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活动掠影<br></h3> <h3>9月10日,农历“八月八”,“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活动,在“道源圣地,赤松真源”“羲皇祀地,稻祖本源”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举行,来自马来西亚、澳门、厦门、上海、杭州等地的海内外嘉宾、金华相关县市区人大政协代表、台胞侨界代表、上山文化、黄大仙文化专家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优秀代表等,齐聚伏羲“万圣阁”、女娲“女娲殿”,寻根稻祖本源,缅怀始祖功德,共商弘道大计,振奋民族精神。<br><br>本次朝祖活动,由浙江新时代文旅产业研究院、浙工大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指导,金华山文化研究院主办,金东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承办,金华市李桂华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伴手礼支持。活动以“聚力以文润城,擦亮稻源标识”为主题,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金华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勇扛时代使命,形成文化共识,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赋能现象级省域万年上山“稻源文化”标识培育和打造,助力上山文化“世遗”申报,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再创辉煌。</h3> <h3>上午9时50分,稻源朝祖:“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暨世界稻祖源伏羲女娲祈福典礼”正式开始。34通鼓声、9响钟鸣回荡在赤松溪峡谷中。34通鼓声象征着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崇敬初祖的共同心声,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初祖“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的无限景仰和无比感恩,一声声鼓响,一次次钟鸣,传递着溯源、寻根、凝心、铸魂的活动初心,表达出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创伟业的美好期待和愿景,以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和“世界稻源”的稻祖文化认同。</h3> <h3>马来西亚马六甲浙江友好交流协会秘书长、世界稻源文化朝祖团团长王京辉先生,代表朝祖团致辞。他说,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这洞天福地、钟灵毓秀的金华山,共同见证“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这一历史盛事。我能代表世界稻源文化朝祖团全体同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向伟大的“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表达我们最深的敬意和祈福,深感荣幸!<br>万年新高地,世界稻祖源。金华山,这方神奇的山水,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历史,更孕育了世界稻作农业文明与文化的源头。“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这两位开天辟地的祖先,他们以无尽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创了中华文明,更教会了我们耕种之术,使我们得以享受五谷丰登的恩赐,他们的功绩如同日月般照耀着华夏方舆、世界大地。<br>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粒稻谷都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和汗水,它们如同历史的诗行,书写着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今天,我们在这里祈福,愿“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保佑我们的稻田永远丰收,愿我们的文化如同江河般源远流长,愿我们的世界充满和平与希望。<br>让我们以诗为舟,以梦为帆,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份源自金华山的古老智慧。愿这份智慧如同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这份丰饶与和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珍惜,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传承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br>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表达我们对“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的敬意和祈福:“稻香四溢满金华,恩泽祖源润天涯。愿得丰收年年至,和平盛世乐开花。”愿他们的精神永存,愿我们的文化繁荣昌盛!<br><br>随后,主祭人依次向“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敬上高香、敬献供品、敬献美酒并恭读祭文,全体参祭人员向伏羲、女娲行三鞠躬礼,朝祖祈福典礼,在悠扬的礼乐声中圆满礼成。</h3> <h3>“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肇兴于伏羲、孕育于神农而定型于后稷。