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黎明和夜色</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去了很多地方,和我们的拍摄小团队去拍摄宣传家乡山水的各类素材,这其中,每次都让我感慨万千,让我更加深切的相信,只有自己一步步走上去的才是人生和感受,道听途说的从来无法比拟。那天是周五,摄影师大哥说,我们一行十几个人要在周五下午就出发,赶到姑玛湖山脚下的黑拉村,第二天好一早就出发。</p><p class="ql-block"> 姑玛湖在桑坝乡境内,黑拉村的高山上,在视频里看过很多次,从未身临其境去感受她,这一次我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身体却不容置疑地即刻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和奶奶简单交代了几句要去的地方,奶奶一声感慨,好不容易周末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在为我鸣不平,我说在家里我也是看书或睡觉,去走走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多好,奶奶也就随即交代了几句注意安全的话。我便收拾了行囊,匆匆就向着桑坝的方向出发而去。</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或许会遇见很多种不同的幸福,家人毫不犹豫的信任和支持你的一切决定,并不留余力地支持你的工作,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后盾,让我可以放心地去投入工作,不论我如何的奔赴千里万里,从小我的家人只会给予我鼓励和信任,并在终点等着我回家。</p><p class="ql-block"> 带着如此欣慰又略带愧疚的心情,又一次,在周末出发向了我要去的未知旅途。</p><p class="ql-block"> 一路沿着颠簸的路线,三辆车、十个人,我们奔向了黑拉村。</p><p class="ql-block"> 那么多天没下雨的天气,却在那天夜里开始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车窗上飘起一层迷离的轻雾,凹凸不平的进村路,晃的我左右颠簸一路,但我太熟悉这种感觉,我回老家的路和这种路途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从县城是下午的四点半出发,到高山的黑拉村的时候,已经是夜里接近九点的样子。摄影师联系好的黑拉村大叔,早已等在停车场里,领着我们去到家里,备好了热水、热茶和炸好的油饼,家里的大嫂,穿着一身标准的桑坝服,端来一盘冒着热气的腊肉,极力的劝吃,热情又朴素的让人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四个女生就挤在大嫂家藏家大房的炕上,来不及适应新的睡眠环境,因为疲倦,我很快就沉沉地睡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凌晨五点,大叔已起床,正进进出出的在佛堂供酥油灯之类的,嘴里念念有词的走来走去,如此一来,我的闹钟还没响,我就醒来了,也就起床了。简单的刷了牙,走出房子一看,发现大叔早已把三匹马从马厩里牵出来,准备架马鞍了。我们一行人东西很多,服饰、食物、饮料的一堆,有马驮着,到时候我们爬起山来也轻松些。</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大叔在黎明的院子里喂桑,认真的说了很多句祈祷的话语,像古代战士出征前的祭奠祈祷仪式那样,大叔的这种虔诚的行为,仿佛为我们的出发赋予了某种庄重和神圣感,也增加了某种使命感。看着浓烟滚滚的喂桑仪式,发呆在凌晨的夜色里,仿佛趁着夜色,我的灵魂去了很远的地方还没归位。大叔弄完一切应有的仪式,我们就开始出发了,开车开到再也没有车路的山脚下。我看着大叔坐在副驾驶,从车窗里牵着马的缰绳,车一走马也就乖巧的跟着车一路跑起来。这场景在我看来,让我觉得神奇不已,三匹马一个挨着一个,跑的如此熟练和大叔配合默契,看来平时没少走,这让第一次去的我见了另一种世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看不清没关系,方向一直都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我到后来都觉得很神奇,山脚下,我们把所有东西驮在马背上,大叔牵着马,我背着背包,和三个小姑娘提前就出发了。漫天的浓雾笼罩一切,能见度只有眼前一米之内的视线。就这样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摸索着向山顶出发,一步一步,沉重的脚步、艰难的呼吸、粗重的喘气声都表明,我们平时的锻炼有多欠缺。</p><p class="ql-block"> 如此浓雾中,看不清四周,但我们的心里都只装着一件事,那就是抵达姑玛湖。向着姑玛湖出发的路上,我们仿佛做好了准备迎接一切疲倦和艰难的心理建设。</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也已经做好了接受沿途一切出乎意料难度的心理准备,一股坚毅的果敢生在我内心,不偏不倚,我拥有着不容置疑的决定,再难走的路也会迎面走上去,直到抵达姑玛湖。</p><p class="ql-block"> 但其实作为从小大山里长大的孩子,那些向着姑玛湖爬坡的路,都是平常的,并没有超出我的预期。只是坡度很大的地方,走起来费腿比较吃力罢了。