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北京~中华民族园[398]

牛玉明

<p class="ql-block"> <b>前 言</b></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园,又叫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1号,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南侧。占地50公顷,于1994年6月18日北园建成开放,2001年9月29日南园建成开放,是一座复原、收藏、陈列和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大型人类学博物院。</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有维吾尔族、摩梭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建筑,北园的面积比南园大,有傣族、藏族、羌族等多民族的特色建筑,除此之外还有展览馆、民俗表演等景观,园内主要有伯铸铁雕塑、水中溶洞,土林、盘龙瀑布,沧源岩画、阿里山神木等景点。</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2日,我参观并用手机拍摄中华民族园北园的部分照片。</p> <p class="ql-block"> <b>民族园路桥</b></p> <p class="ql-block"> <b>中华民族园北园南门</b></p> <p class="ql-block"> <b>1、西藏藏族(展馆)</b></p> <p class="ql-block">   <b>2、云南省德宏傣族(白塔)</b></p><p class="ql-block">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镶嵌在中国西南边陲的璀灿明珠。面积11526平方公里,人口99.88万人,居住的有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低族等少数民族。它是云南省傣族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该州积极开发边境跨国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及亚热带风光旅游,成为欣欣向荣的旅游热点。</p> <p class="ql-block"> <b>云南傣族(馆区)</b></p><p class="ql-block"> 傣族,人口115.9万,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文献典籍丰富,有大量贝叶经保存下来,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水稻为主。住房为干栏式竹楼。寺塔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及手工傣锦别具一格。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p> <p class="ql-block"> <b>傣族泼水节与龙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 龙在傣族传说中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与一般动物不能相提并论它有灵性,称之为天地万物之灵。它喷射出的雨露,能给傣族人民带来力量、吉祥、幸福和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b>傣寺</b></p><p class="ql-block"> 傣族村寨都有寺庙,傣族男子在一生中要出家过一段僧侣生活,才有成家立业的权利。<span style="font-size:18px;">傣寺高6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span>傣寺内供奉的镭金释迦牟尼佛像于1994年由云南西双版纳征集,佛前供奉的各种佛事用品,及两侧悬挂的五彩长幡,也均由当地征集。</p> <p class="ql-block"> <b>3、云南景颇族(八角亭)</b></p><p class="ql-block"> 2011年10月,八角亭按原云南景真八角亭建成的。景真八角亭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动海县景真寨,始建于公元1701年,是典型的西双版纳佛教建筑,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徒们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b>4、湖南土家族(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土家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 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p> <p class="ql-block"> <b>5、四川羌族(邛笼)</b></p><p class="ql-block"> 羌族碉楼,古称邛笼。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羌族博物馆碉楼按四川汶川地区茂县羌族传统碉楼1: 1复原,采用当地建筑原材料,由当地工匠按本民族风俗在北京落建。四层六边形,属防卫型碉楼。高14米、直径5.6米,建筑面积63平米,占地面积24平方米。于1993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 <b>  6、云南阿昌族(景区)</b></p><p class="ql-block"> 阿昌族,人口3.39万。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主要从事农业,擅长手工业,"阿昌刀"颇具美名。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传统节日有"会街"、"窝罗节"、"泼水节"等。信仰小乘佛教、原始宗教。</p> <p class="ql-block"> <b>7、云南哈尼族</b></p><p class="ql-block">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红河、澜沧江两江的中间地带,人口约166.1万。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崇拜祖先,信奉万物有灵。主要从事山地农业,以元阳梯田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b>8、云南低族(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低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江、萨尔温江之间的阿低山区,人口约39万。有本民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绵语族。没有文字。低族从事简单农业,以"刀耕大种"为主。