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14年了,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常和妈妈念叨: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自己的母亲,最恨的人是自己的父亲,最放不下心的是老伴我的母亲。最耿耿于怀的心结是十年不公正的待遇。父亲性情随和善良,老实憨厚,为人正直。是儿女的好父亲,母亲的好丈夫,单位的好干部,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他平凡的人生却历经磨难。</p> <p class="ql-block"> 父亲1929年出生在重庆市南川县(南川区隶属重庆市,1994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的农村,父亲的祖父分到的30亩田地,到了他的父亲这辈时只剩下5亩。他的父亲我的祖父念过书,曾做过教书先生,解放前担任过乡长。在我父亲记忆中,自己的父亲只是个称谓,从记事起未曾得到过父爱。有一次,父亲生病,祖父眼睁睁看着奄奄一息的儿子不管不顾,任其自身自灭。祖母没有法子,只能瞒着祖父到处寻医求人,偷偷买了些对症的药给父亲吃了,才保住了性命。祖父常年在外逍遥快活,根本不回家不顾家,扔下母子三人在家吃糠咽菜过苦日子。父亲去县城上中学时,常常没鞋穿只能光着脚出行,大热天山间的泥巴路还好,走在县城的青石板的路上脚板发烫难受,只能撒开脚丫子一路跑步前行。家里偶添件新衣服,兄弟俩轮着穿。家中农活和家务都靠祖母承担。祖父偶尔回家吃一次饭不能将就,要大鱼大肉,父亲和弟弟伸手拈肉时,他马上呵斥道:“这些是老子吃的,龟儿子不能动。”老婆孩子只能吃他剩下的。年轻气盛的父亲,对祖父的行事做派非常厌恶,一心只想摆脱父亲的束缚和家庭贫困的窘境,远离祖父笼罩下的阴影,为此,父亲发奋读书考取当地的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 解放军来到父亲就读的师范学校招兵,父亲投笔从戎,于1949年12月参加了解放军,开启了他梦寐以求的军旅生涯,首次参战为剿匪,剿匪结束后,1951年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抱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奔赴朝鲜抗美援朝。经历三年抗美援朝战争生与死的考验,冰与火的洗礼,父亲得到锻炼和成长,战场上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提升为干部,同时荣立了三等功。1953年朝鲜停战返回了自己的祖国,在河南炮兵某部任职,后调重庆跑兵学校担任学员队区队长及学校教官。由于他表现突出,1958年父亲选调到南京炮兵学校深造。参军后,父亲一直未与自己的母亲见面,思念母亲弄得他寝食难安,在亲戚的安排下母子俩悄悄见了面,祖母见到日思夜想的儿子,泪流满面,无以言表,母子见面不久,祖母因为长期体弱多病,过早离开了人世。祖父也因解放前担任过乡长的原故,解放后受到政府处理,他早已在父亲心中死去。1960年父亲南京炮校毕业分配到江西省军区教导大队担任炮兵教官,授予了上尉军衔。母亲亦由重庆卷烟厂随军至教导大队军人服务社工作。</p> <p class="ql-block"> 父亲远离自己的父亲,却逃脱不了他带来的厄运。1950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我国农村进行划分成分,分别划分为雇农,贫农,下中农,中农,上中农,富农,地主七类。祖父的成分划分最初是中农,后来改变为地主(具体的改变时间父亲也不太清楚),父亲知道此事后,为了表明始终如一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坚定立场,向部队领导表示与自己的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划清界限。据父亲后来回忆,家中仅有的5亩田地是不够条件划分为地主成分的,最终定性为地主的原因是祖父曾干过国民党时期的乡长。尽管父亲表现优秀,他有知识,有能力,部队的训练竞赛活动他是主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亲生父亲是地主这层关系无法摆脱,组织上不会提拔重用,父亲的军旅生涯一片灰暗。果不其然,父亲于1969年被迫脱下军装到地方工作,按照当时的说法称之为“复原”,复原不能享受转业干部的安置待遇,复原安置等于否定父亲过去所做出的一切贡献,虽然,1980年打到了林彪“四人帮”后,国家才出台政策,恢复父亲转业干部的待遇。但十年不公正的待遇对父亲内心的打击太大,他一辈子从事军旅生涯的梦想彻底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内心创伤无法愈合,心中的阴影挥之不去。记得母亲回忆过一件往事:祖父在我刚出生不久,来到江西找到父亲所在的部队,向部队领导提出希望见到他的儿子孙女,领导当即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立刻回绝不与祖父见面。并请部队替自己买了回重庆的火车票送祖父到火车站,让其乘火车返回重庆。祖父回重庆不到一年就离世。这件事对我触动比较大,为何父亲如此绝情?仔细想想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父亲可能是迫于无奈,究其原因是当时社会根本容不下祖父这种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由正营职军官复原到南昌市副食品公司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父亲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也得到了组织、领导及员工的一致好评,担任了领导职务。</p> <p class="ql-block"> 父亲离世时已是80岁耄耋老人。抗美援朝三年的战争让他身体的腰部和腿部关节受到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差,尿毒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缠身,尿毒症只有长期靠做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日常的生活都需要老伴和儿女们照顾。内心的创伤与身体的疾病一直伴随着父亲的老年生活。疾病药可医,心病还须心药医。身体的疾病药方可求,心病药方又如何来求?母亲和我只能时常开导父亲,期望他能够释怀,但直到父亲临终前心病始终纠缠着他,固执委屈地对我们说:“不公平啊!不公平啊!”我可怜可爱的父亲带着这份怨气能入土为安吗?父亲啊!成千上万的志愿军官兵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生命在异国他乡戛然而止!您能从腥风血雨的战场上活着回来,与他们相比您不光是最可爱的人,还是最幸运的人!您生前看到了祖国近60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享受到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更是最幸福的人!父亲啊!您的一生虽平凡,却平凡中见伟大,也恰如彗星闪耀划过天空,照亮了我的世界,我以您为荣!以您为耀!您是儿女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您的老伴如今和儿女们在一起健康的生活着,您含笑九泉吧!</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他离世的半年前,与炮九团一起当兵的一些老战友联系上了,他们给父亲寄来了自行编印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录》,也邀父亲写些回忆的片段来投稿。看着回忆录中一篇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过去和战友们在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共同作战的一件件难以忘怀的往事又浮现在父亲脑海里,父亲思绪万千,心情难以平静,拖着虚弱的身体伏案写下自己参军入伍、剿匪和在朝鲜作战的纪实故事,并委托我为其整理。看着父亲歪歪扭扭毫无力量的字迹 ,读着字迹里感人的故事,我经不住眼圈发红,鼻子发酸,抓紧时间将父亲写下的稿件整理好后寄给了他的战友。当新编印的回忆录送到父亲手中时,看着自己投稿的文章已发表,他非常开心,带上老花镜迫切认真地读着。我知道他是多么期望这些难忘的故事不会随着他的离去而离去。为了父亲的故事永存世间,后世不忘,我借助“美篇”这个平台,随后将其发表。文章命名为《父亲的故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