</p><p class="ql-block"> 我想过很多种去姑玛湖的场景,但真走起来,发现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想象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切身去走进自然,体验才能感受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在清晨的浓雾里,若隐若现的前进着,依据马的铃铛声,就能断定马儿就在我附近,叮叮当当的铃声响的格外清脆。</p><p class="ql-block"> 这场景难道不会想起那句充满哲理的西游记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高山的杜鹃</p><p class="ql-block"> 原来,姑玛湖的路是来到山顶又转向另一个山沟的往下走下坡路,我原本以为是一路的攀登高山,没想到是来到山顶又开始另外一段下坡的路。高山的杜鹃花已开败,叶子却格外绿,想起上次从措美峰采回来的叶子还在我的书里当书签。</p><p class="ql-block"> 从盛夏来到初秋,城市里闷热难耐,高山上却很是冷清,人烟罕至、空气冷峻,已经是需要穿棉衣和毛衣的地步,如此的反差,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庄子那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连绵的山就在我脚下,茂密的树林就在我眼前,具体又真实,一步又一步、一棵又一棵。</p><p class="ql-block"> 待在城市的楼房里,看着精致的短视频,恐怕我们一生都不会体会那种,腿还在拼命挣扎,而心灵早在天地间自由飞翔,来到这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身心都得到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某种释放和默契。</p><p class="ql-block"> 没了信号、没了短视频、没了泛滥的信息,只有呼吸声和轻绵绵的浓雾,她从我的脚下溜走,也穿过我的身体,带走了我灵魂的某个部分,随风散落在草地上,生长进泥土里,芬芳四溢。</p> <p class="ql-block">——泥泞和马队</p><p class="ql-block"> 从山顶往下走的路上,因为蒙蒙细雨,一路的泥泞,看起来难以下脚,但其实放弃洁净和挣扎,尽管踩上去,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苏轼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雨而行、冒雨前行,何尝不是一件畅快的事?</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一路泥泞中,我们虽然看起来有些狼狈,泥巴裹漫皮靴,直到裤腿,但一路行走在大树和云雾里,如梦似幻、好不真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树</p><p class="ql-block"> 高耸的树,浓雾缠绕,小小的路穿在其中,像一条通往天界的神秘小道。</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高大的丛林中,抬头看见的天空都是细碎的缝隙,只有向着天空的树。路还是那条路,而天地早已换了一片模样。</p><p class="ql-block"> 原始森林像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出没精灵的乐园,因为还在下雨,没有虫鸣鸟叫,整片森林都格外的寂静,这让我们的脚步声显得尤其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大山和我</p><p class="ql-block"> 接近湖泊的地方,大树上挂着五彩的经幡,这是藏民族对自然的执念,感恩、敬仰、祈祷,微风吹拂着经幡,细雨飘落在经幡,远离了尘世,走近了高山,人们把无尽无言的美好祝福,寄托在高山的大树上,风儿吹过多少次,经幡就挥动多少次。</p><p class="ql-block"> 我们原本就是这山野大雾的一部分,追逐城市的光,一路来到了现代化的文明,远离了原始的土泥巴,仿佛这一路也丢失了一部分纯真和纯粹。</p><p class="ql-block"> 我说不清我的生命里伫立着多少座大山,但对大山孕育的某种品质早已融入骨血的一部分,安静伫立、恒古不变,风雨来了化作春泥,冬雪来了,点缀一片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 “山山而川,迢迢其泽,潺潺成镜,踽踽独行。”,此刻的我就是如此的场景,漫步山林,不慌不忙。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藏族人心里有很多神山,人们把山神圣化、具象化,用心呵护、双手合十、五体投地的敬仰。</p><p class="ql-block"> 姑玛湖想必也是这一片天地的人们敬仰的福泽之地,人们愿意在这里寄托美好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其实,后来长大了,我们都会明白,你愿意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p><p class="ql-block">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人们对自然的敬仰,也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p><p class="ql-block"> 而走进大山的我,算是什么呢?