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25,游玩斯库台湖后我们沿着斯库台湖边的黑山和阿尔巴尼亚交界的盘山公路,开始了东欧之行的第四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路上,听着音乐居高临下的欣赏着斯库台湖秀丽风光,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几个</span>小时,就进入阿尔巴尼亚境内,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过海关的手续更简单,边境站完全简陋得像个乡村收费站,护照没盖边境章,就又到了另一个国家。我们心里一直打鼓,会不会非法入境?第二天专程前去警察局咨询,又去了边境站了解,问了几个警察及他们的长官,才知道原来过境手续已经简化,只需要录入系统,无需盖章,我们这才放心开始了阿尔巴尼亚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边境站</p> <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贫穷的国家,而地拉那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全国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国外工作。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包括了高失业率、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以及有组织犯罪。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北马其顿,东北是塞尔维亚,北接黑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阿尔巴尼亚曾是希腊殖民地,在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4世纪末先后被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1415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76年12月28日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在霍查执政期间,陆续与东方集团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阿尔巴尼亚曾经接受了以上各国大量的经济和物资援助,其后却因恩维尔·霍查认为南斯拉夫、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三个国家正在走修正主义道路,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而在后来分别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初陆续断绝与这三个国家的来往。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同年4月26日,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2014年6月欧盟已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整个外交政策还是很亲欧的。</p><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与老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国家。因为红色国旗上的双头鹰,被世人称作“山鹰之国”。1961年苏联与阿尔巴尼亚断交、终止一切援助后,中国在1961年至1978年间成为阿尔巴尼亚最大的援助国,一首《北京—地拉那》到处传唱,“北京,地拉那,中国,阿尔巴尼亚。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国家......”历经世事变迁,如今年轻一代国人对这个人口约300百万的南欧国家已经相当陌生。</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中、阿两国越走越近,在中苏论战中,阿尔巴尼亚支持我们,两国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对阿提供了近100亿人民币和60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援助,帮助阿建设了142个完整的项目。我们吃不饱饭也要援助阿尔巴尼亚,要什么给什么于是关系更好了。有了我们的援助后,阿尔巴尼亚便不思进取,什么缺了都朝我们伸手,他们国内生活水平大大超过了我们,当我们得知这些情况后,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从1954年到1978年,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包括物资和粮食,共有100多亿人民币。70年代末,我们开始停止援助。首先,对其援助因我们自身供给不足而减少;其次,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事先没有通知阿尔巴尼亚,其对我们产生不信任感;第三,中美关系缓和,使得阿尔巴尼亚认为我们背离了反帝反修的路线,是向帝国主义屈服,认为我们已经完全成为像苏联一样。随着中阿关系的继续恶化,对阿方要求的援助,我们当然不能再那么慷慨答应了。阿方就对我们的供货、派专家等问题不断地挑剔,接二连三地对我们有意责难和无理挑衅。所以驱逐了我们驻阿的顾问和专家,此后关系急剧恶化。对于阿尔巴尼亚的以怨报德,1978年,果断决定停止对阿援助,我们被迫停止经济、军事援助,接回援建工程的技术人员。同年年底,霍查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我们与南斯拉夫关系的改善及我们的“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均表示不满,霍查在公开讲话中遂公然把我们列为“主要敌人”。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之间的经贸关系重启,中国制造、中国投资纷纷进入,特别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等新框架都为中阿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阿尔巴尼亚近年来政治经济发展稳定,有着美丽的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向北,可以通过港口向东欧运输物资;向南,船只经由意大利半岛即可直抵达突尼斯,而不必绕道。首都地拉那国际机场成为中国投资的一颗明珠。</p><p class="ql-block"> 在阿尔巴尼亚我们遇到前所没有的问题,中国银行卡在这里莫法支付、取现,只支持信用卡取现,但欧元这里是硬通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克鲁亚</p><p class="ql-block"> 克鲁亚,是阿尔巴尼亚中北部的一个自治市,小城位于克鲁亚山和伊什姆河之间,距离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仅20公里,阿尔巴尼的古代伊利里亚部落现居住于此。