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经记得1994年9月22日是我们的霓虹照相馆开业的第一天,我拿着刚买回来的相机面对着顾客的眼睛,手不受控制的发抖,根本就按不下快门,那天还好有我父亲给我坐阵安抚和鼓励,终于度过了那难忘的一天。后来手就再也没有抖过,逐渐能够很从容面对每个顾客。由于我的耐心与和气,赢得了当时棉纺厂及织布厂很多年轻女孩的青睐,还有当时初中即将毕业的很多小女生也成了我店的常客,甚至是二中的一些高中生也慕名而来,我记得有个高中女孩子跟我说,她们学校的那些喜欢拍照的小女生在她们心中最好的照相馆就是县城里的风采和西斋的霓虹。我当时听后心中何其的感动。我爸有次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新开的“茅室”三天香,看你这要香几天?我爸这句话其实是在激励我,不曾想,我不晓得我的店香了多少天,但至少也是支撑到现在,支撑了整整三十年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开的是夫妻店。在这三十年的时光中,我们见证了相机从胶片时代转换成数码的时代。我有过那种黑白大座机拍黑白胶片暗室冲洗的经历,最开始学艺的时候学的就是暗室冲洗,当看到显影盆里的那张通过底片影印过的相纸由白色慢慢的变成人像的过程,那感觉简直就是欣喜若狂,无比的激动。我学的那个时期黑白的主要就是证件照,特别多的是身份证,很少用那个座机拍艺术照,不过我还是记得我在学习期间跟我好朋友拍过一张黑白的艺术照片,我很是喜欢。那个大座机后来我献给了我们洈水镇文化站收藏,不过我们自己也还收藏着两台以前那种可以背出门拍黑白照片的小型座机,还有一台海鸥和一台凤凰303的黑白135相机,我都有好好保存着,因为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非常有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唯一一张我拍的好朋友的有保存的黑白艺术照。</p> <p class="ql-block"> 刚开业的那几年手中是非常拮据的,我记得我们买的第一台过塑机是当时非常喜欢拍照的一个阿姨主动借我的一千块钱。那时的一千块钱对于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因为开业本来就借了不少的钱置办相机,衣服,布景等等,也不晓得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但终究也还是熬过来了,那时拍一张照片三块五毛钱,不管顾客是拍一张还是两张,不管是艺术照还是生活照,我都会很仔细的接待与服务。我的耐心与细心慢慢的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也有了很多固定的客户。那时没有数码,没有智能手机,拍照是一种比较奢侈的行为,也是记录人生每个阶段信息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每到节假日,店里客人几乎是络绎不绝,特别是春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假期等等。</p> <p class="ql-block"> 那时最大的业务应该是给顾客拍婚纱,我记得我拍的第一对婚纱是一张16寸的照片,框子是请附近装潢店里的人做的那种很简单的框,50元。化妆也是自己画,也很简单的那种化妆。后来慢慢的稍微强了一点点,拍婚纱也从50元提高到180元的小套系,照片也从16寸提高到24寸的照片,框子高档了一些,专门在沙市那边去进货。2000年的7月,我到武汉天姿美容美发学校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化妆技术培训,那次培训虽然学的不咋地,但终究还是提升了一些,拍照化妆还是高了一个档次,拍婚纱的质量也高了一些,能够开始试着给顾客做手工相册,那时我们自己定制的套系是一套婚纱350元,有30寸的大照片,有12寸的相册,还有两个水晶摆台。现在想想,那时到我这拍婚纱照是多么的便宜,所以当时的拍照业务也还是很不错的。口碑好嘛,价格又便宜,很多顾客都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 2004年,我们开始接触数码,买了第一台数码相机。开始是一窍不通,老公有心想去沙市学习后期,可是沙市那边有朋友说,不需要专门去学,很简单的,你们多搞几回就会了,于是在网上下载了一个7.0版本的PS,自己学习,不懂的时候就找懂的朋友请教,记得那时不知道什么叫图层,正好有个朋友知道一些,晚上和老公专门骑摩托跑很远的地方上门去请教。因为没有老师,甚至都不知道PS过的照片要拼合图层,发去洗的照片是PS格式,闹过很多笑话。还好,我们应该算是肯学之人,慢慢的才熟练了一些,知道了很多PS工具的用法。</p> <p class="ql-block"> 2006年暑假,在朋友的推荐和帮助下,我报名参加了在北京的一个名人摄影学校一个月的培训。那次培训,虽然感觉自己并没有学到多少实质性的摄影知识,但收获还是颇丰的,因为结交了很多摄影朋友,可以互相交流,那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怎么拍婚纱外景。一个月培训期满回来后就开始尝试拍外景了。应该说通过参与北京的培训我的摄影水平还是有了一定的提升,出去拍外景的胆子也大了不少,我又请了专职的化妆师。化妆师也是专门去武汉培训过了的,化妆技术也非常的不错,于是我们的店在当地也就有了一些小的名气。