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邂逅我的缘

坐禅如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们两口子当年是怎么认识的?这可是属于个人秘密,所以我始终未向人透露过,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如今我的婚姻已走过了四十年,到了银婚阶段,作为银婚纪念,我在此讲出我的秘密——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82年大学毕业,毕业被分配到异地他乡的什邡县城一个工厂里从事技术工作。当年的我——一个有了工作、年龄二十多岁的单身男,很自然会引来多方面的热心,谈朋友、找对象,成为我需要完成的任务。然而,一年多过去我没有牵手成功一个,原因简单,就是没有碰到能对上眼的人。也许是机缘未到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机缘在84年初的一天出现了,纯粹源于一次偶遇。通过那次偶遇,我认识了她,她成了我的另一半,并伴随我至今。邂逅是奇妙的,也是让人难忘的。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了四十年,我脑海里还清楚地记忆着那段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天,省质量标准局来县里对区域内的工业企业进行一次国家基础标准宣贯培训。地点在县工会,时间是下午。我和质检科的一位人员被厂里安排参加这个培训。我两人到达时,培训已经开始。培训在一间布置成教室的会议室里,入口位于后面。我俩走进里面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后面仅有一个空位他坐下了,我只得向前找。我看到前面几排中有一个空位,赶忙上前,而当我要坐下时却发现同桌的是一个年轻女子。我犹豫了片刻,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与女同胞挨着坐在一起的,这是习惯(那个时期的人几乎都是这样)。再环顾周围,确实已经没有了多的空位,只能坐在这里。这也许就是天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坐下时,她好像并没有侧头来看我,我也没有主动理她。培训中安排了一次短暂的休息,使得我与她有了几句简单的对话。应该是她先向我问话,问我是哪个厂的?我回答了。我也问了她是哪个厂的?通过简短的对话,我得到了她少量的信息。知道了她在轴承厂工作,是新都人。通过眼扫她的笔记本知道了她姓黄。当我想再多问的时候,她笑着说你是查户口的吗?堵住了我的问话。确实对陌生人不该问的过多。很快培训又开始了,我们没有再说什么。培训过程中她似乎听到很认真,并认真记着笔记。我也记着笔记,但却不时侧目偷看她。她身穿一件朱红色的平绒外衣,乌黑的头发梳着马尾辫……。她让我有些分心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培训会结束后,人们纷纷离去。我和我的同事走出工会大院门口时又碰到她。她提着一个小竹篮,微笑地主动对我说今天是周六,她要回新都一趟。我也微笑着随口问她:有车吗?她简单答:有。此时的“问”与“答”无关紧要,紧要的应该是“微笑”。与她的这次短暂偶遇虽然就这样结束了,但她的笑容却装进了我的心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84年的农历大年过后,又过了一个多月,春暖花开,不知怎么地我产生了想再见到她的愿望。她所在的厂并不在什邡县城附近,而是距县城约20公里外的偏僻山脚下。如果想遇见那机会可能为零。如何才能再见到她呢?只能是去她厂里找她。以何理由去呢?说是专门去见她,我说不出口。总要有个借口吧?最后想好了去的理由。她们厂不是生产轴承的吗?正好在我的新产品试制中需要一个轴承,那就以买轴承的名义去她厂里找她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她厂里找她,我选了一个晴朗的好天气。要见“心上人”,该穿什么衣服去呢?我考虑了一下,为让自己自然点,决定不刻意装扮为好,所以我仍然是穿着一身平时上班时的衣服——一套蓝色劳动布工作服,脚穿一双草绿色胶鞋。不帅气,也应该还算精神吧。是在一个上午,我乘坐长途客车到达她所在的轴承厂。其实,去见她是很不靠谱的,因为我并不清楚她那时的个人情况,说不定她已经结婚,或已经有了男朋友。况且,她这一天是否在厂里我也根本不清楚,纯粹是瞎碰,唯有看天意如何对待我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厂门,我先找销售科,销售科在行政楼。在销售科买下我想好的那种轴承。交了钱,对方给我开了一张取货单让我去成品库房里去拿。接过货单之后,我提出向他打听一个人。他问我:谁?我说出我已知的信息:姓黄,女的,家是新都的。他立刻带我去了另一间办公室,结果见到的却不是我要找的人。是一位大姐,也姓黄,也是新都人。我连忙否认说不是。这位大姐笑着开口问我:你要找到是不是姓黄的女大学生?我支吾着点头。找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怎能不让人感到可笑?不过,她并没有多嘴问我与要找的人是什么关系?也没有问我找那个人做什么?她告诉我人在装配车间办公室,并指点了地方让我去看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按这位大姐所指,走出了行政楼,来到了一个大车间旁边一处不起眼的地方,那里有一排简陋的办公室。