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程⻔立雪源自于北宋元佑八年(1093)早春 时节的一个下午,杨时与游酢两位闽籍官员在河南 洛阳的一个庭院之中毕恭毕敬地等候当时的大儒、 理学家程颐接⻅的故事。时天降大雪,待程颐午休 后闻报起身接⻅,则⻔外雪深一尺矣。</p><p class="ql-block"> 此后,杨、游二人不断深研、丰富、推崇程氏 理学,通过开馆授业培养了陈渊、罗从彦、李侗等 学术大家,让这一理论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与发扬 光大。最终,程颐先生发出无比欣慰和喜悦的感 叹:“吾道南矣”。</p><p class="ql-block"> 程氏理学通过几代人接力式的发展,最终由朱熹、蔡元定等人将这一理论发展至顶峰,成为科考制度的进身途径和修身、⻬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基础。南宗以来,福建的程朱理学就像中华传统文化的王冠上熠熠生辉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我只知“程⻔立雪“是一句成语,是 诚心求学的意思,也不知典故。小时候在集美中学 看⻅两座华侨捐建,十分气派的教学大楼,分别称 为“南薰楼”、“道南楼”,“南薰楼”取自诗经,“道南楼”却不知何意。几十年后,读了程颐 曰:“吾道南矣”。才解其意。</p><p class="ql-block"> 杨时,将乐人,号龟山。于北宋熙宁九年 (1076)进士及第。历任徐州、余杭、萧山等县知 县。官至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及⻰图阁学士。</p> <p class="ql-block"> 九二年,明溪友人邀我到与将乐交界的,当时 杨时读书的龟山游玩。远远望去,山形不大圆圆似 龟。只⻅山径迂迴陡峭,漫山古木森森,一座真武 小庙荒凉破败,另一座神农庙宇早已坍塌半边。有 一处殘垣砖砾滿庭蓬蒿的地基大坪也许就是当时的 “龟山书院”。</p><p class="ql-block"> 山上沟壑幽暗,藤蔓纠缠抱树,看山壁石岩形状奇巧全是喀斯特地貌,酷似永安大湖石林,同样美哉怪哉。</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我在闽北建阳麻沙镇工作。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了:游酢,建阳⻓坪人,字样。我想难道程⻔立雪的游酢就是麻沙⻓坪人吗?</p><p class="ql-block"> 七三年秋,我陪前来探望我的,省文联诗人蔡其矫先生一同前往十几华里外的⻓坪村探访,蔡先生是学者,确认⻓坪村就是游酢的家乡。可是只⻅荒村寂寂秋⻛瑟瑟,遇⻅几个村⺠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悻悻作罢。</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离开麻沙后,直至2016年与工友、同 事们旧地重游,才在宽阔的广场上⻅到供人瞻仰的 游酢石雕像和文化⻓廊。</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逐渐发现在永安这个⻛光绮丽的闽中小城,竟然也繁衍生息着杨时、游酢两个宗族开枝散叶迁徙而来的家族后代。</p> <p class="ql-block"> 2023年春,永安上坪的⻰共村桃花盛开,村 前、村后,桃株百态千姿,桃花艳丽夭夭灼目。远 山、坡上的桃林像飘浮着的一层层绯红粉色的云 霞。</p><p class="ql-block"> 我同班的陈同学当年在此插队,他告诉我还有几位铁路姓崔的、姓赵的、姓戚的女同学。这几位女同学漂亮极了,生性又爽朗,⻰共村地处狭小,我想当年她们的嗓⻔与笑声一定常常溢出村子,迴响在山峡之外。</p><p class="ql-block"> ⻰共村都姓杨,他们的祖宗祠堂建立在陡峭的 半山上。这是一座殿宇式的建筑,匾额堂号为:道 南堂” 。大殿前厅正中悬一匾上书:程氏正宗。</p><p class="ql-block"> 其时,宗祠正在修葺,大木师傅斧锯正忙,殿厅中堆滿器物、材料,无叚细看只有匆匆拍照而已。</p><p class="ql-block"> 该祠堂记述的先祖来历及杨时生平和“程⻔立 雪”的典故都十分详细,尤其客观地表明杨、游在 程氏理学与朱熹闽学集大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 后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本地名原叫⻰依坑,祠堂供奉的是杨时以下第七代开基始祖杨广义。</p> <p class="ql-block"> 地处永安化纤城边上的汶州村也有一处杨氏祠 堂,该祠堂占地极大,⻔楼、大坪、侧⻔边廂、天 井、几进大厅气势恢宏。正厅边厢有杨时传记、 “程⻔立雪”和“相府四知金”的典故介绍,正厅上方 匾额高悬,上书:望重磻溪。是满清重臣林则徐赠 与杨家八十寿诞老者的贺匾,尤为荣耀。</p><p class="ql-block"> 这一支杨氏来自上坪⻰共,祠堂内没有具体资料,详情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永安⻄洋银坑的杨姓也是来自⻰共,多年前驱⻋与朋友老杨到过银坑一游。