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灵儿

<p class="ql-block">2024.9.7 参观浙江博物馆之江馆区</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景路与碧波路交叉口之江文化中心,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文化空间。‌该馆区于2023年8月29日正式开馆,是之江文化中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建筑,拥有1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和32012平方米的展陈面积。馆区的建筑高度为59.9米,共有地上八层和地下二层。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展现了浙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遗存和文明印记。</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博物馆参观感觉和以前看过的博物馆不同,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三点。</p> <p class="ql-block">第一 没有看到博物馆宏伟的大门。</p><p class="ql-block">女儿把车停在-2F,我们坐电梯到1F,只看到几栋灰色的大楼,没有任何标识和文字,后来看到一个小门的保安,被告知博物馆要从-1F进去。我们到了-1F,进入一道门后才看到浙江博物馆的字。</p><p class="ql-block">难道我们是到了博物馆的后门?</p> <p class="ql-block">第二 博物馆有几个与众不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一楼展厅有一面很大的屏幕墙,上面能实时显示预约人数,到馆人数以及每个展馆里面的人数。边上还有各个楼层的分布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2.屏幕墙上特别显示出十大镇馆之宝以及每一个所在的展厅,游客看了能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3.一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只有一两样,而且可能需要上网搜索才知道,而之江馆区却有十大镇馆之宝,而且从电子屏幕上就能清晰了解到。</p> <p class="ql-block">今天就重点参观十大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一---《富春江山居图-剩山图》</p> <p class="ql-block">为庆祝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馆一周年,8月29日至9月29日,《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在浙博之江馆区四层的富春山居厅“山水之间——《富春山居图》人文数字陈列”中展出。</p><p class="ql-block">而平时展出的都是复制品,所以很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p><p class="ql-block">博物馆9点开门,我和女儿9:18到达,前面已拍了长长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我们等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接近展厅门口,后面的队伍更长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展厅门口拍到的后面长长的队伍。</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人不多,只是移动非常缓慢,有时甚至几分钟停滞不前,可能是大家好不容易见到真迹,都想多看几眼吧。</p> <p class="ql-block">拍了一个小时10分钟左右,终于见到元代黄公望的真迹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真迹存放在玻璃柜子里。</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幅难得一见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据浙江省博物馆介绍,《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作,历经数年经营才告完成。全卷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峰峦冈阜,陂陀沙渚,林木葱郁。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而又自出新意,笔墨纷披,林峦浑秀,为黄公望水墨山水的得意之作。该卷曾经沈周、樊舜举、谈志尹、董其昌、吴之矩等收藏,吴之矩再传其子吴洪裕。清顺治七年(1650年),吴洪裕病危时以此卷投火为殉,被其侄吴子文从火中抢出,但卷首部分已遭火毁伤,卷亦一分为二。前段即《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为《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在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剩山图》虽为原作起首的一部分,但保留了“一丘一壑”的山水佳景,黄公望山水画优美洗练、浑厚华滋的风格与超凡脱俗的笔墨技巧由此可见一斑。此卷前后钤有吴湖帆夫妇鉴藏印多枚,引首有清代韩葑书题“富春一角”,半身黄公望像由近人郑慕康所绘,王同愈题识,沈尹默楷书画题“元黄子久富春山居图真迹烬余残本”。卷后有王廷宾、吴徵、冯超然、张珩、徐鸿宝、马衡、吴湖帆等多人题跋。</p> <p class="ql-block">这里标出了画上的题跋。