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光时刻(三)

孙佩霞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颁奖典礼暨获奖文集首发式于五月二十八日在首都北京圆满落幕。我仍沉浸在感激喜悦之中,我愿意用最诚挚的心,将这份快乐与大家分享,愿它如涓涓细流溶入每一位朋友的心田。感谢每一位陪伴我走过这旅程的朋友,也感谢我的家人。放大快乐,放大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幸福之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连宽甸知青站的老知青知道我从北京开会归来,让我在年会上与大家见见面。我也是很想与老知青见上一见。站在这里,我被知青朋友们的热情感染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非常乐意把参加征文活动的过程和在北京参加《知青之歌》首发式及颁奖典礼的场面与知青朋友们分享。看得出,他们比我还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年前,宽甸县知青站在纪念下乡五十周年活动中,原鸟枪厂职工、刚入厂的知青夏元海首先向知青站推举了六姐妹救火的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六姐妹今天来了四位,韩惠清在国外女儿家帮着带孩子,有一位还在宽甸县,路远不方便赶来。能来的都来了。我非常想念她们,没有六姐妹的事迹,我就写不出好文章,受奖的时候赢得的掌声应该给予她们。作家村老师说我这篇文章太有意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青救火六姐妹王秀菊、于桂芝她们知道我回来了,见了面我们紧紧拥抱着,她们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谢谢佩霞姐把这件事告诉了全国知青",她们说作品获奖是宽甸知青的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秀菊代表六姐妹发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赠书给救火六姐妹,表达我对她们的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赠送给宽甸知青站长郭永德及顾问苗丰仁和杨君德各一册女知青卷,他们为树立知青救火六姐妹的事迹做了大量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知青杨君德现在是海洋大学的退休教授,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好人。在知青六姐妹的事迹还未被宽甸县完全认可的情况下,他一连写七封信给县领导,据理力争,终于赢得了县领导的认可,两次来连与知青站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常务副县长由远飞带队来连向救火六姐妹颁发了荣誉证书和慰问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向广誉远中医馆肖院长赠书。几年来,该馆设有知青之家,为宽甸知青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医护人员,对知青们付出许多关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广誉远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中医营养午餐。与会的二十几位知青们围坐在一张大大的圆桌旁,善长药膳的侯副院长前一天钓的鱼炖了几个小时两大盆端上桌。年轻的肖院长亲自为大家端菜。她的老家也在我们下乡的宽甸县,她与老知青们别有一份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北京回来之后,立即到骨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我的十五本书到了。除了送给知青六姐妹及宽甸知青站的部分知青而外,不够分的,有的知青要从六姐妹手中借阅。我连忙在中华知青作家群中与大家联系,沈阳知青张英和浙江舟山知青张怡静帮我解决了一部分,把书快递给我。我即刻与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联系并弄清了关于捐书的事宜,大连市图书馆要求捐书人本人及作者必须是大连人,书籍必须是正规出版的。本来我想替老知青周克述的中篇纪实文学卷捐送(他的文章写的是1962年始,长达14年的生活历程中,亲历的中国第一个”青年点"大连金州三十里堡大梨树生产队那个“集体插队"青年点从试点、创建、爆红直到衰亡的全过程)由于作者已迁住北京,其登记的属地为北京市,这样,不符合市图书馆的捐书要求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连连续下了几天雨,7月31日雨停了。我把沉甸甸的书装进小拖车到地铁站,然后打车去了市图书馆。事先,图书馆听了我要捐的书内容很感兴趣,因为关于知青方面的书籍馆藏极少,并与我商量,如果我捐了一套五卷,只能馆藏,不能对外借阅。幸亏知青作家张英和张怡静帮了我的大忙,这次赠送给市图书馆除了全一套五卷本,格外送去《女知青卷》五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敬佩的知青作家张怡静大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知青作家张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宽甸县图书馆听说我是当年下乡在宽甸的老知青要捐书,表示十分欢迎,尽管我不是宽甸人。我捐赠了《女知青卷》5册,图书馆要求我能否在两本书上签上我的名字用来馆藏。我在扉页上写着:”赠给第二故乡图书馆”,快递送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得知我要去捐书十分高兴,馆里就是要收藏有关本市的书籍,能记录大连市的史料,最需要的就是能反映本市历史的文字记载。这不仅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共和国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篇章。大连知青,已成为历史了。虽然青春已逝,但那段闪光的时刻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得到第一批十五本书时,我就计划好了,这其中必须留出两册,送给吴大为学哥和帮我校对的另一位校友。这天我约了吴大为,他是恢复高考后进入大连理工大学的老知青,然后留校作教师成为教授。至今,已年近八十,还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中任职,深受师生的爱戴。学哥对我说:“看到每年一茬茬新生来大工,球场上学子们蹦跳打球,树荫下一张张年青的面孔,这些人10年后又是一批国家栋梁。我入学时,路旁的柏树才小碗口粗,现在成一片气势挺拔的柏林。大工只是中国科教兴国的一个缩影,40年科教兴国,航天海洋,城市化,交通运输蓬勃发展,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工作。和同代人比,有时也挺满足,但是看到那些充满活力的学生,就想到自己的青年时代,不能停,要继续努力学习,不学习就要落后老化。学着学着,觉得自己又上一个台阶,眼界又开阔些,很高兴,何乐而不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赠送给吴大为学哥不仅欣赏他的为人他的精神,更是因为是他把征文大赛的消息传递到知青群,要不然我怎会参与征文活动呢?赠给学哥这本书一是感恩,二是向他汇报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您!校友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连《这一辈》知青总站站长陈德勇得知我和周克述获奖的消息,高兴地组织了部分知青搞了联欢会,他说这是大连知青群体的一件值得庆贺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青救火六姐妹王秀菊代表发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席会议的还有六姐妹中的于桂芝。我看到她救火受伤的眼晴很心痛,她和王秀菊都留下了很重的后遗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汇报了参与第二届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大赛的过程后,大连知青总站艺术团队表演了舞蹈、京剧清唱、快板书等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知青就是一个故事,一群知青就是一部知青史。在追求作家梦想的征途上,我深知自己初涉浅滩。在已愈古稀之年荣获大奖,这份荣耀,是”知青六姐妹"故事的力量。如今,我仿佛一滴水融入了中华知青学会的浩瀚大海,在这里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我的心跳与海浪的节奏同步,并充滿了前行的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深刻认识到,记录和传承知青的历史,是我们的史命。我们将用笔触为知青发声,为时代留言。将这些珍贵的记忆留给未来。我们定会肩负这份承诺,我们定会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次发言结束之前,我总要说:大家都拿起笔来吧,我们的笔触不仅是记录,更是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大家阅览《我们的高光时刻》,请多多提宝贵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9月18日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