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地铁·国家图书馆站。前往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站内迎面设计超有带入感…[既然与唐朝相遇,就请举起手机,合个影吧? 唐太宗李世民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在这匆忙通行之中, 希望你能稍稍慢下脚步,以铜为镜, 照照倒影、正正衣冠,记录今天的好心情!]😀</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是其中佼佼者,被称为"千古明君",备受后世的推崇。一个时代反映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创造一个时代,贞观之治成为了他的重要标签。穿越北周、隋唐的历史时空,探索"贞观之治"的盛世传奇…</p> <p class="ql-block">西魏北周、隋唐,历史在此承上启下的基石就是关陇集团,由西魏晚期宇文泰创立。为了加强军权和中央集权,宇文泰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组成整个西魏北周权力集团的金字塔最顶尖。关陇集团能量很大,它孕育出北周、隋、唐三个朝代,这个集团既有汉文化的血脉,又有少数民族勇武善战的气概。此外,三个朝代彼此间还互有姻亲关系。</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壶 北周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文物具有萨珊王朝金属器风格,壶身腹部一周打押出三组人物图像,所表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帕里斯裁判"和"特洛伊战争"故事。鎏金银瓶是波斯萨珊王朝贵族享用的酒具,堪称艺术精品,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无论是工艺水准还是表现内容都是独一无二,不啻为"丝路瑰宝"。</p> <p class="ql-block">这组图案是银壶上的第二组人物,表现的是帕里斯裁判,男子为帕里斯,手中拿着金苹果,女子为阿芙罗狄蒂。当时萨珊王朝与北周政权商贸往来频繁,固原地处丝路要冲,西域商品大量流入。这件舶来品珍贵文物在中国仅此一件。1983年在宁夏固原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李贤是北周时期柱国大将军。</p> <p class="ql-block">北周的前身是西魏,由宇文泰建立。西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个政权,由北魏分裂而来。纵观从南北朝到隋唐建立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的南北方曾经走上了不同发展道路,南朝更多保留汉魏以来的传统文化,而北朝则注入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到了隋唐大一统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也为后来盛唐奠定了一个基础。</p> <p class="ql-block">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杨坚,一代枭雄宇文泰曾夸赞他: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隋文帝杨坚完成了再造统一的历史使命,结束了中国长达400多年分裂局面,开启了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隋唐盛世。隋文帝杨坚采取一系列措施,建三省六部制、颁均田令,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算得上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打通丝绸之路、再巡张掖、开发西域、乃至攻打高句丽,所推行的政策都是巩固和发展的必然,但推行过急,毕竟经过数百年割据战争之后,广大百姓需要的是安定,最终导致各阶层矛盾激化揭毕而起。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却是一个富裕的王朝。</p> <p class="ql-block">灰陶四神画像砖 隋 武汉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组砖雕极为精美,青龙、白虎昂首张嘴,尾巴向上卷曲,呈疾速奔跑状。朱雀昂首展翅,雀尾向上卷曲,欲作腾飞状。玄武由龟蛇相绕组成,龟四足着地,蛇身绕龟腾空,蛇颈落龟尾背上,龟首回目与蛇首相望。隋朝立国37年,这组砖雕距今已1400余年,依旧颇具动感,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处,建筑覆盖整个帝陵遗址,外观呈"覆斗"形,意"落地的皇冠"。陵正南是镜鉴池,"镜鉴"取以铜为鉴、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之意。池长49米、宽14米,对应隋炀帝寿数与在位时长。大业,这个作为昭示杨广满腔抱负,力图创建宏图大业的年号,最终只走到了大业十四年。(拍摄于扬州隋炀帝陵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有很多前瞻性的战略举措,率先意识到关陇集团的局限性;率先意识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率先意识到东北亚高句丽问题…。然而,性格张扬,变本加厉,愈加骄奢,一意孤行,最终丢了江山社稷。人性极其复杂,历史极其复杂,作为一位辛劳的帝王,杨广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制度成果。</p> <p class="ql-block">科举制度。隋文帝杨坚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杨广正式设立进士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诞生,这一制度深远影响被历朝沿用。