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南台寺

彭爱明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繁杂的世界,寻一处宁静之地,与自己相伴,不再喧嚣,不再浮华。不管是繁花满枝头,还是繁华落尽,只要心有所属,即使身在闹市中,亦能安然自得。</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农历八月初六上午,闲暇之余,骑车去往南台寺纳凉。近两个月持续高温,心生烦闷,总想觅得一阴凉之处,心不由己想到南台寺。寺内古樟下的亭子,高居旴水之畔,定是纳凉之绝佳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得旴江索桥,向东远眺。盱江东岸的南台山上,在树木、竹林的掩映之下,隐隐露出两大建筑,一为大雄宝殿,一为高耸入云的宝岩塔。大雄宝殿临近盱江,依崖而筑,红墙黄瓦,飞檐翘角。整座寺庙恰似仙境中的空中楼阁,与南台山巅的宝岩古塔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下桥,拐弯,一座银白色的仿古门牌坊立眼前。牌坊高约十多米,长约二十多米。顶部为斗拱房檐,高低两层。中间一大门,左右各一小门。整座牌坊结构匀称和谐,造型美观大方。横梁的正中央,三个繁体大字“南台寺”赫然在目。大门两侧立柱上,刻有修正法师撰写的一幅对联。左曰“南临旴水半山书岩文风蔚”,右曰“台奉妙岩满月辉光实相伴”。牌坊背面横梁上题写着“趣向菩提”四字,左右围墙各题一个大字:“福”、“慧”。</p> <p class="ql-block">踏过水泥路行三十米,至天王殿。挂在飞檐上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响声,让人仿佛突然穿越到另一世界。飞檐斗拱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庄重而神秘。台阶下,左右各一石刻狮子。它们昂首挺胸,目光如炬,彰显出雄壮的力量感,好像在时刻守卫着寺院的一切。台阶上门旁各立两个石刻小和尚,憨态可掬,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九级台阶,入殿内,正前方是一尊金黄色弥勒佛。弥勒佛像银光闪闪,手拿佛珠,笑容可掬,大肚便便,洒脱自在,可谓是“笑天下可笑之人,容世间难容之事”,给人以宽厚、祥和之感。左右为四大天王雕像。魔礼青高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须如铜线,手持青云剑。魔礼红手持一把混元伞。魔礼海背上一面玉琵琶。魔礼寿右手握一条龙,左手捏一颗龙珠。弥勒佛的背后立一员天将,眉清目秀,慈祥但威武霸气。</p> <p class="ql-block">出天王殿后门,挪步几十,水泥平地正中央,立一个约三米高的大理石雕香炉,两侧各一座佛塔,高约五、六米。塔身贴满金黄色佛像,翘起的檐角各踞一飞龙,每条飞龙嘴挂一个铃铛。香炉、佛塔后,又是六个一字排开的石雕小和尚,身上分别刻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各二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一方六级台阶,行十余米,至大雄宝殿前。大殿正面,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书写的镏金大字“大雄宝殿”。跨过门槛,两前柱刻对联曰“我辈无始来轮迥存本真觉醒囬头出沉淪勒脩三学归一乘,佛陀未成前同样是凡夫闻法生信發宏誓力行立度超九界”。大殿上香烟缭绕,帷帐低垂,肃穆庄重。释迦牟尼佛端坐莲花座上,阿难、迦叶两尊者侍立两侧,慈眉善目,显得十分仁慈大度。佛像雕刻精细,维妙维肖。佛像前的供桌上摆满了鲜花和水果、三尊瓷器佛像。佛像的四围摆放整齐的禅座,我似乎看到信徒们虔诚地跪地祈祷,祈求平安和幸福。大殿后面是一尊大型木雕千手千眼盘坐式观音菩萨像,完全用香樟精雕而成。殿内所有佛、菩萨全都用金箔装饰,整个大殿金光耀眼,一片辉煌,庄严肃穆。殿堂两侧钟、鼓各一,这就是余音袅袅的晨钟暮鼓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出门转右,走廊上吊一硕大铁钟。直径一米多,高约两米。钟的四围刻满经文、捐赠人名、“久住正法”四字、对联“佛曰增辉法轮常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两侧,各有一栋生活用房,均以仿古长廊连为一体。左膳堂三层,为和尚宿舍与餐厅。紧挨着的是一间一层的厨房。右禅房两层半,为佛教人士的念经、办公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碑刻:“邑南部滨河寺,创自唐文宗太和,宋治平赐额宝岩。”告诉我们,南台寺始建于唐太和年间(827—835年)。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皇上赐匾额,称为”宝岩寺”。圆觉高僧赐名“祥光寺”。后又几经变易兴毁。如今的南台寺是南台山上仅存的旌阳祠演变而成的,仍旧用“南台寺”的名称。寺中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六块修寺建塔的碑刻,即《重修南台山殿亭碑记》、《重修南台寺记》、《薛候建立津官渡记》、《南丰县重修南台塔记》、《重修殿宇碑记》、《续南台山建造圣像碑记》。分别嵌在大殿墙壁上,供人观瞻,使该寺成为南丰保存碑刻最多最好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左拐往北,到宝岩塔下。抬眼,整个南台山郁郁葱葱。苍松翠竹,杂乱相生,参差不齐,密不透风。虽阳光朗照,但地面幽暗一片,偶尔透出几缕斑驳的光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屹立千年的宝岩塔。