1190年,克鲁亚成为中世纪第一个阿尔巴尼亚自治州的首府,即阿尔巴尼亚公国。它曾经是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出生地和当年对抗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重要军事据点。早在12世纪,它便是阿尔巴尼亚第一个独立国家的中心。克鲁亚城是从平原通往出海口的要塞,古城内坐落着集市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远处就是克鲁亚城堡,始建于公元5—6世纪,在东南陡峭的山坡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层峦叠嶂,是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堡之一。公元15世纪阿族英雄斯坎德培曾以此为根据地,带领阿族人民英勇抗击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在长达25年之久的民族保卫战争中,克鲁亚城堡也是斯坎德培反抗奥斯曼帝国的中心,著名的“克鲁亚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在这里,克鲁亚城堡古城墙和塔楼,似乎仍能让人们感受昔日巴尔干的战火纷飞,徜徉在残垣断壁的古城墙旁,凭吊这里的古战场,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守城将士的战马嘶鸣、刀枪剑影,眼前的要塞就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从这里,人们还可以眺望克鲁亚城风光的四周乡间景色,连绵的山谷一直延伸到亚得里亚海沿岸,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如今这里已成为阿尔巴尼亚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培骑战马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德雷基老集市</p><p class="ql-block"> 克鲁亚旧巴扎是阿尔巴尼亚最古老的集市之一,集市建筑可追溯到400多年前。 这里既是该市自由贸易的起点,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景点,也是能够购买到最正宗阿尔巴尼亚纪念品的集市。 它于2015年重建,在铺有古老鹅卵石街道的商店里,古集市街两旁皆为木质平房,看起来像一个色彩斑斓童话般的小街,有木制精品店、古老的手工作坊、色彩缤纷的纺织品等。在这里可以买到手工编织的阿尔巴尼亚地毯、当地的手工艺品、古董文物、民族服装和其他纪念品。集市保持了古老的奥斯曼风格的建筑。集市内琳琅满目的传统手工制品,古朴怀旧的木质店铺和光滑的石子路面,洋溢着阿尔巴尼亚浓郁的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 地拉那</p><p class="ql-block"> 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是阿尔巴尼亚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仍然具有浓重的社会主义色彩,随处可见共产主义建筑,与共产主义时期的壁画。首都地拉那其实景点并不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五个“一”,一个广场、一个“金字塔”、一个地下纪念馆、一个设计感十足的建筑、一个地标,还有那随处可见的碉堡。无数的地下堡垒算是这个国家独有的景观,地拉那现存大约有70多个堡垒,现大多都处于废弃阶段,堡垒的修建都来源于中国的援助,每每看到这道独特的景观也不免让人唏嘘一番。地拉那还有一个特点,虽然经济并不发达,城市建设也不像是一个首都,但是该市原本灰蒙蒙的共产主义建筑,刷上千变万化的不同色彩,五彩斑斓的颜色代表了地拉那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期望,也代表了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地拉那,曾与我们的北京相提并论,比喻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亲密关系。进入地拉那市区外围时,就似乎有一种熟悉的印象:拥挤的车流、马路两边到处停的车、喇叭声……有与我们一样的城乡结合部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培广场,得名于民族英雄斯坎德培,广场的中心屹立斯坎德培骑战马的雕像。斯坎德培广场是地拉那的社会和文化中心,相当于我们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这里是人们观看和融入这座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 购物中心,时尚、现代</p> <p class="ql-block"> 钟塔,清真寺旁是地拉那的标志建筑,晚上灯火通明。楼梯直通塔顶,可以欣赏到广场上最美的景色。钟塔高达35米,与清真寺同时期完工,建成后是当时地拉那最高的建筑。shi</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中心屹立斯坎德培骑战马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埃塞姆贝清真寺,在斯坎德培广场的东南侧,这座小而优雅的清真寺是地拉那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许多宗教圣地在1960年代后期的无神论运动和示威中被摧毁,但是只有这座清真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清真寺在霍查统治时期长期关闭,直到1991年1月18日,地拉那一万多名伊斯兰教徒在没有政府机构批准的情况下,自发来到这里祷告,打破了清真寺被封闭的状态,这也是阿尔纳尼亚宗教自由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 培拉特,千窗之城,这个被夹在陡峭山坡中的小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十四世纪以来,在奥托曼帝国 Ottoman Empire 的枷锁之下,培拉特也是基督教和穆斯林可以和平共处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教堂和清真寺共享同一空间城市景观是培拉特魅力的一部分,在两旁悬崖峭壁上建造的房子,石砖结构配着木头门窗框,风景如画的似乎堆叠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景象。