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月 十 五 话 中 秋

凤翔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仅次于春节的中秋节即将莅临。中秋节起源于何时?涉及哪些重要人物?有何象征意义?前人之述备矣。</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的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即拜月之意。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正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称“中秋”。汉唐时中秋祭月赏月盛行,并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p><p class="ql-block">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家人团聚,以享天伦之乐,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王维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 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几时照我还。”等千古绝唱,无不抒发人们思念家乡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密切相关。据史书记载,嫦娥的丈夫后羿因射掉九个太阳,为民除害,上天赐给他长生不老药。但他舍不得离开嫦娥,并将药交给嫦娥保管。此事被心怀鬼胎的逢蒙知晓,趁后羿外出时,逼嫦娥交出此药。嫦娥无奈,吞药奔向月宫。</p><p class="ql-block"> 后羿得知后悲痛欲绝,遂年年设香案,祭月拜月。人们知道嫦娥成仙,照学后羿,代代相传,并演变成节日,称“中秋节”。嫦娥此举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月宫寂寞难耐,终生不能返回人间。因此李白写诗说:“玉兔捣药秋复春,姮娥孤栖与谁邻?”李商隐写诗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赏月盛于祭月。赏月的风俗兴于唐宋时代,明清时期更具规模。至今我国各地还保留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祭拜月亮所建。</p> <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中秋节是从唐明皇赏月开始的。据说唐明皇在中秋节之夜偕杨贵妃在在月下游戏,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月宫。唐明皇细听细看细想,遂谱写了《霓裳羽衣曲》。</p><p class="ql-block">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是朱元璋为推翻元朝统治阶级的纪念日。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号召把“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藏在烙好的月饼中,相互传递,一举消灭了元朝统治军。后来每到中秋节,人们都以吃月饼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春种秋收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八月中秋,庄稼和果品陆续成熟。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庆祝丰收,表达人们的喜悦,则把秋季的一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我赞同庆祝丰收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祭月拜月纪念嫦娥也好,歌颂唐玄宗《霓裳羽衣曲》也罢;纪念明洪武推翻元朝也好,庆祝农业大丰收也罢。反正中华民族热爱自己传统优美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现在,每当八月十五浩月当空,祭月拜月活动被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所取代。中央和地方通过文图歌賦、影视戏剧等形式举行庆祝,表达人民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阖家欢乐的向往和热爱。一首《十五的月亮》唱出了一个军人在中秋节夜晚对妻子的思念,道出了“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也是你的心愿”;一首《敖包相会》唱出了蒙古族青年男女纯洁美丽的爱情,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时此刻,极易令人想起李白著名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代已经过去1200多年了。唯独苍山不老,浩月常圆。每逢中秋佳节,香港“舞龙灯”,安徽“堆宝塔”,广州“树中秋”,晋江“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台湾高山族“跳托球舞”等等。给人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p> <p class="ql-block">  每当中秋节夜晚,人们围坐桌前,看着品着眼前的美味佳肴,西瓜、月饼、葡萄等果品象征着团团圆圆,甜甜美美,月饼花样繁多,大小各异。很容易想起宋代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代杨光辅的“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国家把中秋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p><p class="ql-block"> 我不想看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不想“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只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宝岛台湾的同胞早日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