在描述历史时隋唐常合称为隋唐时期,这不仅因为唐取代隋,更因为唐承隋制,唐朝保留了隋朝很多典章制度。此外,隋唐的皇室不仅有血缘关系,更有共同的出身,他们都是关陇集团成员。</p> <p class="ql-block">隋炀帝陵墓是唐高祖李渊修建。这是为什么?当初李渊攻入长安,立杨广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杨广去世后,李渊逼杨侑将帝位禅让自己,建立唐朝。禅让表明唐朝承认隋朝杨广的皇帝身份,因此以帝礼安葬。此外,杨广和李渊是表兄弟,贵族统治时代门阀观念、家族观念很强,李渊为杨广修陵也合情合理。</p> <p class="ql-block">秦王李世民,沙场战神。 </p><p class="ql-block">李世民少年从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他读古今兵书,用兵方略符合《孙子兵法》之:"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每一次身临沙场,李世民都亲率骑兵以出色的速度和机动性发动最后的决胜冲锋,并在短兵相接的肉搏厮杀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昭陵六骏,是李唐王朝创建和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秦王东征西伐时座下六匹威风凛凛的战马,它们奋勇向前、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它们是战马中的王者,更从一个侧面见证着李世民从智勇双全的少年,最终成长为武能上马平天下、 文能韬略定乾坤的一代明君。(复制品1:1)</p> <p class="ql-block">飒露紫。李世民铲平王世充势力时的坐骑。在洛阳邙山一战中,王世充骑兵箭射李世民战马"飒露紫",危急关头,大将军丘行恭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几箭,随即翻身下马,把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突阵而出。浮雕表现战将为飒露紫拔除箭头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青骓,李世民征战洛阳虎牢关时的坐骑。石刻中的青骓作奔驰状,鬃尾翻飞,四蹄一线, 身中五箭。虎牢关战役中,李世民骑上青骓,亲率精锐骑兵直入敌阵20余里,打跨窦建德十几万大军。虎牢关大捷,是唐王朝统一战争中的决定性胜利。六骏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于1914年被盗流失海外,另外"四骏"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唐高祖李渊,在隋末群雄纷争的局势中,为什么最终能够胜出?李渊出身关陇集团核心成员,这对他太原举兵乃至建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具有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懂得顺势而发,他并非最早起兵的人,也不是军事力量最强大的一方,但最终取得胜利建立唐朝。</p> <p class="ql-block">太子李建成作为储君留居京师处理政务,而秦王征战沙场强势崛起远超东宫,兄弟间的争斗高祖李渊选择息事宁人,最终上演了著名玄武门之变。2个月后李渊下诏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李渊在晋阳起兵,绝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儿子会你死我活拼杀。李世民以弑兄杀弟上位,也成为了这位唐代明君的一生之痛。</p> <p class="ql-block">公元627年,唐太宗改元贞观。"贞观"二字取自《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李世民惊叹于那些在隋朝盛世中创造奇迹的民众,在随后的战乱中爆发了如此巨大的威力,让隋朝政权土崩瓦解,这些让他对国与民、君与民的关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之而不用,诚可畏也。</p> <p class="ql-block">贞观政要十卷 唐吴兢撰 国家图书馆藏</p><p class="ql-block">为了不重蹈隋朝覆辙,李世民与贞观群臣在总结隋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将这些思想转化为一系列具体政策,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才得以步步展开。而君臣论治的主要内容则记录在唐史官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一书中,被后人传颂。</p> <p class="ql-block">九成宫醴泉铭 北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藏</p><p class="ql-block">唐贞观六年(632年)刻石,欧阳询书丹,由魏徽撰文。记述中赞扬唐太宗的功德以及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过程,并引经据典解释说,这种水源的存在正是由于皇帝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随着传拓和时间跨度,这件北宋拓本很多磨泐的字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安永兴坊,魏徵府邸就在此。魏徵原为太子李建成门下,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欣赏他的率真,擢升为谏议大夫,后听取魏徵建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于是贞观年间形成了兼听纳谏的良好风气。