像湖泊一样清澈明亮,像大树一样挺拔向阳,像大山一样巍峨不燥……山林处处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向大自然取经,我们会得到很多未经雕琢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风吹草低见马</p><p class="ql-block"> 那天的大雾,是风吹草地也见不到牛马的地步。我就这样坐在马儿的旁边,听它们低头吃草,专注、安静,莫名的很动听又治愈。</p><p class="ql-block"> 马儿不必赶路,我也没有要赶的行程,我们就那样,待在草地上,等云开雾散。</p><p class="ql-block"> 来到姑玛湖的时候,浓雾遮住一切,我并没有第一眼就见到湖泊的真容,这也让湖泊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只好在湖边静静等待。</p><p class="ql-block"> 这种等待的过程,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湖水被浓雾包裹着,看不到整个全景,我们也做好了一直安静等候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和马儿就那样,相伴湖边,它们低头吃草、我发呆看它们。</p> <p class="ql-block">——一间没有主人的木屋</p><p class="ql-block"> 姑玛湖边的木屋里,居然还有火炉子,可以生火也可以煮饭。问了大叔,如此大的火炉马也驮不了,山高路远,火炉是如何到了这里的。大叔说是乡政府赞助买的,村子上的青年们,几个人一起扛到了这里。我不仅由衷的钦佩那些把火炉扛到这里来的人们,也感谢赞助的当地政府,为登山远道而来的人们提供了如此的便利。我们爬山都如此吃力,他们却把这么大的火炉扛到姑玛湖了,人的潜力真是出乎意料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很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或许都是心理暗示,不妨试试,或许万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呢?</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湖边浓雾里的木屋,因为我们的到来,升起了阵阵的炊烟,像一个隐士的家,也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存在,因为姑玛湖,这座木屋,总是会迎来万里奔赴而来的客人,一波又一波,来到这里的人们,会在木屋里得到充分的休憩,也会在木屋里吃到疲惫过后可口的高山饭菜,满身的疲倦也将在这里得到充分释放。</p><p class="ql-block"> 如此原始的木屋,在高山的姑玛湖边,真是出乎意料的和谐搭配。我也禁不住思绪连绵,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边亲手建造的木屋是不是也如此淳朴美丽,我甚至觉得瓦尔登湖肯定没有姑玛湖般如此出尘和美丽,梭罗提到的瓦尔登湖可以听到呼啸而过的火车声,而姑玛湖远离公路,安静的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和为数不多到访的人们。</p><p class="ql-block"> 这种寂静,这种偏远,这种难走的路,把一切浮躁和喧哗都隔绝在了大山之外,自然只有幽静和无可比拟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姑玛湖知我</p><p class="ql-block"> 等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姑玛湖终于舍得露出她的真面目,云开雾散、一面玉镜似的湖泊就静静的流淌在森林草滩之间。</p><p class="ql-block"> 迎面高高凸起的石山,周围葱葱的树林,湖边平缓的草地,如诗如画的姑玛湖,就这样展现在我眼前。</p><p class="ql-block"> 言语都失去了功能,在这里不需要说太多,与湖面静静的对视,清澈明亮的湖水,仿佛能把尘世堆积在我心灵上的所有尘土都尽数洗尽。在姑玛湖,我不必言说任何,她仿佛知道我想要表达的一切感受,姑玛湖和我有着心照不宣的某种默契,某种不必说出口的约定和对话。</p><p class="ql-block"> 低头看看,我的鞋和裤腿上还粘满一路走来的泥巴,但抬头望去,安静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天地间,清澈的那么纯粹,身心已然得到了某种空前的洗涤。</p><p class="ql-block"> 姑玛湖终于以如此的方式,出现在我眼前。她不急不慢,不需要刻意展现什么,她只是她自己,不去哪里的远方,也不必用怎样的高度和姿态,她就是安静的她自己,安静的流淌在高山的草原森林间,就如此美丽迷人。</p><p class="ql-block"> 一眼万年,花容月色,倘若住在这里,十五的月亮升起来,映照在姑玛湖的湖面上,又或是一场大雪过后的姑玛湖,那将会是何等惊叹的景象呢?</p><p class="ql-block"> 让人浮想联翩的姑玛湖,安静美丽无言。