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治水灭虫疫 七里湖畔起宏图

齐太平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根治尧渡河流域水患虫疫,东至党员干部群众历时五年,打响“治理尧渡河、根治七里湖、防洪灭螺”三大战役,谱写了东至水利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史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宏伟篇章,奇迹般创造出新中国防洪灭螺的典范,并形成“创拼闯干”的治水精神。</p><p class="ql-block"> 七里湖总面积约为400多平方公里,位于尧渡与香隅之间。七里湖工程是70年代建立的防洪工程,也是规模空前的灭螺工程,该工程使湖区45万km^2杂草丛生、钉螺密布的沼泽地变成了鱼米之乡。1973年,东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围垦灭螺规划,按照“河湖分家,旧河改道,沿湖打坝,沿山撇洪、翻耕灭螺”的原则,采取了综合治理,分期施工,分片作战的方案,做到泄洪、蓄水、灭螺三结合。1974年秋冬正式拉开了波浪壮阔的工程大幕,1978年首战工程基本结束,完成土石方120多万方,完成的工程项目主要有:改大小河流3条,总长33.3km;切岗23处,总长9 400m;兴建堤防33道,总长45.9km;开撇洪沟及排水干渠8条,总长46.3km;新建大小建筑物109处,那时正值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高潮之时,“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围垦造田”就是那时最响亮的口号。同年底,在张岗对面的顺风咀会战,规模人数最多,也最为艰辛。上万青壮年和妇女都参加了会战,整个工地,到处都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人们挑的挑、推的推,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地日夜奋战着。高音喇叭还不时传来“天当被、地当床,披星戴月加油干,誓将湖滩变粮仓”的豪迈语音。</p><p class="ql-block"> 这些照片距今已有五十余年,所拍摄的的人许多都已离开了我们,对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谨以此片表示敬意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对支持和鼓励我拍摄这些照片的领导如周一凡、钱时宏、蔡起(张德衍夫人)、姚玉华(张成钧夫人)、许怀月、王文宣、阮德华、秦提起、杨四栋、朱华斌、王志亭等表示敬意和感谢。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拍摄和保存历史资料的远见卓识表示敬佩。</p><p class="ql-block"> 感谢著名摄影家、东至县摄协主席杨科甲对照片资料的翻拍整理。</p> <p class="ql-block"> 规划•调研•没计</p> <p class="ql-block">补充说明:中间为时任东至县革委主任张德衍,右2为时任县革委副主任江鹏松(期间调任长丰县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时任县委副书记、后任县革委主任张伏生实地田野调研</p> <p class="ql-block">水电工程测量队爬山涉水</p> <p class="ql-block">各区社大队按军事团营排班建制进入施工阵地</p> <p class="ql-block">号声牵出曙光,民工出工</p> <p class="ql-block">民工们自已动手割草砍树搭建工蓬,图为东流东南山坡的工蓬连营一片。</p> <p class="ql-block"> 会战</p> <p class="ql-block">胜利、大渡口民工团在顺风嘴工地担负着艰巨的骨头工程老虎岗切岗任务。</p> <p class="ql-block">补充说明:中为县革委主任张德衍</p> <p class="ql-block">张伏生同志(前)带领工程指挥部人员在工地劳动</p> <p class="ql-block">县委常委沈贤渭在工地劳动</p> <p class="ql-block">姜坝乡民兵营新华连后湖排铁姑娘战斗队</p> <p class="ql-block"> 全县动员,各行各业做好后勤保障</p> <p class="ql-block"> 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工地</p> <p class="ql-block">工地上标语牌林立,广播不绝于耳,劳动竞赛如火如荼。</p> <p class="ql-block">宣传小分队在工间休息时带领民工学习</p> <p class="ql-block"> 树标兵,发扬党员模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1975年元月作者(左二)与有关领导陪同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在七里湖工地采访拍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齐太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协顾问,专家咨询委员,2018年8月被市委、市取府评授为池州文化名家.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报刊发表新闻摄影作品,同时兼顾摄影艺术创作。在省级及全国性报刊发表、摄影展览入选的摄影艺术作品有《生产队上主课》(入选1976年全国摄影作品展览)、《培训乡村医生》、《田园如画》、《摘棉姑娘》、《晒新棉》、《育珠图》、《群峰出浴》、《雾中行》(获1977年安徽省影展二等奖)、《红辣椒》、《九华松涛》(获安徽省第一届艺术影展特别奖)、《清秀》(获安徽省第二届艺术影展铜奖)、【贵池傩祭】【获省文化旅游摄影大赛铜奨】丶《春蚕到老情不尽》、《天台初雪》、《坐爱枫林晚》、《草垛》等一千余幅,报道摄影组照有《山乡卫生院》、《跃马扬鞭当先行》、《兽戏》、《莲花佛国稀世珍宝》、《九华甘露育僧才》等,编辑出版的大型摄影画册有《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与吕光群合作,获安徽省1998年对外宣传作品一等奖)、《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获安徽省1998年对外宣传作品提名奖)、《神奇佛国九华山》、《艺海求真》、《靓丽池城》丶【绿色诗城池州】等十余部。2014年以來执行主编【池州文化】季刊。1981年起致力于摄影美学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编的全国摄影理论优秀论著论文集、《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像摄影》、《光与影》、《摄影之友》、《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等专业报刊和有关艺术哲学文选书籍中发表和入选的摄影理论文章共计120余篇,1993年摄影文章《寻常人生,默默显影》获《大众摄影》征文最佳奖,摄影评论文章《在事件中突现人物的命运和品格》、《文化视角:生活化场景中的平常人物》、《语义丰富的摄影话语:体态语言》、《新闻摄影应首先聚焦重大事件的主体事象》分别获《人民摄影》1995、1997、1998年征文佳作奖並分获全国读者投票第二,三名。2005年7月、2007年12月丶2014年9月三次获池州市政府文艺理论奖。1985年在大连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受到表扬,被誉为“开拓型的摄影理论工作者”(见辽宁《图象时报》1985年第9期的相关报道),1987年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龙熹祖在其所著《摄影艺术赏析》一书中列为我国摄影理论队伍代表性人物。1987年8月13日的《中国摄影报》发表署名秦言文章《自觉历程》评论为我国新时期有眼力的现实主义摄影批评家之一。2018年3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三十余万字的摄影美学论文集【纪实与变异】一书,这在全省首次出版的摄影美学专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