</p> <p class="ql-block">这是整幅画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这幅名画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数字展厅,以动态的形式重现了《富春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黄公望的另一幅画作</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黄公望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数字展厅的其中一个小展厅</p> <p class="ql-block">《丽人行》 沉浸式美术电影短片</p> <p class="ql-block">《丽人行》美术影片借由国内外50余家博物馆1000余件女性图像书画展品元素及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为背景,向观众倾诉了先秦、两汉、隋唐 、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女性的生命群像,谱写出一曲壮美悠扬的丽人华章。影片去观点化的剧本为观众预留了充分的思考与探讨空间,将观众置于观察者的席位细细品阅,泛起万千共鸣。</p> <p class="ql-block">数字展厅出来,发现排队等候欣赏《富春江山居图》的人更多了,估计他们得等一个半小时才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二</p> <p class="ql-block">鎏金纯银阿育王塔</p> <p class="ql-block">该塔外观模仿吴越国圣物--明州阿育王寺释迦真身舍利塔。塔顶盖四角耸立四根蕉叶状山花,中为塔刹。山花蕉叶外侧以众多画面表现了佛诞生、在家、出家、成道与传教等佛传故事。塔身四面均为透雕的佛本生故事画面,内容分别为“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月光王施首”。据钱俶《华严经跋》记载,塔身内部安置有“佛螺髻发”舍利。</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三</p> <p class="ql-block">唐代的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p> <p class="ql-block">此琴原是栗壳色,在后世被髹上朱漆,龙池内刻“大唐开元二年富威制”。琴名有吉祥之意。此琴曾是清末定慎郡王溥煦(1828-1907)的收藏,在八国联军之乱时被掠走,散落民间,后被杨宗稷收藏。1920年,定慎涨王之子、多罗贝勒毓朗见到此琴,证实了它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此琴有钟磬金石之声,是杨氏最珍爱的三张琴之一。安弦醒琴后,琴声绝佳。</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四</p> <p class="ql-block">清末明初的朱金木雕宁波花轿</p><p class="ql-block">长150cm*宽90cm*高275cm</p> <p class="ql-block">木雕彩轿,朱漆泥金,犹如一座黄金造就的宝龛,剔透玲珑,轿子有7层楼阁,5座主亭,称为“五岳朝天”,四周用朱金雕刻层层装饰点缀,再衬以绣片、珠翠、流苏、镜片、玻璃彩绘进行装点,整个轿子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据说光制作这顶轿子耗费的金箔,就有100两黄金。</p><p class="ql-block">轿上圆雕或浮雕数百个人物和花鸟虫兽,组成天官赐福、魁星点状、八仙过海、和合神仙榴开百子、喜上眉梢等戏曲故事和吉祥主题,前后左右的舞台还“上演”着《荆钗记》、《拾玉镯》、《西游记》等戏文</p> <p class="ql-block">这花轿与当时宁波的出嫁礼仪有关,这是迎亲队伍。</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五--北宋时期的彩塑泥菩萨立像</p> <p class="ql-block">菩萨面容秀丽写实,体态修美轻盈,衣饰贴体简约,肌肤柔润匀称,散发出返朴归真的美感。其制作工艺表现了“瓯塑”的地方特色,是宋塑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六</p> <p class="ql-block">元代的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p> <p class="ql-block">瓷工以写实手法,将砚滴塑造成一叶扁舟。舱蓬、艄蓬、栏板一应俱全。舱内两人端坐闲话、窃窃私语;舱外一身着蓑衣的艄公作取笠状;舱下中空,用以贮水。胎质细腻洁白,通体施温润肥厚的粉青釉。</p> <p class="ql-block">砚滴整体造型设计巧妙,集模印、堆贴、镂雕等多种技法于一身,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再现了江南雨天舟行湖上的场景,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件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房珍品。古代瓷质砚滴的造型大都比较简单,像这种造型奇特、内涵丰富而又做工考究、釉色美丽的砚滴殊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七</p> <p class="ql-block">双鸟纹象牙蝶形器</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距今 7000~5300年)·</p> <p class="ql-block">蝶形器有象牙、木、石三种质地。此蝶形器为象牙质,有残断痕迹。正面平整,有线刻纹饰。反面制作粗糙,中间做出纵向凹槽用以捆绑器柄。器身上有数量不一的小孔,可能用于穿绳绑缚。正面阴刻图案的中间为常见的重圈纹,外缘呈火焰状,两侧对称各有一与其相连的鸟纹,昂首相对而望,且略有繁简之别。关于其题材,有“双鸟朝阳”、“双鸟舁日”等说法。