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古城】古迹篇:斑驳沧桑古城墙(6)

金章丘历史文化

明水古城现存一段古城墙(也称圩子墙),高约4米,由三合土板筑而成。这段城墙,为老明水城南门至西门之间的一段。近观,残缺斑驳的城墙上依然弹痕累累,厚重、沧桑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明水古城示意图 斑驳的古城墙遗址 城墙顶生长出的茂盛老榆树 <font color="#ed2308"><b>千年名城, 始于五代</b></font><br> 明水,因山明水秀而得名,素有“小泉城”之誉。其建城史由来已久,早在西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设置土鼓县,营建土鼓城,城位于今明水古城东北。唐时设西泉镇;五代后周时,设镇遏使(军事派驻机构)于此(见《旧五代史》)。金代,已成为章丘四大重镇之一,曾在城东马棚山下置明水驿(俗称千家店),以利交通、军事之便。至明代景德年间,镇容繁华,营建城墙。清代,地方豪绅捐资修葺城墙,这在豪门望族康氏《康氏家乘》中多有记载 。现存的明水古城墙(也称圩子墙)高约4米,由三合土板筑而成,为明水城南门至西门之间的一段。<br> 明水处于山水形胜之地。城南,《三齐记》记载:“章丘曲逆之山”“脉接长城岭,接岱宗,至胡山,逶迤山峦,周延曲折数十里,宛似巨龙盘绕”。东、西有百脉泉水系和“十二芹沟”(西麻湾)之水环绕,北折,而汇于绣江河。<br> “明水”一词最早见于《旧五代史》:“开运元年,三月癸酉朔,契丹主领兵十余万来战。时契丹伪弃元城寨已旬日矣,伏精骑于顿丘故城,以待王师。……赵延寿 、赵延昭以数万骑出王师之西 ,契丹主自拥精骑出王师之东,两军接战,交相胜负。……乙亥,契丹主帐内小校窃其主所乘马来奔,云:‘契丹已传木书,收军北去。’……齐州奏,青州贼军寇明水镇。”意思是说:开运元年(944年,开运,后晋皇帝石重贵的年号)三月一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率兵十几万前来挑战。当时契丹假装抛弃元城寨已有十来天,埋伏精锐骑兵在顿丘故城(今历城区顿丘村一带),来等待少帝(石重贵)军队。契丹前锋将领赵延寿 、赵 延昭率领几万骑兵出击晋军的西面,契丹国主亲自带领精锐骑兵出击晋军的东面,两军交战,互有胜负。……三日,契丹国主的帐内小校偷了他主人的乘马前来投奔 ,并说:“契丹已经传下木简书信,收兵北回。”齐州奏告,青州贼军(当指降将、后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军队)侵占了明水镇。“明水兵民自保,自备兵械,结为‘乡社兵’,奋力抗击”(《山东通史》,隋唐五代卷)。后“辽帝北归,所过焚掠民物殆尽”(《旧五代史》)。这就是山东历史上著名的“后晋平定平卢镇”战役。“青州贼军寇明水镇”只是其中战役的一个重要环节。 老城墙遗址 老城墙西墙遗址 1951年,明水古城航拍图 明水古城(叠加图) <font color="#ed2308"><b> 城似龟形,多次修缮</b></font><br> 关于城池的形状和面积,根据三幅图可以清晰地再现:第一幅是1951年美国侦察飞机,航拍的明水古城地形图;第二幅是老明水城的居民,根据回忆绘制的明水城厢图;第三幅是明水旧城改造时,发掘的老城遗址分布图。<br> 根据三图,复原、制作沙盘,形象地再现了古城的轮廓和原始城貌,与现在建设的古城基本吻合。可以说,今天建设的古城是恢复老城部分原貌、再现古城历史的一项重要文化建设工程。<br> 作为城池,如前所述,在五代时期就有城池。宋金元时期已成为重镇。明清属东锦乡,逐渐修建,特别是到了清朝咸、同时期,为防御捻军,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防御城墙。近代,明水古城又经过几次大的战役,逐渐毁坏。1958年8月,章丘县城从绣惠迁至明水,随着人口增加,城市扩建,城墙逐渐消失。<br> 明水古城西门一角 明水古城西门 明水古城有7门(不包括两个水门),除了东西南北4个大门外,还有3个小门。<br> 南门:现邮电局北,明水大街入口稍北。<br> 北门:百脉泉公园北门偏西,原红庙巷北头。<br> 东门:李清照故居北面,原锦江桥西。一般称之为大东门。<br> 西门:原四中东墙外,稍北。一般称之为大西门。<br> 东南门 :在百脉泉广场东南。也叫小南门、鱼池门,因该门城内有大的鱼池。<br> 西南门:在大西门南,原仁义巷西头。下有桥,过桥可出城。<br> 小北门:在原李家花园北,长川沟之水汇合百脉水,流过小北门入绣江河。<br> 另外还有两个水门,东南方向的长川沟水和西南方向的清水沟水,穿水门而入城池。<br> 13团在章丘相公庄改称华野10纵28师84团,这是庆祝时的照片 攻打明水城 解放战争时期章丘战时示意图 <font color="#ed2308"><b>红色印记,“三打明水城”</b></font><br> 明水古城经多年修缮,至解放初,可谓金城汤池,易守难攻。1946年春,解放军渤海纵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鲁中地区。6月,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指挥驻济、青五个军约10万人,向胶济沿线我胶东、鲁中解放区大举进犯,扬言“半个月打通胶济路”。明水城是胶济铁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要冲。国民党在此修碉堡、街垒和街楼等工事,企图与解放军对抗到底。为严惩顽敌,渤海军区三分区十三团接受了攻打明水城的重任。当时驻明水城区有国民党保安部队一个团。保安队的一个营把守火车站,交通大队守南门,国民党王连仲残部守西门,总部在百脉泉龙泉寺内;三面有大门,南门是一个庙门,北面无门,但有坚固的碉堡和过街楼,城周围有护城河,多明暗堡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最后,在渤海纵队勇猛闻名的“钢八连”强攻下,彻底攻占了明水城,这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有名的“三打明水城”战役。<br> 至今,残存的城墙上弹痕累累,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通过这段斑驳的老城墙,可以依稀勾勒出当年明水古城之轮廓和规模,严重风化的墙体及从城墙顶生长出的老榆树依然茂盛,所有这些都表明,老城墙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更迭,依然矗立在这里经历着岁月的沧桑,诉说着明水古城的过往云烟………<br> <b>(文/图:翟伯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