魏徵死后,太宗长叹说出了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拍摄于西安永兴坊)</p> <p class="ql-block">白陶武士俑 唐 武汉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白陶武士俑,高鼻深目,浓眉虬髯,头戴盔帽,身穿战袍,外着铠甲,面容有胡人特征。武士陶俑沉睡千年,一朝觉醒造型很酷,如果文物会说话,就先从发髻、面容、胡须、衣着、体态讲起,当时的大唐社会生活究竟是什么样,民族融合文化交融商贸走廊又是什么样呢…… </p> <p class="ql-block">红陶将军俑,头戴尖顶盔,有护耳,身着虎头明光战甲,足蹬黑尖靴。彩绘釉陶将军俑为一组两件,头戴尖顶盔,盔顶有小孔,原插羽翎,着明光甲。贴金铠甲骑马武士俑,马面贴金,露出双目,马颈下部和前胸披"当胸",由甲片连缀而成保护胸部。这几组唐陶俑,造型精美,明光战甲,威武霸气。</p> <p class="ql-block">唐代甲胄</p><p class="ql-block">贞观六年(632年)太宗设立甲坊署专门负责盔甲制造。唐朝标准是着甲士兵占军队总数的60%,比前代有很大提高。《唐六典》记载唐代铠甲有十三种,"明光甲"为唐十三铠之首,胸前和背后有金属圆护,打磨的极光滑,颇似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故名"明光铠"。</p> <p class="ql-block">彩绘釉陶男拱手立俑&彩绘釉陶男立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907年)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之后幞头造型不断变化为顶部增高,端庄丰满,展角软硬结合,脱戴方便的华夏民族冠帽。这几尊神态自然,或微笑或严肃,在沉稳之中透出一股阳刚之气。服饰是社会政治气候的晴雨表,彩绘陶俑历经千年风采犹存。</p> <p class="ql-block">显眼包大赏,假如文物会说话…😀</p> <p class="ql-block">张士贵墓彩绘釉陶贴金文官俑 </p><p class="ql-block">唐 昭陵博物馆藏。通高66.5厘米,浓密弯曲的双眉,飘洒自然上翘的八字须,头戴进贤冠,上着朱红色广袖竖领褶衣,领口为花青色,衣袖口及襟边缘有花饰图案,足蹬黑色高头履。文官俑仪态端庄儒雅,容貌清俊,双手拱于胸前,肃穆恭立,一副居安思危的神态。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彩绘纹饰细腻生动。</p> <p class="ql-block">张士贵墓彩绘釉陶贴金武官俑</p><p class="ql-block">唐 昭陵博物馆藏。通高72.5厘米,与上一件文官俑互为一对。俑头戴圆顶兜鍪,正面站立,怒目圆睁,蹙眉上竖,胡须翘起,仪态英武威严,右臂曲臂平举,左臂曲臂下垂,双手握拳作持兵械状,拳中有孔。外穿红底饰花战袍,足蹬黑色圆头战靴。通体彩绘造型高大优美,威风凛凛,突出了武官威武霸气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彩绘武官俑身穿红色战袍,着明光铠,胸前圆护一对,双臂饰虎头披膊,烘托出猛虎般威风的气势。此文物出土于张士贵墓,历史上的张士贵是唐朝开国名将,自幼学武,善骑射,力大无穷,臂力过人,为唐朝的统一和边境扩张立下战功,李世民的心腹大将,死后陪葬昭陵。</p> <p class="ql-block">这对彩绘釉陶贴金文武官俑,为几十年来我国考古界所罕见,其造型逼真、色彩绚丽、工艺精湛、描绘细腻,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温文尔雅、若有所思的文官,威武豪迈、霸气外露的武官,不但充分代表唐代陶制工艺的超高水平,也体现出了初唐时期文官忧国忧民、武官自信霸气的时代特征。1996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李贞墓彩绘釉陶贴金文官俑</p><p class="ql-block">唐 昭陵博物馆藏。文官通高114厘米,阔眉凤眼,耳轮厚大,面部圆润,头戴黑色进贤冠,外穿朱红色竖领交衽阔袖衣,领襟及袖口饰花青色团花纹,双手持笏板于胸前,表情祥和,沉着稳健,胸有成竹。造型高大气派,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华丽富贵,彰显出大唐盛世的自信与大气。</p> <p class="ql-block">李贞墓彩绘釉陶贴金武官俑</p><p class="ql-block">唐 昭陵博物馆藏。俑通高114厘米,与上一件文官俑互为一对。俑造型高大威猛,头戴黑色鹖冠,冠前方饰一金色展翅俯冲鹖鸟,蹙眉瞪目,双目呈斗鸡眼状,面稍向右侧,双手持笏板于胸前,张扬霸气,把勇猛果敢的武官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历史上的李贞为唐太宗第八子,擅长骑射,封为越王,他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兵败自尽,后重新陪葬于昭陵。</p> <p class="ql-block">"鹖冠"。唐代以前历代武官佩戴的一种流行冠式。鹖,鹖鸟,古书上说的一种善斗的鸟,此鸟用来象征武将英勇善斗、宁死不屈的精神。唐代最流行的鹖冠,是在冠上装饰鹖鸟全形,就像李贞墓武官俑所戴鹖冠上,鹖鸟展开双翅,伸长脖颈,高昂头部,活灵活现地附于冠前端,形象地代表了这一时期鹖冠的标准造型。</p> <p class="ql-block">唐人"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用各种明器作为随葬品寄托对故去亲人"度化轮回"的美好祈愿。文武官俑是显示墓主人身份地位常见随葬品,一般成对出现于墓葬中。此对文武官俑,做工精美,色泽明艳,比例协调,保存十分完整。文官自信内敛,武官高傲霸气,从文武官俑的气势和表情,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时期官员的自豪和张扬。</p> <p class="ql-block">鎏金三梁进德冠(复制品) 。原件藏于昭陵博物馆,李勣(徐懋功)墓出土,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唐代帽子。李勣早在瓦岗寨时从李密征战,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立下不朽功勋。