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沈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于2010年10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盛京大剧院、博览馆附近。该馆是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特色展览、会务接待等多功能、多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规划展示馆。展示馆设有古代沈阳、近现代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版总规、多规合一、总体规划演示区、生态文明建设等展区,全面展现了沈阳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沈阳未来发展蓝图。我们2024年8月7日参观了规划馆。</p> <p class="ql-block">沈阳的地理环境👇</p> <p class="ql-block">照壁上是乾隆题写的《盛京赋》👇</p> <p class="ql-block"><i>一、沈阳市概况</i></p> <p class="ql-block">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主要概况:</p><p class="ql-block">1. 地理区位: ①位置: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辽宁省中部,地处欧亚大陆东岸的中纬度地带的辽河、浑河冲积平原上。其东西宽115千米,南北长205千米。 ②接壤地区:东临抚顺市,南与本溪市和辽阳市相连,西与鞍山市的台安、锦州市的黑山、阜新市的彰武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及铁岭市的昌图县、开原市和铁岭县相邻。</p><p class="ql-block">2.行政区划:全市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和1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分别为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区;2个县是康平县、法库县;1个县级市为新民市。</p><p class="ql-block">3. 人口情况:根据2023年末统计数据,沈阳总人口突破920.4万人,属于特大城市。</p><p class="ql-block">4. 历史文化: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 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清朝。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等历史遗迹见证了这段辉煌的历史,2004 年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清福陵、清昭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5. 经济发展: ①工业基础: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基本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建筑、通用航空、生物医药等行业竞相发展的工业体系。拥有华晨宝马、中航沈飞、沈鼓集团、沈阳机床、特变电工等知名企业。 ②经济数据:2024 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3876.3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25.2 亿元,增长 5.1%;第二产业增加值 1351.9 亿元,增长 6.4%;第三产业增加值 2399.1 亿元,增长 4.8%。</p><p class="ql-block">6. 交通状况: ①铁路:沈阳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铁路运输网络发达,连接着国内各大城市。②航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开通了众多国内国际航线,方便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 ③公路:拥有全国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网,公路交通便捷,与周边城市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7. 资源状况: ①水资源: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绕阳河等大小河流 27 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 ②矿产资源:已发现各类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 29 种,优势矿产有煤、煤层气、陶瓷土、硅灰石、沸石、珍珠岩及地热等。</p><p class="ql-block">8. 城市荣誉:沈阳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p> <p class="ql-block"><i>二、沈阳市的历史发展</i></p> <p class="ql-block">沈阳市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历史演变过程:</p><p class="ql-block"><b>一是城市功能从军事戍边到中心城市的转变:</b>①早期的军事防卫功能突出:沈阳地近长城边塞,在燕国时期就已成为屯兵戍边之地。秦及汉初,沈阳属辽东郡,西汉设候城县为中部都尉治所,这些都显示出其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民族的前沿阵地。例如,候城作为边塞上瞭望敌情的军事设施,最初的沈阳城就是为了军事防卫而建。②后期成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后金天命十年(1625 年),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使沈阳的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此后,沈阳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皇太极改沈阳为“谋克敦”,后又升为盛京,清朝建立后沈阳成为陪都,进一步巩固了其中心城市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二是历经兴衰重建,移民推动发展</b>:①多次兴衰交替: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沈阳往往成为战场,城市多次被摧毁。如金末沈州城毁于兵火,元末明初的战乱也使沈阳受到严重破坏。但沈阳每次都能在废墟上重新崛起。 ②移民促进重建:沈阳的每一次重建都依靠从外地移民。大量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技术和劳动力,为沈阳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清朝顺治元年开始实行的移民奖励政策,调拨内地各省百姓来沈阳开垦,对沈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b>三是多民族文化融合</b>: ①民族众多且交流频繁:沈阳地区一直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肃慎、秽貊、汉族、高句丽、鲜卑、契丹、渤海、女真、蒙古、高丽、满族、锡伯、回族、朝鲜等民族都曾在此居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了沈阳的历史文化。 ②文化多元且特色鲜明:在建筑、艺术、宗教、饮食等方面,沈阳都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特色。例如,沈阳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满、汉、蒙等民族的建筑特色;在饮食方面,沈阳的老边饺子、马家烧麦等美食,既带有满族等北方民族的饮食特点,又融合了汉族的烹饪技艺。</p><p class="ql-block"><b>四是经济功能不断演变与发展</b>: ①传统农业与手工业基础:古代沈阳地区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发展,手工业也日益繁荣,如陶瓷、纺织等行业都有一定的规模。 ②近代工业中心的形成: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和铁路的建设,沈阳逐渐成为东北的工业中心。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p><p class="ql-block"><b>五是名称与建制的不断变迁:</b> ①名称变化频繁:沈阳的名称经历了从候城、沈州、沈阳路,到盛京、奉天,再到沈阳市的多次变化。这些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沈阳的政治地位、行政区划以及文化内涵的演变。 ②建制逐步完善:从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到明清时期的卫所、府,再到近现代的市,沈阳的建制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日益健全。这也体现了沈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i>1、古代沈阳</i></p> <p class="ql-block">沈阳的地理形胜👇</p> <p class="ql-block"><i>2、近现代沈阳</i></p> <p class="ql-block"><i>三、2035沈阳</i></p> <p class="ql-block">沈阳市2035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p><p class="ql-block"><b>一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b> ①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完善城市功能,在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等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作用,积极构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提高沈阳在区域内的辐射带动能力。②完善基础设施: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国家信息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p><p class="ql-block"><b>二是优化空间布局</b>: ①构建全域格局:提出“北美南秀、东山西水、一核九点、一带五轴”的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辽河以北建设生态发展与绿色转型示范区,展现北国风光;辽河以南打造高质量城镇发展区,提升城镇建设品质;东部保护自然地形地貌,西部保育水域构建生态水网。 ②推进多中心发展:优化中心城区“一主三副、一河两岸”的空间结构,统筹推进35个核心发展板块建设,引导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空间发展布局,缓解城市单中心发展的压力,促进各区域均衡发展。</p><p class="ql-block"><b>三是推动产业升级:</b> ①培育未来产业:构建“3+2”未来产业体系结构,即“未来生产、未来交通、未来健康”3个主导产业和“未来信息技术、未来材料”2个赋能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②升级传统产业:对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改造,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p><p class="ql-block"><b>四是坚持生态优先</b>: ①加强生态保护:强化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建设,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态网络体系,加快构建三北防护林、辽河等生态屏障,加强浑河生态廊道等建设。 ②发展绿色经济:注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工作,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p><p class="ql-block"><b>五是打造幸福活力之城</b>: ①完善公共服务:构建多层次的生活圈,配备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②改善居住环境:引导居住人口向外围疏解,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持续改善住房条件、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p><p class="ql-block"><b>六是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b>: ①保护历史文化: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对盛京皇城等历史文化区域进行保护和修缮,打造历史文化景区和遗产群,传承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 ②推动文化创新: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文化活力。</p> <p class="ql-block">沈阳2035规划沙盘展示模型👇</p> <p class="ql-block">邻近展览馆的沈阳药科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