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又是一个艳阳天,典型的北京金秋。有句成语叫“多事之秋”,细想一下,全世界<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上</span>在9月份发生的大事确实多。如今9月12日又成了备受关注的日子,与新的生命联系在一起。譬如9月12日是国际艺术天才日,而艺术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巧的是这天还是很多艺术家的诞辰,比如吴昌硕、张国荣、杨幂等等。2007年,俄罗斯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市将9月12日定为“怀孕日”,举行“生宝宝大赛”,参赛家庭准假一天,于是整座城市街道行人稀少、家家窗帘紧闭,选手们努力地造人。中国则把9月12日定为“预防出生缺陷日”,也与造人有关。中国网民更是把这一天命名为“示爱节”,因为“912”与“就要爱”谐音。</p><p class="ql-block">既然是“示爱节”,总得搞点儿活动。上午与夫人去邻村赶集,买了些菜和两盆菊花,然后又去市场买了两个猪蹄。</p><p class="ql-block">菊花在古代被列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历代都是高雅富贵、坚韧长寿、正直不屈、淡泊名利、天地祥和的象征,北京更是把菊花定为市花。“花语”起源于古希腊,是指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菊花的花语有清净、高洁、真诚、爱你的意思,因此成了示爱节的馈赠佳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家后,把一个剩馒头烤成了面头片,蒸了一个土豆,切了一个梨,炒了一点儿椒盐,盛了一点儿自己做的辣酱,把一瓶酸奶倒入两个玻璃杯里,就组成了我俩的早午餐。辣酱抹在馒头片上吃,土豆蘸着椒盐吃。</p><p class="ql-block">吃完饭没事干,便想与夫人找个地方逛逛,增加点儿聊天的话题。村子本身就是旅游景点,周边的景点更是数不胜数。已经到了下午,不适合去远处旅游,以免遭遇交通的晚高峰。相邻的镇子里有一座精美的大理石牌坊,便决定去那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车刚要出行,忽然车窗上飞来一只金色的螳螂,正应了那句吉祥话:“(金)玉满(螳)堆(长螂)”。</p><p class="ql-block">中国人喜欢在器具、饰物、画作上刻画蟑螂的形象。金色的螳螂自然象征金。绿色的螳螂如翡翠,象征玉。螳螂的身体细长,又象征长。凡带有螳螂形象的东西,中国人都默认其名称为《金玉满堂堆长廊》。所以螳螂在中国象征财富和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日本视螳螂为武士的象征,常用以装饰刀剑铠甲等,因为螳螂有独特的捕食和防御方式,能猎杀比自身大几倍的动物。所以螳螂在日本象征勇敢和力量。</p><p class="ql-block">古希腊视螳螂为先知,因为螳螂举起双臂时像一位祈祷的少女,又被称为祈祷虫。所以螳螂在古希腊象征吉祥。</p><p class="ql-block">欧洲的巫师常将螳螂用于仪式,相信螳螂能指引人走出困境,也能把走失的孩童领回家。所以螳螂在欧洲象征神奇的魔力。 </p><p class="ql-block">此外,螳螂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蜕变,象征变革和成长。螳螂一生只有一个配偶,且共同抚养后代,又象征忠诚。螳螂会运用伪装技巧捕食,还象征智慧。螳螂能与人类和谐共处,寓意良好的人际关系。螳螂无法在污染地区生存,昭示其所在地有很好的生态环境。总而言之,全世界都认为遇到螳螂是好兆头。</p><p class="ql-block">我下车告诉这只螳螂我要开车,它端详我良久,展翅飞进了我家的后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座石牌坊在昌平崔村镇麻峪村东北的翠华山麓,离我家十几里路,开车16分钟就到了。这是一座恭亲王的功德牌坊,主人是爱新觉罗·奕䜣。