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中秋记事

含宏光大(孙建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儿时<s>中</s>秋节小忆</b></p><p class="ql-block">孙建军</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s>那</s>会儿的中秋常在淡忘中度过</b></p><p class="ql-block"> 今年中秋节快要到了,《岷州文学》和当地的文化平台邀请我写写回忆小时候过<s>中</s>秋的感受。这让我<s>五</s>味杂陈,回想起来更多的是心酸,是生活的不易,一时不知从哪里讲起,就讲讲我与月饼的几件小经历,也聊聊我童年时期是怎么样过中秋节的?我是1954年出生甘肃省岷县县城的一个平民的家庭,我们全家九口人,姊妹八个,在县城也算是个大家庭,我的童年正赶上我们国家初建时期贫穷落后,再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66年以后的文革,因为家里子女多,仅靠父亲一人做工,母亲锁些衣扣维持生计,经常吃不饱,穿不暖,那时候我对过中秋节基本上没有概念,俗话说,仓廪盈而知礼仪。所处的年代是越穷越革命,即便是有一些民俗的传承,也常常被冠以“四旧”而被忽视,被淡忘,被边缘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儿时的中秋鲜有月饼</b></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一年中除了春节之后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但是,我小的时候中秋节是没有月饼吃的。要是有,那就是只有过节的时候,城里的食品公司需要排队才能买到的清油点心。而乡下和农村则是买不到。提起那时候的清油点心,我还记得一件让人笑不起来的趣事呢,说的是我们在走亲戚时,给河那下的老亲戚送去过一份当时很奢侈金贵的点心,可能是舍不得吃,放的时间长了一点,抑或是烤制粗糙还是里面的糖料干结沉淀的缘故,反馈过来的信息是,他们家的老太太,想吃这个点心却怎么咬也咬不动,没想到掉下去在路上滚了一段,被汽车轮子碾过了还没有碾破,接着老太太又捡回来用斧头在石头上慢慢砸烂了,才吃到了嘴里。</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前夕,父亲带我们去食品公司门市铺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买回来了两三斤清油点心,准备过节的时候祭月亮拜祖先,父亲还说要给在当时在乡下的尕姨夫家和小舅家里分送一些,当时点心就放在了塘瓷盆子里面,我和姐姐比姊妹们大一点,晚上实在馋的不行,一想起点心就激动的睡不着,几次半夜里偷偷起来,为了解馋,为了好奇,竟等不到天亮,待一会儿把点心外面的皮子剥着吃一点,第二天早上,看到光秃秃的点心,一个个成了“精卜兜儿”,父母亲发现送亲戚有点不体面,就把我们狠狠<s>地</s>训斥了一顿,大概是他们也体恤感知到了我们的幼稚和无知,才没有深究不放。当时我们最渴望的美味--点心,我记得一斤是八个,主要是白糖和熟面拌的馅子,最多加点橘皮切成细丝,说是六红丝子,并没有玫瑰桂花核桃芝麻之类的香料,即便能吃到这样的点心,对我们来说那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无比幸运,不可思议的美事!小的时候中秋节没有月饼吃。也就是在这一年的中秋节,成了“精卜兜儿”的清油点心,成了孩子们最渴望的美食。等不到晚上,每个孩子分得半个点心,当时不知道是以怎样的速度狼吞虎咽完了的。记得细心的姐姐还存了一点“后食”,要在更馋的时候拿出来吃,一则慢慢分享,一则还有点小小的炫耀的意思,好呀<s>让</s>我们干眼馋呢。城里的孩子没有乡下的孩子那么野,晚上可以到山坡上,或麦场里,或者是大树上,尽情的玩耍,记得中秋的晚上,我和大姐、大弟,大妹,约上表姐淑琴、秀芹、表弟小鹏、永明、表妹尕芹等,爬到当时隍庙什字口(现在的新五洲超市入口立交桥东侧)大姨夫家的小阁楼上,一边看爬上二郎山顶上的月亮,一边数星星,我们一帮小屁孩儿,一边还无比浪漫地憧憬着以后的生活,有的一<s>边</s>小口吃着点心,有的拿出各自怀里揣着白天家里煮的焦熟洋芋,甜菜根根儿,学着大人的口语把洋芋叫做“剥皮点心”,把煮熟的甜菜根根叫作“甜透心的人生果”,中秋节的夜晚没有月饼,洋芋不就是点心吗!没有水果佛手,甜根儿不是最好的“甜透心香破口儿”的水果吗?吃着这些东西,记得我当时还发对着伙伴们小感慨的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此时此刻我们吃的这些东西才是世上最香最好、最难得的口福!