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围炉》是一种生活

怀瑾握瑜

<p class="ql-block">  《黄梅曹锦军围炉》走过十年,用“不容易”三个字来总结显然过于抽象。我与《围炉》结识缘于看到县书协秘书长商宏志先生的“大美黄梅”的题字,一个把生活自媒体推发的文章汇集出书竟然用“大美黄梅”作书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连续一星期的阅读,我在书中饱览了黄梅的山水风光之美、领会了黄梅的民风民俗之淳朴、感受了黄梅人文厚重的气息,不得不为该书的内容喝彩!当即点赞关注了《围炉》公众号,自始以后,每个星期从周一至周五的“朝读”《围炉》已成为一种养成习惯。</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围炉》文章关乎民生、贴近生活,亦或是受《围炉》编辑们那份专业、奉献的职业操守所感动,品读之余激起了我“迫于生计、辍笔20多年”的写作愿望。2022年春暖花开时节,我受黄梅歌友会的邀约参加蔡山古镇“踏青赏梅、户外放歌”活动,目睹了竞相绽放的梅花、如织穿梭的游人和歌友们现场放歌的场景,很有感触。回家后信笔撰写了图文并茂的《相约梅苑,户外放歌》美文,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向《围炉》投稿,没想到第二天就在平台推发了。一阵子惊喜便有了不间断写作的动力,先后推发了《春染大地乡村美》、《颂歌唱响考田山》、《莫负长江沙滩美》、《四渡河畔欢乐多》、《秋思云丹山》、《深秋放歌李河头》、《蕲黄古道好个秋》等二十余篇美丽乡村游记,记录了本人近两年来户外放歌、户外阅景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围炉》发稿简捷明快,没有任何套路和中间环节,只要是原创首发、传递正能量的作品,一封邮件就能让你的文章在其平台推送传阅。关注《围炉》我算是最大的收益者,虽然发稿多篇但曹锦军老师并不熟识,每次都是公司文员直接打印邮发,当看到自己文章一次次成为《围炉》平台原创作品时,其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去年9月份,有朋友建议我将《围炉》发表的20余篇游记结集出书,并提议新书《胜日寻芳》作序的合适人选为曹锦军老师。通过冒昧加微信、说明来意后,曹老师欣然接受了。《风禾尽起.胜日寻芳》2000多字的序言,既是对个人行而不辍写作的鼓励,更是通过曹老师的点睛作序,让个人新书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十年《围炉》,炉火正旺;十年坚守,其创办者在人力和财力上的无私奉献难能可贵。十年来为宣传和展示湖北黄梅及鄂东地区风土人情,近三千篇的原创文章、数以万计的视频点击率,称得上成效斐然。我由衷地感激《围炉》给我提供了讴歌生活、抒发情怀的好平台,我禁不住吟唱:十年恒持结硕果,浩瀚楚天声名播;奋楫笃行风禾起,品读《围炉》是生活。</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锦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