石牌坊的通体石料为淡青色的大理石,名“艾叶青”,带有天然的花纹,又名“蝴蝶玉”,质地极佳。石牌坊立于石砌台基之上,坐北朝南,高13.3米、宽16.46米,四柱三间三楼。四柱之下为青石柱础,南北两侧均有抱鼓石加固、装饰,东西最外侧二柱加抱鼓石形成鼎足,柱顶部均有须弥座,座上各雕一只狮子面向牌坊中间。牌坊的三个门,中间称明间,两侧称次间,明间与次间的两根柱子可以有一到二层额枋相连,上层的称为大额枋,下层的称为小额枋,大、小额枋之间夹着“由额垫板”。这座石牌坊的由额垫板被雕刻称仿木斗拱形状,三个小额枋下均有雀替,三个大额枋各有一座“楼”。三个楼均为飞檐歇山顶,九脊之上各有吻兽和垂兽,檐下均设清代单翘单昂五踩一梢间式木斗拱。整座石牌坊做工精湛、雕工纯熟、精美绝伦,属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极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奕䜣是清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奕詝是其四哥,慈禧是其四嫂。奕䜣天资极高,幼年便聪慧干练、能文能武,深得父皇道光帝赏识。道光帝有九个儿子,长子是他未当皇帝前意外与一位低级丫鬟生的,他不喜欢、也不好好教育,所以当上皇帝后没有马上立储。没想到他即位后生了老二和老三都没活过半年,只好考虑立长子为太子。等他把长子教育得差不多时,长子也死了,一时间道光帝没了儿子。两年后又生下老四、老五,老五过继给了别人。又过了两年,生下了老六,于是道光帝就在奕詝与奕䜣之间纠结了十几年。等到64岁时,道光帝有了生命朝不保夕的感觉,但三个小儿子中最大的五岁、最小的还不到一岁,他只能在老四和老六之间做出决断。清朝采用的是秘密立储制度,不受嫡长观念约束,皇帝写出储君之名,一式两份,分别密封于匣内,一份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一份随身携带。其他皇帝的立储密诏只写一个人的名字,而道光帝则写了两个,而且第一条竟然写的是“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这在满清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是绝无仅有。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这份御书看,“奕訢”后面的“封为亲王”四字明显向右偏离,似乎是间隔了很久才写上的。或许道光帝想过立奕䜣为太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留奕䜣以全权大臣身份与洋人谈判。次年奕䜣主持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主管清朝外交事务。同年咸丰帝病死热河,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助慈禧垂帘听政,出任议政王和军机处领班大臣。同治元年(1862年)起,奕䜣又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掌控皇族与宫廷事务大权,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倾天下。北京城里前海西沿的恭王府就是奕䜣的宅子,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奕䜣在北京西城小翔凤胡同还有一座宏大的别邸,称“鉴园”,又称“止园”。</p><p class="ql-block">同治四年,两宫太后以同治帝名义颁诏,按目无君上罪免除奕䜣的议政王和一切职务。大臣求情,慈禧才允许他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治八年,奕䜣支持杀掉慈禧的亲信安德海,被慈禧所恨。同治十三年,奕䜣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被革除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任军机大臣,两宫太后干预后被赏还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十年(1884年)清军在中法战争中失利,奕䜣被慈禧免去一切职务,停赏亲王双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奕䜣被免职后,常于京西的古刹戒台寺“养疾避难”,把自己比喻为不得志的“卧龙”。