拾级而上,达七层宝塔脚下。它宛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俯瞰着世间的沧桑变化。 宝塔的基座坚实而厚重,由巨大的青石砌成,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工匠们的心血。此塔高44.7米,共分7层,塔身直径12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身为白色,犹如一支巨型玉笔直指蓝天。每层的飞檐向外伸展,形如飞鸟展翅,轻盈而灵动。檐角悬挂着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保护脆弱的古迹,宝岩塔不对外开放。今天亦如此,挂门上的锁锈迹斑斑。先前,我曾有过两次登塔,至今记忆犹新。踏入其中,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沿着狭窄的楼梯盘旋而上,每一层的空间逐渐变小,但视野却越发开阔。 登上塔顶,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整个南丰县的风光尽收眼底。那一刻,所有的烦恼似乎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平静与释然。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脚下的城市街巷纵横,人来人往,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塔尖高耸入云,仿佛在与苍穹对话,又似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宝岩塔建于北宋嘉佑三年(1058年)。元、明两代重修过。清康熙十五年(1680年)被大风吹落塔顶而未重修。文革中被拆去五层。现存的宝岩塔是1987年由县委、政府发动全县父老和县直单位捐资重建的,1992年划归南台寺管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阳光普照的白昼,还是月色如水的夜晚,七层宝塔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精神象征,也为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不朽诗篇。</p> <p class="ql-block">坐塔旁台阶上,默默地点燃一支烟,聆听着秋蝉悦耳动听的鸣声。在这清幽宁静之地,没有因聒噪而带来心烦的感觉,反而觉得一阵阵的蝉鸣声是那样的亲切。一阵阵的微风拂过,倍感凉爽,与林外之地的炎热形成强烈的反差。我庆幸之极,暗喜:今天此行,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稍作休息,沿一条石径继续往北。青石铺就的地面干净整洁,几棵古老的树木参天而立,枝叶繁茂,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路两边尽是苍翠欲滴的树木与竹子,让人心生“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百米之余,是一座两层的弥陀殿。大门紧锁,透过门缝往里看,见三尊七、八米高的菩萨站莲台上。其中一尊应该是观音,因为她手持莲花。右侧有一座小亭,名曰“金观音阁”。亭内皆彩绘,亭柱一副对联曰“竹翠迎观峰寺外慈云千朵秀,林幽环旴江佛心济世万家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亭下是一条仄狭小路,通往和尚的居住之处。至此,围墙挡道,已至尽头,无路可走。</p> <p class="ql-block">沿旴江岸原路折回,避开来时路,进入居士林。右边是长廊,由一小亭进入。长廊因江而建,多个“之”字造型,尽显曲曲折折。一百多米的长廊全被竹子、树木覆盖遮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廊的折中处,矗立着一棵古樟树,已三百多年的树龄了。硕大的树兜直径二米见长,要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也许是土壤肥沃的原因,这棵古樟生命力非常旺盛,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感觉。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与翠竹、松树们相依相生,互不干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到长廊尽头,又有一小亭,往下看是深不见底旴江水。脚下的悬崖有几十米高,刚好挡住旴江水,形成一个特大漩涡。坐亭上,不由自主的想起“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句。亭边有一株几百年的古树,佝偻如老妪。枝干爬满白色寄生苔藓,像一朵朵白色小花。亭内设一圆桌、四小鼓櫈,供游人歇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凭栏杆,倚亭柱,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打开书,尽情享受江风带来的惬意。默坐两小时后,十一点了,起身回家。</p> <p class="ql-block">回时路上,我在想:在这曲径通幽之处,南台寺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它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平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