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们总是试着变得不同?</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们不能如其所是地接纳自己?</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我们的内在总是在不断地批判着自己,苛责着自己?</p><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今天开始,继续分享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奥南朵老师的书——《对生命说“是”》</p><p class="ql-block">首先,从童年开始,我们已经被制约。我们相信我们的样子是不好的,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我们要遵守秩序,我们要听话,我们才能得到爱。</p><p class="ql-block">听谁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政客以及教育者的话。</p><p class="ql-block">这听起来有些阴险。</p><p class="ql-block">想想看,如果我们喜欢自己的样子,我们还会为了政客驰骋沙场吗?我们喜欢自己的样子,我们还需要背负压力,去迎合他人的期待吗?</p><p class="ql-block">不会的,我们接纳了自己,我们就不会遵守那些对我们而言完全不合理的规则和制约。</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统治者确保我们不接纳自己,确保我们活在被他们评判的恐惧当中,这些恐惧将我们牢牢锁在压力之中,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融入他们的既定计划,这样我们感觉是被接纳的。</p><p class="ql-block">这种制约一代代传承下来。</p><p class="ql-block">时代更迭,习俗演变,但根深蒂固的信息和精髓却始终如一,如你所是的样子是不好的。</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太过年幼的时候,我们无法说出“不,这不是真的。”当我们太过稚嫩的时候,我们也无法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接受了所有的信念。</p><p class="ql-block">正因为我们获得这些观念的年纪太小,它就更直接深埋于无意识当中,成为一系列基础信念。</p><p class="ql-block">耶稣基督曾说,“让我抚养一个孩子直到六岁,他会一辈子效忠于教堂。”</p><p class="ql-block">很多事情我们可能无法记起,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各种各样的状况,也许与我们无关,但造成的结果就是,幼年的我们学到了一个信息——如我所是的样子,是不值得被爱的,我们是不对的,我们要变得不一样。</p><p class="ql-block">这些信息来源于比我们年长的人们,他们对幼小的我们来说,无异于上帝一般,我们的生存依赖他们,所以我们从未有机会去质疑。</p><p class="ql-block">我们像接受真理一样,接受了他们的信念,让它们成为我们身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我们用这些信念的眼睛去看待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如同戴着有色眼镜生活一般。</p><p class="ql-block">再然后,我们把这些信念再传递下去,传递给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