戒台寺内有一棵倒伏的古松,奕䜣将其命名为“卧龙松”,并题写“卧龙松”三字刻在石碑上,立于松下支撑古松的主干。光绪十二年十月,朝廷赏还奕䜣亲王双俸。奕䜣出资对戒台寺进行修缮,方丈为表感谢,将其下院、唐代西峰寺赠予奕䜣作墓地。奕䜣建好地宫后,发现有一<s>棵</s>著名的宋代“银杏王”掩映着地宫。奕䜣想起七弟奕譞陵寝上的一棵古銀杏樹被慈禧砍掉,因為銀杏又叫白果,王字上面加个白即是“皇”,有篡位的嫌疑,于是便放弃了这块墓地,把西峰寺建成了恭亲王的家廟。然后选定了这座石牌坊周围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壤”。这块地的面积有一千三、四百亩,合89万平方米,比明朝的任何一个皇陵都大好几倍。</p><p class="ql-block">奕䜣在西峰寺建的地宫也没有便宜了外人,1909年他的次子载滢葬在了里面,还有奕䜣的两个儿媳。不过载滢与恭亲王没有关系,因为他被过继给了奕䜣的八弟,继承恭亲王位的是载滢的儿子。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专家发现了这座地宫,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规模不小,汉白玉石门的墓门高达3米。专家进入地宫后,看到三口巨大的棺材吊在半空,棺材下面是一人多深的流水,有金鱼游动,还找到了泉眼。这就是西峰寺八景之一的的地宫涌莲奇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选中这块地后,奕䜣先在这座牌坊的西面建了规模巨大的阳宅,一座古香古色的大型四合院。然后在这座石牌坊北面1公里多的地方修建了地宫。地宫很大,有三丈多深,里面还有一条十米宽的暗河,河上有一条船,只有乘船才能到达对面的棺床,看来奕䜣很喜欢水。地宫的大门上镌刻了这座石牌坊上的那副楹联和匾额。地宫上面有宝顶,相传在宝顶前特意移植了一棵姿态奇绝的“卧龙松”。奕䜣还在陵寝上建了大红围墙和大宫门三间,旁边红墙开有东西角门。大宫门前有一对巨大的精美石狮。石狮的南面建有东西茶饭房,再往南建了一座碑楼。在碑楼的南面开挖了一条月河,上面建石券桥一座。进宫门有享殿五间,享殿后的月台上就是宝顶。宝顶北面约300米就是翠华山,山后盖造花厅一所。陵寝内还有华表等建筑。陵寝内外移植了大量的古松古柏。地宫是为奕䜣及其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建,陵园内还为奕䜣的大、小两位侧福晋各修建了一座墓。陵园内还有一处俗称“阿哥圈”的小园,里面葬有奕䜣的第二女、第三女、第四女和第三子、第四子。整个陵园被称为恭亲王墓,当地人称“六爷坟”。</p><p class="ql-block">这座石牌坊也是陵园中的建筑,其明间的大、小额枋之间刻有额匾,上书“履祥锡祜”;“履”意为“经历”、“祥”意为“吉祥”、“锡”意为“赐予”、“祜”意为“幸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牌坊明间的柱子上刻有楹联。东柱大字为上联“兰砌常绕和顺气”,上款小字为“道光二十八年出居阿哥所时蒙”,下款小字为“御书联额以赐吉祥富丽至今感泐不敢忘现搆佳城敬录刻墓”。西柱大字为下联“芝楣永护吉祥云”,上款小字为“门用光带砺翘首”,下款小字为“慕陵孺子之慕固不能自已尔”。楹联雕刻得极其细腻,大小字体均规整秀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上下联中的小字连起来,则是:“道光廿八年,出居阿哥所,时蒙御书联额以赐吉祥富丽,至今感泐不敢忘。现搆佳城,敬録刻墓门,用光带砺,翘首慕陵,孺子之慕固不能自已尔”。“感泐”是表达因感激而惶恐的心情。“用光带砺”出自唐代卢照邻《中和乐九章》之《歌诸王第七》中的“义光带砺,象著乾坤”句,这首四言诗赞美诸王对国家的贡献和作用,“义光”象征光明正大、道德高尚,“带砺”暗喻王室成员肩负的重任和不懈的精神。“慕陵”是道光帝的陵墓,在河北易县清西陵。“孺子之慕”出自成语“孺慕之情”,表达对长辈的尊重亲切之感。