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晚餐安排在西董大院。我们来到时已经傍晚6点,可天色还早。由于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上大概也会晚半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走进西董大院,好像进入了一个迷宫,这边与那边,这一进与那一进,真是大户人家。</p><p class="ql-block">西董大院位于腾冲市董官村,因清末民初居住此地的董氏家族极负商界盛名而称为“西董”。这个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当时董氏家族的始祖董救跟随西平侯沐英平定腾冲,因军功卓越被封为武信将军,驻守腾冲。明朝末年,董氏家族的战略重心发生了变化,六世祖董详书迁址到如今的董官村,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西董大院不仅是一个商业成功的象征,也是一个充满文化价值的地方。它见证了西董家族从军功世家、耕读世家到商旅世家的发展历程。西董家族的成员们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社会公益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西董家族在抗战期间慷慨解囊,共赴国难,捐献飞机、助修滇缅公路、组织物资供应等,战后还修建了国殇墓园等,展现了其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西董大院在当地又俗称“小桃园”或“大巷道”。西董大院历经百年发展,建国后家族企业多数捐献给国家建设,后人现只专注于翡翠产业的经营,大院以西董六老爷董南轩老宅为主的古院落群为依托,继承和弘扬家族百年商贾文化和翡翠文化,以诚信赢天下,爱国爱乡为己任。西董大院现已发展成为以翡翠开采、加工、经营为主业,集腾冲特色美食、古村落保护、西董商旅文化开发为一体的百年老店。</p> <p class="ql-block">董官村,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永昌道上内地通往缅北、印度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清末民初商贾繁荣昌盛的古村,古宅院、古宗祠、古大门等鳞次栉比,蕴含着悠久的商贾文化、抗战文化、侨商文化和马帮文化。其传统建筑群落集中、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烈明清建筑特色,2013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p class="ql-block">建于1938年的四贞坊屹立在董官村的村口处,高大的门楼上有光绪帝题的四个大字“高节林立”,由云南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癸卯年科乡试解元周钟岳所书,门楼两侧有石刻对联:“苦志励卷施三世四人称节孝;芳徽扬绰楔一家千古树仪型”。这座牌楼,见证了村落变迁,历经岁月更迭,不仅是董官村的门面,也是董官村的防御堡垒。</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16日,就在我们来到云南的前十几天,明家的三个罪犯被抓了,明学昌一人畏罪自杀,缅北电诈明学昌家族完全覆灭。明珍珍出生于1996年7月1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明学昌的孙女,缅甸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想不到,竟然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魔头。</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时,悬赏追捕的布告还贴在大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西董大院的第一道菜是“烤小耳朵猪”。这种猪是腾冲特产小猪,完全野生放养,一年也就长到四五十斤,肉质嫩而口感香。 烤小耳朵猪需当日宰杀,去除内脏后涂抹佐料,再经细火慢烤2-3个小时,皮脆肉嫩,口感非常好,皮脆如烤鸭,而肉质香中带有清甜,同以往吃的油腻猪肉似乎有本质的不同,让人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不过,我觉得太残忍了,不鼓励发展这道菜。就如同1996年出差南宁时吃的烤乳狗一样,当时觉得确实好吃,但回想起来还是感到下不去口。</p> <p class="ql-block">西董大院的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西董大院的建筑结构为穿斗式木构梁架,采用轴线对称制五间两进双路四合院建筑。这种结构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根据主人的身份不同,采用不同的建筑装修。东侧第二进四合院是董家大院建筑中的精华部分。</p> 西董家族的经商历史始于1874年,当时董汝让受腾越总兵蒋宗汉委托,合资创立“福春恒”商号,并在缅甸及国内各地设立分号。经过数年的发展,董汝让成为滇西商界翘楚,奠定了西董家族百年兴盛的基石。董汝让的子孙们,包括三子董友莲、四子董友芹、五子董友菊、六子董友薰等,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入市从商,创立跨国商号、开办矿产公司,在事业上颇有建树。 腾冲是中国的翡翠之乡,主要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由于走马帮,玉石来自缅甸也就顺理成章。 <div>反正我知道的缅甸密支那是产翡翠的。靠近云南产翡翠的矿区有:帕敢场口、后江场口、木那场口、抹岗场口、自壁场口、大马坎场区等等。</div><div>其实,从缅甸国家的行政区域来看,有如下4个特点不同的主要翡翠产区:</div>1、毗邻云南的克钦邦(Kachin State):这里是缅甸最著名的翡翠产区之一,以华人社群控制着翡翠开采与交易。