历史上有猎人头习俗。主要节庆:拉木鼓节、便克节、新米节、接新水节等。主要舞蹈:木鼓舞、甩发舞、春雄舞、竹竿舞等。</p> <p class="ql-block"> <b>9、云南布朗族(景区)</b></p><p class="ql-block"> 布朗族,人口9.19万。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及临沧地区等地。主要从事农业,盛产"普洱茶"。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伍德昂语支。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信仰小乘佛教,崇拜祖先。</p> <p class="ql-block">  <b>10、贵州侗族(龙凤瑞霭鼓塔</b>)</p><p class="ql-block"> 侗族在贵州以及两湖两广等地均有分布,民族语言为侗语,信仰多神。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民间手工艺制品种类繁多,也都精致实用,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总人口数为2879974人。</p> <p class="ql-block">‌ <b>贵州侗族(风雨桥)</b></p><p class="ql-block"> 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是流行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一种特色桥梁建筑。这种桥梁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构造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风雨桥整体由桥、塔、亭组成,全部使用木料构建,桥面铺有木板,两旁设有栏杆和长凳,桥顶覆盖有瓦片,形成长廊式走道。塔和亭建在石桥墩上,具有多层结构,檐角飞翘,顶部常有宝葫芦等装饰。</p> <p class="ql-block">  侗族风雨桥的建造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力学水平和建筑技艺的高超。这些桥梁通常不用钉子和铁件,而是通过榫卯结构将木材精准连接,展现出侗族人民在建筑方面的独特创意和精湛工艺。风雨桥不仅是实用的交通设施,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b>各地民族中秋月饼模房</b></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地民族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月饼作为"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象征,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其文字和图案都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寓意,承载着人们企盼团圆、思乡、盼归、相思、亲情、祝福、梦想等各种最美好的情感;而月饼模则是中国传统中秋文化的载体。传统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银河夜月"等纹饰图案,不仅代表着中秋节的象征,也成为月饼模子中最常见的图案题材。</p> <p class="ql-block">  <b>11、内蒙古达斡尔族(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等地区,人口约13万。有本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达斡尔族主要从事农业,兼牧业和狩猎。传统节庆:春节、元宵节、寒食节、千灯节、黑灰节等。传统歌舞:口弦琴、山歌和"鲁日格勒"等。传统食品:各种面食、各种奶制品、柳篱芽、手把肉等。</p> <p class="ql-block"> <b>侗族风雨桥和鼓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12、内蒙古鄂伦春族</b></p><p class="ql-block"> 民族大家庭里,素有"兴安猎神"之称的鄂伦春人,以能骑善射蜚声天下,誉为森林骄子,犹如大岭奇葩。其奋勇御海戍边,献身林区开发之功绩,传为世代佳话。其古朴简约民风与神秘幽远宗教,珍存着远古的拓印,那绚丽自然的多彩生活和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彰显着旷世精华。</p> <p class="ql-block"> <b>13、吉林朝鲜族(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延边地区,人口约192万。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语系尚无定论。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生产优质大米为主。传统节庆:春节、老人节等家庭节日。传统舞蹈:农乐舞、长鼓舞、扇舞等。传统饮食:冷面、泡菜、狗肉、打糕。</p> <p class="ql-block"> <b>14、台湾高山族(景区)</b></p><p class="ql-block"> 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2008年,总人口为494107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p> <p class="ql-block"> <b>15、青海撒拉族(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 撒拉族主要分布在青海循化地区,人口约10万。有本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没有文字。撒拉族以农业为主,特产辣椒和花椒。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传统饮食:炸油香、徽子、手抓肉等。</p> <p class="ql-block"><b>16、九寨沟彝族、藏族(盘龙瀑布)</b></p><p class="ql-block"> 盘龙叠水瀑布 位于北园南门内广场,叠水区宽80余米,高7.5米,取材于四川省九寨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九寨沟仿景瀑布。水流从山颠的杉树丛中涌出,喷泄而下,水花四溅,形成一组瀑布群。沟底石床经流水冲刷,形成梯状的特殊景观。</p> <p class="ql-block"> <b>中华民族博物院导览图</b></p> <p class="ql-block">  <b>古代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我们也要像古代人一样游山玩水,美景养心也养人。一个美景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风貌。讲好美景故事,展示美景风貌,是摄影人服务社会,心系人民的一个重要主题。 ---牛玉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