了伟大的革命实践。1932年前后,苏区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福建省军区等相继在长汀成立。长汀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和福建革命的政治、军事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p> <p class="ql-block">长汀是红军的故乡。红色的土地上有2万余工农子弟参加红军,许多优秀儿女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汀全县在册烈士就有6760多人,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何叔衡就牺牲在此。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了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杨成武;“苏区第一模范”、中央红色医院创建者傅连璋等13位开国将军。</p> <p class="ql-block">在长汀使我记忆犹新的是,在省苏(汀州试院)大厅东侧,我们参观了关押的瞿秋白的房间,讲解员说瞿秋白是叛徒和机会主义者,临刑前留下的《多余的话》就是罪证。50年代在长汀立的瞿秋白纪念牌也改为革命烈士纪念牌。多年后我有幸读到此文,怎么也看不出瞿秋白有叛徒出卖组织的嫌疑。不久瞿得已平反。</p> <p class="ql-block"><b> 新泉泡温泉受教育</b></p><p class="ql-block">12月24日我们在河田住了一晚,翌日我们向连城新泉前行。新泉是古田会址群的一员。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三次进驻新泉,开展了著名的政治、军事整训﹣﹣新泉整训,起草了我党我军建设即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留下了红四军前委机关旧址暨毛泽东旧居“望云草室”、中央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张家祠”、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于溪公祠”等多处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进入新泉我们参观了这些革命旧址,还来到建于1929年的万人大会台旧址,也称万人台广场,这里是红四军第四纵队的诞生地,红军纪念广州暴动两周年大会会址。也是红四军“新泉整训”铸就军魂的军事整训的指挥台。</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在新泉河边泡温泉时听到一段故事。新泉整训期间,毛泽东负责的政治整训,特别注意加强官兵的组织纪律教育,认为“军纪问题是红军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并结合当地妇女常集结于河边洗衣服,而河边露天温泉浴池四周无遮档的实际情况,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厕所”两条规定,在红军井岗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基础上完善成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时还组织当地军民开辟了四处有遮档的男女两处温泉池。成为当地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