<br>2、克荣邦(Sagaing Region):位于缅甸中部的克荣邦也是翡翠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中以坦崩镇(Tay Bong)最为著名。该地区的翡翠以颜色艳丽、晶莹剔透而闻名。<br>3、蒲甘邦(Mandalay Region):位于缅甸中部的蒲甘邦也是一个重要的翡翠产地,其翡翠品质高、色彩鲜艳。<br>4、西瓦邦(Shwebo):位于缅甸中部的西瓦邦也是著名的翡翠产区之一,出产的翡翠以其独特的颜色和质地而闻名。<div>这些产区出产的翡翠各有特色,不过,在我看到都一样,对翡翠没有研究。</div> 西董家族自己酿酒,我们看到若干这样的大缸。80年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在边地仍然大量存在,甚至到了我们生活的70年代,妈妈仍然是自己做衣服做鞋给我们穿。 <p class="ql-block">过去的年代,大家族的祖训非常有教化作用,往往影响家族的几代人。</p> <p class="ql-block">古道新风,一匹瘦马。马帮使用的马匹一般都是能负重,可以吃苦耐劳型的,高头大马并不适用。2014年带女儿去云南时曾经一起骑过马,确实都是身形较小的马。马帮使用的马跑得并不快,马的种类也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阿巴嘎黑马、巴里坤马、百色马和岔口驿马。</p><p class="ql-block">阿巴嘎黑马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特产,具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这种马全身被毛乌黑发亮,体质结实,肌肉发达有力,是阿巴嘎旗的重要农产品。<br>巴里坤马产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现有马匹总数约20余万匹,主要分布在该县境内及伊吾县前山牧场一带。这种马适应于高海拔地区的艰苦环境,体质干燥结实。<br>百色马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的多个县(自治县),以及邻境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多个县。百色马体质干燥结实,头稍重,直头,颚凹宽广,耳小前竖。<br>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同时具有较强的挽力。</p> 马帮,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兴起,现在早已成为了历史遗迹,已经嬗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了往日的记忆。但在当时的境况下,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和贸易的方式,甚至是边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之一。 <p class="ql-block">“走夷方”这三个字,还是含有对落后的境外国家称为“蛮夷”的意思在内,还含有中华泱泱大国对周边国家的优越感在内。</p> <p class="ql-block">灵关道、五尺道、永昌道,西董就是从永昌道出发去缅甸的。</p> 可惜,腾越古城已毁。腾冲战役之惨烈,不堪回首。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可见当时的艰难程度。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有着强烈的历史意义。当时,美军负责航空投弹,全部是重磅炸弹,对于一座古城而言极具毁灭性。所以说,现代战争打不得,对于文化古迹就是一种彻底的摧残。 <div>这是董传仕古宅,董传仕(1898年~1946年),早年从商为“信记“商号创始人。1937年,从香港引进铁机织布工艺,成立信记织布厂,为腾冲引进铁机织布工艺第一人。战后与李根源及地方绅士倡导捐资建设国殇墓园。捐资助学任小西普育中心小学校长 ,任县参议会议员及任商会常务理事。</div><div>两幅对联:“松竹梅兰菊千秋格调,仁义礼智信百代祈求”,“古训家风经田史地,陶朱世业善举仁心”体现了宅主做人的基本原则。</div><div>“典数佩弦”的寓意是鼓励自己在困境中廉洁正直,不同流合污,不懈怠自己。 这个名字取自《韩非子·观行》中的“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味着通过名字来表达自我勉励和自我约束的决心。<br></div> “护门草亦芝兰味,掷地文成金石声”。其意是:不起眼的事物也能焕发出惊人的潜力。<div>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昆明市人。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国史馆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值军机等职,时和珅用事,钱沣曾当面指责。钱沣的诗、文、书、画、联都很有名。被誉为“滇中第一完人”。这是钱南园赠魏定一的一幅对联。</div><div>魏定一(1759年 - 1851年),字不坡,一字元伯,又号也野,清朝云南昭通人。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举人。品行卓绝,淡于荣利。历主昭通威宁书院讲席。以诗古文辞、书、画自娱。著也野语录、松竹草堂吟稿、百花词行世。卒年九十三。</div> 西董大院现已发展成为以翡翠开采、加工、经营为主业,集腾冲特色美食、古村落保护、西董商旅文化开发为一体的百年老店。它不仅是腾冲的一个著名地标,也是一个能够让人深入了解腾冲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p class="ql-block">院子里,茶花正在盛开。</p> “古来最长久人家无非行善,天下第一般好事还是读书。”<div>我有时在想,这么一个大家族,逢年过节聚会时肯定很有意思,同时,要保持这种“行善”、“读书”的氛围也很难,不是家族里的每个人都有这颗心。