李勣用兵之道、重情重义和富贵知止为太宗器重最终托孤:"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历三代皇帝却一直荣宠不衰,死后享国葬荣典,三梁进德冠自是御赐之物。</p> <p class="ql-block">尉迟敬德墓志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尉迟敬德的墓志是令人赞叹不已的书石珍品,也是昭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墓志盖面是全国独有的飞白书体,足见其珍贵的文化历史价值。墓志盖镌刻二十五字:"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墓志盖上的飞白书不仅保存完好、刻字清晰,且既有笔断意相连的感觉,又有丝帛迎风的飞动之趣,堪称"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尉迟敬德,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被树枝刮倒跌落马下,李元吉冲上欲将李世民勒死,尉迟敬德飞奔射杀李元吉,就在东宫奋起反击危急关头,他及时赶到举起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级,之后马不停蹄直进皇宫。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屡立战功,去世后陪葬昭陵。</p> <p class="ql-block">不世雄才唐太宗。从公元627-649年,贞观一朝文治武功几乎凝缩了现代人对唐朝的一切美好印象。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唯才世举,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为久经战乱的天下苍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成为光耀史册的高光时代。 《旧唐书》盛赞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为千载可称一人而已。</p> <p class="ql-block">从乱世中跟随父亲李渊一路征战的天纵英才,到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开创大唐基业的天策上将,再到为盛唐奠定再造重要基石的贞观太宗,他的一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至。司马光《资治通鉴》评价:"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p> <p class="ql-block">贞观年间,政通人和,百废渐举。隋唐时期的陶俑,发髻、头饰、服饰和体态随着时代发生变化。初唐人尚无盛唐时的体态雍容、服饰奢华,略显削瘦的身形仍留有魏晋余韵。唐太宗时期,高发髻风尚自宫廷流入民间,"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唐人高髻矗立在头顶上,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美。</p> <p class="ql-block">蓝彩女立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女俑头顶梳泡型髻,柳眉细眼,小嘴红唇,容貌俊美圆润,体态丰腴,神情优雅;穿蓝底半高领阔袖长袍,袍上有棕黄色花团,花团自然晕开,无丝毫留痕,衣褶清晰,自然流畅。此俑以它独特少有的发型,亭亭玉立的神韵和稀有的蓝彩为唐代三彩中的佼佼者,是一件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葵边鸾兽铜镜 </p><p class="ql-block">唐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镜背面铸有相对的鸾凤和神兽,鸾凤展翅欲飞,神兽四肢腾空,极富动感,间饰以流云纹。此镜镜体较为厚重,特别是铜镜合金中锡的成分比较多,因而颜色净白如银。</p> <p class="ql-block">唐代女子化妆特点以线条为主,整体妩媚动人,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审美和个性。唐代男子常戴的头饰,北周时期正式得名为幞头,至隋朝起成为备受社会各阶层喜欢的冠帽。在《步辇图》中,唐太宗李世民和另两位朝臣戴的就是幞头。这些流行装饰的变化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更反映出社会稳定和生活安逸。</p> <p class="ql-block">胡帽女骑马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女着男装和穿胡服是大唐兴盛时期服饰的一大特点,也是对封建传统服饰礼制的一个巨大挑战。这尊三彩女骑马俑没有戴女子惯用的遮住妆容的帷帽,而是戴一顶翻沿胡帽,英姿飒爽骑在马上。从这尊文物感受到一个繁荣进步时代所赋予女性的自信和率性,同时也感知到大唐的开放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戴冪羅帽女骑马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女骑马俑,戴冪羅帽,近似于面纱,用来遮蔽面貌,不让路人窥探。羃䍦作为一种独特的古代帽饰,在历史上延续了近500年。透过眼前陶俑形象,神韵动感之美、文化自信之美、昂扬向上之美、盛世时代之美似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侍女图》披帛的侍女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从昭陵陪葬墓出土的这些陶俑、壁画中可以看出,初唐妇女的发式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众多造型美丽的发髻引来了唐代及后世文人的由衷赞美和效仿。绘画真实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时尚和精神风貌,也是对大唐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进一步诠释与肯定。