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溪山佛缘

吉昌

<p class="ql-block"> 普溪山佛缘</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多出发去登普溪山。山势不高也不陡,爬了一会儿,就见到好些金色的塑像。佛教徒们将佛像塑在露天,让佛在光天化日之下显示他们的慈眉善目与伟岸的身躯。有合掌的,有双掌齐眉掌心向前的。还有睡佛,巨大的身体和软的躺在睡榻,面色平静从容,微带笑意,平和谦虚,有亲近俗人之感。</p><p class="ql-block"> 一个道教装束的长髯老者塑像在几个站姿佛像尊者的后面,好像取一个静坐的姿势。似乎他的道行地位还在众佛之上。这是道士还是俗人?如果是道士,莫非显示道与佛之融合?还是道已经助佛得佛之缘法,总之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也可能是道视佛为尊退居后位。无论怎样算是佛道同框相安无事,这也许是老挝人对宗教的一种互相通融的良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你见到了佛堂之中方丈正领着僧众念经。念经者老少均有。少者看上去十来岁,十多岁的也不少。此地的人们大都会在人生中去寺院出家一次。少则一两年,多则七八年,可以还俗,也可以一生皆为僧人。僧人们不避俗人。你走进佛堂,他们正念经。你只要换上他们放在佛堂门口的鞋子,你就可以进入佛堂,参加持颂,或者聆听,或者旁观,总之就是随和大方,僧俗界限不太计较,也不分眀,因为他准许你参与持颂念经。联想到国内的寺院念经时规矩众多,听众战战兢兢,甚至方丈对游客很警惕生怕庄严之课被捣乱。记得八零年在峨眉山洪椿坪,清晨六点去大殿,门关着,你轻轻推门,就见方丈瞪着满布血丝的双眼目不转睛盯着你,你周身一机灵。可见八十年代的佛教徒何等警觉,何等小心,又何等与俗人分离。</p><p class="ql-block"> 因此见出老挝僧人与俗人确实有亲切亲近之间的关系。他们互相信任,不用担心互相之间会发生什么伤害之事。</p><p class="ql-block"> 佛堂四面独立而不与四周房屋相连。你换上鞋子走进佛堂。佛堂内部简洁,很像一间大教室,前后门设在佛堂右边,左边有窗。有蜡烛发出荧煌的光辉,整个佛堂的光明主要靠自然光线照射。方丈坐在蒲团上,众多的老少僧人穿着红袈裟坐在方丈左右以及后面,二十多人盘腿作入定状。颂经声音委婉清亮。最后站立一高大白人,用相机不断拍摄颂经队伍的后背。</p><p class="ql-block"> 你站在白人侧边,凝视着颂经的僧侣,你与他们互不打扰,白人兀自拍照,心无旁骛。整个佛堂和谐融洽,没人干涉你,你也不干涉别人。颂经声悠扬婉转,不疾不徐,平和自如,像清泉流淌,柔和软糯,让你心襟荡漾。</p><p class="ql-block"> 没有喧哗,没有奢靡,没有</p><p class="ql-block">香客的炫耀,没有僧人物欲的希冀。平和的气氛在僧俗之间弥漫。</p><p class="ql-block"> 你见过一些寺院的佛堂,大雄宝殿,气势雄伟,经幡高挂,几尊大佛金碧辉煌,蜡烛高照,香烟缭绕。高大粗壮的柱子装饰精美,柱子上的楹联恢宏大气,劝人为善的词句举不胜举,巨大的随喜功德箱也漆上红粉或金粉。有的殿中五百阿罗汉面目各异,有的怪异,有的平和,有的狰狞。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也有诵经声。佛堂之外的宽敞空地,往往置一大鼎,可燃香蜡于其中。有时几十人高举若干七八尺高的大蜡熊熊燃烧,火焰和浓烟发出异常浓烈的刺鼻味道。有一种放肆炫耀富有豪华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相比这普溪山佛堂的清静简约,那些大雄宝殿前的狂欢狂野真的是佛家一路吗?</p><p class="ql-block"> 你就幸运的应和了普溪山佛缘的赠予,它将安静与亲和置于你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5日写于琅勃拉邦酒店</p> <p class="ql-block">露天睡佛细部</p> <p class="ql-block">山间路傍站立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群佛</p> <p class="ql-block">山间坐佛</p> <p class="ql-block">睡佛</p> <p class="ql-block">朝拜者</p> <p class="ql-block">金刚</p> <p class="ql-block">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那迦</p> <p class="ql-block">室内供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