《太平广记》云:“木公(伏羲),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盖青阳(春天)之元气,百物之先也。”《吕氏春秋·月令》载:“东方,木也,其帝太昊(伏羲)……执规而治春(春种秋播)”,而成天下共尊之先君。“死,祀于东方”,祀于青阳,祀于万年上山“太阳部落”,被尊为“稻谷之祖”“木德之帝”“东方之神”“春天之神”“太阳之神”“上上圣人”。<br><br>世界稻源,启明东方,羲娲文化,一脉万年。“万年新高地,世界稻祖源”金华,作为“远古中华第一卦”陶文“六爻豫卦”发现地、“世界稻祖伏羲文化溯源地”,金华金华山尚有纪念“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的万圣阁、女娲殿、王母宫奉祀伏羲和女娲,故金华金华山,也因此被誉为“羲皇祀地,稻祖本源”。<br><br>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创建历法、教授渔猎、发明琴瑟、创造八卦,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繁衍人类、制定婚嫁。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之大者,在祀在戎。”寻根稻祖源,共筑世界梦。举办“源溯赤松,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暨世界稻祖源伏羲女娲祈福典礼”活动,其主要目的是缅怀始祖功业,确立“道源圣地,赤松真源”金华山“羲皇祀地,稻祖本源”地位,聚焦“浙江何为”课题,充分发挥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赋能金华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提交金华的满意答卷。</h3> <h3>中午11:30,“稻源雅集——世界稻源文化诗酒会”,在赤松黄大仙宫醉仙楼举行。草本麯酒,万年流芳。万年上山桥头遗址,出土彩陶酒器中麯酒(谷物酒)的发现,改写中国酿酒文化历史,令世界为之震惊。麯酒酿酒是中国酿酒之精华所在。麯酒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对霉菌的利用为万年上山人的一大发明创造。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高度,认知万年上山初民发明创造的麯酒,按日本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的说法,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上山桥头遗址发现的麯酒酿酒植物种类,直接证据,主要包括水稻、薏米(薏苡)、山药、薯蓣等;非直接证据,则包括马鞭草、金银花及其藤蔓、淡竹叶、辣蓼草等。从以辣蓼草水与米粉、金银花、马鞭草、淡竹叶、当归、杜仲等72味中草药为原料制作的草本麯酒文化历史考察,可以说“活着的上山麯酒”,仍在金华麯酒非遗传承基地——婺城区萳邖醇酒坊传承。《风俗同义》载:“女娲既抟黄土为人,日耕夜织,劳顿无已时。女娲悯之,化甘露为醇醪,广赐凡间。百姓饮之,劳乏既解,筋血复舒。独酌乐,同饮则愈乐,身心俱泰,众谢女娲,以“缻”盛酒以敬之。后遂成礼俗,世代流传,以至于今,竟不能改。” 为传承和弘扬上山万年谷物原酿麯酒历史与文化,以万年金华稻祖源“稻谷之祖——稻祖爷、麯酒之母——稻祖娘”伏羲、女娲文化为背景,本次朝祖活动,由金华山文化研究院,联合金华麯酒非遗传承基地——婺城区萳邖醇酒坊,推出了古法精酿的“世界稻源文化酒”。国内外嘉宾,齐聚醉仙楼,品酒吟诗,歌诵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其情悠悠,其乐融融,为朝祖活动营造了欢乐气氛和别样风情。<br></h3> <h3>下午13:00,“稻源论道——世界稻源文化沙龙暨赤松黄大仙宫发展座谈会”,在赤松黄大仙宫国际交流中心召开。<br><br>五千年道脉源溯赤松,一万年道统根寻羲皇。“ 稻源·道源·道缘”——金华金华山,以“羲皇祀地,稻祖本源”之“稻源”名世,也以“道源圣地,赤松真源”之“道源”著称,故其不仅为“世界稻祖伏羲文化溯源地”;亦为黄帝“鼎定南国”,传播华厦文明首选的“铸鼎地”,黄帝问道赤松子、九天玄女的“问道地”;更为“中华葛氏道(丹鼎派)文化传承地”和伏羲易道,赤松子师道,九天玄女丹道,黄帝医道,黄大仙善道,达摩、傅大士和道文化“策源地”。<br><br>“稻之道,万年长。”稻源·道源·道缘——返本传统,开新世界,以道结缘,做响品牌。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金华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聚力以文润城,擦亮稻源标识”会议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br><br>浙师大田中娟教授指出,由考古学意义的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向民俗文化学意义的“世界稻祖(太阳神“伏羲”)、世界稻祖源(金华山“羲皇祀地,稻祖本源”)、稻祖爷和稻祖娘”伏羲女娲文化转型,不仅使物质性的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实现了非物质性文化的转型,也使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找到了“祖根”,赋予了“灵魂”,丰满了“世界稻源”的非遗内涵,所以说,金华金华山持续开展“三月三”和今天“八月八”稻源朝祖祈福典礼,意义非常重大。资深文史专家、金华市决咨委委员吴远龙先生深有感触地说,金华周边地区,如衢州“南孔文化”,宁波“和合文化”等,都有亮眼的高品位、喊得响的标识品牌文化,“稻源、道源、道缘”——金华的“稻源文化”,涵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理应集聚国内外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将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作为金华高品位标识品牌,“聚焦而做,联手而做,借势而做,借力而做,创新而做,持续而做”。