</p> <p class="ql-block">三彩女骑马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随着初唐时日渐频繁的人文往来、东西交流,在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女子开始追求大胆开放、标新立异,更喜胡服与男装。这件女俑头戴饰有连枝梅花图案的翻沿胡帽,骑在没有缰络的马上。马头左后倾,张口喘气,肌腱清晰,形体肥硕浑圆。静中寓动力度美和飒爽英姿潇洒美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隋末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虽然社会逐渐稳定,但人口恢复需要时间。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仅存200余万户,不及隋朝鼎盛时的1/4。唐太宗颁布《擅兴律》,重视农业生产和提高生育率,经过数年努力,唐初农业劳动力缺乏的状况基本上得到缓解,为农业经济的恢复与未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彩七星盘 唐 中国民族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唐朝饮茶注重礼仪,讲究茶器。该器物由七个小茶盏、托盘、茶壶组成,称为七星盘,也称为子母盘,组成七星捧月的画面。这种七星盘流行于隋唐。</p> <p class="ql-block">唐律疏议三十卷 国家图书馆藏</p><p class="ql-block">《唐律疏议》简称《唐律》,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由唐代长孙无忌、李绩等编撰。为了避免错杀无辜,李世民设立了"九卿议刑”制度,这在法律史上尚属首次。唐代制定了严格度量衡制度,并将度量衡制度及相应处罚措施写进了法律。《唐律》对古代亚洲各国法典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嬉戏图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图中绘有两位侍女嬉戏,后边侍女左臂从腰际前伸搂住前面侍女,并抓住前边侍女右手似乎争抢东西;前边侍女左手横持团扇,扭动腰肢力图显示摆脱,因嬉戏争抢而身体摆动、长裙摇曳,凸显人物婀娜多姿的身段和天真活泼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微笑仕女图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仕女头梳高髻,柳眉凤眼,朱唇, 双手拢于腹部,面朝墓室方向站立。人物丰腴华美、仪态端庄,寓雍容华贵于清淡素雅之中,堪称唐墓壁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彩绘釉陶侏儒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侏儒俑造型逼真,阔眉圆目,鼻梁扁平,面相圆润,腹部圆鼓、四肢短小,憨态可掬。另外上身窄小,臀部宽大的身体缺陷特征也细刻出来。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以侏儒为倡优取乐嬉戏,即"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说文解字》曰:"优,倡也……倡,乐也"。所以,随葬品侏儒俑背后反映当时社会风气,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根源。</p> <p class="ql-block">这一组彩绘釉陶的乐俑,红袍笼冠男骑马乐俑,彩绘釉陶男骑马乐俑,彩绘釉陶女坐俑,生动再现了唐代精彩的骑马乐舞场面。受胡人影响,唐朝歌舞艺术得到融合发展,多才多艺的唐太宗还创作歌舞《秦王破阵乐》等乐曲,惜已失传。</p> <p class="ql-block">骑马长啸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俑共两件,均头戴红风帽,一手捂嘴,一手扬起,仰天长啸。唐朝,啸是一种专业技能,在手指、口型及舌尖的配合下发出不同的歌啸,用于仪式表演。</p> <p class="ql-block">击鼓女乐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俑头梳双螺髻,脸庞圆润,柳眉细眼、神采奕奕,面部丰满秀美、神态端庄,内穿低领窄袖襦,外套半臂,系条纹长裙,跪坐于台上,双腿上置一细腰鼓,两手分贴于鼓面,似拍击伴奏。</p> <p class="ql-block">陶抱琵琶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年-907年) 武汉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延续魏晋、隋代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的交融互鉴,唐代社会孕育出爱好胡俗乐的风尚, 在器乐组合上尤为明显。据《乐府杂录》记载,唐代乐器达300多种。此时,琵琶、箜篌、笛、筚第、笙等西域乐器在唐代乐舞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尊女俑头挽螺髻,双手抱琵琶于胸前。</p> <p class="ql-block">石刻胡旋舞墓门</p><p class="ql-block">唐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旋转、跳跃、不停歇……长久以来,考古人员并未在实物中发现西域胡旋舞踪迹,直到1985年宁夏考古队在盐池县苏步井乡发掘出6座唐代墓葬,其中两扇石质墓门上的图案惊艳了所有人,它凿刻了千年前唐朝最炫的时尚舞姿——胡旋。此次展览主办方的投影演示让两名舞者"动"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该墓主人来自西域康国,属中亚粟特人,而胡旋舞正是起源于粟特族。由于地处要塞,粟特人把控着当时中亚一带的贸易往来,往西和波斯人交易售卖中原的生丝、瓷器、金银铁器,往东则沿着丝绸之路将西方的珍宝异玩和乐舞带入中原,其中就有胡旋舞。