以后我们过上好日子了,一定不能忘了这一天吃这么好的东西的情形……。对我的这个小感叹过了多少年,当年的小屁孩儿都成了古稀老人,一起回忆孩提时的往事时,大家都还记忆犹新,特别有印象。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那时的中秋嗅不到节味儿</b></p><p class="ql-block"> 布衣菜根宜服体,人间最美是清欢。毋须强求大富贵,舒适生活很简单。在我十来岁的时候,学校里上学也是断断续续的,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小学里就更不正规了,我有时候一两天最多才去上一次学,而大多数时间,不是在野外去为猪拾野菜,就是去拌洋芋,拔茬根,铲草皮,夏秋两季洮河上游的车巴沟开始往下游放排子,我就去停泊在洮河岸边暂歇的排子上削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那时候无数个的中秋节里,我不是在为生计忙碌,分担大人的生活重负,就是在干活的路上……,当时家里的烧烟,冬天煨炕的,就主要靠我剥的树皮,拔的茬根儿,铲的草皮,当时家里养了一头长到双脊背的大年猪,春夏秋季的主菜几乎都是我承包的。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困难,连用一张稿纸都是极奢侈和稀罕的,那时候出去干活,带上一块杂粮馍馍,回来得到父母亲的一两句鼓励,觉得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幸福!那时候我不知有月饼,只知有印着小红字的点心,这种点心只有县食品公司有供应的,主要是清油做的,外表微黄,一斤七毛多钱,还要半斤粮票,那时候正是物质匮乏,“短缺经济”的时候,记得在中秋节前,会有一些点心投放市场,要排队挤进人群里去,才能每个人买到一斤或半斤点心。记得当时幼稚的我在食品公司小南门东面买点心的门市部门口,潜意识为了奢望碰到好心人给半个点心,有时候能在那里呆呆的待上一个上午,有一次居然还真碰到一个善良富态的妇女给了我一个点心,这让我高兴了好长时间。我在怀念母亲的文章里也写到过这些事情,小的时候在小南门内靠西向东蔬菜公司门市部的门口“买憨眼儿”,看到没有啃干净的西瓜皮,有时候馋的忍不住,还偷偷的溜过瓜皮呢。生活所迫以后我十六岁参加工作了,17岁就去当兵了,之后生活慢慢才好了起来,也才对中秋节渐渐有了一些概念和印象。这就是我童年时期过中秋节的真实的故事,如今我已经奔七了,儿孙满堂,每年中秋节大伙儿都回来团聚,吃的喝丰富多彩,虽有各式各样、包括高端的月饼,应有尽有。我却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和感觉。上面就是我童年过中秋节的真实故事,或许你会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怀疑它的真实性,但那却真真实实是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那时候人们都活得非常艰难,活得淳朴简单,但是那时候人们活的真实,有情感,有追求!<s>那</s>时候的幸福感却是今天所不能比拟的。现在社会确实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变得的丰富多彩!真是今非昔比,今胜于昔!我把这段儿时中秋回忆的片段,告诉孩子们,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过去老辈人的艰苦奋斗和付出,也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过去的艰辛,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担负起振兴中华,筑梦追梦,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的职责,当是下一代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文末仅以小句:致敬中秋佳节!</p><p class="ql-block">祝福亲朋好友!也告慰先贤与逝去的亲人。</p><p class="ql-block">时近秋分觉炎凉,掩卷低吟意绵长。</p><p class="ql-block">古月无言照今古,昊天有情送菊香。</p><p class="ql-block">尧日追远陈五味,佳节思亲泪两行。</p><p class="ql-block">愿祈年年淑景好,诗酒果实兆民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