那几年的冬腊月,婚纱业务明显比往年火爆了一些。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腊月初一,因为是下雪天气,没有外景,我连续拍了三对新人,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12点才回到家里,虽然人疲惫不堪,但觉得忙得其所非常充实。我还记得那时有个万家的顾客跟我说,他们一个村的婚纱基本上都是在我店里拍的,都是相互介绍,后来他们有了孩子,也还专门来我店里拍纪念照。那个时期,也应该是我店里拍婚纱照最鼎盛时期,我拍的婚纱价格便宜又实惠,且拍照质量也还不错,除了冬腊月,五一和十一假期也有不少来拍的,当然也非常感谢我曾经的几位化妆师,是她们的技术与和我的配合默契,才有了那样好的口碑。不过那时真的很累,又要拍照又要后期,有时相册也是自己设计,经常加班到很晚。我记得有次我跟当时正在读初中的儿子说,等你长大了,就接妈妈的班吧。儿子当时就拒绝了,他说,我才不做这个,看您经常加班,这也太累了!不过累点也是有收获的,前些时日,有好几个陪同准大学生来拍登记照片的父母跟我说他们的婚纱照是我拍的,说照片现在都还蛮好,听的我心里暖暖的,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人总是有疲惫的时候,慢慢的我厌倦了这样重复的拍照,我跟我老公说,我不想拍婚纱了,也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大,精力和思想都不如从前,或许也是觉得自己拍照跟不上年轻人的形势,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有压力,于是在2014年,此时也是从我开业到那时已经是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我决定不拍婚纱了,是很坚决的不拍。店里来了婚纱业务也不接,但别的业务还是照旧。我自己开始慢慢转型,接一些单位和个人外拍活动照之类的活。</p> <p class="ql-block"> 于是这后来的十年,我们几乎是拍过上千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政府的、学校的、各村居的,基本上都比较圆满。</p><p class="ql-block"> 这后来的十年,在工作之余,我喜欢上了和朋友们一起旅游,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跑过很多的地方,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广西,以及西部之行等等,拍一些外地的风土人情,日出日落。更喜欢在闲暇之余拍一些我们洈水本地的特色图片,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只要我遇到过值得记录的,我都尽量的装进取景框里,然后变成数字影像,装进我的硬盘里保存。我努力的把照相变成摄影,让摄影变成自己的爱好。我觉得那样的生活才有色彩,才有自己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于是这后来的十年,我们还参加了多次摄影比赛活动,虽然没有得到特别大的大奖,但也获得过不少的奖项,其实我也觉得得不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参与其中,为我们人生中走过路过的留下一些或多或少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这后来的十年中,我参加了黄氏家谱的拍摄,于是在2019年黄氏家谱出炉的时候,也拥有了我的第一本书《镜头里的血脉情》,这本书记录了我在参加家谱编辑过程中寻找并拍摄的一些黄氏宗亲老人以及编辑家谱的一些过程。这本书历时五年时间,虽然是内部发行,也是我摄影人生中书写的最美好的一笔。疫情那几年,我利用空余时间,整理了闲暇时间和爱人一起拍摄的关于洈水的一些图片,邀请了尊敬的张兴武老师配诗,吴文甫老师撰名,于是,我又拥有了我们的第二本书《洈水风情》。这本书对我来说,应该也是最重要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吧!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几位贵人,没有您们,也不会有这两本书的出现,也不会有我人生中这最美好的最值得记录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这后来的十年中,我参加了洈水镇《洈水旅游》报编辑的工作。每一份报纸上都有自己的作品,虽然今年已经停刊,但这也在我这十年中很值得写上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9月22日,是我们开店三十年纪念日。这三十年,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十年。</p> <p class="ql-block"> 这三十年,我拼过,我努力过,我累过,我低迷过,也失落过,但我总是想着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虽然现在生意已不如前,但我还是在努力坚持着,直到自己不被这个社会需要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