这件珍贵一级文物,是当时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敦煌莫高窟220窟整幅壁画下段中部,一个盛大乐舞池,呈现出一派金碧辉映的大唐气象。乐舞中央,一对舞伎,宝冠璎珞,各自立于一个小圆毯上跳着"胡旋舞",两侧伎乐乐队手持各种乐器正在演奏,奇妙鸟雀在欢愉。(拍摄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1:1等比例复制展览)</p> <p class="ql-block">雕塑-唐玄宗与杨贵妃翩翩飞舞。晚年沉迷歌舞的唐玄宗,遇见了出自西域多艺的安禄山,而安禄山和杨贵妃被认为是胡旋舞高手,有这两位带头再加上沉迷的唐玄宗,"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直到安禄山叛乱,马嵬驿兵变,唐玄宗一手缔造了大唐的辉煌,又将大唐带入衰败的深渊…(拍摄于西安华清池)</p> <p class="ql-block">陶鸱尾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昭陵献殿出土的陶"鸱尾"高150厘米,长100厘米,宽65厘米,重约150千克。由此可见昭陵日常祭祀的献殿是多么高大宏伟。</p> <p class="ql-block">在平定边疆部族侵扰后,唐朝以强大的国力使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归附, 太宗也成为诸王共主——天可汗。唐朝以高度繁荣的经济、多样的文化和富足安定的生活环境,吸引大批外国人来定居、经商、求学甚至为官,大唐成为社会开明威名远播的世间强国。 </p> <p class="ql-block">唐初是唐代文化最兴盛时期,大批的胡人来到长安,使长安掀起一股"胡风",长安城的"西市"就是胡人商业交易最繁华最集中的中心市场。太宗时期"商贾往来,与边民交市"逐渐发展贯穿着整个唐朝。至盛唐,长安成为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长安城,成为世人心中的梦想之城。</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市东北"十字街"遗址。它埋藏于现今地表下1.8-2.5米处,可以清晰看到一道道凹槽印记,这是马车留下的车辙轨迹,石板桥是为了解决跨过下面这道水渠的交通设施。在长安城内设有东市和西市两个主要商业区,东市奢侈品为主,西市日常用品为主,人们在这两个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买东西"一词逐渐成为购物的代称。(拍摄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丝路起点。开远门距离西市最近,是西出长安之必经之地。当年开远门前曾立土堠,上有"此去安西九千九百里"字样,被视为唐代万里丝路的出发点和里程碑。西出长安的商旅多由西市起身踏上丝绸之路,因而人们自然把西市当做丝绸之路的实际起点。(拍摄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载物骆驼和胡人俑是丝路上的生动再现。骆驼昂首目视前方,驮囊上满载货物并用夹板和绳子固定。胡人留着大胡子,双臂弯曲于胸前,两手握拳,似牵着骆驼的缰绳,面带微笑仰头看向骆驼,给人一种满载而归、快乐回家的喜悦。 故有唐一代,全国各地只要有贸易交流的地方,就会出现"胡商"乐此不疲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三彩男骑骆驼俑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俑头戴胡帽,深目高鼻,双手握拳置于胸前,作牵驼状。双峰骆驼曲颈昂首,朝向天空嘶鸣。贞观年间,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马蹄阵阵,商旅不绝于途。"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诗句真实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情景。</p> <p class="ql-block">红陶骆驼 唐 天水市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骆驼背峰两侧背负丝包,昂首直立作嘶鸣状,竖耳睁目,负重前行,形象反映出唐代丝绸之路上商旅驼队中的骆驼形象,令人仿若身临商旅驼队之中。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友谊之路和发展之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地位。而丝绸之路的发展、壮大和沙漠精灵的骆驼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贞观年间,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吐蕃王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两度向唐太宗请婚。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成婚。唐蕃双方通过联姻、会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建立密切联系,最终实现“和同一家” “社稷如一”。</p> <p class="ql-block">"唐蕃会盟碑"。公元821年唐朝与吐番王朝共建此碑,也叫"甥舅会盟碑"——"社稷江川如一,疆土如同一国,愿甥舅和谐唯亲是好",这共同意愿铭刻在古代藏汉两个民族心中,延续至今。1200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顽强矗立在大昭寺前,碑上文字虽然早已斑驳,但其主旨早已深入人心,永无渝替。(拍摄于西藏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李思摩墓志盖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李思摩原名阿史那·思摩,东突厥贵族。