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太白山,走傥骆道,看朱鹮鸟,观张骞墓。

张齐明

<p class="ql-block"><b> 越太白山,走傥骆道,</b></p><p class="ql-block"><b> 看朱鹮鸟,观张骞墓。 </b></p><p class="ql-block"><b> 张齐明</b></p><p class="ql-block"><b> 9月8日,在众多福谭大桥舞友们的倡导下,8名舞友三男五女结伴,两台私家车,目的地为汉中洋县华阳古镇。10点准时从宝鸡出发,下午1点30分到太白黄柏塬大箭沟。</b></p><p class="ql-block"><b> 黄柏塬水利风景区地处秦岭南麓腹地,距太白县城70公里,201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秦岭之中最具原始生态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天然氧吧”和“秦岭中的九寨沟”。</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大箭沟在兴隆岭下,为湑水河一较大支流,沿河道修有栈道。在著名的“封神演义”历史中,二郎神大战申公豹,在绝龙岭(兴隆岭)神箭射中申公豹的坐骑黑点虎,黑点虎变成一座大山,卧在了大箭沟口,从此起名叫做大箭沟。</b></p><p class="ql-block"><b> 其实太白黄柏塬景区就两个旅游景点,一个是大箭沟,一个核桃坪原始森林。两景点通票票价32元,但大箭沟游览车每人30元,景区内有民宿,若住在民宿,私家车就可进入,就可不坐游览车,权衡利弊,我们一行就住进了民宿。把车开到了三叠瀑,由大箭沟最高处随着步道与河水流向同行。伴着河水的跳跃声,我们看到了壮观的三个瀑布呈现在眼前,清澈见底,碧绿如玉,婉转悦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大箭沟的碧水和奇石紧紧相拥。水流就在多彩多层偌大的奇石上开槽蜿蜒而下。石头经过千万年的冲击,变成了这五彩斑斓的颜色。巨大的石头就像强健的帅男那宽阔的胸膛,有紧实的肌肉,遍布肌体的动脉静脉血管和流动的热血,更有着激烈的心跳。让美丽的碧水在彩石上舞动着,流淌着,奔流不息,永远向前。</b></p><p class="ql-block"><b> 大箭沟的水永远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机。它时而平静如镜,映照着蓝天白云和青翠的山峦;时而奔腾汹涌,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那激荡的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壮丽。</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大箭沟的奇石与秀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它们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也让人们更加敬畏与珍惜这片土地。这些石头和水流,是大箭沟的骄傲,也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b></p><p class="ql-block"><b> 大箭沟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智慧,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它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也是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9月9日 我们就在黄柏塬镇上早餐,每人10元,稀饭、馒头、鸡蛋、野莱,吃得舒心,很是满意。9点来到核桃坪原始森林,每人20元坐游览车来到原始森林深处,这里高山层峦叠嶂,延绵起伏;山水涧溪蛇行,瀑潭相映;各色石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纷纷扬扬的落叶装扮着山间,满地斑驳,好一个如诗如画仙人地!从这里可以徒步穿越秦岭到周至老县城或厚珍子。</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核桃坪顾名思义,因山民自古广种核桃,且在河谷坝子居住而取名。沿途各户农家散落在川道里,大多是古朴的传统房舍,白墙黑瓦,用木栅栏围成一个庭院,房前屋后,栽满了核桃树、柿子树、栗子树和茱庾树。屋檐下挂着金黄的玉米,艳红的辣椒以及各种颜色的豆荚。田间菜畦碧绿,地头渠水环绕,垄埂曲曲弯弯,鸡鸣声、狗吠声、牛叫声、羊咩声,和着风声,应着水声,在胥水河四十里川道的坝子上空飘荡。此景此情让我不由的想起陶渊明的几句古诗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一首田园牧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中午11点30分‌来到洋县华阳古镇景区,华阳古镇始于秦晋时期,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傥。骆古道),曾是古军事要冲和古经济政治重镇。古镇内明清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古华阳县县城墙残垣轮廓尚在,宋元时期的华阳镇古塔和古戏楼风格独特,文武官员衙门、客栈、当铺、酒楼、茶楼等铺板门一条街600多米300余间为主体的明清建筑群保存完好,是深山中罕见的明清时期古镇风貌。</b></p><p class="ql-block"><b> 华阳古镇不仅历史悠久,其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这里平均海拔1700米,山水风光以“高、寒、奇、险、秀”为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气候变化多样的生动写照。此外,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在同一区域繁衍,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乐趣。