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B 茶乡风景独好

忆茜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786632</p><p class="ql-block">图片: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去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格止腊,大箐,杨梅树这一带走一圈,是我最近两年的夙愿。据说,这是近年来他们几个自然村积极融入南涧县“三谷四园”(无量山樱花谷、无量山藏茶谷、无量药谷,小湾水电园、凤凰山观鸟园、孔雀渡野钓园、西山土林园)的建设机遇,依托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沪滇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项目,村内建设道路硬化、村民活动室、娱乐场所等公益基础设施,扶持茶叶初制所1个。同时,格止腊村依托县级文物保护点一-格止腊水磨坊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 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油菜种植,形成了赏花、 农耕体验、避暑为主的乡村游路线,成为县内外小众休闲打卡点。在今天这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爸爸、妈妈、小妹、小侄儿我们一行终于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再值得一提的是格止腊小学是父亲曾经任教的一所小学,此行对父亲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别有一番情趣。老来念旧,父亲一路述说着他当年怎样步行到学校,这沿途的风景、村庄变化之大,着实让他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说这一带两三年前就开通了旅游专线,凭着旧时的印象,这些地方虽景美怡人,但交通极为不便。所以,我对交通安全隐隐有些担心。从国道214线旁边一个叫田心的小村庄处岔下去,只见层峦叠翠,满目青山,山脊如黛,雾岚生紫,颇有一番诗意!车开始在崇山峻岭的夹缝里绕来绕去,甩来甩去,这样逼仄的乡村公路,可谓处处危险,步步惊心。拥有十年驾龄的我对这样的乡村小路还是第一次挑战,所幸一路没有一辆对头车,不然错车确实是个严竣的问题。我跟准备上高中的小侄儿开玩笑,说如果过不去,只能让他抬车。他高大帅气,体育田径项目的佼佼者,稀缺人才,我一直很看好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远熟近,弯弯绕绕,一路几乎喇叭按个不停,转弯处仍有两名十四五岁的小男孩骑着摩托车从路中央直冲过来,吓得我急刹,未成年骑车隐患不是危言耸听,且未戴头盔,在这样的乡村公路,这样的情形,他们可能习已为常,司空见惯,可我已被惊出一身冷汗。此后喇叭直接鸣不停了,车速也更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格止腊村,大箐村,杨梅树村,这一带都是一个个年平均气温只有19摄氏度的自然村,一个个不太规则的停车场,水流潺潺,树阴浓密,道路整洁。一排排整洁的青石板房,也有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小别墅。其实,任何热闹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消耗,人在热闹之后会感到累和虚空。我喜静,因为宁静对于人那是一种滋养,内心或多或少都可以长出点什么来。这样的小地方,小村庄确实很农村,是不可多得世外桃源。对有案牍之劳形的人来说,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这里,茶树挨挨挤挤、株株相连,向山谷间延伸。一株株核桃树粗枝叶茂,硕大如篷,山谷如梦如幻。连周围的山岭,都显得葱郁而生动。水是清甜的,风是清凉的,云是干净的,树是翠绿的,花是五彩的,叶是缤纷的,人是质朴的。我不是一个餐菊的隐士,更不是吐霞的诗人,我对人文的兴趣远远超过自然。也许这是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户人家门前小憇,五十多岁模样的男主人正往竹筐里装农家肥,一看便知道他在用一辆两轮摩托车拉粪,摩托车成了名副其实的电毛驴!父亲走上前去跟他搭讪,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去他家里闲座,询问我们哪里人,是不是一家人,父亲一一作了回答。当父亲说他当年在隔壁村格止腊小学任教过时,这位大叔一脸兴奋地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您就是张老师,当年还教过我娃儿呢,怪不得眼瞅着面熟,多年不见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都退休二十多年了,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调走后都没回来过了”父亲感慨地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叔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坐客,喝茶,还说家里翠李正熟,去摘些来吃。