唐军灭亡东突厥,思摩遭唐军俘虏,太宗赏识他忠心,赐姓李氏,成为大唐少数民族将领。后来李思摩跟随唐太宗征伐高句丽,中箭化脓,太宗亲自俯下身去把他的脓血给吮出来。李思摩死后陪葬昭陵,其功劳刻碑立于化州。</p> <p class="ql-block">吐蕃赞府石像 唐 昭陵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石像,头部残缺,底座上方刻有"蕃赞府",石像有两根细长辫子,这是当时吐蕃人物典型形象。太宗去世后,当初被征服并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表示要杀身殉葬,高宗没有答应,甄选十四位蕃君长像刊刻成像,列置于昭陵。这是唐太宗推行民族政策的真实见证。昭陵立了十四蕃君长像,对此后的唐代陵墓产生了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是乾陵六十一蕃臣石像。这些蕃臣石像身着紧袖袍,腰束革带,足登皮靴,服饰各异,形态万千,背部原刻有国名,官职和姓名,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清,所有头部均已失去。蕃臣石像,宣扬国威,彰显德功政绩,万国来朝的辉煌。(拍摄于西安乾陵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一组胡人俑形态各异,表情生动。骑马胡人俑,头戴翻沿胡帽,帽子包住耳朵,深目高鼻、大络腮胡。最矮胡人俑,头发卷曲,双目硕大,炯炯有神,是唐代"昆仑奴"造型。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繁荣的商业环境、兼容并蓄的文化背景和积极有效的扶商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发展和各民族的交流融合。</p> <p class="ql-block">群侍图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图中几位侍女姿态各异,左起第一位侍女双手捧插有莲花的白瓷细颈瓶。位居中间侍女肤色较深,卷发,戴大耳环,持丁字杖,似乎为"昆仑奴"形象,在唐墓壁画中属首次发现,专家普遍认为应当是"昆仑奴"形象。这幅斑驳的群侍图描绘了汉族、少数民族、外国人和谐相处的场景,是大唐开放包容,四方来朝的生动见证。</p> <p class="ql-block">隋凤鸟纹金方奇 隋 宁夏盐池县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方奇纹饰有三重结构。正中第一重为侧视的两只凤鸟衔环相对而立;第二重有模糊龙纹一周;第三重有龙六条。在此矩形之外,围绕竖钉三周。经考古工作者现场勘察,出土地附近未发现遗址和墓葬。方奇的构图与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美术风格相似,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的又一例证。</p> <p class="ql-block">琉璃舍利棺 唐 扶风县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1970年法门寺院出土。覆瓦形棺盖与棺身子母口结合,盖上有高浮雕迦陵频伽,棺体两侧堆塑有双层仰莲纹和红色的抬棺力士, 力士深目隆鼻,赤膊,头微外倾,衣衫斜搭,为典型的西域胡人特征。棺前端有模印的朱门,下有对称凤鸟纹。整个棺身上下两层分段制作粘接烧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这种人面鸟身的造型,就是佛教艺术里妙音鸟迦陵频伽,出自佛教神话,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鸟,身体类似仙鹤,两腿修长,双翅头部是童子或菩萨形象。这件琉璃舍利棺,体现了印度佛教在中国唐代产生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萨珊画像石刻 唐 内蒙古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整体呈正方形,正面雕刻两人物雕像,二人站在宫殿连廊石柱之间,背面刻方圈圆环花卉图案,其中最外侧为两层方圈,内切圆环,圆环内刻有花卉。人物及纹饰具有典型的西亚萨珊王朝风格,为中西交流的见证。 </p> <p class="ql-block">唐代,丝绸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远销中亚、印度、日本等地。当时,丝绸纹样融汇东西、精彩纷呈, 给人以华丽雍容、开放大度、兼收并蓄的盛世气度,堪称"大唐之花"。 织锦类文物是汉藏等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见证。</p> <p class="ql-block">载物骆驼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驼为双峰驼,抬头昂头,张嘴嘶鸣状,双目圆睁。驼的头顶、颈下、腿部及双峰为堆塑状驼毛,背有驼毡并有凹面夹板,驮囊饱满,有彩绘花纹。这件载物骆驼造型逼真、描绘细腻、色彩鲜艳。遥想当年的驼队正是带着黄土高原的尘埃,踏破河西走廊的寂静,来到大唐长安的喧腾…</p> <p class="ql-block">据大唐西域记载,公元627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历时19年,行程5万余里, 历经110个国家,经历艰难路程,翻越大漠、雪山、穿越戈壁荒滩, 最终抵达印度。难以想象,仅靠双脚马匹完成了西行之路的伟大壮举!他的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菩萨坐像 唐 山西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菩萨半结跏趺坐。双臂已残,胸肌饱满,腰肢纤细,腹部柔滑,表现出生命的强健与活力。雕艺之精湛和细腻令人叹为观止,是唐代的典型作品。</p> <p class="ql-block">银鎏金羯摩三钴杵纹阏伽瓶 唐</p><p class="ql-block">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银鎏金制净水瓶,盘口细颈,肩接曲流,腹身錾刻四开光金刚十字杵纹,腹下錾莲瓣纹饰,间以三钴杵纹,下接喇叭足錾环纹和覆莲瓣,亦置杵纹。