所以,一个大家族的延续,传承和教化是很重要的。</div> <p class="ql-block">沐英,我就联想到沐王府的沐剑屏和韦小宝。</p><p class="ql-block">沐英(1345年—1392年),字文英,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皇后马氏的养子。</p><p class="ql-block">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p><p class="ql-block">沐英独镇滇南十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史称其“手定云南之经营,未十年百务具举”。他死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与明朝相始终。</p><p class="ql-block">流转到现在,难得的是仍旧一村董一姓。</p> 介绍四老爷时,这里有一个错别字:应该是“民国”,不应该是“明国”。 比较难得的是这腾越门神木刻版画。 我家的缝纫机是“熊猫”牌的。熊猫牌缝纫机是由南京缝纫机制造厂生产的。这一品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受欢迎,被誉为享誉全国的名牌。当时,熊猫牌缝纫机是当时“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中的一员,象征着家庭的小康生活。我们家做衣服都是用这台缝纫机。 插入与老妈在南阮巷的一张黑白照片,虽然早已不用,但这台缝纫机现在还在。<div>那时,生活是没有压力的。我们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怀念那个时代。</div> 藤编手提包和木质的水瓢现在已不多见。 炭烧的熨斗现在几乎已经见不到了。 80年前,边远地区的夜里行走都是用马灯或者灯笼的,手电是很少的。 还是第一次看到过去的擀面机,与我们现在用的手动擀面机没有太多的区别。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从来是为人立世的好作风。 各式各样巧夺天工的翡翠作品。 作者:王博仓,男,汉,1972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著名玉雕艺术家、玉雕名师、中国优秀技能能手、全国玉雕优秀人才、腾冲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入滇从业翡翠玉石雕刻,并成立博仓堂玉石会所,2016年正式成立博仓堂玉雕工作室至今。他受翡翠奇人李显青老师的指点,对翡翠原石场口及其他多种场口玉石的特性有了很深的了解,在玉石雕琢方面有其独特的见地。多年来一直从事玉雕艺术研究与创作,其中《情系北纬30度》系列作品中的《聚财兽》和《太阳鸟》荣获图腾专利、其作品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植入丰富,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追捧收藏,并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王博仓实践功底深厚,理论知识渊博,获聘多个本科院校专业外聘讲座。 西董大院里设有一间非遗文化“腾越皮影”的展示厅。 皮影戏(腾冲皮影戏),也称“腾越皮影”,云南省腾冲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腾冲皮影戏是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又被人们称为“影子戏”“灯影子”。皮影戏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腾冲皮影艺术的引进是从明代开始的。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傅友德和穆盈率领军队攻占云南,消灭了元朝的王曦梁,汉族移民开始大量进入云南,皮影戏随之进入腾冲。因腾冲处于滇西,地理位置较相对偏远,而且民族众多、地域和语音差异较大,所以腾冲皮影戏很早就“花开两朵”,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表演风格,即“东腔”和“西腔”。此外,腾冲皮影戏大多取材于传说、历史小说和民间故事,其最大特点是轻松愉悦的音响效果和紧凑多变的演奏风格,并擅长表演古代战争和神话故事,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div>“竹露松凤蕉雨 茶烟琴韵书声”出自叶元璋的一副自题联。<br>原句是: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br>对联描写的情景是:那窗外的清风白云,竹叶上的露滴,松林间的飒飒风声,夜里廊檐下一夜到天明的蕉雨。家里的那些长物不过都是庭外余闲的陪衬,太多的闲情逸致大多都在岁月的摩挲里被消殆尽。<br>在如此优雅的环境里就餐真是一种享受。<br></div> “秋月满轩吟橘颂,春风半席捡茶经”。<div>在秋月高悬的夜晚,满怀着对橘树的赞美吟诵《橘颂》;而在春风拂面的午后,则悠闲地品味着茶香,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展现了五老爷高雅的爱好和浪漫主义气质。<br></div> 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这个成语出自《周易·坤》。 在这个灯笼的映照下,我觉得具有如此文化底蕴的人家才会具有如此的人文情怀。走进西董大院,不似走进商贾之所,好像走进了团簇锦绣的文人之居。 仁义礼智信!斑驳的墙壁上的一个“信”字蕴含了这个家族存身立世的一个原则。 “富国康民”,多么深沉的家国情怀啊。 回到酒店,附近的一间茶室在晚间依然灯光明亮。<div>今天的参观给了我很多的畅想。一个军功起家的家族,转而经商,又具有如此的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究竟是如何保持,如何薪火相传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