周边刻有弧线、点线纹样,连接穿孔,环绕在双鸟周围。</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八</p> <p class="ql-block">整器重约6500 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器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个具象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在角尺形的长方形凸面上,每两节琢刻一组抽象神人兽面图案,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这种角部的人兽组合结构,是良渚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琮的功用说法不一,可能是神权与王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九</p> <p class="ql-block">越王者旨於賜剑</p><p class="ql-block">剑身中部起脊,刃锋犀利。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 8 字,正面为“戊(越)王戊(越)王”,反面为“者(zhu) 旨 (ji) 於 (yu) 晹(shi)”,字口间镶嵌绿松石。剑茎上的丝质缠缑也保存较好,剑首装饰同心圆。由铭文可知,此剑为越王勾践儿子的佩剑。</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十</p> <p class="ql-block">伎乐铜屋模型</p><p class="ql-block">春秋 (前 770-前476年)</p><p class="ql-block">房屋模型平面作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南面敞开,无墙、门,立圆形明柱两根。东西两面为长方格透空落地式立壁。北墙仅在中心部位开一小窗。四角攒尖顶,顶心立一八角柱,柱顶塑一大尾鸠,柱身中空,但不与屋顶相通。屋顶、后墙均饰勾连回纹,八角柱各面饰S形勾连云纹。室内跪坐六人,束发裸身。二人双手相交于小腹,应是乐伎,其他四人或作吹笙状,或作抚琴弹拨状,或执槌作击鼓状,或执小棍作击筑状,当为乐师。 </p> <p class="ql-block">4.博物馆有一个“桑梓漆缘”漆器展</p><p class="ql-block">以前参观过的博物馆也看到有私人捐赠的藏品,但整个展馆的物品都由同一个人(夫妇)捐赠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旅港乡贤曹其镛先生和夫人曹罗碧珍女士,醉心收藏,尤钟漆艺,情系桑梓,慷慨捐赠,化私为公,先后三次向浙江省博物馆无偿捐赠历代漆器共计162件(组),俾使庋藏,嘉惠民众。这批珍贵的漆器,是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瑰宝,也凝聚着他们殷殷爱国爱家之情。“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让世人共赏这批艺术瑰宝,是曹其镛夫妇捐赠之初心。展览以漆器之美为主旨,从漆器的色彩、造型、纹饰三个方面来展示中国古代漆器之美。</p> <p class="ql-block">其中的漆器之精美无法用语言表达,看实物照片吧</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剔彩花卉纹小柜</p> <p class="ql-block">明黑漆嵌螺钿二十四孝图八角幢盒</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剔彩寿春宝盒</p> <p class="ql-block">清末明初剔红山水人物纹鹿耳瓶</p> <p class="ql-block">清晚期剔红锦地开框</p><p class="ql-block">人物故事纹天球瓶(一对)</p> <p class="ql-block">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乾刚及其团队创作的剔红“清明上河图”座屏</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剔红花卉纹画舫式香盒(一对)</p> <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剔红人物故事纹烛台(一对)</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剔红人物故事纹熏炉</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剔红山水人物纹提梁匣</p> <p class="ql-block">一排排的漆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真的要感谢曹其镛先生和夫人的捐赠,让我们见识了这么多工艺精湛‌,精致典雅的漆器。</p> <p class="ql-block">4.博物馆的-1楼店铺林立,绝大部分是餐饮,也有部分是文创商店和小饰品店。让游客在游览博物馆期间可以坐下来休憩片刻。</p> <p class="ql-block">第三 博物馆的空调温度之低是众多博物馆之最。我穿了长款的短袖牛仔裙,依然被冻得寒毛直竖,只感觉阵阵冷风侵入心脾,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快速逃离二楼三楼(一楼还好),不然真会被冻死在夏天里。看看周五工作人员,他们都穿着长衣长裤,怪不得他们没觉得冷。</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其他展区我就不一一赘述。</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浙江省博物馆,更多地了解了浙江的历史和浙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遗存和文明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