</p> <p class="ql-block">——因为泥土</p><p class="ql-block"> 累到走不动的时候,就那么躺在草滩上,那种身心舒畅的感觉,真是难以忘却的惬意。</p><p class="ql-block"> 那雨后的泥土散发着芳香,参杂着青草和花朵的香味,也充斥着我疲倦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我迷恋如此千里万里的奔赴后,尽情舒展草原的感觉,那是一种“白云断处是青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的美丽,也是一种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达和安然。</p><p class="ql-block"> 踏着曙光奔赴,迎着暮色苍茫,我在返程的路上,就如此躺在草滩上,身心都得到某种安抚和舒展。</p><p class="ql-block"> 草原的格桑花已开败,满山坡的牛群在吃草,它们认真投入到都懒得抬头看一眼我们。</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短暂的走进了姑玛湖,又走出了大山,而那些山山水水从此长久地荡漾在我心里,风雨不退。</p> <p class="ql-block">——爬山必备</p><p class="ql-block"> 原本我一直对我的身体素质还是很自信的,爬山不在话下。这次姑玛湖却让我记住了,爬山再自信也应该备点药。返程的路上,因为着凉还是不知什么食物,吃的不合适,久违的胃痛,让我夜里转辗难眠。抱着一丝侥幸,想着仿佛每个藏族人家里好像都会有夏萨德西丸,这是一种可以缓解肠胃不适的藏药。问了大嫂有没有胃药,一行而去的姑娘马上回应说,她带了。大嫂也说家里有这种药。就这样,几颗夏萨德西丸吃下去,我也拥有了疲惫后的安眠。这让我不得不警醒,所有出远门的人,除了衣物和食品,都应该随身备一些药物。</p><p class="ql-block"> 而我多庆幸那天夜里的夏萨德西丸,缓解了我的浑身难受。</p> <p class="ql-block">——引路人</p><p class="ql-block"> 去走一段未知的旅途,引路人很重要。姑玛湖之行的大叔和大嫂,让我满心欢喜和感恩。热情好客的大嫂,淳朴寡言的大叔,大叔和他的三匹马,从此也留在了我心里。也成了我去姑玛湖回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要感谢这次的引路人,一对淳朴的桑坝夫妻,大叔和大嫂。</p><p class="ql-block"> 也感谢生命中很多引路人,带我走进不一样的旅途,感悟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雄鹰和蓝天,永远自由</p><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路上,在班藏村,我们来到一处天然形成的观景台,四周被众山围绕,雄鹰悠然的盘旋在阳光下,尽情舒展的翅膀,飞驰而过的样子,人们向往的自由飞翔是不是就是这种感觉。</p><p class="ql-block"> 我抬头仰望,阳光炙热、雄鹰飞翔,此刻我独自凝望,我无欲无求,只是静静地与天地对话,思绪与雄鹰融为一体,飞过了阳光下的麦老神山。</p> <p class="ql-block">——席地而坐</p><p class="ql-block"> 在土地上席地而坐,仿佛就有一种,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兰亭风味,随之而来。</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盘腿而坐,我仿佛从小就有某种天赋,柔韧性格外好,下腰、劈叉、倒立这种舞蹈生该有的基本功,我自小就浑然天成,可以随意做到。</p><p class="ql-block"> 就越喜欢盘腿而坐,还喜欢听民族音乐,来到30+,仿佛身体里某个地方的血脉觉醒,没来由的就开始喜欢这个民族恒古就尊崇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酥油、糌粑、盘腿席地而坐,都是如此自然而然就喜欢的事。</p><p class="ql-block"> 村庄里的人总是热情的淳朴又慷慨,煮好了今早才挤的牛奶,拿出了最新鲜的酥油、糌粑,以此款待我们,如此远来奔赴姑玛湖。</p><p class="ql-block"> 乡土的人们,总不免如此淳朴,还是如此善良又热情,让我不免感动许久。</p> <p class="ql-block">——留住瞬间</p><p class="ql-block"> 一句名言说,何必为人生的片段哭泣,我们整个生命都感人泪下。</p><p class="ql-block"> 倘若我们无法记住人生所有的时刻,那么如果很幸运和摄影师朋友一起登山,他们总是能用镜头定格很多美好瞬间。</p><p class="ql-block"> 在姑玛湖,摄影师用镜头帮我定格了美好瞬间,感恩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年轻,我们也将会用双手和脚步去创造生命更多的美好瞬间。</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碎文,纪念我的姑玛湖之行。</p><p class="ql-block"> 分享给,手可摘星辰的读者朋友们,高山仰止、人生瑰丽,天地辽阔,祝你遇见更加辽阔的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