“自已”指抑制自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八年,15岁的奕䜣奉旨迎娶瓜尔佳氏为嫡福晋,迁居阿哥府时,道光帝亲笔写了这副楹联和匾额表达祝福。奕䜣为自己建陵墓时,将墓门朝向慕陵,并刻上了这副楹联和匾额。大字应是道光御笔,小字应是奕䜣手迹,当初这些字均涂有绿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屡遭败绩,清朝统治危机四伏、矛盾重重。慈禧想借重奕䜣的声望打击帝党势力,便于八月起用奕䜣“在内廷行走,主管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添派总理海军事务,会同办理军务”。十月初,清廷成立督办军务处,光绪帝派奕䜣“督办军务,所有各路统兵大员,均归节制”,旋复授军机大臣职务。由于奕䜣已十年失势,又被慈禧的一再打击伤了锐气,重新上台后只敢顺着慈禧的意旨办事,不敢稍有出格。</p><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四年初,奕䜣再度被授为宗人府宗令。闰三月奕䜣病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三次前往探视。四月初十(5月29日)奕䜣病逝,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再临祭奠,懿旨赐谥号“忠”并赐陀罗经被,辍朝五日、持服十五日,派总管内务府大臣库雅拉·启秀办理丧事。清朝只有奕䜣和多尔衮被单谥“忠”。奕䜣还被入祀贤良祠,配享太庙,位列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之次、第十女的驸马策棱之上。光绪帝为奕䜣刻螭首龟趺谕祭碑一方,立在碑楼之内。慈禧还破例在此处修建了这座石牌坊,是京郊清王坟中唯一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2年冬天,附近大辛峰村的侯显文,率领当地自卫团200多人,大规模盗掘恭亲王墓,警告看坟住户不许出家门。有村民想去昌平县报案,结果被侯显文的爪牙在半路抓住暴打。墓中贵重财物被劫掠一空,据传还有一颗慈禧赠予奕䜣的大珍珠。就连墓里的衣服也都被人捡走,因为有人说衣服是用金丝缝的,用火就能化出金子来。奕䜣的尸骨也被四处乱丢,后来被村里的老人就地掩埋。当时奕䜣的孙子、恭亲王溥伟正被溥仪和日本人软禁在大连,他的弟弟作了画家。后来恭亲王墓又被日本鬼子以及土匪盗掘了三四次。而溥伟已于1936年不明不白地死在一家旅社,奕䜣的其他后人也无力看护,只好把地面的阳宅拆卖、把陵寝内外的大量古松、古柏全部砍伐,七尺一截用车拉走,卖给了城里的木器厂。再后来,各村的村民都来这里拆砖取料盖自家房屋。到1945年,仅存的享殿等建筑也陆续被拆除。到解放前夕,几乎所有地面建筑均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1958年建十三陵水库,将陵园中包括地宫内的石料全部拉走。当时来了两台吊车,想把石牌坊也拉走,由于吊臂不够长而放弃。那对石狮子现在十三陵水库纪念公园门口两侧。据说大坝上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就是用从这里拉走的汉白玉镶砌而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溥伟的经历与奕䜣颇为相似,自幼仪表堂堂、才学出类拔萃,18岁继承祖父的爵位,又是溥字辈中的老大。戊戌变法时慈禧要废掉光绪帝,溥伟极有可能当皇帝,但大臣们反对废帝。</p><p class="ql-block">1908年光绪病重,10月19日大臣们建议立溥伟为太子,慈禧却指定了不到三岁的溥仪,因为溥仪的生父庸碌无为、生母是她的养女,一家三口都不会威胁慈禧独裁。11月14日光绪死,慈禧任命溥仪之父为摄政王,并说:“溥伟最亲,可引以为助”。慈禧想不到痢疾会要了她的命,第二天就死了。</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逼溥仪退位,溥伟要杀了他,被摄政王阻止。后来溥伟变卖了恭亲王的所有府邸和财产,筹集资金试图复辟,先后找了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结果钱被骗走,没人帮忙。后来又与肃亲王、日本人策动“满蒙独立”,日本人宣布让他在沈阳做“明光帝国”的皇帝。