当我走到开着门的第一间办公室门口时,我一眼就看到了她。那间办公室里有两张办公桌,她坐在桌前不知在忙什么?她对面桌前还坐着一位男同事。我出现在门口,她抬头也一眼认出了我。她有些小小的惊讶,马上站起身笑脸相迎,问我:来做什么?我说:我今天来你们厂买个轴承,顺便来参观一下你们的厂。我没冒失地说出我的真实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和她对话的时候,她对面坐的那位男士起身,说他去一下车间,让我坐他的椅子。这位也是肯助人为乐的好人。就这样我和她隔着办公桌,面对面的坐了下来。我与她相互东一句西一句的闲聊,说了不少话。相互说到了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什么时候进厂的,不知怎么也还说到了各自家庭与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但我们的谈话没有涉及到个人问题与年龄,陌生男女会面这方面内容应该属于禁区吧?或许也是为了避免有相亲的意味。我虽然唐突来访,好像并没有让她拘谨,我们聊的轻松、愉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聊到快到中午时,我问她厂里的成品库房在哪里?我该去领所买的东西了。她主动说带我去,这当然也正是我心里所想。我拿到了我并不一定会用上的轴承和她走出成品库房,然后提出让她带我去车间里参观参观。进车间参观不同于进办公室,是需要有人引领的。此时中午临近,已经有人从车间里面涌出来。从身边走过的人把目光转向我俩,也有人向她微笑打招呼。走到一个车间门口时她突然停下来,说中午了我们先去吃饭吧?我点头同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她并没有带我去她们厂里的食堂,而是出了厂大门。离厂大门几百米外有一个小餐馆,她把我带到了那里。她说这是厂周边唯一的餐馆,厂里人把这个小店叫鸡毛店,顾客主要是这厂里的人。我还能记得她点了一菜一汤。一份鱼香肉丝和一份番茄煎蛋汤,包括米饭总共五元钱。钱是她出的,我是来客,我没有主动摸钱出来,不是我吝啬,是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学会“装”客气。想当年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厂里的标准工资只有可怜的四十二块五,一次用餐花去她近八分之一的月收入,我不知她当时心痛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饭后我们回到她的厂大门处,我没有再提进车间参观之事,而是向她告辞,说我要赶回厂里上班。于是我与她在厂门口分手了。分手时没有握手,我也不记得说了“谢谢”和“再见”没有。总之那天算是实现了我再次见到她的心愿,且感觉不错,增加了我对她的好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坐车返回自己的厂里。下午走进办公室,我没有向任何人说我上午去了哪里。这次见到她,虽然在话语中相互没有提到年龄,不过,闲聊中得知了她哪年高中毕业,哪年下乡,我也就知道了她大致的年龄,她的年龄比我略小些。通过第五感官,我判断她还没有结婚,很有可能也没有交男朋友。我当然很希望她此时还没有男朋友,是一个单身女子。我不想就此止步,那下一步又该怎么办呢?短时间内我不可能再以买轴承为由去找她。想了想后,索性决定给她写封信去,把心愿向她挑明,这样即使被拒绝,也可以避免尴尬与难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天后我把写给她信寄了出去。信的内容很简单,文字上没有温情,根本不像情书。信中我直截了当地提出想与她交一个朋友。虽然也没有说交什么朋友,但对于婚龄男女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几天后,我收到了她的回信,内容也简短,最关键的是她的回复如我所愿,她答应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那以后我与她的恋爱起步了。因为我俩不在一个地方,只能相约在周末(那时每周工作六天休一天)。就这样你来我往,发展顺利。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一般,同年九月份我俩办领了结婚证,并定“十·一”国庆为婚庆日。我们没有办婚礼,也没有拍婚纱照,更没有买婚戒,而是选择了浪漫形式的蜜月旅行。我俩携手去了北京、天津,还去了北戴河,秦皇岛,济南,泰安等地,以天地为媒,山河为礼开启了我俩的新生活。十个月后有了我们的儿子,再后来我们携手跳出了厂,跳出了什邡……一直走到了现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想不到素昧平生、萍水相逢的我俩,只因那次邂逅就走到了一起。谁能算出这样的概率有多大?冥冥之中这是谁编排的呢?我只能把它归结为命,命中注定!由此我相信了缘份,相信了命运,相信这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从她厂里买下的那个轴承并没有被使用,而是当作一件纪念品保留了下来;当年我给她的第一封信,以及她给我的回信也同样保留至今,这些是信物,将会随我走至人生路的尽头。</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0xuglfw" target="_blank">《步入珍珠婚》</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