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与慈寿寺

秋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金山寺是佛教禅宗名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已有1600多年历史。在佛教禅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金山寺,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为中国的四大名寺,而金山寺是排列之首。金山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因“水漫金山”等传说故事而闻名遐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还是儿时来过,当时又是特殊时期,没什么香火与佛事,所以记忆模糊。时隔50多年再来,现在是香火旺盛,佛音缭绕。整个金山寺显得庄严肃穆。金山寺是依山而建,整体处于上坡地,分层筑台,建筑风格独特。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走这种上坡路还是比较吃力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金山寺上香拜佛后,便参观寺院,引起我注意的是慈寿塔,现在就谈谈慈寿寺。此塔从整体上看玲珑、秀丽、挺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若游人登塔凭栏眺望,江天市廛,尽收眼底。有宋代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金山》诗为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慈寿塔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传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老佛爷六十大寿,卑官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非同一般寿礼,不由渐露喜色。便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寿,看我能 活多大?“刘坤一听却张口结舌,一时无言以对。心想无论说多说少,都会招来杀头之罪。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从身后很敏捷地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便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后来这四字便被刻于慈寿塔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慈寿寺水月道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空中花,水中月”是该道场的主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设计上,道场利用建筑混凝土作为主材料,屏除华丽色彩与装饰,试图传达简朴的禅佛况味。其设计理念受到佛教中“一切皆幻象”的哲学影响,道场的入口位于西边,以树木阻隔城市的喧嚣,两堵清水模混凝土墙搭起的长廊作为缓冲,进入道场后,能看见大殿的前方是水月池。大殿前的水池名“水月池”,以回收雨水为主要水源,无风时犹如一面明镜,起风后,水中景被吹散,意在表现世间诸行无常的哲理。道场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空与幻想的哲学思考,通过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为访客提供了一个沉思和冥想的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兜兜转转已到下午,夕阳下的金山,则是一片金黄的瑰丽,金山寺的钟声回荡在山水之间,令人陶醉。</b></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