没想到溥仪偷渡到沈阳,日本人立刻变脸,结果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满、</span>蒙各自宣告独立,溥伟又没当上皇帝。</p><p class="ql-block">2003年,这座石牌坊被公布为昌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一伙冒充文物局工作人员的文物贩子,开着吊车想把石狮子和门楼顶偷走,用吊装带捆好时被村民发现报警。文物贩子们归案后,文物保护部门在石牌坊周围安装了多处监控摄像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国内外人士认为道光帝选错了太子,因为奕詝在位十一年毫无作为、放纵慈禧干政、导致英法联军入侵;而亦詝死后,奕䜣主政,却出现了“同光中兴”局面。</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如果奕䜣做了皇帝,就没有慈禧、同治、光绪、宣统什么事,因为他活了66岁,还有儿有孙有曾孙。<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怀疑慈禧是为反清而生,反清志士们浴血奋战二百多年屡遭败绩,慈禧只用了五十年就让他们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村子东侧的路口立着一对精美的石狮,东边狮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span>嘴部被毁。这一对石狮应该不是奕䜣墓的东西,因为这条路的东边是乾隆帝第四子的墓地,与奕䜣墓搭界。周围还有几个清朝王爷的陵墓,后来均被毁,王爷们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尸骨都不知道丢在了哪里。好在早先满族人的先辈去世都是火化,只是从雍正开始才学着汉人的传统将先辈土葬。</span>这地方周边的村民,多是明朝守皇陵人的后裔,对明朝的陵墓悉心呵护,对满清王爷的墓早已耿耿于怀,更<span style="font-size:18px;">何况这些满清王爷的后代不少人都做了汉奸</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猪蹄自古就是好东西,单是其文化意义便令人不得不吃。首先,龙的图腾就是从猪演变而来,猪蹄即龙爪。其次,很多地方把蹄或爪称之为手,把肉类称作“横”菜,菜又与财谐音,所以用猪蹄做的菜肴就被称为“横财在手”。猪蹄又叫猪爪,与“诸抓”谐音,有抓住财富和机会的寓意。猪蹄又叫猪脚,现在成了“主角”的代名词。猪蹄也与“主题”谐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隋朝开始施行科举制度,考中者的名字就会被用红色笔迹写在金榜之上,称“朱笔题名”,简称“朱题”,与“猪蹄”完全同音。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一定要吃“猪蹄”,亲朋好友们也都会赠送猪蹄给他们,至今参加高考的人还在享受这种待遇。</p><p class="ql-block">唐神龙年间,张莒游西安大慈恩寺,在大雁塔下写了“新科进士张莒”六字,引得文人纷纷效仿,“雁塔题名”一度成为唐朝时尚。僧人们在塔下建了一座“题名阁”和一条“题诗廊”,专供新科进士们题名赋诗。唐代高产诗人白居易,28岁进士及第,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若日后有人做到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因此“雁塔朱题”更令人向往,想升官的人都会多吃猪蹄,升了官的人会收到亲朋好友和拍马屁者赠送的猪蹄。恰好猪蹄也与“祝提”谐音,被解释为“祝愿提拔”或“祝贺提拔”之意。</p><p class="ql-block">猪蹄富含胶原蛋白,具有养颜护肤的功效。</p><p class="ql-block">女人渴望美丽,男人期盼朱题,于是猪蹄就成了情侣们在示爱节必吃的美食。今天赶了一回时髦,做了一锅花生炖猪蹄。又炒了一盘红色的西红柿、一盘绿色的小白菜,象征红男绿女。这个示爱节过得真是“有红有绿有主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