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里的秦淮

清塘荷韵

<p class="ql-block">  秦淮河,全流域面积2630平方千米,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是江苏南京市的母亲河。从秦朝开始,几千年来,这里都是繁华之地。烟雨秦淮的美我看过,却独独仰慕朱自清先生笔下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今年六月,当我来到六朝粉都金陵的秦淮河畔,桨声已不再,只有灯影里的秦淮,流光溢彩,游人如织,呈现出来今天的商市繁华盛貌。</p> <p class="ql-block">  灯影里的秦淮是笼罩在一片璀璨夜色之中的。仿古的画舫笃悠悠地游走在水面之上,两岸的古建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如梦似幻,令人想象着当年的秦淮河畔笙歌燕舞中的繁华。灯光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影子,被不紧不慢经过的画舫冲撞出蜿蜒曲折、闪闪烁烁的线条,迷离朦胧中带着疏影之美。朱自清先生写秦淮“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跟我眼前看到的灯影里的秦淮是两种意境,我是在夏夜微风的吹动和水波的摇曳中,看到了灯影里的动感。历史长空里商女们的歌声已消失,伴随而来的是一艘连着一艘的画舫,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贴着晚风与河水窃窃私语。船上的游客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着灯影里秦淮的美。这样的夜色阑珊,灯火璀璨中的热闹繁华,已品味不出“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意味了,只能说,这样的夜,适合赏,已不合适品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秦淮河风光带,一路经过乌衣巷,文德桥等景致,在灯火的映照下,整个景区给人的印象就是游人很多,大家都在看夜色秦淮。看来,能给我们带来回味的《桨声灯影里秦淮河》影响力确实不小,让人们在灯影里的秦淮河畔领略着六朝古都丰富的人文历史,还有它富有魅力的夜景。坐落于秦淮河畔南侧的气势磅礴的红墙,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照壁,全长110米,高大雄伟,是全国照壁之最。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刻有双龙戏珠图案。当夜色之中的灯光打到照壁上,那层金灿灿的光特别显眼,远远就能看到照壁上墙壁顶上置盖圆筒小青瓦,四角上翘,灯影里墙面上双龙戏珠的画面雕刻得栩栩如生,神采飞扬,让人在如此美妙的夜晚欣赏到十里秦淮除了自然水系的波光潋滟之美,还有历史的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  照壁泮池西侧的文德桥现为汉白玉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为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子时左右,皓月当空,凭栏俯视,在桥的两边分别可看到桥影将河中明月分成两个半月,被称为"文德分月"。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中有描述。虽然我们无暇欣赏到如此美景,但灯影里的秦淮已经让我们在流光溢彩中看到了这座汉白玉桥的美丽倩影。在文德桥北面的贡院步行街,从东往西走,一眼就能看到这座桥。最初为木结构的文德桥经历过多次毁坏与重建,于清同治九年的重建后标志着它成为了一座坚固的石拱桥。直到这个夜晚,看到夜色的帷幕里,灯光晕黄了贴近水面的弧度并不是很大的桥洞壁,显得特别温柔多情;桥身则是在灯影里舒展着一座桥历史的线条,横跨在秦淮河的南北两端。站在桥上,十里秦淮的灯影憧憧近在眼前。脚下流淌的秦淮河,看上去并不那么清澈,仿佛河水里沉淀了太多沧桑的历史和人间的悲欢离合。码头上的画舫挤挤挨挨地在等着下一位匆匆的过客,等着靠岸的船只推着河水微波漾漾,向岸边驶来;岸边商铺林立,灯火通明,红灯笼随风摇摆。桥南的乌衣巷似乎没有了“夕阳斜”的意境,只剩下一些暗淡的光影;从北堍下文德桥向右转个弯,便是江南贡院的牌坊。仿佛在向围着它拍照的人们,诉说着当年江南才子们在这里“高考”的故事,路对面为了祭祀孔子而建的夫子庙,在流光溢彩的秦淮河畔,用青砖黑瓦的建筑散发着千年历史的光芒。被挤在游人堆里的我,看着岸边的景与河中的影互相层叠,天上一轮圆月映照着这烟火人间,忽然觉得文德桥似乎是站在寂寞与热闹的边缘,见证着历史的兴衰,也见证着秦淮河从古到今不同风情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灯影璀璨映秦淮,两岸秀色夏风裁。寻梦金陵皆过客,抬头望月近楼台。”随着人流走在秦淮河边,仿佛在穿越着六朝古都的历史。从“南唐悲秋”,走到“烟水明月”,从“ 桨声灯影”,走到“今日秦淮”,灯影里除了是今天的盛世繁华,更是愿意来到这里的人们,对一段历史的回望,对今天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作者:清塘荷韵</p><p class="ql-block">图片:清塘荷韵(第八张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秦淮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