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家人们一起去河南,绕道开封,去看开封府。我是第二次去开封。开封是8朝古都,历史悠久,可看的景点和文化古迹很多,可大家一致的意见还是要去看看开封府。</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先找一家名叫汉庭的酒店住下来。第二天9时前便赶到开封府前的广场等候。游人很多,围了一个密密的大圈。9时正,锣声一响,开封府门缓缓拉开,身着古装的王朝、马汉一班人等簇拥着黑面包公出来了。先是接受了皇上嘉奖,然后就有秦香莲拦路告状,包公接了状子,打道回府,游客也就随着拥拥挤挤地进了开封府大门,在位于院子正中的大堂前,听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诉冤,看包公堂审当朝附马陈世美,直到王朝、马汉抬出龙头铡,铡了忘恩负义、抛妻弃子的“负心汉”陈世美,又上台去看了包公的那3口铜铡,然后才分别散去,到开封府的各个景点去参观。</p><p class="ql-block"> 包公名包拯。包公铡陈世美并不是真人真事,历史上也没有陈世美其人,当然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不过,也有原型。据考证,原型是清朝的一位名叫陈年谷的人,又名陈熟美。他是湖北丹江口人,顺治年间进士,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只因他拒绝为曾经的同窗开后门办事,被这位名叫胡梦蝶的同窗编写成一部《秦香莲》的剧本,把他描写成一个罪不容赦的“负心汉”形象,因为通过包公铡陈世美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包公形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愿,流传甚广,至今仍是一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好戏。</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除包拯以外,寇准、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文化名人都担任过府尹,太宗、真宗、钦宗三位皇帝没有登基以前也都在开封府担任过府尹,只是包拯影响最大,后世一直称他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其实,据考证,包拯在开封府也仅做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府尹。他在开封府任上,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世人也就把他奉为神明一般地崇拜。</p><p class="ql-block">游人挤着堆儿地在看演出,我却绕到大堂东侧的一间厢房,这里悬挂着几副条屏,记载着包公在开封府的几则故事:</p><p class="ql-block"> 宋时,向开封府告状有“牌司”的制度,即告状人须将状纸呈给专门管理登记的府吏,然后再向开封府的左右厅申请,由左右厅的推官、判官审核后,再决定是否由府尹审理。由于有这么多的关节,平民百姓又无钱在各个关节上打点,状纸也就往往会石沉大海,有冤难伸。包拯执掌开封府大权以后,废除了“牌司”制度,敞开开封府正门,让所有告状人都可以手执状纸在府尹面前直陈案情,他铁面无私,公正执法,就成了为民主持正义的“青天大人”。</p><p class="ql-block"> 北宋时,惠民河横贯京师。惠民河原名蔡河,是当时一条重要运河,维系着开封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为了保证京师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安全,朝庭颁布圣令,惠民河边不允许私人建盖亭榭等建筑,但一些权贵之家,无视朝廷明示,依然在河边乱建亭榭。嘉佑二年(一0五七)年五月,开封连降倾盆大雨,多日不止,惠民河水泛滥,洪水如同猛兽,冲毁官私庐舍数万区,开封城内也是一片洪水,只得系栰渡人。在情况如此危急之时,包拯亲临现场指挥,果断下令,将所有跨河的楼台、花园和水榭尽行“毁去”,以泄水势。虽有权贵之家以种种藉口,不愿拆除,但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包拯强行把惠民河边的亭榭全部拆除,疏通河道治河患,保证了惠民河的畅通。河道一通,洪水威胁解除,京师军民一片欢呼赞扬。</p><p class="ql-block"> 宋仁宗在位时,京城有一位身兼要职的朝廷大臣,借了平民钱物长期拖欠不还,平民看他有权有势,只好忍气吞声。包拯主政开封府后,这位平民听说新上任的包大人不畏权贵,主持公道,就到开封府起诉不还钱的这位朝臣,请求包大人做主,追还所欠钱物。包拯接到状纸后,明察秋毫,确认状告属实,立即“批状”,令朝臣偿还所借平民钱物,朝臣依仗权势和地位,不把开封府命令当回事,仍不清还。包拯毫不客气地发出传令,把朝臣传至公堂与告状平民当面对质,朝臣到公堂后,趾高气扬,并不下跪,包拯一时恼怒,随即拍案断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朝臣乎?喝令跪下!朝臣一看如此威武,也就不得不低头跪下,包拯义正词严地训斥道:你身为朝廷大臣,不思安民,反而依仗权势欺压百姓,借了别人钱物不还,本府批状令亟还,你居然不执行,无视王法,该当何罪?朝臣顿时汗流失色,浑身颤抖,急急沮丧地偿还了所欠平民的钱物。平民得到朝臣久欠的钱物,满意地走出了开封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已看过了开封府的各个景点。走出厢房,看着眼前人头攒动,游人潮涌,我也就没有再去景点凑那份热闹的心情,只是在大堂院内及周围转悠,欣赏各个门前悬挂的对联。对联都是歌颂包公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为民平冤的,字迹遒劲,金光闪烁,如“不曲不阿执法岂容浊念,惟廉惟正立身宜守清心”;“一片冰心清玉宇,千秋铁面振庶风”;也有对世人进行警示的,如“国法森严望门已觉三分冷,人生短暂戴锁方嫌半刻长”。但我特别欣赏正门前的那副对联:“宁一堂绝讼疏刑如临化境,祈百姓勤耕薄负不识公门”。我站在朱红色的门前台阶旁,敛心惮定,沉吟良久,心里想着,不识公门,如临化境,人间不是处处皆为福地了吗?!</p><p class="ql-block"> 我在心中频频祝福,但愿人间世界能够如此!</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玉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黄河仙子的传说传承人,《大宁文化》主编。专著有《情满太行》《黄河仙子传奇》《日月凝眸》《日月流韵》等12部,主编、编审省内外他人文学作品20余部。部分散文入选《当代10名作家散文今选》和《中国散文大系》,多次获国家和省市级文学作品奖,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曾获临汾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1日</p>