《法门寺地宫衣物账》记"银阏伽瓶四只",乃晚唐佛教大师智慧轮所施,置于地宫东、南、西、北四角,瓶底也分别墨书"东"、"南"、"西"、"北",应是结界所需。</p> <p class="ql-block">瑬金菩萨造像 唐 扶风县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头戴花冠,面容丰满,笑容微露,项戴璎珞饰物,腰微左曲,下着长裙,左手弯曲上举执柳叶,右手下垂执净瓶,跣足立于莲座上,莲座下有四方形镂孔床座,正面有刻铭27字"贞观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为亡母造究厝观音一区马(冯)禹仁造"。</p> <p class="ql-block">圆雕菩萨立像 唐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菩萨头挽高发髻。面容圆润,婀娜多姿,衣纹华丽,造型精美绝伦,展示出大唐盛世下长安佛教造像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贞观十七年是一个明显转折点,贞观老臣魏徵去世,齐王李祐叛乱,太子李承乾被告谋反,寄予厚望的魏王李泰也暴露结党争储,接踵而至的打击令唐太宗性情发生巨大转变。之后,随着很多老臣们的去世,"贞观之治"黯淡下来,加之诸病缠身,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逝于翠微宫,享年52岁。</p> <p class="ql-block">石立马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石立马,抬头平视,眼眶凹下、眼珠圆凸、抿嘴、两耳朝前耸起呈警惕状。马鬃精心修剪成弧状,额前两绺长鬃分梳两侧,缚尾。前鞍桥直立,后鞍桥向后倾斜,有凹曲弧线便于骑者上马。石立马鞍鞯辔饰齐全,做工精细,是装饰齐备的石雕战马。</p> <p class="ql-block">三彩马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三彩。马闭嘴、双目平视,剪缚尾,绿缰络鞍鞯均贴花饰,通体施褐、绿、黄三色釉。马形体高大, 做工精细。</p> <p class="ql-block">《牛车图》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新城长公主墓出土 。初唐贵族多骑马出行。内外命妇出行乘车,依照贵妇品级对车子各有命名,同时对驾车牲口(马和牛)种类及数量有着严格的规定;除乘马、 牛等畜力载具外,也有辇、舆、担子等依靠人力抬的乘具。</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书帖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原石出自清刻《淳化阁帖》 。李世民爱好书法,酷爱书法名品《兰亭序》,贞观初年曾下诏出内府金帛,广征王羲之真迹,此帖为唐太宗临摹王羲之墨迹书写,字体遒劲,潇洒秀丽。通过此帖,一睹唐太宗的书法魅力。</p> <p class="ql-block">伊阙佛龛 明 拓本国家图书馆藏</p><p class="ql-block">唐岑文本撰 诸遂良正书。刻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其内容为记颂唐太宗之子魏王李泰为其母长孙皇后施造佛像之事。 此碑为褚遂良46岁时所书,字体雄浑秀逸,方整宽博,仍保有北朝及隋朝楷书风格遗韵,是其中年书法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彩绘袖陶镇墓兽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古代丧葬文化中,人们相信灵魂不灭,希望逝去的人在另一个世界灵魂安宁,不受侵扰,从而创造出一种造型独特的墓葬压邪器物—镇墓兽。这件镇墓兽的面部特征狮面牛耳、怒目圆睁、阔口僚牙、双肩有鳍,威猛霸气。盛唐是镇墓兽发展的盛行时期,这一时期的镇墓兽做工繁复、精美华丽,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宦官图 唐 昭陵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黑色幞头,深红色圆领窄袖袍,束腰,黑色长筒靴。浓眉如蚕,英目凝视,嘴唇紧闭。双手持笏拱腹前。这是昭陵唐墓壁画中极少数没有被丑化的给使形象。戴黑色幞头,穿白色圆领长袍,束腰佩鞶囊,足蹬长筒黑靴。</p> <p class="ql-block">李承乾墓志。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矛盾已久,到贞观十六年时魏王李泰迎合太宗已备受宠爱,占据优势的他向皇储之位发起挑战。而一路被动的太子李承乾却病急乱投医,与侯君集密谋起反结果东窗事发。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为庶民,李泰被软禁。李承乾谋反,李泰夺储位,兄弟二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p> <p class="ql-block">四瓣花纹蓝琉璃盘 唐 法门寺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件玻璃器中间形成叶子尖瓣十字纹,阿拉伯语境叫米哈拉布(神龛),装饰有五叶图案的植物纹形成壁龛。玻璃器原产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沿线有生产玻璃器所需的天然助熔剂。制造玻璃器的石英含有铁元素,能够使玻璃呈现不同深度的蓝色。一件玻璃器,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史。</p> <p class="ql-block">《贞观-李世民盛世长歌》以初唐贞观作为一个切人口,呈现一个更长的历史脉络。历史成就人物,人物书写历史,一批珍贵文物齐聚亮相,透过文物穿越千年时空,感受大唐盛世鲜活的辉煌,体会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和相互融合,堪称一场来自大唐的文化与美学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