“中国钱塘江文明”概念提出者、浙工大孙以栋教授指出,拟将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列入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系统研究。马来西亚“御医”、中医学博士王京辉先生建议,道教名山、道源圣地、道仙祖庭、道养胜地金华山,宜做深“道医、道养”概念,如创设“道医学院”或“道养培训中心”,让金华山真正成为朝祖朝圣、道养康养胜地。同时拟借助侨仙,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助推金华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和金华山黄大仙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澳门经纬集团文旅公司总监洪鑫辉先生建议,“站位金港澳,面向全世界”,金华拟着力培育“稻源朝祖”文化品牌,并可将“稻源朝祖”作为“金港澳”旅游线开发的一个文旅项目,进行培育和营销。厦门康养专家陈见术先生说,金华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伏羲“万圣阁”、女娲“女娲殿”,为台湾同胞捐建和运行的一个“神圣殿堂”,可以此为“桥梁”和“纽带”,联合“金厦台”相关机构,开展“稻源朝祖——海峡两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活动。金华市作协副秘书长、诗词家陈国友先生希望,金华金华山,作为“羲皇祀地,稻祖本源”,为凝聚全球华人意志,聚焦全球华人目光,要持续做响农历“三月三”和“八月八”伏羲女娲祈福会、祈福典礼等“稻源朝祖”文化品牌,使金华山成为“世界稻源文化朝祖地”。同时,借鉴丽水市缙云县政府设立“黄帝办”,培育黄帝祭祀大典品牌的经验,建议金华市政府,也可设立“世界稻源文化品牌推广办公室”,着力培育“世界稻祖伏羲祭祀大典”品牌,助推“万年新高地,世界稻祖源”金华“世界稻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浦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何金海先生建议,不仅要深化和提升“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的活动策划、主办层级,还要联手八婺,共同来打造“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和“八婺行”活动品牌。<br><br>随后,浙江新时代文旅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浙工大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以栋先生,为金华山文化研究院和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授“世界稻源文化传播中心”铜牌;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施怀德先生,代表“世界稻源文化传播中心”,分别向马来西亚王京辉先生、厦门陈见术先生、澳门许晓真先生,颁发“世界稻源文化传播首席顾问”证书;画家姜开明先生,向赤松黄大仙宫,捐赠了由他精制的传统界画《黄大仙祈雨图》。</h3> <h3>会议认为,金华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拟以此次朝祖活动,浙江省相关部门授予“世界稻源文化传播中心”的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契机,肩扛使命与责任,着力做深、做透、做响、做大“世界稻源”“赤松真源”之“道缘 ”文化,即以广结金华金华山伏羲、赤松子、九天玄女、黄帝、黄大仙、达摩、傅大士之“道缘(善缘、和缘)文化为切入点,以“站位金港澳,面向全世界”为定位,打造国内和国外两大圈层文化命运共同体。<br><br>一是打造金港澳圈层文化命运共同体。拟以“稻源”为根,“道源”为本,“道缘”为桥,在金港澳设立“稻源会客厅”,做响“稻源论道”文化品牌,促进五千年“道源圣地,赤松真源”金华金华山——世界“三源(世界稻祖源、世界侨仙源、世界和会源)”“五圣(师圣赤松子、人圣黄帝、财圣黄大仙、道圣葛洪、佛圣达摩)”“六道(伏羲易道、赤松子师道、九天玄女丹道、黄帝医道、黄大仙善道、达摩、傅大士和道)”文化传播与推广。<br><br>二是打造全球圈层文化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相关国家的赤松黄大仙“分迹”宫观),设立“丝路会客厅”,做响“丝路弘道”文化品牌,以促进“万年上山,世界稻源”“羲皇祀地,稻祖本源”金华上山——“三源(世界稻源、东方艺源、中华易源)六艺(居艺、农艺、陶艺、酒艺、纹艺、祀艺)”文化传播与推广。(金研院,2024.9.12)</h3> <h3>附:“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朝祖活动朝祖文<br><br>维公元二零二四年九月十日,岁次甲辰八月初八,时值“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朝祖活动在即,中华羲皇儿女和海内外嘉宾,云集“羲皇祀地,稻祖本源”“道源圣地,赤松真源”金华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伏羲“万圣阁”、女娲“女娲殿”,朝觐人文始祖“稻祖爷”伏羲、“稻祖娘”女娲,祈望恩荣圣地,赐福稻源。辞曰:<br><br>世界稻源,启明东方。<br>羲娲文化,一脉生长。<br>追宗念祖,斟酒焚香。<br>仰承圣泽,教化万邦。<br><br>出震立乾,威镇八方。<br>承命造物,人文始创。<br>取火制陶,立舍建房。<br>凿琴作瑟,乐呈宫商。<br>洞彻天地,画卦成象。<br>德洽上下,道通阴阳。<br>始制嫁娶,聘用鹿獐。<br>华夏肇基,文明开创。<br><br>地道为坤,天道为乾。<br>伟兮圣母,大哉娲皇。<br>断鳌立极,炼石补天。<br>日升月亘,天阔地方。<br>载生载育,德耀天罡。<br>懿行垂范,龙脉永昌。<br>帝神羲祖,圣母娲皇。<br>四海尊崇,众生敬仰。<br><br>今逢盛世,追缅吾皇。<br>洪恩广济,福音穰穰。<br>黎民和乐,国运无疆。<br>礼敬心诚,伏惟尚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