途径此地,由于同伴遗失手机匆匆离去,没来得及参观,甚至没留下一张满意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萨兰达</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兰达,是位于阿尔巴尼亚南端的沿海城市,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有</span>最有名的海滩,是阿尔巴尼亚最受欢迎的海滨度假之地,成为新人的蜜月之都。曾经沉睡的渔村,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城市,其中ksamil拥有萨兰达最美的海滩,在2013年被列入《卫报》最便宜的20个海滩度假胜地,不少希腊人都会乘船来到这里度假,只因为物美价廉。ksamil被群山环绕,<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三个小岛组成的难得的白沙滩,</span>古朴的海边乡村小镇和绝美的海滩相结合。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的多是欧洲人,便宜的物价,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海风,洁白的沙滩,无一不是吸引他们的……但是我觉得傍晚夕阳西下的萨兰达是最美的。</p> <p class="ql-block"> 海边音乐会,一支来自美国的乐队正在举行演出,高亢奔放的歌声点燃了观者的热情,孩子们跟着节奏起舞。我们有幸遇见,驻足欣赏,感受音乐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海边享受日光浴的美女帅哥,基本上是外国人,欧美居多。</p> <p class="ql-block"> 蓝眼睛,位于阿尔巴尼亚南部,这是阿尔巴尼亚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颜色斑斓的泉水从50多米深的溶洞中咕噜往上涌。微风拂过,仿佛一块上好的祖母绿宝石,一汪深蓝,甚是梦幻。晃眼一看,有九寨沟和川西景致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吉诺卡斯特城堡</p><p class="ql-block"> 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一直延续到城堡城墙的下方,城堡似乎天生就是为观赏吉诺卡斯特而存在的,占据制高点的城堡,本身就是古城的天然看台。城堡一直是吉诺卡斯特的核心,一直以来其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墙内,直到15世纪旧城区中心开始往城堡北门外发展。第一个防御工事建于公元前5世纪,12世纪和13世纪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修建了一个更大的堡垒。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城堡逐渐扩大和改善,直到台佩莱纳的阿里帕夏在1811-1812主持修建了钟楼及其西南延伸部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状,使其成为巴尔干地区第二大城堡。阿里帕夏从山上修建了一条长达12公里的渡槽解决了城堡的用水,直到19世纪这里还驻扎着军队,到20世纪则在城堡设立了一座监狱,最后一座行政大楼在1968年之后被拆除。</p><p class="ql-block"> 这个城堡还有个有关Argjiro公主的传说故事,据说15世纪时,这座城堡被奥斯曼帝国侵占时,当时统治者Gjin Zenebishi的妹妹Argjiro公主拒绝投降,带着她的孩子从城堡城墙上跃下身亡,奇迹的是,她的孩子活了下来。在Argjiro公主坠落的地方从岩石中流出了牛奶哺育了她的孩子。很巧合的是,城堡墙脚下的石灰岩上覆盖着白色的钙沉积物,不知道传说是不是来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 在城堡之上停放了一架美军飞机残骸,这是1957年,美国军用训练飞机被迫降落在地拉那附近,遇到技术问题。 不久之后,这名飞行员被遣返回美国,但这架飞机被定性为一架间谍飞机,作为冷战时期的战利品被带到城堡进行展示。</p> <p class="ql-block"> 城门口的石刻匠</p> <p class="ql-block"> 钟塔</p><p class="ql-block"> 在城堡的最显眼的位置,老城内大部分区域都能看见钟塔,由台佩莱纳的阿里帕夏19世纪建立。 这是该时期城市的一个地标,当时的钟塔主要用于提醒小镇的居民每日祈祷的时间。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时钟安装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现在已经不能使用。</p> <p class="ql-block"> 从城堡上俯瞰吉诺卡斯特城。</p> <p class="ql-block"> 老集市</p><p class="ql-block"> 吉诺卡斯特古城最好的探索方式自然就是用双脚丈量大街小巷。吉诺卡斯特的建筑低矮而密集,顺山势而建的石头房子依次展开。老集市就位于一条斜坡之上,鹅卵石铺就而成的古老石头路面,路旁两排整齐的房屋遍布各种商店,咖啡馆,披萨店,餐厅众多,还有最多古董店,手作店,特色工艺品店。沿着斜坡到达三叉路口,这是吉诺卡斯特的地标之一,这家呈“三角形”的店铺经常出现在各个网站之上。每天清晨,城里的老人们都聚集在街道旁的咖啡馆来上一杯提神醒脑的“神药”,孩童在街道中欢笑着嬉闹着,城里的大街小巷成为他们捉迷藏的游乐场。临街而建的房屋二层有许多民宿,从民宿阳台眺望老城区域,来来往往的游客穿行其间,仿佛自己才是这里的原住民一般,悠闲而又惬意。</p> <p class="ql-block"> 在咖啡馆小憩,遇到一家人,三个孩子颜值颇高,还有一个躺在婴儿车里。虽然莫法和我们交流,孩子们对着镜子的镜头尽是友好、天真活泼。</p> <p class="ql-block"> 科尔察</p><p class="ql-block"> 文化之都科尔察位于阿尔巴尼亚科赤区东南部的一个城市,靠近希腊和马其顿共和国边境,是阿尔巴尼亚第七大城市,最大和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这座城市以其典型的住宅建築而闻名,铺有鹅卵石古老街道几百年来未曾改变。科尔察市还因拥有众多的博物馆而闻名,在城内小酒馆林立,被誉为东欧小巴黎。相比于其他著名的旅游城市,科尔察就显得小众许多,这里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看到我举起相机,他们友好向我挥手微笑,配合十分默契。语言不通,但微笑是通行证、和气草。</p> <p class="ql-block"> Komiteti咖啡馆,位于阿尔巴尼亚科尔察老集市的一家咖啡馆,最有特色的是土耳其咖啡。我们慕名而去,感受它的味道。咖啡馆装修风格、摆设、老物件让人想起70年代的中国,唯有哪些异域风情的图案提醒我这里是国外。</p><p class="ql-block"> 虽然喝不惯土耳其咖啡,但也点上一杯体验一下,咖啡很便宜,很苦,加了不少糖。两杯咖啡,一杯鲜榨橙汁、一瓶水,花费500列克(朋友和客栈老板套近乎换的,整个阿尔巴尼亚都取不出来现金,晕死)。</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店里消费了,咖啡店允许我随便拍,白天咖啡馆光线幽暗,我一边拍一边想象晚上大放异彩,灯红酒绿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