银坑是山村一路上行,曲里八拐在密树与竹林中蜿蜒,景致十分美妙。</p><p class="ql-block"> 村后是连绵的高山一条流量极大、淙淙作响、冰凉清冽的水沟贯穿全村,山⻛拂面有说不尽的清爽。</p><p class="ql-block"> 仰头是一座高耸在天的悬岩石山,被飘荡的白云衬托着的山体仿佛在移动、在倾倒,让人头晕目眩不敢久视。</p><p class="ql-block"> 这一支杨时的后裔,居住耕作在山的怀抱,云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 游酢,建阳麻沙⻓坪人。1082年进士及第。初 任萧山县尉,后召为太学录、授博士。曾任泉州签 判,入京任监察御史,先任汉阳军知军,最终先后 任舒、濠二州知州。</p><p class="ql-block"> 23年秋,我来到洪田古竹,通过打听,从河 边沿着阡陌间的水泥小道下行,路两边草木欣欣荷 塘清滟,瓜棚豆架连畦搭架,茄花⻘紫,瓜花粉 ⻩,白蝶颤颤翩翩,蜜蜂嗡嗡营营,花香沁心,鸟鸣悦耳,混合成一曲田间的奏鸣。</p><p class="ql-block"> 一座细高的土堡碉楼已是坍塌过半,残墙之内⻓满茅草杂树,这又是另一番的破败与荒凉 </p><p class="ql-block"> 眼前一片大坪,一座木质大厝显得格外气派恢宏。内院极为宽阔,两厢房屋接连几进,房间极多。浏览之下方知此处为古竹下坂游氏宗祠大厝名为:统源堂。</p><p class="ql-block"> 宗祠大柱上楹联仍是“程⻔立雪”“正统道南”之 类。当我看到介绍游酢公专栏时,上面赫然写着: 字定夫,号广平,北宋建阳麻沙⻓坪人。这一刻, 我的内心涌起了万分的温暖和亲切之感。毕竟我从 72年到85年在麻沙工作生活了十几年,很荣幸能与 游酢公的家乡为邻,算是闽北的半个老乡吧。</p><p class="ql-block"> 没有更多的信息告知这支游氏后裔何时在此开宗立业,我相信也是渊源流⻓,早已是世代耕读,妥妥的永安人了。</p> <p class="ql-block"> 古竹是历史上有名的商旅码头古渡,三十年代 是红军的游击苏区。⻓征前夕,红九、红七军团、 少共师都将“统源堂”宗祠作为驻扎地的指挥部。至 今都还展示着当年红军诸位将领的照片和文史资 料。游氏家族当年对红色政权的全力拥护与资助已 经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光荣史册,人们来到游氏大厝 游览,都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p><p class="ql-block"> 游氏家族在洪田、古竹、小磉一带早已根深蒂固,世代人才倍出,大儒的基因终究不同凡响。游生忠老师一生热爱文学,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编撰文史、创办刊物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和建树,着实令人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永安从浮流村开始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 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唐宋以来,名⻔巨族纷纷南 迁,除了永安建县后⺠谣中念到:“张、陈、李、 赖、⻩、吴、魏、叶、蔡”之外,诸多皇室贵胄、 王候后裔隐居在连绵无际的密林村野,高山之巅。 </p><p class="ql-block"> 清末⺠初的航空先驱李宝竣来自云山雾罩的洋峰,与他比翼的刘佐成家在曹远波光滟潋的清水池。唐时入闽的邓光布正是当地邓氏的始祖,闽王王审知入闽的根据地与母亲的坟茔俱在⻘水乡。</p><p class="ql-block"> 永安贡川聚集了历朝历代的文化精英,陈家得 到了朝庭赐建“大儒里”的旌表牌坊。杨时的“半壁宫 花春宴罢,满床牙笏早朝归”和朱熹的“一⻔双理 学,九子十科名”的称颂连同那条文光射斗牛的“进 士”巷都承载着滿满的盛誉。</p><p class="ql-block"> 陈渊是杨时的女婿,永安安砂开基始祖陈大易是杨时的外孙。安砂一脉包括万历朝修建开发桃源洞的陈源湛都与杨时有血缘关系。</p><p class="ql-block"> “ 程⻔立雪”这一 烩炙人口美妙的流传至今九百 多年了,很欣慰看到这两支家族的后裔先后来在永 安开宗立业繁衍生息,数百年来两家秉承祖训,忠 心爱国,敦厚为人。耕读继世,诗礼传家。以致代 代人丁兴旺,事事欣欣向荣,实在是可喜可贺。</p><p class="ql-block"> “程⻔立雪”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历朝历代读 书人和各级官宦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是求知识做学 问的诚挚之心。常言道:“心诚之至,金石为开”。 愿我们满怀诚挚的善意,在现实生活中开出美丽的 心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