他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是省城昆明体制内人员,小儿子大学毕业嫌体制内薪资低,辞职下海开了个公司,老伴去带孙孙了,他一个人在家,除了田地里的庄稼,还管理着40多亩茶,每年的茶叶销售额七八万十万!原来大叔也是与时俱进的大叔,乡亲拿到集市上卖十几二十元一斤的茶叶,他在网上销售三十到四十元一斤!此刻,我明白了那漫山的茶园,村里专建的茶叶初制所,茶叶种植合作社,三千茶业有限公司,以及户型别致的钢架结构的考究的半山酒店,乡愁书院,树屋营地,一系列的建筑设施,都是奔茶而来!以茶兴农,以茶旺旅。从“找出路” , 到“闯出路” 再到 “共走致富路” ,这何尝又不是当地政委政府的英明决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见大叔闲聊也没停下手中的活,我们也不便入户打搅,于是匆匆告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涧县,有汉族,彝族,白族,等多个民族,除汉族外,以彝族居多。南涧跳菜,早已声名远扬,《跳菜舞》,曾在广东东莞夺得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5年10月21日,“南涧跳菜”跳进英国皇宫。成为南涧国家级“非遗”。而茶是南涧的传统产业,生机蓬勃地支撑着南涧人的衣食。显然,跳菜是南涧面对外界的方式,而茶则是南涧的底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无量山茶王高13.8米,树冠直径8米,品种为德宏种,此树为杨梅树古茶区中树幅最大、 树龄最长的古茶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茶树,还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村里有一户人家,家中养有一子,邻村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孩,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两人顺利结为连理。婚后小两口相敬如宾、思爱有加,结婚两年从来没有吵过架、拌过喘。有一天晚上,小两口因为家里琐事争吵,小伙彻夜未眠,小两口“冷战”持续了三天。小伙十分郁闷,独自一人跑到无量山中散心。中午时分,烈日当空, 小伙走到古茶树下乘凉,看到两颗茶树纵横交错、枝芽相连,形似一对夫妻相拥于此,心中颇有感触,便顺手采了一兜茶叶、打了一壶古井水,回到家中冲了一壶热茶解暑,妻子回家后口渴也喝了小伙泡的茶。到了晚上,妻子开始主动跟小伙和解,小两口因此和好如初,柔情蜜意。以后,小两口只要发生争吵,小伙都会去采古茶树的叶子用古井水煮着喝, 晚上小两口就都和好了。这件事在村里传开了,以后村里无论谁家有夫妻吵架还是兄弟不和、妯娌拌嘴,只要喝了用古井水泡的古树茶,第二天都会和好如初。就这样,大家就把这株茶树称为“连理茶”,寓意“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忠贞爱情。也因这株茶树叶子冲泡后喝能够增进夫妻、弟兄、妯娌之间的感情,也被称为“和好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过崖,无量玉峰,那是此行必去的景点,遗憾的是只能步行,父亲母亲年纪大了,我让他们呆在村口休息,剩下小妹,侄儿,我们仨,顺着小溪,我们拾级而上,一路杂草丛生,荊棘密布,无奈只能找了一根木棍撩开前行,石径若隐若现,似乎伸向那遥不可知的山巅。茂盛林木的枝条虬曲缠绕,如群蛇伸颈。轻风拂过,偶有雨珠从树尖滴落。四十多分钟的路程,我早累得气喘吁吁,回望思过崖,迎望无量玉峰,两峰斜遥相望,我突发奇想此行会不会偶遇武功卓绝的 “神仙姐姐” ?亦或是武林各派无休止的争斗?我无限感慨,这甚为清爽,纯净、舒畅、润泽中带着微寒,全然不似北方那种刀刮般的阴冷的小村庄,陡峭的石崖,这水,这山,这树,这茶,这宜人的一切的一切,居然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游人。难怪,当文字遇到极致的美,就怎么写都不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无量玉峰垂直而下的 “小瀑布” 边,我用双手捧起一捧从高山飞流直下的清泉,喝下肚,一路的疲乏与寒湿瞬间驱散。身后侄儿掏出手机,调皮地大喊一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姑妈,看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猛一回头,这狼狈的模样瞬间被定格。其实我不是口渴,我们有自带饼干,鸡腿零食,饮料,及矿泉水。喝水,纯焠是为品尝的山泉的清甜,这才是纯天然无添加的矿泉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拥有独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有世世代代农耕劳作的淳朴人民,今天因为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被打造成休闲娱乐的旅游打卡点,当然全在当权者的政制气象中。俯瞰山间,一望无际的绿向天边铺展而去,如海浪般层层叠叠与云天相接。水秀人文之地,物华天宝之地。人微言轻,说什么都没用。人贵言重,什么都不用说。祝福三千茶业红红火火!祝福格止腊,大箐村,杨梅树三个自然村人民生活美满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