</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华阳古镇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被誉为“秦岭第一镇”和“避暑胜地”。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左右,夜晚更是凉爽宜人,是大自然为人们准备的一片清凉之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鸟儿的歌声,尽情享受山间的清凉与宁静。</b></p><p class="ql-block"><b> 华阳古镇还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红二十五军曾在此建立了华阳苏区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红色历史的印记。游客可以参观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华阳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景点,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下午3点来到洋县朱鹮生态园,它位于洋县城北3公里处的纸坊街道办事处周家坎村,是全国唯一一所集朱鹮救护、饲养、人工繁育、科研、生态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园区,现有工作人员15名,是观赏领略朱鹮风姿,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园区占地30余亩,有饲养笼舍30余间,宣教馆一座,野化驯养网笼一座,现饲养有朱鹮130只,朱鹮伴生鸟类标本100余种。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个种群经历了灭绝、再发现、复壮三个过程。2023年秋季全球数量10000只,但仍处于濒危状态。早期人们大量砍伐森林,乱捕滥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朱鹮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战争,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人为猎杀,导致朱鹮种群的数量急剧下降,至1981年,在洋具发现了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朱鹮最长寿命38岁,在鸟类当中是比较长寿的。朱鹮不管是人工饲养还是野外条件下都是固定伴侣,共同筑巢,共同孵化,共同育雏,因此被人们看作是爱情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这次组织游玩的始作俑者,叫董希丽,山东人,随父母支援大西北,在西宁生活27年,1988年随父母爱人来到宝鸡,她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相夫教子几十年,只可惜“花开富贵年年有,恩爱夫妻难白头。撒手人寰君归去,妇唱夫随空攸攸”。提起往事,美丽大姐,总是泪眼汪汪,泪水涟涟,问情为何物?怎总不叫人生死相许?笑谈中她恰是一支带刺的玫瑰,舞场中她尤如一只翩翩起舞的朱鹮,对爱忠真,对队友她温柔似水,对同志她体贴大方,笑谈有度,生话中哪里有她,哪里就有快乐,哪里就欢声笑语。</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9月10日早上9点从洋阳开车直接赶往城固,两县城相距很近,只有30多公里,县豁中相距如此之近是很少的,也只有富饶的平原才得一见,驱车不到一小时,来到了城固张骞纪念馆,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并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伟大功臣,早在西汉时代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欧亚大陆交通的开凿者,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南夷,联合大同氏共同夹击屡屡劫掠,屠杀汉朝臣民的匈奴,他历尽千难万险,他所开拓的“丝绸之路”至今还在中西经济交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b></p><p class="ql-block"><b> 张骞还是一位崇尚气节,重守信誉,意志顽强,忠君愛国的民族英雄,张骞逝世后归葬于故乡,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搏望镇饶家营村,这里为汉江三级台地,地势平坦,丰饶富足,素有大西北“小江南”美名。</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自古形成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作为张骞长眠之地,张骞墓证实了这一历史人物的真实存在,与张骞凿空西域的历史事件关联,顿足良久,在伟人面前,我们算什么?沧海一粟,水中落叶,一叶浮萍,根在何处?红尘滚滚,何处以归?难以言表,好在队友急摧快走去品汉中米皮。</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汉中米皮,在汉中当地称汉中面皮,外地亦称汉中凉皮,是陕西汉中地区汉族美食之一。原料一般为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因为柔嫩、劲道就象上好的面条一样,故在当地称为面皮。制作时,将磨砀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该小吃主要是香在辣椒中的调料上,尤其是在辣椒油的制作上下功夫。 其次,大料水等香料的调制也是一碗口感舒爽的汉中米皮不可或缺的。三点从汉中回返,回到宝鸡已是五点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